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

“上思帷幄臣,乃使使召先生入贊戎樞。”————————【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自始至終,黃琬給皇帝的印象其實是比較好的,且不說他過往的優秀履歷,單說他自從王允手中接過領袖關東士人的旗幟,專心韜晦,靜候時機,從不跟風頭正盛的馬日磾等人爭長短,足見謀事之深。

這一次他看準機會,奏上封事,同樣是鮑出的事情,董承只看到了京畿仍有匪徒,蓋順未能克竟全功,言而不實。他卻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指出了軍屯與民屯長官彼此的屯戶之爭,順便批評了當地典農司馬見死不救的瀆職之罪。

這正是一張給皇帝送上門來的好牌,典農校尉王承是董承舉薦的親近,這次便是他仗着權勢,與京兆農曹掾爭搶屯戶。皇帝若要徹查,最多不過是釐清屯戶的性質,追責也只是到王承則止。如果董承死咬着蓋順不放,那皇帝大可借題發揮,把這個問題攀附到董承身上去,讓他投鼠忌器,不敢妄爲。

想到這裡皇帝心裡平靜了許多,雖然黃琬這麼做肯定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但他這次投石問路好歹也算是爲君分憂。至於黃琬想要的是什麼,說來說去也不過那麼幾個,皇帝心裡簡直洞若觀火。

黃琬挺着腰,腳步輕盈,快速的趨進宣室殿。像他這樣的外朝臣,如無錄尚書事的職權、或是皇帝特意召見,他是不能隨便來的。這次他因故至此,心裡雖想好了說辭,但總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他深知皇帝是極精明的一個人,不是那麼好糊弄的,所以他得拿出真材實料來。

“司空臣琬叩見陛下!”

“司空身子看着倒還健朗,不知年齒幾何?”

“已是知天命之年。”

“果然是齒德俱增。”皇帝點點頭,若有所思:“你與司徒、太尉他們年紀相仿,可身子卻比他們要好得多。”

黃琬心裡不禁揣摩道:‘司徒趙謙久病纏身,難以恢復。太尉馬日磾前些日子也生過一場大病,雖說痊癒,但精力已經不勝從前。二者都是錄尚書事的宰輔,皇帝好端端的說起這個來,難道是想讓自己取代趙謙死後的位置?’

他試探性的答道:“唯,司徒等人爲國處事,心憂勞累,臣才淺職閒,自然比他們二公要多些時候調養。”

“人總得要多看重自己的身子。”皇帝點頭道:“就如我當初身子孱弱,常多疾病。自打五月開始練習騎馬射箭,身子逐漸康健,再無大病,這才得以有精力御臨政務。”

黃琬奉承道:“高皇帝與光武皇帝都是馬上得天下,陛下勤於武藝,精習騎射,正是朝廷之幸。”

皇帝笑了笑,顯然對此回答極爲滿意,他能讓黃琬在趙謙之後錄尚書事,參與朝政;而黃琬則是能夠保證帶領朝中的關東士人支持皇帝的戰略,同意對關東採取‘馬上得天下’的軍事行動,而不是一開始他們堅持的綏和立場。

兩人在非常委婉的前提下,幾句話便互相確認了各自能拿出作交換的利益條件,就像談生意一般,談妥了,就可以說起當前需要合夥的正事了:“李傕當初叛亂所裹挾的那數萬百姓,到底該歸置何處,農曹與典農雙方各執一詞,都有道理。卻不知道司空是如何看待的?”

“臣以爲,京兆典農校尉王承所言,實屬謬論,彼等皆是良善百姓,縱一時被李傕等逆賊充入軍中,豈是自願而爲?若是將其視若軍籍,未免太不妥當。”黃琬說道:“而且軍屯以軍法來治理屯戶,較民屯要多出許多限制,大量本是良家百姓的屯戶不堪約束,紛紛逃散,長此以往,恐非朝廷之福。”

“那依你之見?”

“自然是歸入民屯,農曹掾都是朝廷選派的三署郎官,一時俊彥,自然比那些典農校尉、都尉們要善於民事。”

看黃琬對答如流,頗有條理,皇帝頻頻點頭,感到滿意。他想詢問黃琬關於出征白波選誰做主帥的看法,但是在心裡遲疑了一下,蓋順至少現在已經不值得皇帝再爲之付出太多利益來交換領兵機會了,於是他改換了一個話題,說:

“這個鮑出可堪孝烈,有俠者之風。但若不是該地典農司馬、亭長辦事顢頇,鮑出也沒有這個成全聲名的機會。”

黃琬見皇帝語氣有些不悅,附和的說道:“該地典農確實糊塗,完全沒有體會絲毫陛下愛民之心。不知將多少如鮑出一家,本是民屯的卻編入軍屯。若是不將其查辦,恐怕難以聚斂民心。”

皇帝沉吟片刻,點頭道:“此僚侵奪民屯在先,見死不救在後,應付廷尉論罪。”

“陛下睿鑑,臣以爲鮑出一事,正當……”

皇帝這時揚了揚下巴,隱晦的說道:“勿因小失大。”

黃琬立時警醒,這是在告訴他不能老拿鮑出的事做文章,用鮑出的事情攻訐京兆典農校尉王承依仗董承之勢,肆意搶佔屯戶雖然非常可行。但無疑也會因啖人賊的事,附帶對蓋順的傷害,在平常人眼裡,這可是同時開罪皇帝與董承。眼下對於勢力孱弱的關東士人來說,並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臣謹喏。”黃琬說道:“確實該點到即止,另選題目。”

皇帝淡淡‘嗯’了一聲,這才說道:“釐清屯戶的事情,軍屯那邊,由典農中郎將段煨負責,他辦事也是個極小心忠厚的,至於民屯這邊,便由你來挑起擔子,與少府一同跟段煨接洽。”

段煨在朝中沒有根基,在面對咄咄逼人的王承時,哪怕對方是自己名義上的下屬,他也礙於董承的權勢,不敢對王承做出處置。眼下王承即將遭到清算,段煨爲了避免被牽連,肯定會盡快脫手那些個被侵奪來的屯戶,一股腦的全交付給少府和郡縣手下的農曹。

這對於黃琬來說正中下懷,得此職權後,當即領命告謝。兩人合計完,黃琬便不再久留,正欲行禮告退。

只聽皇帝忽然說道:“司空要走,我讓皇甫酈隨行送你出宮。”

黃琬詫異的看了眼皇帝,見對方神色如常,黃琬不敢拒絕,率然應下。

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
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