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

“氐羌之種,漢世仍存,其居在秦隴之西。”————————【孔穎達疏】

建安元年三月初,裴茂等大軍出長安,沿渭水西行,雖然打出的旗號是要與涼州刺史韓遂合作進討宋建等氐、羌叛軍,但其實大軍還沒走到漢陽郡,便折向改道,走散關入陳倉。

陳倉道屬於秦嶺山脈,連綿數百里,在蓋順眼中,其雄山峻嶺,絲毫不比當初在河東所見到的太行山遜色幾分。一個是截斷並、冀二州,一個是隔絕關中與益州,正是這處連綿不絕的山川,將關中與巴蜀一刀兩段,天塹雄關,使巴蜀自成一塊天地,偏安一方。

大軍前鋒才至武都郡河池縣不久,提前在此等候的武都太守韋端便送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氐人塞道?”射聲校尉沮雋輕聲說道:“韋府君任職武都已有歲餘,遠近羌胡,皆慕義而歸。何故此時還有氐人聚衆塞道,阻我軍去路?”

“沮校尉有所不知。”突然出了這個事,作爲地方長官的韋端此時也有些顏面無光,他解釋道:“彼等羌氐素不輕信於人,這一年來,全賴國家英睿、朝廷勃發,彼等乃敢歸附。只是彼等當中,衷心稱臣、願爲前驅者有之;假意歸附、實窺時變者亦有之。聽聞朝廷這次詔涼州刺史征討宋建等叛羌,彼等未嘗不有脣亡齒寒之危,擔心朝廷會趁此將彼等討平。”

朝廷這次名義上所打的旗號還是征討宋建,而實際上討伐漢中、益州的戰略意圖除了朝廷內部以外,地方上也只有雍州刺史鍾繇、涼州刺史韓遂、武都太守韋端這寥寥數人知曉。

沮雋知道對方即便是有意安撫羌氐人心,也不可能將此等機密事務告知於人,既拿不出一個合理的說辭,那就更遑論讓武都郡的羌氐們徹底打消疑慮了。沮雋皺着眉思索了會,忍不住問道:“可我等既已來此,所謂‘圖窮匕見’,用意已明,府君何不擇一些心向朝廷的羌氐胡帥透露來意?在下以爲,這場誤會,能說清楚就最好不打,免得刀兵一起,後果難料。”

韋端苦笑不已,當初他初來乍到,武都境內的羌氐部族皆不服他,境內的漢民又貧弱不堪。他通過拉攏弱勢的部落、藉助背後朝廷的影響力約束強勢的部落這一連串的統戰手段,再加上其本人博學、謙和的品性,在處理羌族與漢族、羌人內部矛盾中保持公正的態度,總算是讓武都漸漸的又重新回到朝廷的治下。

親善朝廷的都是些部落弱小、或是曾在朝廷手上吃過苦頭的羌人,這些人由於都很服膺韋端的人格魅力,同時也在事先就被韋端打好了招呼。所以聽聞朝廷派兵,不僅沒有表現任何慌亂,甚至主動交出部落中的健兒充作義從與嚮導。唯獨那些勢力強大、叛亂成性的氐王,聽說朝廷這次派兵趕來,像是戳中了什麼敏感的神經,立即就坐不住、也聽不進了。

待說清了此間原委後,韋端這才無奈的嘆道:“順其意則蟄伏,逆其意則反叛,這已是雍涼羌氐風俗。彼等羌氐畏強凌弱,朝廷懷柔涼州終只是一時之計,真要長遠,我看還得像去年對匈奴那樣,滅其勢、分其衆。”

當初時叛時降,每年還要由朝廷撥款‘賞賚’一億餘錢的南匈奴,如今已經被分崩離析,十數萬南匈奴老弱在幷州刺史劉虞,以及護匈奴中郎將、太原、西河等郡守的安置下,被編戶齊民,強制改姓易服、習漢地風俗、與其他漢人一樣爲朝廷繳納賦稅。

韋端雖然沒有去過幷州,但他相信,這種民族政策若持續而不間斷的推行下去,不消二三代人,世上將再無匈奴。

‘咳’,沮雋見韋端想的有些遠了,假意咳了一聲,試圖將對方的思緒拉回來,忙道:“我等還是說說此地氐人吧。”

“氐人中間,尤以氐王竇茂最爲勢強,也最是桀驁。當初彼等聽聞朝廷有伐宋建之意,我擔心彼心不自安,特爲宣喻,誰知此人反心已定,率衆萬餘人,恃險爲亂。”韋端會意,說道:“如今竇茂盤踞河池縣東南青泥嶺,此處位在陳倉道中,懸崖萬仞,險惡無比。若要入蜀,非得途徑此地不可。”

沮雋原地踱了幾步,皺眉盯着案上鋪着的地圖,目光幽幽,半晌才說道:“青泥嶺連接金牛道,北起陳倉,南越沮縣,都是故道之巔,沿途衆多險象。彼等據守此處,雖是難辦,卻也不是無法擊破。只是我擔心時日拖延,漢中米賊聞訊,會有異動。”

“這確是犯難之處!”韋端早已聽得入神,他不通軍事,只覺得沮雋這個年輕人說的甚有道理,不知不覺的雙手按着雙膝,沉吟道:“若是讓米賊有所覺察,朝廷這次‘暗度陳倉’可就敗露了,那時無疑會是一番苦戰。”

沮雋一時沒再說話,在屋裡不停踱步,頎長的身影在窗外斜照入內的日光下,彷彿有個影子般的勇士跟着沮雋在地板上來來去去的走動着。許久,他倏然轉身,問道:“大軍尚在道上,趕來不及,此時需臨機決斷。府君可願助我?”

“你我可共擬一份軍報,詳述此間事況,傳送裴司隸處,也好有個交代。”韋端想也不想就答道:“沮校尉此番領兵,我可保糧草無虞!”

“善!”沮雋咧嘴一笑,健朗的他此時看上去有幾分邪氣,他轉身湊近韋端,眼中閃動着微光。因爲這是他第一次做前鋒打頭陣,又是自主領兵,還有可能搶下頭功,故而他對此尤爲重視,一字一頓的說道:“事不宜遲,我這就帶我麾下三千五百射聲士趕赴青泥嶺,爲我大軍暢通前路!”

“彼等有萬人之衆,但憑沮校尉麾下三千餘人,恐難濟事。”韋端似乎有些不安,看着沮雋說道:“武都有不少親赴朝廷的羌氐部族,可聚義從數千,此戰不妨隨行,可爲引路前導,牽馬負糧之事。”

羌氐同源,很難沒有互通聲氣的可能,在這個關頭,沮雋其實信不過他們,但任由這些人留在河池縣這等後方重鎮,他又更不放心。沮雋一時沒有答話,用骨節分明的手指揉捏着下巴,良久方道:“既如此,便揀選二千精壯隨軍,剩下的留待裴公大軍,再做定奪。”

韋端眼光老辣,知道沮雋心裡的顧慮,順口答應了下來,立即準備着手調撥糧秣等事。沮雋見此間無事,也準備出城到軍營調集部隊,正當他打算拱手告辭時,韋端卻忽像是記起了什麼,說道:“青泥嶺以南乃是沮縣,竇茂此人起事突然,沮長一時無措,此時已有數日未曾傳訊了。若是沮校尉擊破竇茂,得見沮長,還望多照拂一二。”

沮雋剛一聽還未反應過來,一個四百石的縣長,籍籍無功,如何能讓他多加照拂、又如何能讓韋端以二千石郡守之尊,親自向他說情?

“沮校尉自長安來,怎能忘了此人!”韋端見沮雋目露詫異,忙道:“他可是從秘書監出來的。”

“喔。”沮雋看了一眼韋端,舒了一口氣,恍然大悟道:“若非府君,我險些犯下錯事!”

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章丨興亡遠鑑
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章丨興亡遠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