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

“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荀子·議兵】

黃琬款款走在廡廊間,一左一右各跟着黃門侍郎來敏、郎中費伯仁兩個姻親,他側目掃視着庭間被太陽曬得泛黃的花草,娓娓說道:“馬翁叔當年是何等的明於事理,到此時竟也爲權勢所惑,當年力圖解救蔡伯喈的仗義,如今都去哪了?”

來敏近來頗有些志得意滿,又深受皇帝看重,言行之間也不免有些輕狂:“馬公雖是當世鴻儒,名望隆巨,但只有校書之才,於國政無一裨益之處,譬如以蔡公、鄭公執政中臺、錄尚書事,能興天下乎?明公有撥亂之姿,政績爲天下表,如今身在草莽,而廟堂內無能人,致使國家空有雄心,朝政卻依舊支絀,誠然可惜。”

黃琬笑着說道:“國家英睿明鑑,是社稷之福,奈何手下除了荀公達、賈文和、趙子柔等人,竟再無秉國大臣。楊氏雖然威望足夠,但畢竟家世顯赫,國家心存顧忌,難以大用,馬翁叔性情固執……他到底是老了。”

說着,他臉上的笑意忽然斂去了,皇帝銳意革新、矢志中興漢室,其手下不免有些思維陳舊、遲鈍的老臣一時跟不上皇帝邁出的步子。如今既已收服西陲,後方安定,朝廷下一步的目光遲早要移向關東,到那個時候,以現在這個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中樞班子,能擔得起匡扶天下的大任麼?

黃琬原來在朝堂上的時候也是沒有及時擺正自己的位置,導致他錯失了趙溫那樣好的機會成爲皇帝親信,如果當初皇帝寧肯出罪己詔也要保下的是他,自己又豈會在這裡耗費一年的時光?他想起當年與陳蕃、王暢等大臣秉持朝政,挽救江河日下的國勢,彼此志同意合,互相激勵,是多麼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

如今故人一個個都已逝去,壯志未酬,黃琬如何甘心籍籍一生?他本來以爲皇帝年輕氣盛,推行的改革會造成許多錯漏和負面影響,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黃琬不僅沒有看到消極之處,反而從種種舉措之中看到了無限的未來。不知不覺中,黃琬竟開始轉變了立場,他原也不是腦筋死板的人,一旦換了思維方式,便緊鑼密鼓的打算着如何迴歸朝堂,貢獻一份力量。

費伯仁初來乍到,又是劉焉的妻族,與黃琬之間到底隔了一層關係。聽完黃琬的感慨,只淡淡一笑,並不說話。

黃琬喟嘆完,同時也注意到了他,問道:“你族中的子弟現在都安置好了?在太學可還住得慣?”

費伯仁旋即答道:“承蒙朝堂不棄、黃公照顧,舍弟觀與從子禕皆已入蒙學就讀。蒙學司業路文蔚師從蔡公,學問精深,子弟能在其門下,實在是幸事一件。”

自從益州歸附以來,朝廷派了數十輛公車南下,將蜀地有名有姓的士人幾乎一掃而空,徵辟到朝中任職郎署、守令。導致在很長一段的時間內,偌大的益州竟無有能影響一州局勢的豪強、士人,初來乍到的益州刺史邯鄲商也省了一番與本地豪強打交道的功夫,不僅掣肘大減,同時也不用與豪強頻繁往來,無形中加大了朝廷對地方的威權。

費伯仁等避難益州的外地人也不能倖免,不僅其本人被光祿勳舉爲郎中,其弟費觀與侄子費禕也進入蒙學,而蒙學又是附屬太學之下,專門招收軍中將士遺孤、民間孤兒入學。這些孤兒一旦長成,到十五歲的時候可以根據成績直接進入太學,皇帝對此分外關心,幾次公開、半公開造訪太學,都要去蒙學一觀。蒙學只有三百多人的規模,費觀等人大族出身,各方面都不差,遲早會在裡面脫穎而出。

黃琬輕嘆了口氣,道:“蒙學本是爲了照顧失了怙恃的軍中遺孤、民間孤兒,是朝廷的一份撫卹之心。本不該有大族子弟入學,我設法將費觀他們幾人安排進去,已然算是謀私了。”

費伯仁知道黃琬的難處,如果不是進了蒙學會有很大的前景,以黃琬的爲人絕不會如此費心:“好在也就這一二年的功夫,彼等就能入太學或國子監,斷不會叫黃公爲難的。”

在一旁被冷落了半天的來敏此時終於找到機會,插話道:“明公,如今馬公劾奏劉範等人,非要追究到底,而我等在劉公身前有過許諾……這有些不好辦吶。”

來敏本來興致勃勃要與黃琬談論一番朝局,畢竟他如今可是熾手可熱的新晉人物,豈料黃琬竟把注意全放在費伯仁的身上,這讓他心裡有些不悅。

“不用理會他說什麼,他爲了不讓我有機會起復,特意揀了這件事來議論。可也不想想,益州才歸附多久,前次劉焉等人的身後事,朝廷早就有了決斷,此時再拿出來說,置國家於何地?”黃琬緩緩轉過頭來,看向來敏:“何況他此番說是追究劉焉親族,可誰不是其親族故交呢?議郎龐羲、吳氏、費氏、黃氏、來氏……還有不少蜀地豪強,所以該急的不是我們,而是趙子柔。”

馬日磾的口徑是當初劉焉有不臣之心,其身邊的一批士人、親族都有阿附黨羽的嫌疑,不僅如此,在朝中的劉焉親族也未必沒有與劉焉暗通款曲的嫌疑。爲了將事情牽扯在黃琬身上,馬日磾不惜擴大範圍,但這麼一來,卻得罪瞭如今益州士人的代表趙溫。

“也就是說,此事不用我等出面,自會有趙司空反駁馬公?”來敏很快轉過彎來。

“陛下雖從馬翁叔所願,將劉範、劉誕發落,但到底保住了性命,劉璋也仍在衛將軍麾下任職。”黃琬帶着二人拐進一處臨水小亭中,各自落座,繼而說道:“可見陛下並無嚴懲之意,這麼做一是爲了做個樣子,應付一番馬翁叔;二是爲了點醒我,催促我儘快有些作爲——你看連馬翁叔都急了,你還不急?”

費伯仁坐於下首,又恢復了起先沉默寡言的樣子,來敏則是殷勤的爲黃琬倒了杯茶,道:“那明公打算怎麼做?”

黃琬輕輕抿了口茶水,慢悠悠的說道:“過些天,先把侯汶拿出來。”

“侯汶?”來敏先是一驚,旋即想到,當初黃琬讓長安令王凌暫時保下侯汶,一是爲了減少抓捕商賈的阻礙,二就是爲了能再度聯繫上御史中丞桓典以及楊氏,看黃琬的樣子,像是一開始就存了留待以後、擇機誅殺侯汶的心思,來敏不禁問道:“此人牽涉頗多,何不與桓公等人打個招呼?”

“咱們這邊不先吃個虧,陛下如何會放心對付馬翁叔?”黃琬將茶碗緩緩往下,忽然嘆道:“尚書令自從中暑以後,身體便再也沒有好過,你明日與我一同去看望。”

京兆尹,長門亭。

長門亭在滻水河畔、霸陵原上,其地阡陌縱橫、土地廣闊。舉目四望,蒼茫的何川、畎畝都寂寥無人,離溝渠遠些的地方都沒有草木,田地裡青黃的禾苗在威風的吹拂下柔弱可憐的顫抖着。空氣裡嗡嗡嗡的一陣窸窣聲,遠處一片黑壓壓的烏雲在近地面靈動的飛舞、卻是數不盡的蟲羣從西邊往這片青翠飛來。

那黑漆漆的蟲羣不斷變化着形狀,從遠處看彷彿鬼神,四野的空氣突然變得壓抑無比。

這時突然不知從何處傳來一聲狼嚎,仔細聽又彷彿來自邊陲的曲調,蒼茫遼遠,聲音高昂。

歌聲之後,緊隨着就有數百人從趴伏着的地上跳起來,手上拿着鑼鼓、竹筒;嘴裡叼着竹哨,以及各類雜七雜八的能發出聲響的東西,最不濟的都有人扯嗓子吶喊着,手裡捏着土塊。這些人紛紛擾擾,組合成一陣稀奇古怪的雜音,雖然雜亂無章,但聲勢驚人,若是不明所以的人聽了,還以爲此間在打什麼仗。

對面那羣蝗蟲彷彿被驚動了,黑漆的烏雲登時一縮,竟有往左邊去的勢頭。

爲首的亭長見狀,立即高舉一把小紅旗。

身後立時傳來陣陣鼓聲,隊伍中立即分出二三十人組成左翼前去截擊,那隊人中有一人身壯體長,高鼻闊目,體型、服侍皆與旁人不同,只見他手持弓箭,一邊敏捷的在田壟上跳躍、奔跑着,一邊擡手彎弓,往黑漆的蟲羣中射了一箭。

那箭竟是軍中特有的響箭,尖唳的聲音飛速射進蝗羣,緊接着又是三發響箭,蝗羣一時大亂,跌在地上亂蹦亂跳,被人羣驅趕着跳到了一個挖好的土坑裡。

這土坑約有三丈深,蝗蟲一下跌了進去,便在垂直的土壁上不斷的跳着,似乎想重新跳上來。

一個白淨的年輕人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見到大部分蝗蟲落入坑中,立即呼喊道:“快!快填土!”

衆人有條不紊的拿起鍬、鏟等農具在旁邊剷土,他們都是附近組織起來的農人,其中有老有幼、有男有女,幾乎是全家上陣。很快,衆人便將這個土坑給填平了,期間雖有不少蝗蟲趁機逃出,但也被及時的踩死在地。

一陣忙碌過後,精疲力盡的衆人各自散坐在地,時近中午,一些婦女被組織起來就地搭起土竈燒飯,田坎上頓時炊煙裊裊。

蘇則長於深宅,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酣暢淋漓的奔跑過,只覺得胸腔之間彷彿要炸開了似得,饒是已經坐下了,也仍是氣喘不停。旁人皆知他身份不凡,心裡畏懼,就連長門亭長也只敢在遠處觀望,一時不敢近前。

這時馬超從旁走來,一屁股坐在田壟上,往旁邊放下了弓箭,氣息平穩的對蘇則說道:“還是我這響箭有用,不然光是憑空叫喊,嗓子啞了都怕是無用。”他瞧了眼在不遠處圍着鍋竈眼饞的鄉民,又說道:“幸而我跟我阿翁在軍中學了不少排兵佈陣之法,這會子用到他們身上,倒是能發揮幾分力。我聽說其他鄉亭的捕蝗使天天疲於奔跑,三日捕蝗才五石不到,你看我們這一次埋的,多少也有二三石了。等午後將這些蟲屍挖出來,還能給他們換一二石粟子。”

蘇則光顧着大口喘氣,沒工夫跟對方搭話,眉宇間卻是深深的憂慮。

由於自己扶風蘇氏的門第,在分配的時候沒有像賈逵他們那樣分配到右扶風散關、陽城靠近雍涼的偏遠地方,而是安排到了受災情況較好的附近。然而京畿一帶是全關中水利最好的地方,卻還有這麼多蝗蟲,京畿都是如此,更遑論其餘鄉縣了。

地方百姓大多都畏懼蝗蟲,不敢殺害,又不善於組織,起初他來的時候,這些人只知道一窩蜂的往上衝,根本不懂包抄,導致蝗蟲四處亂跳,收效甚微。更有的見到蝗蟲黑壓壓的一片,沒等衝上去就跪在地上求饒,若不是馬超正好就在臨近鄉亭,跑來相助,蘇則眼下決計不會像現在這麼輕鬆。

“蘇兄,我看你平日裡還得多加鍛鍊,這劍術雖能增強體魄,卻不經用,你日後若是遇上賊人,就憑現在這樣,如何逃得脫?”馬超關切的說道。

馬超轉頭一看,發現蘇則幾乎是大汗淋漓,臉色泛紅,細密的汗珠貼在白皙的臉頰、肌膚上,匯成一道細細的水流順着脖頸滑下,他不由得愣住了。

蘇則恍若未覺,只覺得好笑,他以後入仕最不濟也是郡縣長官,哪裡有獨自遇上賊人的機會?不過對方的關心卻是不假,他也承了對方的心意,只是不願承認自己身體虛弱,他別開話題,道:“我看你以後適合帶兵征戰,戰場上殺機無處不在,這番話還是留給你自己聽吧。”

馬超心裡一樂,收回了目光,仰頭看了看天,額頭不禁擠出幾道橫紋,他忽然嘆道:“你也覺得我適合戰場。我六歲騎馬,八歲就能開弓,十歲的時候能在羌胡帳中摔跤、打敗他們部落裡的所有少年……他們都說我生來就是要上戰場殺人的,我本該在戰場上立功,可是如今……我也不明白這是爲什麼。”

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
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