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孫子·火攻】

“啊!”

公孫瓚猛然驚醒,右手下意識的摸向身邊的寶劍,冷冷的月光下,他一個人站起走到臺前。樓外是熟悉的月色、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城樓。

彷彿剛纔的那一場夢境並未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只是這一場夢境裡,並未有出現恩師盧植的身影。

公孫瓚伸手撫摸着粗糙的欄杆,冰冷的觸覺刺激着他的肌骨,讓他知道這並不是夢境,而是冷冰冰的現實。圍城數月,易京城外的袁紹大軍早已退聚南皮,準備在‘大將軍’袁紹的率領下直面朝廷精銳。

此時易京城外的星光,就只是剩袁紹之子袁熙、閻柔等萬餘胡兵。近日勢力消長,敵營的駐防調動自然引起了公孫瓚的注意。

這是一個機會。

被困在城中多日的公孫瓚敏銳的意識到此時城外大營空虛,袁紹忙於應付朝廷的攻勢,正好可以讓他突出重圍。只要設法擊敗袁熙,他就能與朝廷裡應外合,突襲袁紹後背,建立殊功。

這本是件很容易下決定的事,但夢見薊縣城塌,這顯然不是什麼好兆頭。

性急的公孫瓚在危急的局勢下首次想到了冷靜,而不是莽撞出擊。他返身回到桌案邊,伸手往成堆的奏疏上一推,一份一份的翻看起來。

易京自從袁紹主力退走後,便解除了四面被圍的局面,使得公孫瓚恢復了對外界的聯繫,不僅知道袁紹擁立平原王稱帝、皇帝御駕親征的消息,更得知皇帝已遣派劉虞作爲側翼,領兵馬入冀州。這個時候冀州中山、常山等郡國接連震動,地方長吏攜豪強紛紛響應,就連盤踞在代郡的烏丸諸族在得知劉虞親臨之後,即便劉虞麾下的精兵不多,烏丸首領也都懾服於往日恩情與威名,主動退避,甚至派使者問候。

如今劉虞已帶着一干各郡國依附的兵馬趕往中山國,而公孫瓚根據近日登樓眺望觀察城外炊煙、旗幟、響動,判定對方雖然旗幟不改,但實際人數恐怕只有二三萬人,這其中還包括不少民夫。

只是公孫瓚麾下早已人困馬乏,兵不滿萬,即便是他鼓足氣勢,一時也很難在燕趙打開局面。

公孫瓚將視線移向桌上文書,極不情願的撿起一份信件,那是兒子公孫續遣人投送的密信,言稱幷州刺史劉虞,現已領受平北將軍、假節督幽冀軍事,是皇帝親命的方面大將。在信中,公孫續稱劉虞深受烏桓、豪強擁戴,建議公孫瓚及時聯繫,裡應外合,先期奪回幽州,襲擾袁紹後方,立下不世之功。

這信是三天前遞來的,按照劉虞的行軍路程,此時應當在中山國了。公孫瓚一直對此猶豫不決,假若對方不是劉虞而是別的什麼人,公孫瓚興許就當即答應了,可他偏就是自己的死對頭。如今時機難覓,尤其是在做了那個詭異的夢以後,公孫瓚更是心亂難平。

他重重的嘆了口氣,事到如今,他也只好在心裡安慰自己,劉虞公忠體國,會以大局爲重,看在朝廷的份上搭他一把。

潦草寫了幾行字,公孫瓚撕毀了草稿,還是放棄了直接向劉虞服軟的說辭開頭,選擇直接對話兒子公孫續,通過他與劉虞接洽——這也是公孫瓚執意在劉虞身前保存的最後一絲顏面。

公孫瓚的謀劃很簡單,就是與劉虞約好,待劉虞率兵趕到城外時,就燃起烽火,自己便親領突騎直出城外,與劉虞兩面夾擊,殲滅敵軍。

中山國,無極縣。

“……日窮月蹴,無所聊賴。汝當碎首於劉公,速致輕騎……不然,吾亡之後,天下雖廣,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劉虞將公孫瓚的求援信展讀了一遍,面帶笑意,言語似若春風,恰如以往論道閒談時的悠然大方,卻誰也猜不出他究竟是什麼心思。

帳下除了焦急萬分的公孫續,依次坐着原黑山軍首領、幷州典農中郎將張燕,原張魯部將、典農校尉楊帛,以及隨軍的親信趙該,舉兵來投的故常山相孫瑾,常山國本地豪強、郡曹掾張瓚、張逸。除此之外,在帳門邊還站着一名年輕雄壯的兵士,作帳下吏打扮,一邊窺伺帳外動靜,一邊側耳聽着帳內人的謀議。

“信如其人,公孫伯圭受困旬月,筆下竟還有如此銳氣,實在難得。”劉虞右手捏着帛書一角,不動聲色的說道:“如今斥候所探得情況如何?”

“中山相利公已約束郡兵,說合諸家,只待劉公領兵趕至,隨時可以反正。”作爲帳中軍職最大的一人,張燕抱拳說道:“至於袁紹,其在趙國、安平國各有部將。朝廷的軍令是襲擾幽冀,而非直面其敵,末將揣測,以時下兵馬,實非袁紹敵手。只有暫緩行軍,退守險隘,纔是上策。”

被點名的名叫甄儼,出身中山甄氏,與常山張氏出身的張瓚、張逸二人彼此姻親。此次劉虞兵至無極,作爲本地豪強的甄氏便傾力來投。甄氏在河北頗有名望,即便是劉虞也不得不重視,此次他着意點名,甄儼忙作了一揖,苦笑道:“在下不懂兵事,還是不妄言了。”

“我也不懂兵事。”身爲平北將軍的劉虞大大方方的說出自己的不足,更讓在座衆人覺得他胸懷坦蕩,他面帶笑容,強烈要求道:“但我素聞甄君高才,所以還請不吝言之。”

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
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