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

“江南負其險遠,兵至城下,力屈勢窮。”————————【錢氏表忠觀碑】

九江,壽春。

月餘前袁術率殘兵從徐州撤回,稍加修整後便逆擊張繡,解鍾離之圍。張繡自忖兵少,不肯與袁術接戰,自覺退至江北,待袁術過鍾離,率大軍趕往壽春之後,又立即捲土重來。趁守軍鬆懈之時再度圍困鍾離,而這次袁術已經抵達壽春,將要直面徐晃麾下大軍,再無餘力去關心淮河邊上的一座小城。

於是張繡用數日的功夫攻破縣城,將從蘄縣南逃至此的守將李豐收降以後,又沿江蒐羅船隻,逆流而上,接連攻破當塗、平阿等縣。當時徐晃因爲顧忌袁術糾合兵馬二三萬之衆,不曾主動攻擊,等到張繡帶着一衆由本部兵馬、降兵、民夫組成的萬餘軍隊到來時,徐晃才堪堪有了從數量上與袁術對抗的底氣。

此時袁術與徐晃對峙旬月,正與羣下思索破敵之策,忽一日傳報孫策於江東反正,大將劉勳兵敗被殺,甘寧進兵皖城、舒縣,廬江、九江等揚州諸郡一日喪盡。袁術遍尋輿圖,東南千里江山,竟只剩腳下的這座壽春城,那衆叛親離、一夜間傾家蕩產的感受宛如大山,沉重的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

他雙目遍佈血絲,手按輿圖,冷聲說道:“江東小兒壞我大事!我委其總掌一方,年紀輕輕,獨領兵馬,麾下諸將誰有他這般威風?豈料這小兒還不饜足,如今關頭竟敢反叛,若有他日……”

說完,他喉頭一甜,往輿圖上吐出一口血來。

“明公!”黃猗、楊弘等親信見狀,趕忙圍了過去。李業也想趕過去,但他慢了一拍,見所有人都在打量着袁術的身體情況,無暇注意自己,於是停下腳步,站在原地觀望着。

朔風將至未至,這幾日更是難得的豔陽天,而袁術畏寒怯暑,非要在剛一降溫就命人在四處擺上炭盆,恨不得將春天留下才好。此時庭中角落裡各擺着獸首銅盆,尋常人家根本買不起的上等青炭,在銅盆裡像是木柴似得堆在一起熊熊燃燒着。室內又熱又燥,袁術心火太旺,剛從口中吐完了血,鼻子裡又接着留下兩行紅跡。

衆人忙不迭的將醫者請來,那個老醫者一進屋就被熱出了汗,把脈之後,他皺眉說道:“明公身體並無大礙,只是這屋中炭火過多,又因事致怒,故才心火難滅,氣血不停……明公每日起居不離此室,只要打開窗子,常在外間走走,多食清淡,便可不藥而癒。”

袁術最愛享受,哪裡聽得進醫者的囑咐,只要是身體沒有問題就可以了。他虛弱的擡起手,擺了一擺,醫者識趣的告退離去,自有旁人上前搬下幾盆炭火,打開窗子放新鮮的空氣進來。

“今日還有什麼事要議?”袁術吐了一回血後再也沒有精力去痛罵孫策與劉勳,他現在萬念俱滅,江東這條後路沒了,坐守壽春這座孤城,自己將再無翻身的機會。就算是袁紹僥倖擊敗朝廷,自己這點實力,拿什麼與人爭?這場三方角逐,他竟是第一個輸的。

黃猗、楊弘等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再說,偏偏是李業不知趣,突然插嘴道:“在下聽說一事,雖與城下之戰無關,但也應使明公有所知。”

楊弘臉色一變,眼神如刀,向李業看去,李業不爲所動,更是不顧對方的暗示,張口說道:“在下聽聞孫策攻下合肥之後,派兵看護了諸將家眷,不但禁止軍士傷害,反倒多加籠絡。據說甫一入城,便迎娶了橋將軍長女爲妻……”

“夠了!”黃猗出聲喝道,他見袁術面色發白,趕緊湊前寬慰道:“丈人,這消息來源偏僻,難以爲實。想那孫策奸險之輩,連劉府君都不能容,何況此輩家眷?”

他是袁術的女婿,雖然資質平庸,但好在能處處爲袁術着想。在這個關頭,他哪裡看不出李業是故意要激怒對方,在好言勸解袁術之後,黃猗回頭便怒視着不懷好意的李業。

李業渾然不當回事,他已知道此話一出,效果也已達到了。

袁術果然氣急,喉間狠狠地咳嗽幾聲,連道:“橋蕤呢?橋蕤何在!”

“丈人……孫策擅娶其女,橋將軍未必知情,即便知悉,也未必是其本意!”黃猗趕忙再勸。

此時袁術已被胸中翻騰的氣血迷了心竅,他經受過一次背叛,不能再受一次:“你懂什麼!”他怒斥道:“當年孫策還是個小子的時候,橋蕤、張勳這幾人就對他百般敬服,私下甚至有許願待兒女長成。如今形勢迫急,他橋蕤見勢不在我,女兒又爲孫策所娶,豈會對我一往如初?”

罵退了黃猗之後,袁術紅着眼睛怒視着李業,又看看僵立一旁的楊弘,突然喝道:“橋蕤何在!喚他帶喜酒來與我喝!”

“在、在城門營。”楊弘被他一嚇,脫口說道。

“還不去請!”

黃猗頭上冒汗,在老丈人兼主公的呵斥下唯唯諾諾的走出門去,臨走時還不忘帶走楊弘、李業等一干人。在門外,黃猗臉色僵硬,不客氣的將李業拉至面前,語氣冰冷:“現下正是用人之際,橋將軍爲人忠直,又與丈人結識多年,最多是收回兵權,待戰事一起,我在旁相勸幾句,彼又能登城作戰。你別以爲這樣就能害了我方大將,小心害人不成,自己性命難保……”

李業一臉無辜得不知所以,輕聲笑道:“黃君的話我不甚明白。”

“你不明白?”黃猗難得聰明瞭一次,他湊近前,低聲說道:“你家族親李豐獻城而降,你不提此事倒罷了,還敢拿橋將軍陷害?”

李業目光微動,眼底似乎流淌着千言萬語,半晌,他才說道:“明公選了你做女婿,眼界倒也不差。”

黃猗吃驚於對方說話已如此肆無忌憚,又震怒於對方的藐視,當下呼喝左右:“把他給我抓起來!”

李業偏了偏頭,左右守衛都知道李業是袁術麾下的親近謀士,在他們心中威信已立,而黃猗無官無職,僅僅只是袁術的女婿。他們不知道這兩者之間鬧了什麼矛盾,又不肯貿然拉偏架,於是乖覺的像個木偶似得站着,對黃猗的喝令置若罔聞。

“明公之子年紀尚小,黃君要想有所作爲,看來還得多下些功夫。”李業譏諷的笑着說完,轉身慢悠悠的走了回去。

“你!”黃猗語塞,又轉頭對眉頭緊皺的楊弘埋怨說道:“楊公,他如何成了這般模樣?”

“閻公與他情誼深厚。”楊弘忽然想起了被袁術踢死的閻象,悠悠嘆道:“或許是閻公之死,在他心裡一直揮之不去吧。”

“此人失智了。”黃猗冷視着李業離去的背影,不屑的說道:“損人害己,我斷不能讓他成事!”

“是麼?”楊弘似乎也有些心灰意冷,他與李業也算熟悉,知道對方能被袁術引爲親信謀士,必也有其獨到的才智。雖然李業是有意構陷,但絕不至於犯這種低級錯誤,只是他不想再往深處琢磨了,看着黃猗鬥志昂揚的樣子,只淡淡的敷衍道:“但願如此吧。”

黃猗無奈,接着又跑去勸袁術收回成命,這個時候哪怕他直接說了李業種種不軌情勢已經昭然若揭,袁術也是仍命他將橋蕤速速帶來,不僅要解除兵權,更要將其下獄:“丈人!”黃猗苦口婆心的勸着病榻上的袁術:“李業分明是要爲閻象復仇,有意構陷我家大將,丈人何故還要中其下懷?倘或橋將軍因女兒爲人強娶,便要深受猜忌,那李豐投降張繡,李業又豈能安然無事?”

“他構陷橋蕤?”袁術手撐着牀榻,從身邊摸出半塊兵符,冷笑着說道:“好啊,那你這就去調一隊人馬,將李業殺了見我。”

“這、這……?”黃猗下意識的接過半塊兵符,被對方突如其來的轉着驚訝到說不出話來。

“還愣着做什麼?”袁術冷笑不止,在室內溫度降下之後,他臉上已開始逐漸恢復血色:“真當我氣糊塗了?”

“唯唯!”黃猗心頭大喜,他已恨透了李業,此時大可加以報復。奉命之際,他又問道:“那麼橋將軍是否?”

他以爲這句問話實屬多餘,既然袁術明白李業居心叵測,那麼橋蕤的罪名自然就是無中生有了。可是袁術卻勉強坐起身來,重複、並細化了一遍剛纔的命令:“先將橋蕤捉拿入獄,由你去接管他的部衆,過上幾日,你再奉我之令誅殺李業,最後才能將橋蕤釋出。這其中的順序,一個也錯不得,懂麼?”

袁術生怕黃猗資質平庸,不能及時醒悟他這一連串動作裡的用意,所以未免對方胡亂行事,索性將計劃和盤托出。

最終黃猗還是半是明悟半是糊塗的去了。

當橋蕤聽到表情怪異的黃猗宣讀捉拿他的理由後,橋蕤先是高興,高興自己的家眷有了一個好的着落,跟着孫策,以後在朝廷治下將會避免迫害;然後又是驚怒和失望,橋蕤遲遲不敢相信自己如此有功於袁氏,最後竟然還被幾句讒言所中傷。他在牢獄中想起張勳死前血噴如泉,以重傷之身爲袁術斷後,又想起傳聞被袁術一腳踢死的老臣閻象,這麼多人對袁術極盡擁戴,最後這一切都真的值得麼?

袁術爲了鞏固兵權,不得不將兵馬分出一部給女婿黃猗率領,然而黃猗不懂軍事,故而就必須要給他安排一個聽話、忠誠恭順又有實力的干將做他助手。橋蕤正好是這樣一個人選,所以在明知李業是別有用心的情況下,袁術仍要將其下獄,只有經受一陣磋磨,橋蕤纔會甘心讓出兵權、並盡心輔佐有‘恩’於他的黃猗。

只是袁術將一切想的都很好,但唯獨失算了人心的多變,在經歷這麼多事以後,又是時局危急的時刻,他來這一出無異於自掘墳墓。

所以不但是他,就連帶兵闖入李業家門的黃猗,也看不懂李業死前除了爲閻象痛罵袁術以外,嘴角的那抹勝利者的譏笑是什麼意思。

壽春城中的一場風波並沒有傳到城外去,徐晃大營裡儘管尚未正式攻城,但在袁術龜縮壽春期間,徐晃已接連派兵各個擊破了盤踞西邊山中的陳蘭、雷薄等部。此時徐晃麾下兵馬經過初步整訓,已有相當規模,連同新收降卒共有近四萬人。

徐晃與許定、李通、張繡諸將已聽得了甘寧、孫策等軍的消息,張繡知道彼等進展神速,而己方主力仍頓兵堅城,不免心急,屢次請戰未果。這一日更是得知孫策已攻下合肥,張繡更是坐不住,在李通、許定等人的慫恿下正欲再度請命,可人未起行,卻先被徐晃喚了過去:“南邊的事,想必諸位都已知道。”

即便是南征大功有被偏師搶去的威脅,徐晃仍是心氣平和,語氣不急不緩:“如今淮南之戰,將畢其功於壽春,壽春既下,袁術授首。則此戰則可爲天子率部東征以來,第一大功。諸位都想立功封侯,我何嘗不願?”

張繡目光一掃,過眼盡是汝南太守劉艾、奉義校尉周瑜、都尉許定、李通等軍中重要人物,心知徐晃此番定然是要下決議,於是難得的按捺住性子。

“只是壽春城中,袁術部衆尚有三萬有餘,然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今敵我之勢相若,我軍除了兩萬南征之師,其餘多爲降卒,一時不堪驅使,我之所以不敢輕易用兵,有多半是這個緣故。”徐晃用兵謹慎求穩,這幾日他嚴陣不出,就是爲了將所收降卒整合在一起,看着張繡等人躍躍欲試的目光,他接着道:“於今正好淮南諸賊已除,我已經傳令甘寧、孫策等軍,命其即刻趕至壽春,聽我節制。”

“君侯!”張繡忍不住站了起來,面色激動:“我軍若是打不下壽春,又有何顏面見孫策、黃祖這些新附之軍!”

帳中一時像是沸水炸開了鍋,他們在城下被徐晃用最嚴厲的軍令約束了多日不得攻城,如今好不容易見到曙光,卻得知可能要與孫策他們一起分享大功。不但是急脾氣的張繡不能忍,就連性子沉穩的李通都不禁說道:“君侯,我軍南征至今,隻立些許寸功,這倒也罷了。但倘或壽春在孫策、甘寧等部襄助之下得以克復,不但有失君侯顏面,彼等若因此心驕,以後如何節制得住?”

“還請君侯三思。”許定沉聲說道。

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
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