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

“但職司國課,其所以不遺尺寸者,亦將以盡瘁濟其成法。”————————【石點頭】

冬日裡難得的一個豔陽天,皇帝不願呆在沉悶的溫室殿裡,特意在一處花園裡擺下案席,一邊曬太陽一邊接見北軍中候、領吏治科教習王斌。

在從賈詡那裡得知張昶府中發生的事情後,皇帝對王斌淡淡笑着說道:“張文舒還是那麼謹小慎微,若是他的膽量有其弟張猛的一半大,也不至於蹉跎半生,臨老才只是個九卿。”

“張昶爲人太過老成,遇見這種事,雖未徇私,卻不曾上告。”說着,王斌搖了搖頭,嘆道:“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此人不足以擔負大事。”

皇帝驚異的看了王斌一眼,笑道:“舅父,當初張昶還是黃門侍郎的時候,彼可是由你推舉上來的。其後王端兩兄弟都在他門下習字,算得上是與你關係匪淺,怎麼如今又說起對方的不是了?”

當初皇帝式微,爲了在誅董之後有更大的主動權,皇帝看中張昶身爲名將張奐的兒子這一層身份,屬意王斌去接近籠絡。最後費了好些功夫纔將張昶、張猛兄弟二人收入麾下,其中王斌可謂是出過大力氣,張昶也審時度勢,與外戚王氏交往親密。在外人看來,張昶既是皇帝親信,更是王氏黨羽。

張昶做個太平時期的少府也算合格,但在皇帝銳意進取、不怕得罪權貴的當口,張昶的謹慎就成了怯懦。故而在王斌看來,哪怕是自家人也得選賢與能,他也不會因爲張昶是他的人而有所偏頗。

皇帝知道王斌是一門心思的爲了自己,放眼整個朝廷,也只有這個舅父纔會這麼對他。

他驀然嘆了口氣,說道:“張昶不曾上告此事,是不願將其鬧大,把自己捲進去,到底還是存了息事寧人的想法。當初讓他清丈上林,他也是這樣一個主見,其本性如此,姑念其辦事也算懇切,此事就算了吧。”

杜畿與邯鄲商私下尋張昶開方便之門,在尋常時候,這本無可指摘,但如今正是吏治科開設的關鍵檔口。張昶若是將本該入吏治科的杜畿等人另行薦舉了,豈不是公然給其他人做了一個榜樣,以逃避吏治科?

雖然張昶政治覺悟足夠高,不爲所動,但他卻沒有繼續將這件事告訴給皇帝,裝作無事發生,顯然是不想讓皇帝拿此當題目,讓人追究下去。這種畏首畏尾,明哲保身的表現,很不討皇帝的喜歡,王斌正是因爲熟知這點,在獲知此事後,方纔採取了另外的法子來給張昶說情。

王斌見狀,立即伏身說道:“臣謹諾,君上優待臣下,寬仁備至,若是張昶知道了,定會感激涕零。”

說完,他頓了頓,復又問道:“至於杜畿和邯鄲商,有吏治科正途不走,而去結交大臣,此等所爲……不知君上?”

這不由得他不謹慎,皇帝對杜畿等人是否追究,等同於對這件事的態度,不僅是王斌,就連同樣保持沉默、不發一言的荀攸、甚至是黃琬等人都在暗中等待結果。

皇帝此時看了王斌一眼,笑着說道:“此事豈能開特例,還是讓他們去吏治科吧。不過這杜畿的確是個有才的,他提出的河東鹽政也的確有稱道的地方,此等楨幹,舅父可得多多留心。”

王斌輕籲一口氣,知道這事就此揭過了,至於皇帝那番話裡隱藏的意思,他一時到沒怎麼注意:“臣謹諾。”

“如今天下喪亂,朝廷正是收天下士子之心,以制御天下的時候。”皇帝看了王斌一眼,忍不住說道:“籠絡人心之際,的確不宜另設窒礙,阻士子晉升之途。但吏治一事,非同小可,你不要擔心會有人會因不滿而離心東歸。真正的有識之士是不會在乎一個小小的吏治科,也不會在乎這三個月的進修時間。”

皇帝知道吏治科開設以來一直有這樣那樣的質疑聲音,就連王斌都不甚理解。爲了將自己的意圖貫徹下去,皇帝不得不對王斌仔細分辨:“那些人嘴上吵的最歡的,偏偏就是有名無實,擔心露餡的虛妄之輩。吏治科本就是爲朝廷遴選人才,彼等眼高手低,視入學爲折節,正是說明其短見之處,朝廷豈能用這等虛名之人?”

王斌眉眼低垂,斟字酌句的說道:“唯!君上特設吏治之科,自然是有利於朝廷的用意。荀君的叔父也是一介名士,此次他都不矜名節,親入吏科,謹守制度,足堪爲士人表率。”

“荀氏多君子,世人誠不欺我。”皇帝簡短的答應了一聲,忽又說道:“這些時候你就替我管好吏治科,照我前些天說給你的那樣去教。主要是讓那些人知道朝廷近來改革的大政、以及我用人施政的決心,凡是能在這上面與我契合的,便量才施用。若是沒有、並且屢加厥詞的,就不予通過,事後發落原籍好了。”

“臣謹諾。”王斌伏身應道。

皇帝擡眼看向王斌,笑着說道:“舅父年紀也大了,既是北軍中候,又領着中壘校尉,如今還要兼顧着吏治科這邊。實在分身乏術,我讓衛士令高順做中壘校尉,是替你分擔,不然你忙這麼多事,累倒了可不行。”

王斌知道這是皇帝體念他的身子,並不是有意削權,連道不敢:“老臣不善兵事,北軍中候本就是爲君上監掌北軍所設,此時卸任校尉,正合時宜。”

皇帝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王斌的確沒有練兵帶兵的才能,他手下的中壘營雖然人皆堅甲利兵,武器精良,但到底不如步兵營、射聲營,更遑論張遼等人帶領的越騎營。

這不是訓練不夠,說到底還是王斌的緣故,在古代,一支軍隊的戰鬥力跟主帥有很大的關係,畢竟羊是無法帶領羣狼獲得勝利的。

所以皇帝早有意向將王斌中壘校尉的官職分給別人,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與時機,如今正好藉着這個由頭讓他心念已久的高順去將王斌替換下來。

高順一手訓練出的陷陣營雖然被呂布折損了大半,剩下的十幾人隨呂布跑到關東去了,但至少皇帝還有高順這個主將以及百來名精銳,這是自打高順入宮拜爲衛士令時,就一直留在身邊的陷陣營骨幹。

因此,皇帝打算直接讓高順帶着剩下的這些人,將二千五百人的中壘營打造成新的‘陷陣’營,屆時與輕步兵爲主步兵營互相配合,或是與騎兵、射聲營配合,都能將北軍的戰力大有提升。

至於‘陷陣’這個番號,那就可有可無了。

事情就此告終,到十二月底的時候,儘管有諸多不願,在名士荀悅的以身作則之下,大批爲求入仕的士子哪怕再有怨言也說不出口,無奈之下,最後只得進入太學,在北軍中候、領吏治科教習王斌的手下進行爲期三個月的進修學習。

友情推薦一下朋友的《崇禎大帝國》,文筆,劇情都是上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
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