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

“長公主是先帝的獨女,也是我的皇姊。”皇帝對事理早已瞭解得很透徹,卻不漏話風,平鋪直敘的說話,聲音裡沒有流露任何異樣:“安危休慼,理應同之。”

“唯!”士孫瑞一口氣答說道:“陛下登基之時,年少幼弱,全賴長公主居於宮中,躬親撫育,方得長成,一如當年蓋長公主之於孝昭皇帝。如今朝廷漸安,陛下及冠,長公主宜於宮外建府別居,由朝廷嘉賞。臣等的意思,就是要請陛下欽定府邸、新增湯沐邑,以睦人倫。”

“那是我的皇姊。”皇帝強調道,語氣不容置疑:“怎麼,她也要跟懷園貴人一般避嫌?”

“陛下既已親政及冠,後宮之中,確實不該有其他女眷。”士孫瑞不爲所動,簡短的說道:“這是爲了皇室的清譽。”

說到這個份上,皇帝這纔打算借坡下驢,只是他不能表現的太容易受人擺佈,故而沉吟着不作聲。

“長公主有長公主的住處。”士孫瑞像是沒注意到皇帝的神色,復又一板一眼的說道:“請陛下俯念漢家的體統——”

“好!”皇帝不耐煩看他這副秉公持正的樣子,打斷了他的話說道:“你既提到我漢家的體統,我不能不允准。只不過,你也別忘了,‘以列侯尚公主’,這也是我漢家的體統。”

士孫瑞眼底閃過一瞬訝然,彷彿被皇帝猜中了心事。

他與馬日磾等人商議過,既然以衆議迫使長公主出宮乃大勢所趨、不容更移,爲了避免進一步交惡皇帝最親近、同時也是唯一的直系血親,關西士人就不得做一番動作以彌補關係。比如以朝廷的名義賞賜宅邸、財貨、甚至是增加湯沐邑,這些都只是修復關係的一個零頭,真正的重頭戲則是長公主的婚配。

只要找到合適的契機,用心經營,從關西士人中間挑選一個合適的迎娶公主,不僅能化解這次無中生有的恩怨,而且還能得到一大助力。

這是件穩賺不賠的買賣,不知多少人緊盯着公主夫婿這個位置,可到皇帝這裡,輕飄飄的一句‘漢家體統’就給推掉了。

“公主的夫婿,無論是家世、樣貌、才識、官爵,都得是上乘之選。”皇帝慢條斯理的說道,極爲認真的爲自己這唯一的親人斟酌人選:“現今的列侯雖多,但可選的卻很少,有的年紀太大、有的其貌不揚、難得找到稱心的,卻已有了家室。婚姻大事,不可輕慢,我想,既然一時難覓,索性就慢慢找,左右也還不急。前朝公主十八歲纔出嫁的尚且有之,這也不是沒有先例可循,你們說呢?”

長公主現在十七歲,按皇帝話裡的示意,長公主的婚配最晚的期限不會晚過十八歲,也就是明年。士孫瑞想了想,覺得此事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定下來的,逼得太急了沒準會起到反效果,倒不如先緩緩,自己私下裡先商議好人選、詳密籌劃。

於是,士孫瑞衝馬日磾看了一眼,只這一瞥,對方立時會意,出聲說道:“臣等謹諾。”

皇帝如願以償,既對劉姜所提出的‘晚婚’要求有了交代,又成功借勢順勢,把劉姜詔令出宮,開始他對朝堂勢力的佈局。心裡油然的高興,接着往下說道:“長公主建府之後,一應官署如私府長、食官、家令等皆應齊備,此外,更要有傅一人、員吏五人、僕射五人。”

前面的官署倒還好,都只是長公主屬下管理家務或湯沐邑的尋常官吏,雖然有六百石的俸祿,卻連奉朝請的資格都沒有。可後面的傅、僕射就不一樣了,他們可都是長公主的賓客幕僚,皇帝若是隻想讓長公主安安靜靜的過這一生,又何必給她這麼個配置?

一時間衆人驚疑不定,欣喜有之、憂慮亦有之。

“說起長公主的封邑。”皇帝似若無意的聯想到劉姜的湯沐邑,厲聲說道:“近來華歆在左馮翊所表露出來的事情,未免也太不乾淨了!那羣庸官胥吏只知沽名貪利,拿了朝廷的錢糧,卻從未把河工與驛道等要政放在心上。若不是華歆敢說話,左馮翊的這些事估計還要被人捂着,來年若是發生旱洪等災,馮翊還不知要生出多大的亂子!”

他的話越說越嚴厲,隱隱將矛頭指着現任左馮翊魯旭,魯旭家世清明,與馬日磾是扶風同鄉。只不過魯旭家傳《魯詩》,屬於今文經學,與馬日磾等古文經大家有着學術上的分歧。儘管如此,彼此到底同屬一個陣營,就連同樣精通今文經學的第五氏,家中也有第五巡投身馬日磾手下做掾屬。

學術之爭跟畛域之別其實沒有很緊密的結合度,當主要矛盾是古今經學之爭的時候,政治派別就不分關東與關西的地域派別;當主要矛盾是畛域之別的時候,古今經學之爭也能放置一邊。

政治勢力的變化是活性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利益會引起不同的鬥爭焦點,從而引起不同的政治立場與利益考量,所以無論是上位者還是身處其中的官員,都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給一個人定性。

馬日磾認爲此時正是畛域之別大於學術之爭的時候,魯旭是關西士人中間少有的名望才識具備的人物,他好不容易將其從太僕的位置運作到左馮翊的實權位置上,此時斷然不會讓皇帝借題發揮將他拿下。

更何況——

“當初左馮翊宋翼在任時,其郡便弊政叢生,民皆紛擾。至於魯君視事郡縣以來,治煩理劇,夙夜勤勞,不過歲餘便使郡縣稍顯安定,流民歸附。”馬日磾不動聲色的爲魯旭推卸掉責任,並將黑鍋甩到前任的頭上:“至若郡府其下各縣令長,雖大多是前任宋翼所舉薦,但魯君性情寬愛,念在彼等略有清名,故而託以信任,沒料到……”

馬日磾頓了一頓,意有所指:“宋翼遺毒未清,其昔日屬官、以及所薦舉者竟也沾染上同樣習氣,致使今日之弊。”

宋翼是王允的幷州鄉黨,當初跟着王允一同被罷黜清算,如今王允已死,其黨羽或隱或死、或是改換門庭,再也成不了氣候。馬日磾有意禍水東引,其實並不是在針對早已覆滅的王允殘黨,而是指向關西士人。

因爲宋翼除了是王允鄉黨以外,還有另一層身份,那就是現今雍州刺史鍾繇的弟子。也正是由於這層身份,讓他在出獄之後很快洗白上岸,重新通過州郡徵辟登入仕途,成爲雍州刺史府手下主簿。

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
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