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

“故朝不勉力務進,夕無見功。”————————【管子·形勢】

趙溫哽咽着唯唯稱是,嘴裡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皇帝瞥了他一眼,見火候差不多了,便伸手將桌案上寫好的紙張拿起,遞給趙溫,趙溫立即雙手接過。

雖然趙溫剛纔一直很好奇皇帝在上面寫了什麼,但趙溫一直很謹慎的沒有去偷看,只是依稀見得那似乎是一封草擬的詔書。

“別不敢看,這本就是寫給你的。”皇帝微側着身,將部分體重壓在憑几一邊的扶手上,似乎想湊近趙溫,與他耳語機密,只是這傾斜的姿勢卻不怎麼雅觀了:“這幾日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彼等也該從地震後的熱鬧勁中緩過來了。更改規矩的事,如今尚不可急着外傳,所以只好先拿你投石問路了。”

“唯、唯。”趙溫看完詔書之後,頓時潸然淚下,話不成聲。

那詔書上寫着:

‘告司徒、錄尚書事日磾,太尉……昔者權臣陵縱,禍亂社稷;兵寇攻逼,邊情波駭。故司徒趙謙,將率文武,盡心固守,保全之功,厥效可書。惜乎天不假年,不得助成治世,感焉兼至。今考其忠概,參跡前蹤,宜加丕顯,式揚義烈。以本有郫侯之爵,可追崇諡忠,另賜錢十萬,布百匹,以旌勳績。’

有漢一代,一向講究‘有爵則有諡’的規矩。故而在最開始的時候,只要是封侯的官員,死後都會給予諡號。但自光武皇帝中興以後,歷代皇帝便極大程度上減少了賜諡的數量,有時即便是官員得以封侯,死後也沒有諡號。逐漸的,對諡號的吝嗇,反過來也愈加使得諡號成爲士人官員夢寐以求的榮耀。

畢竟官方定諡屬於全國範圍、乃至於會寫入青史留傳,而一夥志趣相投、或是生前交情不錯的士人偷偷議論的私諡,影響範圍就只有一個小圈子,其公正性與認可度更是比不上官方諡號。

趙溫亡故的兄長、前司徒趙謙,就是皇帝這一朝,自貞侯盧植之後,第二個被欽賜諡號的士人。

這是極大的殊榮,當初趙謙死的時候皇帝沒有給,這一次皇帝補給了他,除了給死者趙謙蓋棺定論以外,更多的則是藉此對生者趙溫表明態度。

諡詔一下,所有人都會明白皇帝對趙溫的一片保全之心。

趙溫捧着詔書,高興的連路都不會走了,一路上兩隻腳老是碰到一起,遠遠看去,甚是滑稽。

皇帝坐在榻上巋然不動,扭頭看着趙溫離去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麼。

一陣蒼老的聲音從身後悠悠傳來:“前司徒與王允是一樣人,君上給個‘忠’諡,未免太過優容了。”

說完,那人推開了皇帝身後掩着的門扉,似乎是侵受到廡廊上的寒氣,那人忍不住咳嗽了幾聲。

“舅父。”皇帝從榻上起身,一把扶住王斌,沒讓他坐在通風寒徹的廡廊上,反而將他帶往裡間:“莫受了風寒。”

衛將軍王斌任由皇帝將他扶到席榻上,又是爲他披氅、又是爲他手裡塞暖爐,殷勤備至,倒真像個孝敬長輩的子侄。

王斌笑呵呵的彎着眉眼,心裡很是慰藉,嘴上卻是說道:“君上給的這個‘忠’諡,旨在勉勵趙司空?”

皇帝這時已坐回席上,看着王斌略顯單薄的身子,不經意的皺了下眉,點頭解釋說道:“還是舅父知我心意,趙公畢竟有恩於我,給個‘忠’字並不爲過,此外,便是藉此勉勵趙子柔。”

趙謙總共算起來只爲皇帝做了三件事,一件是支持皇帝親政、罷黜王允;一件是與皇甫嵩等人合作,對付舉兵的李傕等叛軍;最後一件則是在死前支持、並幫助皇帝推動了鹽鐵專營的大政,減少了許多阻礙。

王斌此時回憶起來,無論對方到底有多少是出於私心,但看在恩遇故臣、千金市骨、籠絡人心的份上,是該給個‘忠’字。

想完,王斌又忍不住問道:“君上真要更改成規?”

皇帝剛‘嗯’了一聲,尚未說話,王斌便緊跟着說道:“前司空士孫君榮,同樣是因長安地震而遭策免,如今情形與當日如出一道。君上此爲,難免會引起朝野議論、爲士孫君榮叫屈。”

“天災連年,是我德行有虧,我又豈能每每都讓三公替我受過?”皇帝擺了擺手,目光炯炯的看着王斌,說道:“從長遠來看,與策免趙溫相比,他們更會支持我現今的做法。至於爲士孫公叫屈,也不過是某些人的牢騷之言,擺不上臺面來的。”

王斌一開始便不甚瞭解皇帝與趙溫之間的對話是什麼意思,此時細細思索了會,又開口問了幾句,這才醒悟過來。

在最開始‘天人感應’的說法裡,每遇災異,都是象徵着君王有過,君主就要下詔修德、任賢納諫。這是臣子制約皇帝的一個手段,而在孝和皇帝之後,這種手段便失效了,並被皇帝轉嫁到了三公的頭上。如今皇帝重新歸罪於己,等若是給臣子一個約束的機會,今後也不再有三公會被牽連罷黜,從長遠看,這是有利於所有大臣的事情。

至於策不策免趙溫,跟這個比起來,也已經不重要了。

“這、這值得麼?”王斌知道後,提出了跟趙溫一樣的問題,用自己下罪己詔的方式,換取趙溫留任,這個交易所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了些。

無論是爲了政策的連貫性還是朝局的穩定性,亦或者是爲了保下趙溫這個得力干將,皇帝都要這麼做。何況,重新將災異歸咎自身、不再推責大臣,若是輿論把控得好,興許還能稍稍拔高皇帝的名望。

所以,“這並非是爲了趙溫。”皇帝淡淡說道:“數百年來,天人感應之說,於今已有些不合時宜,待到日後時機成熟,我還要另外揀選大儒,以作刪改。故而此次只是權宜一時,並非長久之道。”

“臣謹諾。”王斌微微動容,答應道:“趙溫荷恩隆重,如若還不知‘忠勤’二字,那就真可謂無恥之徒了。”

皇帝卻一笑而過,自己做了那麼多,趙溫不可能不對他死心塌地:“此事還有的商榷,追諡的詔書一旦下發,若是司徒他們不再置喙於此,我便可以再做準備了。”

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
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