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

“權衡在手,明鏡當臺;可以摧邪輔正,可以去僞存真。”————————【續傳燈錄】

孟達細細咀嚼着周瑜的慷慨之言,實在沒有將對方這個更像文士的青年跟武將聯繫在一起。其實無論是他,還是太史慈,心中對周瑜被選入羽林郎是有些微詞的,只是他們沒有張繡那麼不理智,反正推脫不掉,索性大大方方的接納下來不就是了?哪怕對方沒什麼才幹,但多結識一個高門子弟,日後也是多一條門路。

張繡在別的地方都很聰明,偏偏在這個事上想不通,也不知爲何。

至於太史慈是本性使然,還是跟孟達抱有同樣的心思,這些都不緊要,在此刻孟達心中的想法,就是多和周瑜這個世家子親近。

孟達擡眼打量了周瑜一下,此人容儀出衆,也不像華而不實之輩。想完,孟達便與太史慈將周瑜帶入值房,簡單的敘談了幾句,周瑜出色的談吐與瀟灑的風度處處流露着不凡,讓孟達等人大感驚異。

“這個張繡的秉性一向如此?”與二人熟悉了之後,周瑜這才問道:“我聽說此人當年在武威,也是一個豪傑?”

“是有這麼一段故事。”孟達不禁拊掌,點頭說道:“當年邊章、韓遂於涼州聚衆爲亂,張繡時爲祖厲長征闢任職。金城麴勝襲殺祖厲長,張繡爲報上官之仇,便伺機刺殺麴勝,後來招合少年,爲邑中豪傑。”

未等周瑜說什麼,孟達忽然看了太史慈一眼,笑說道:“子義當年也曾爲上官謀事,不惜以身犯險,毀壞州府給朝廷上的劾章,最後避禍遼東。這麼說起來,倒是與張繡殺賊以報上官之仇的所爲所舉契合。”

太史慈曾爲郡府徵辟,爲奏曹史,有次太守與本州刺史鬧了矛盾,難辨曲直,便各自據情上表朝廷仲裁。像這種各執一詞的劾奏,往往都是先到皇帝御前的會有一個先入爲主的優勢,在當時就正是州府的劾奏先行,郡守擔心失了先機,便派太史慈星夜趕往雒陽。到雒陽後,太史慈先是追上了州府派去的屬吏,搶在他投遞之前撕毀了劾奏,甚至還說服了對方一起避禍遠遁。

於法理上說,太史慈此舉是故意破壞公文,該下獄論罪。但從當時的義理上來說,太史慈很好的履行了他與太守之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君臣之義,而這份道義,正是當時的士人所推崇的。

周瑜聽得有趣,說道:“未料到子義竟如此有勇有謀!”

太史慈一愣,旋即笑道:“或許正是如此,張文采才樂意與我結交。”

這句話似乎提醒了周瑜,他笑容忽然斂了半分,問道:“此人在羽林監交友不多?”

“這倒不是。”孟達大口喝了碗水:“此人性情豪爽,在御前羽林郎、虎賁郎中間糾合了一幫好友,關係好的還以兄弟相稱,至於待我,就有些平淡了。”

這就有些矛盾了,周瑜沉吟不語,手把着茶碗,不知在思索什麼。

見周瑜似乎對張繡很感興趣,孟達樂得繼續說道:“他做羽林郎比我還早些時日,其叔父是安集將軍,平準監賈公待他如親子侄,就連國家也很賞識他。記得國家去年到上林苑遊獵,一匹鹿被國家放走,國家懸賞衆人圍捕,最後被此人獵得,賜了把國家御用的雕弓。若非他叔父,此人恐怕早就被放出去做校尉、都尉了。”

這就有些矛盾了。

按孟達的說法,張繡爲上官報仇,以全‘君臣’之分,這是義;從一衆禁軍之中射殺麋鹿,這是勇。此外,他似乎還有區別的對待身邊的同僚,有目的性的擇友,這已經可以用‘智’來形容他了。

卻不知他這麼做究竟是爲了什麼,若說是性情如此,卻有些解釋不通。

關於朝中的人事格局,周瑜在剛來長安的這幾天便已被周忠所告知,但也僅僅只涉及主要的幾個人物。對於張繡,就連周忠自己都不甚重視,更別說告知周瑜了。不能面面俱到、通曉全局的情況下,周瑜也只能靠自己摸索了。

忽然,周瑜問道:“此人與平準監賈公相善?”

太史慈插嘴說道:“安集將軍與賈公同在軍中共事,又同是武威郡鄉人,自然相善。”

周瑜眼中忽然閃過一道亮光,似是毫無緣故的抿脣笑了。

孟達詫異的看了周瑜一眼,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剛纔所說的話,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太史慈也皺起了眉,他不知這兩人心裡在轉什麼彎子,有心開口去問,卻又怕唐突了。

這時值房外走進來兩個人,跟在後頭的正是張繡,走在前面的一人面容瘦削,雙目有神,同樣穿着羽林服飾,規格卻比周瑜等人高上不少。

周瑜等人接連站了起來,抱拳行禮道:“屬下見過鄧監。”

羽林監鄧飛,是南陽鄧氏旁支,曾爲虎賁衛士,當初皇帝在閭里遇刺,此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跑到城外北軍請來援兵,這才化解危機。後來憑藉護駕之功,鄧飛屢受拔擢,南軍與郎衛分制之後,拜爲羽林監。

鄧飛爲人惜字如金,簡單的看了周瑜等人一眼,說道:“國家出城閱兵,爾等預備隨駕。”

“閱兵?”太史慈訝然,老老實實的開口道:“何故事先不見詔書?”

鄧飛瞥了太史慈一眼,沒有說話,轉身就準備離去。

倒是孟達機警,跟着往前湊到鄧飛身邊,伸手扶了扶鄧飛的手臂,笑着說道:“此事未免太無預兆,我等若是茫然無知,又如何把事辦好?還望鄧監賜教纔是。”

鄧飛動作僵硬的掙開了手,這才轉過身來,不知爲何,他僵硬的面色居然有些緩和,話也說得多了:“國家說了,這叫出其不意,倘是預先告知,彼等就會做好籌劃,那就等若是演戲,毫無意義可言。”

“原來如此,若非鄧監告訴,我等又如何能體悟聖意?”孟達充分繼承了父親孟他爲人處事的圓滑,對鄧飛說了幾句好話,讓對方很是受用。

周瑜將孟達與鄧飛之間的舉動盡收眼底,也不說破,跟着衆人走了出去。

皇帝這一次突然檢閱軍隊着實出乎衆將意料之外,但他們到底沒有驚詫多久,很快便反應了過來配合行動。這次檢閱的對象除了南北軍以外,還有衛將軍王斌手下的王方等涼州將校以及在京的平狄將軍馬騰所部。

檢閱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配合、默契之類的問題,皇帝特意召集衆將統一講訓,又依去年的往例單獨問對將領兵法。

只是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

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百零七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
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百零七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