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

“幣重而言甘,誘我也。”————————【左傳·僖公十年】

沮授立時反應過來:“你說的是,我這就燒了它。”

田豐看着沮授將那帛書放在燈上燃燒,逐漸化爲灰燼,突然嘆道:“誒,你這裡倒是出了個良材的,我哪裡卻……”

說着,他竟搖了搖頭。

沮授知道他在擔心什麼,說道:“可是爲了田芬?他不是已經前往東郡,正式蒞任兗州刺史了麼?”

“我寧可他不去!”田豐長嘆道:“曹操非久居人下之輩,如今他倚仗使君兵勢,供其驅使。有朝一日,若是別有契機,定然不會像現在這麼老實。”

少府田芬是王允與皇帝的一次鬥爭用作交換的籌碼,皇帝當初讓他做兗州刺史自然是不安好心,想借刀殺人,讓曹操把他排擠掉。

但田芬是冀州大族,其族親田豐又是袁紹手下得用的謀主。曹操即便心懷怨憤,人在屋檐下,也只得捏着鼻子接受了田芬,自甘下手。

“若是一般人,豈會將一州之地平白相讓於人?”沮授說道:“此人委身事上,能屈能伸,不爲眼前之利所誤,真乃大丈夫!”

田豐心中一動,拿眼瞥向沮授。

“啊!”沮授反應過來,趕忙解釋道:“我絕無諷主之意,實在失言、失言!”

田豐這才露出一絲笑意,道:“你我契交,有什麼是不能說的?你看曹操如今帶兵四處征討黃巾,兗州諸郡多半是他親族,田芬一人留在東武陽,空頂着一個刺史的名號,誰還會在乎他?此人手段如此高明,汝南許邵難怪會對他作出那樣的評語。”

鄴城,袁紹府邸。

天使輿至,奉詔述旨;臣子下迎,莫敢不恭。

“臣紹拜見天使。”袁紹走到門前,躬身向天子使臣、當朝侍御史裴茂行禮。

“冀州牧且快請起!”裴茂朗聲說道,連忙上前將袁紹扶了起來。

這一聲‘冀州牧’讓在場之人聽得清清楚楚,裴茂身爲天使,所說的話自當代表朝廷以及皇帝的意思。他這一句話,等若是直接承認了袁紹的身份。

袁紹暗自欣喜,面上卻惶恐道:“紹本不才,得韓使君託付州郡,只爲暫守一方,以保黎庶安靜。如今朝廷既誅奸臣,關中安定,自當另遣俊彥,紹何德何能,敢受此大任?”

裴茂笑道:“何出此言!袁使君得韓公相讓,足以成爲一樁美談。朝廷也明白其間緣由,也知曉使君門第顯赫,世代忠烈,輩出名臣。才名又廣爲天下知,正該擔當此任,替國家牧守一方。”

直到裴茂拿出制書詔命,詔書是由尚書檯授命擬寫的,漢代詔書不像後世明清那樣有大量華麗的辭藻堆砌,簡潔明瞭,幾句話便讀完了。

在裴茂當衆宣讀,拜袁紹爲冀州牧以後,袁紹心裡一塊大石這才落了地,跟着笑道:“天使辛苦,還請入府一敘。”

裴茂臉上掛着禮貌的微笑,一邊走,一邊說道:“我到雒陽時便聽聞使君治下百姓殷實,民生安樂。這一路走來,見天下間還有此處樂土,實在是感慨頗多。”

“天使謬讚了。”袁紹從容的說道:“此皆府中賢士之功,我不過垂手待治而已。”

說罷,袁紹便認真的給裴茂介紹起府中成員,如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人。

裴茂自持使者身份,態度不卑不亢,恰到好處的與衆人一一見禮。

此時的大堂內,無關緊要的,以及身份地位不夠的人都已識趣的退了下去。留下來的幾個人,則是袁紹手下最爲信重的謀士文臣。

一時靜默,在座諸人都在盤算說辭,沒一人率先開口。

淳于瓊輕咳一聲,打破了沉默:“天使此行冀州,除了宣讀詔旨,不知還有何打算?”

裴茂眉頭略一揚起,這話像是自己出使只是充作傳聲筒似的——雖然他的任務也確類似於傳聲筒:“朝廷遷都已有三年,此次出使,自當宣慰天下,使各地牧守尊奉國家,上表貢奉。”

袁紹臉上依然掛着笑容,他端正的坐在主位,未曾開口,倒是郭圖在一旁代爲說道:“朝廷播越,我等身爲漢臣,自當恪盡職守。只不過……天使有所不知,如今冀州北有公孫瓚爲禍,西有黑山軍張燕肆虐一方。冀州能有今日,全賴袁使君苦心經營,還望天使能明白緣由,代爲向天子陳說。”

裴茂心說:袁紹以下犯上,侵奪州郡,擁衆一方,朝廷未曾怪罪已屬不易,他竟然還想得寸進尺?

一個冀州牧只換來了句口頭上的尊奉,雖說這已經達到了皇帝將其作爲利益交換的基本要求,但在裴茂看來,這是遠遠不夠的。

“袁使君首倡尊君,爲天下方伯之表率,只是聽聞奮武將軍與使君同爲漢臣,卻攻伐不斷,倒不知是何緣由?”

這句話其實是在批評袁紹私開戰釁,本就有過,何談進一步的封賞?

袁紹臉色頓時變了變,尷尬的解釋道:“公孫瓚窺伺冀州富有,仗着剿除黃巾的威名,屢屢南侵。幽冀百姓爲此飽受苦難,我既爲牧守,自當保全百姓,不得不與之爲敵。剛好天使在此,還請天使向朝廷奏陳,詔令公孫瓚勒兵休戰,如此造福一方,豈不美哉?”

裴茂面色不改,笑道:“太僕趙公在來時已有請託,務必調停使君與公孫將軍之間的戰事,至於箇中因由,我還得先行趕赴幽州,聽完公孫將軍陳說之後,再做打算。”

這種事情雙方都理虧,誰也不佔理。袁紹聲望日隆,士人翹楚,而公孫瓚不過一介邊地豪強,按正常的邏輯,裴茂的立場天然的就應該偏袒袁紹。可現在對方偏偏拿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來,這着實讓袁紹感到有些被動。

田豐皺起眉,暗覺不妥,素聞公孫瓚跋扈囂張,若是威逼裴茂,利用裴茂使節的身份做出一些不利於袁紹的舉動,那豈不是他的過錯了?要知道這調停之計可是他一力堅持的,於是他插話道:“天使身份尊貴,邊地兇危,豈能涉險親臨?不然以節相招,命公孫瓚來鄴。”

公孫瓚不能會親入虎穴,最多派幾名手下當使者過來,田豐之所以如此說,無非是想讓公孫瓚給裴茂留下一個壞印象,干擾裴茂的判斷罷了。

“奈何趙公有言在先,此次宣慰,我還得親自去一趟邊地,不然如何能將朝廷勸撫之意廣告天下?”裴茂乾脆的拒絕了田豐的好意,堅持要往幽州去一趟。

衆人無法強求,又不敢拉下臉來硬留,只好任其來去。

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
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