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

“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難禁制。”————————【詩·漸漸之石·鄭玄箋】

“今後你二人一正一副,爲我將兵部的架子搭好,傷亡將士的撫卹以及退出軍旅的兵士慰留是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會有損士氣人心。爾等都是謹慎安分之輩,李固你也曾出身於衛士之中,知道曾經縱是兵衛亦常有不平之事,遑論尋常郡兵?有次閱歷,更當要着心辦事。”皇帝似還不欲讓李固以侍郎之位搶了鄧昌正主的風頭,故用了比先前接待鄧昌還短的時間與李固簡要的叮囑了幾句話。

李固心裡仍然感念皇帝一如既往的親近,不住的應諾保證,必然配合鄧昌管好兵部,不讓皇帝失望。他也不是什麼閥閱之家,能一路坎坷的走到今天,全是皇帝的一力扶持。鄧昌的家世、聲名、才學皆遠勝於他,既然皇帝在話語裡暗示不許出現什麼紛爭,他也樂得不去與鄧昌較勁。

皇帝看夠了風景,又見身邊隨從甚多,在狹窄的走道上排不開,便揮了揮手,讓一干人等都退下,獨留荀攸一人相伴。衆人於是以鄧昌爲首,兩兩並排的從樓梯上走下,就在這個時候,內謁者令李堅忽然擠到樓梯下,似乎以爲這些黃門侍郎們會給他讓道、或是會在自己走過去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從樓梯口散了,於是便一頭跑了過去,結果偏偏沒遇上設想的情況,反倒鬧出不小的動靜。

射援從樓上走下來本就有些心神不寧,因此踉蹌着往旁讓了一步,不慎踩着了身邊法正的腳趾。發覺到這個情況,他像被刺到似得立即跳了回去,結果兩手往前一撲,結結實實的讓前面的種輯受了一掌,看到身前身側兩個人都因爲自己而遭罪,射援心急如焚,不停地連聲道歉。

法正被對方踩了一腳,倒吸了一口涼氣,趾頭正痛着呢,何況他心情因爲毌丘興的事情而不愉快,登時就沉下臉來。

鄧昌性子慢,眉頭緩緩皺起,還沒說什麼,急脾氣的種輯便開始張口呵斥,卻不是對着射援,而是衝着李堅:“見着人了還如此冒失衝撞,也太沒規矩了!”

射援面色一紅,這話倒像是對他說的一樣,跟刺似得扎進了心裡。

李堅本來因鬧出了事而心裡惴惴,此時聽了種輯的呵斥,不怯反倒硬氣了起來,強辯道:“我身負急務,有要事稟明國家!你們讓的慢了,倒還嫌我?”

種輯被話語一噎,狠狠瞪了李堅一眼,就連鄧昌都忍不住要張口說話。卻只聽身後緩緩慢慢傳來一聲低沉的調子,笑着道:“諸君、諸君。”

衆人一齊回頭看去,只見皇帝最寵信的小黃門穆順正忙不迭的從樓梯上下來,滿臉帶笑的朝衆人作揖拱手,不住的說道:“諸君皆是氣度博達,寬宏雅量之人,不過一時衝撞,何必與他計較?李堅此人向來持重,若非遇見急務,還真不會這麼急躁。諸君這次還請體諒事故,讓他一讓吧,不然鬧將開來,國家在樓上的可都聽得清楚呢。”

這話裡一頓夾槍帶棒,有軟有硬,讓站在最後頭的周瑜微微訝然,發覺皇帝身邊的這個小黃門平日不顯山露水,其實也不簡單。

“哼。”似是被穆順不冷不熱的話語刺激到了,種輯笑道:“宦寺不守規矩,衝撞內臣,如何不能讓陛下瞧瞧他的‘禮數’?”

穆順面色不改,繼續笑着說道:“朝廷的禮數,我還是知道的。陛下早有旨意,內外謁者,但凡遇見急務要事,皆可趨行入陛,途徑衆人都要相讓,遇見了不過執手行禮,卻不留步。李堅適才未有向諸君執禮,這的確是他的錯處,但種君又何曾避讓了呢?”

他講話頭單隻指向不依不饒的種輯一人,還是存了不願將此事鬧大、得罪其他人的心思,這些人裡面有新晉的尚書、有皇帝的姐夫、親侍,都不是輕易能得罪的。

“你!”

種輯剛說了一個字,話就被穆順截了先,他悠悠轉身對李堅問道:“李令,你來說,究竟是何等要事,得趨近上稟?若是沒有,可是不敬之罪!”

“有、有!”李堅連忙神氣的說道:“關東傳來的軍報,按例要第一個進呈國家,公車司馬令榮公已隨我在門後等候。這軍令之急,可不容耽擱,就現下這一會功夫,已是貽誤了。”

鄧昌見種輯氣惱的模樣,這其中又屬他資歷最深、官爵最大,於是開口轉圜道:“樓梯狹窄,避讓不易,軍情緊急,內謁者不及行禮,也都是常情。既是如此,便各自揭過吧,內謁者自去通稟。”

“還是鄧公老成大度。”穆順笑眯眯的回了句,接着便衝李堅橫了一眼,努嘴道:“還不快上去?”

李堅心裡一顫,但低着頭小步趨了上去。

鄧昌與種輯、射援等人面色各異,紛紛走出樓梯,到各自的席榻上安坐着,一語不發。

這只是一段很小的插曲,站在高樓之上的皇帝似乎並未有所察覺,反倒很快便召見了等候着的公車司馬令榮郃。

在最初的時候,皇帝爲了不讓大權旁落,受到忽視,費盡苦心從尚書檯奪回了親自御覽批奏的權力。臣民大小奏疏,皆由當時的公車司馬令王端在第一時間呈交皇帝御覽,從而導致尚書檯淪落爲只負責擬詔、處理具體事務的行政機構。雖然皇帝藉此獲取了權力與安身的資本,但隨着他大權在握、樹立威嚴之後,這個舉措的弊端便開始凸顯了出來。每日繁雜瑣碎的政務不僅擠佔了他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讓他幾乎沒有別的時候去關注更緊要的事情,而且這也讓尚書檯以及錄尚書事的大臣們心有不滿,因爲沒有了決策權,只有一個參議權,什麼都由皇帝一人乾綱獨斷,中臺及大臣淪爲閒置。

從長遠的角度看,這並不利於內部的和諧統一與機制的長效運轉。

所以皇帝在與大臣的幾次試探與博弈、明爭暗鬥過後,開始將這個掌握在手中弊大於利的權力讓了出去,定下了承明殿議事的規矩。以後公車司馬令收集臣民奏疏後,首先要將其轉交承明殿處理,以小事輒辦,大事先商議定策,再請皇帝裁決的原則,使皇帝從冗雜的政務中脫身,將精力全部放在緊要的幾件事上去。

榮郃轉呈的,正是來自關東的一份緊要軍情。

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
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