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

“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輒課,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弟可以爲郎中。”————————【漢書·儒林傳序】

滄池池水清冽明淨,倒映着烈日藍天,滔滔波光,漣漪激盪,清人眼目。一些尺餘長的青鯉,時不時地在遠處水面上跳躍而出,發出撲通的聲響,在淡藍的池面上留下一朵稍縱即逝的白花。

環着釣臺四周的岸邊種植着水桶粗的楊柳,微風一吹,柳條擺動,婆娑生姿。

這熱天,君臣三人正襟危坐於釣臺正中,南風熏熏,不覺燥熱,凡是渾身愜意。皇帝尊重陳紀這位名士老臣,不肯像以往在私下接見近臣那樣,隨意斜靠、或是坐於胡牀。他一手放在玉質的憑几上,覺得絲絲清涼浸過衣袖、深入肌膚,一時腦中靈光,就連說話都愈加清亮了。

皇帝沉吟着伸出三根手指,說:“要改的有三點。”他漫聲說道:“一者,今後但凡自薦、或是太常、郡國、名士推薦者,皆要進行入學考試。顧念貧寒微賤之家,不比豪強大族藏經衆多,其子弟也不如尋常士子自小博覽羣書,能僥倖識得幾個字,便是得天之幸。故而,讓彼等與士子一同策試入學,倒顯不公。”

“臣以爲,若是分開考覈,難易迥然,倒更爲不公。”陳紀忽然反對道,如今的士人羣體雖已有階層固化的雛形,倒還不像三百年後那樣,高門瞧不起走卒。

對於寒微之士飽學成材,許多真正胸襟開闊的大儒名士都是樂見其成的,所以陳紀也不是非要攔阻寒士求學之路,而是另有原因:“若是一面策試的難些,一面策試的差些,到最後盡皆步入太學,未免對彼等考過前者的士子有些不公,而彼等尚未過者,也未必真的無才。此外,便是二者同入太學,良莠同室,於博士授學也是諸多不利。”

說完,陳紀便注目看向皇帝,滿臉正色,其實心裡多有惴惴,擔心這位皇帝年輕氣盛,在興頭上的事聽不進臣下良言。

“聽聽,這纔是老成謀國之言。”皇帝笑着對趙溫說道,似乎剛纔的一番話只是爲了試探陳紀到底是不是在真心爲他設想,而不是一味地虛與委蛇。

說完,他便沉默了會,只用手不住的撫摸着憑几扶手,時而看看正對面的滄池風景,臉色漸漸變得肅穆莊重起來,嘆息一聲方道:“聖人傳道千載,世間又有多少識字者?太學縱然要不分貴賤,量才選人,也不會有單憑識字與否,便讓寒微子弟入學的道理。”

見被說破,陳紀老臉一紅,歉然說道:“是臣顧慮不周,誤解了聖意。”

皇帝不可能一面提高士人入學的難度,一面讓寒士寫幾個字就入學讀書,這不僅會影響教學質量,還會動搖自己的統治基礎。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皇帝的基本盤都將是這些豪強士族,他可以慢慢的新建一些條條框框,去限制這些豪強的權力、也可以在規則內,以權力鬥爭的形式清除部分不聽話的豪強。

但歸根結底,在一個新的階層出現之前,皇帝都不能貿然敵對現有的主流階層。

所以陳紀故意‘擡槓’,無非是給皇帝挖了一個陷阱,來試試皇帝的斤兩。

皇帝笑了下,端茶喝了一口,此時冷了的茶水像是一口苦藥,他不禁皺着眉說道:“陳公當有所知,重建太學後的當年,是以能否背誦一篇章而得以入學。去年則是採用策試,以簡單評議經學爲主。這個法子對彼等寒微之士來說,倒是稍顯嚴苛了些,故而使彼等一體看待,卻爲不妥。”

趙溫見皇帝皺起眉頭,誤以爲是對方心裡不悅,連忙插話道:“陛下的意思,不是要將策試分爲難易兩等,而是多增太學名額,本以五科各二百人,現多增額度,明經、治劇、經濟三科各收四百人,明法、經營二科則各收六百人。策試上第者入明經,其下第則入經營等科。至若因寒微學淺而不得入者,則視之品性,使其‘得受業如弟子’,於太學走讀旁聽,一年期滿以後,另行策試,而後再定去留。”

最開始的太學只有五經博士,其底下的學子只有二百五十個名額,而當時求學的需求遠不止這二百五十個名額所能滿足,所以就出現了‘得受業如弟子’這個位置。彼等相當於是在正式的‘博士弟子’之外,另行設置的、非正式的,與博士‘受業如弟子’的旁聽生。

雖然待遇上與正式弟子不一樣,不能享受免除徭役、享受公家撥款等福利,但其後的出路卻是與正式弟子相差無幾,而且在數額上沒有限制。

其實皇帝與趙溫看準了陳紀初來乍到,對太學的實際情況無法面面俱到、全盤皆知,所以有意瞞哄了對方一個事實——太學根本不存在生源少的問題。

雖然願意來太學苦讀五年方可授官的士子的確比第一年要少了許多,但發現了實惠的黎庶黔首們,卻是爭着搶着要讓自家兒子進入太學。不單是免除徭役、五年內衣食無憂,就是未來隨便做個縣吏,都足以讓全家從黃土地裡翻身。而太學的入學門檻又不算高:每年交一份束脩當學費,能熟讀某一經書,入學時參加考試就可以了。

只是太學人員已有定額,每年只收一千人,所以僧多粥少,皇帝索性就想出了‘擴招’的主意。在新增之後的兩千四百名正式‘博士弟子’、太學生以外,再額外招收六百名‘受業如弟子’的旁聽生。讓他們半工半讀,一年後考察成績,合格者正式入學,不合格者黜退回家,這種競爭的方式,定然能爲皇帝汰選足夠優秀的人。

“孔子以布衣而養弟子三千,今太學修復,而學子甚少,不妨增學子數額爲三千人,以效先賢。”皇帝衝還欲再說的趙溫擺了擺手,舒展眉頭,對陳紀給出了這樣一個理由。

一年徵三千,五年學制的太學以後豈不是要一萬五千多人?這哪裡是追慕孔子三千弟子的樣子!

陳紀心裡轉念一想,一個令人心動的想法忽然冒了出來,他故作猶豫的說道:“臣聽司空說,光是如今的太學便每年支出朝廷數百萬錢,若真是擴充數額,每年所需豈非千萬錢而不止?”

“縱是數千萬,但能爲國育才,又有何不可?”趙溫笑着回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
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