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原山陽太守劉洪,善天文術數、候星望氣。曾與蔡公一同補續了《漢記》當中的《律曆志》,此人在天文一道頗有造詣,孝靈皇帝時,曾爲朝廷呈進《乾象曆》,雖然此歷只是初成,未及精簡研核,但爾等亦可以此爲本,更造曆法。”皇帝此時已走到了臺上,看着那龐大且精緻的渾天儀,感慨道:“曆法關乎國本,務得慎之又慎,博採衆長,反覆勘合,方能推行四海。”

“臣謹諾。”劉洪是當世最有名的數學家、天文家,是所有鑽研術數的人所敬仰的人物,劉琬沒想到皇帝竟如此看重曆法,心裡既激動又不安。

畢竟劉洪成名已久,若是朝廷把他徵辟來靈臺修訂曆法,那自己這個靈臺令豈不得讓賢?

似乎是看出了劉琬的想法,皇帝說道:“劉洪來了之後,便會是太學經營科的博士,負責教習經營科、以及經濟科的太學生們術數之道。編訂曆法的事,他將全程參與,畢竟《乾象曆》是他編的,有那麼多年的經驗在,有不明白的,你大可以請教他。”

劉琬鬆了口氣,這才放下心來,慶幸的說道:“謹諾,臣必會竭盡所能,與劉公共編新曆。”

早在三四年前,朝廷就特招劉洪進京,準備以《乾象曆》爲藍本,改革舊曆。只惜在劉洪來之前,孝靈皇帝就駕崩了,隨後緊跟着董卓亂政,時局驟變,朝廷無暇顧及曆法。劉洪在路上止步不前,只好回到泰山郡的老家,而泰山郡的東邊正是琅邪國。所以皇帝便叮囑了王端,讓他在去琅邪國辦護藩王喪事的時候,順便徵辟劉洪入長安。

劉洪對皇帝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對方在天文曆法上的成就,更是他在數學上的高超造詣,作爲‘珠算’最早的使用者,《九章算術》的註解者之一,被後世譽爲‘算聖’的人物。有他在太學任職,那麼極度依賴於數學基礎的,以農時水衡爲主業的經營科、以稅賦均輸爲主業的經濟科,都將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將會有質的飛躍。

數學是科學之母,尤其是數學中的幾何學對科學和工程製造的影響可是極爲重大。如今將作監、考工令等處不乏能工巧匠,但是他們所會的只是‘技藝’,那是根據數代人的經驗而傳襲下來的模糊概念,做什麼都只有一個‘手感’,並沒有經過科學的總結概括。如果有‘術數’作爲引導,則有可能捅破那張窗戶紙,解決一些只憑經驗而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纔是皇帝心心念念,想徵辟劉洪入長安的真實意圖,只是廟算獨運,不便直言,是故皇帝也沒有說出來的意思。

皇帝摸了摸渾天儀的輪廓,這臺渾天儀直到後面劉裕北伐長安的時候尚且留存於世,想來因爲它不比粗大的銅表,即便熔了也鑄不了多少錢,而且又是觀星必備的儀器,這才從董卓等人手下善終。皇帝從渾天儀上收回目光,跟它比起來,皇帝此時更在乎是另一樣讓人心馳神往的東西:“從雒陽運過來的候風地動儀現在何處?帶我去看。”

候風地動儀是張衡用以觀測地震的發明,距今不過六十年,尚有原物留存於雒陽靈臺。朝廷西遷的時候,董卓不知是看不上還是忘了,將其留在原地,直到最近一段時間才被皇帝以尋訪宮中舊物的名義下詔從雒陽運來。

地動儀的功效衆所周知,只是皇帝有些好奇的是,爲什麼地動儀發揮效用的記載在史書上就只有一次,隨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消息,以及爲什麼地動儀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

“地動儀自造成之後只動過一次,隨後其內部便開始朽爛,而那時張君已經亡故,世上再無知曉運轉之人。”劉琬向前領路,帶皇帝走進中間最大的屋宇內,解釋道:“後來朝廷有人稱此物之所以應驗,是因爲它能引發地動,故而此物便遭廢棄,後遂無問津者。若不是陛下派使者赴雒陽尋訪舊物,這件器物便不復留存於世了。”

皇帝喟然,張衡除了發明家的身份以外,還是一個反讖緯之學的思想家。在讖緯之學興盛的東漢,張衡認爲‘國讖虛妄,非聖人之法’以及‘此皆欺世罔俗……宜收藏國讖,一禁絕之’的說法簡直是當時人眼中的異端邪說。何況他還因爲上疏陳言時弊而得罪了不少權宦,所以在他亡故後,他的發明、成就大都沒有保存下來,更別說留待後人繼承了。

屋宇的第一層是個非常開闊寬敞的空間,室內正中安放着一隻皇帝從未見過的碩大銅器,它果如史書上所記載的那樣,‘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六十年過去了,這尊儀器經受了太多風雨侵蝕,已不復剛製成時的光鮮亮麗,銅鏽爬滿器身,器身上的八條龍殘缺不全,有的沒了龍首、有的沒了下頜,口中的銅珠不知去處……

在地動儀的周圍孤零零的排列着一兩個銅蟾蜍,其餘的許是什麼時候被小吏監守自盜,撬去熔鑄換錢了。

劉琬察言觀色,知道皇帝臉色不豫,立即解釋道:“朝廷西遷的時候,局勢混亂,靈臺的官員爭相搶奪財物。不知是誰在搬他的時候失了手,導致此物從靈臺上滾落在地,所以才摔成了這個樣子。”

皇帝沒有言語,繞着它走了一圈,在地動儀的背後是一塊巨大的空洞,他伸頭往裡面看去,地動儀裡面的都柱早已不見影蹤,只有一些皇帝看不懂的牙機巧制、還有器壁上的齒輪殘餘,像是一隻巨獸死後被人掏空了內臟,只剩下無用的殘軀供後人觀瞻。

由於地動儀的記載極少,更是沒有實物流傳,故而皇帝在後世跟許多人保持一個觀點,那就是地動儀是古人虛構的存在。可直到現在,皇帝才發現自己犯了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同時他又覺得慶幸,自己現在所處的時代與地動儀剛造出來的時代無比相近,而自己又能調動大量的資源與人力去修復這臺儀器。

他本來只是想借地動儀提前預判地震的方位,如果它真有歷史上描述的那樣神奇,那他就能提前幾天知道千里之外的地動,不僅能預備賑災事宜,而且還能搶佔先機,用於朝堂上的謀算。

而現在,皇帝心裡卻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穆順。”皇帝收回了目光,忽然說道。

跟在皇帝身後,以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地動儀的小黃門穆順嚇了一跳,急忙應道:“奴婢在!”

“王輔走多久了,還沒從太學回來?”皇帝沉聲問道。

穆順一縮脖子,趕緊往門外走去,沒多時又回來了,身後還帶了兩個人。其中一個正是秘書郎王輔,在他旁邊站着一個樣貌普通的少年,第一次面見皇帝的他顯得侷促不安,走起路來同手同腳,尷尬極了。

“太、太學生馬、馬鈞叩、叩見陛下。”儘管馬鈞按照皇帝託王輔轉授的法子練習,口吃的毛病已經好了許多,但面對皇帝的時候一緊張還是犯了老毛病。

“都起來。”皇帝擺了擺袖,雙手負在身後,召喚道:“馬鈞,走近前來,看看這個地動儀,可否修復如初?”

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
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