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在送別了桓典與趙岐之後,皇帝轉頭又叫進來一人。

此人正是新任侍中荀攸,皇帝前些日下詔令公卿薦舉賢能,目的只是爲了給馬日磾一個擴充羽翼的機會,沒想到馬日磾在舉薦名單上倒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驚喜。

後世誰不知道荀攸是曹操手下談兵論戰的“謀主”,與主管內政的荀彧並稱二荀。

皇帝沒想到荀攸此時竟然不在曹操身邊,反倒因爲蝴蝶效應,接受太尉馬日磾的徵辟,爲營救蔡邕而出謀劃策。這麼一個牛人,皇帝豈能輕易錯過,當即讓他取代射堅調任秘書監後空出的位置,成爲隨侍陛前的侍中。

如果不是有荀攸從旁剖析臣子之間、以及士族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皇帝也不會這麼容易的挑選出合適的老師。只是荀攸素來低調,而皇帝也未有意宣揚,導致旁人都以爲這是皇帝一個人的手段。

“這幾日倒多虧公達費心了。”皇帝說道。

荀攸謙虛道:“一切都是由陛下決斷,臣不敢居功。”

“只是。”荀攸遲疑道:“如今陝縣情勢緊張,如果陛下還不能團結衆心,恐怕等叛軍到來時,長安會很難守住。”

皇帝點頭道:“所以得要在事先與你所有定計,李傕既不蒙赦,勢必不會坐以待斃,很可能會糾集部衆,反攻朝廷。這是我在朝會時就提醒過了的,偏偏王允固執己見,錯失良機,將朝廷陷入險地。”

“此間情況,王司徒不會不知,他所仰仗着,應該還是衛將軍呂布。”荀攸推斷道:“籍呂布驍勇,士兵精銳,再來一次陝縣之勝,足以挽回王司徒此時在朝堂之上的不利局勢。”

皇帝對呂布能否戰勝李傕並不樂觀,雖然他已收容了段煨、徐榮等將,又組建出一支稍可驅使的軍隊,此消彼長,使朝廷的實力比歷史上的還要強一些,李傕等部比歷史上的還要弱幾分。

但是戰場對陣,並不是單純的以軍隊數量論勝負,還糾合着領軍之人的謀略與武勇,甚至還包括地形、天時等等。

只聽荀攸說道:“依臣看來,擊敗牛輔實屬偶然,當初若不是其內部自亂,出現可乘之機,呂布未必能那麼輕易的獲勝。可惜王司徒不通軍略,又被呂布奏表中極儘自誇的言辭所誤導,自信可以同樣擊敗身爲牛輔部將的李傕等人。如此一來,王司徒哪裡還會擔心李傕會不會反攻朝廷,恐怕李傕等人反攻朝廷,也在王司徒預算之中。”

皇帝聽了荀攸的分析,默然不語,良久,他嘆道:“這天底下的事,哪裡能樣樣料事必中?”

他對此有深刻的瞭解,想當初剛穿越過來時,皇帝也是迷之自信,自以爲穿越者高人一等,還想着靠幾句話就讓王允拜服,可沒想到王允卻給了他當頭棒喝。

皇帝尚未徹底清醒過來前,那次精心佈置的朝會,原以爲有自己,還有楊琦、馬日磾等人的支持下必將萬無一失,可誰也沒想到陝縣的大捷會瞬間扭轉局勢。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這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皇帝正是深深瞭解到自己的不足,才逐漸收起了輕視之心,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開始步步爲營,力求考慮長遠。而王允卻自從誅董之後便志得意滿,行爲自大,以爲天下皆在掌中,殊不知低估了別人,也高估了自己。

“前些天我已派謁者段訓私下前往陝縣,許下高官厚祿,務求能說服李傕衆人歸降。”皇帝憂慮的說道,似乎自己都對這件事沒有太大把握:“如今還沒有任何消息傳來,多半是無果了。”

“是,爲今之計,當是儘快上下統合一心,收束部衆,共抗外敵。”荀攸說道:“既然王司徒堅持己見,對陛下的示好漠然無動,哪怕王司徒有功於社稷,陛下也不能因此而心生憐惜了。”

“總得等他做錯了事,我纔好對付他,不然天下人都將以爲我苛待功臣。”皇帝搖頭道,他知道王允愛惜羽毛,很少行差踏錯,除非是等到呂布與李傕交戰時戰敗,到時候人情洶洶,王允再怎麼也逃脫不了追責。

在荀攸面前,皇帝不好明着說,只好輕輕點道:“呂布乃虎狼之輩,李傕也不可小覷,二者對陣,其結果猶未可知。”

荀攸眼眸一沉,立時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沉吟道:“如今朝廷不能只靠衛將軍一人禦敵,還需對北軍、羽林、虎賁等軍嚴加整備,以待來敵。至於王司徒,既然陛下顧念功臣聲名,自當緩緩圖之。”

皇帝此時還不能確保王允倒臺後自己不被馬日磾等人架空,這幾日有意拖延,無非是給自己爭取一個最佳時機罷了。眼下時機未至,他怎麼也不會出手:“在一切都準備好之前,也只能這樣了。”

荀攸點點頭,只聽皇帝復又說道:“在此之前,我想派公達與常侍謁者皇甫酈替我去左馮翊一趟。”

“可是左馮翊的羌胡?”荀攸立即答道。

“正是,我聽說左馮翊有羌人羣居,而李傕軍中又有羌人義從,此次爲防其被李傕招募從賊,我有意讓你與皇甫酈前去馮翊一趟。以金寶財帛說其來歸,可助長我軍實力。”皇帝淡淡說道。

皇甫酈是皇甫嵩的侄子,安定皇甫氏在關西羌胡人心中素有威望,由皇甫酈前去既可事半功倍,又可藉此提拔皇甫酈,間接拉攏皇甫嵩。而讓荀攸隨行,則主要是看中他的才智。

相信以皇甫酈的家望,荀攸的才智,此去馮翊當有所收穫。

羌胡人以利爲先,只要出得起足夠的錢帛,便能任意驅使,歷史上李傕與郭汜相鬥於長安,曾假借天子詔命換來數千羌胡騎兵爲其助威,後來獻帝聽從賈詡之計,給予財帛,羌人便盡皆遣散回家。

如今朝廷威望尚在,又有大批董卓聚斂的財寶,皇帝並不擔心這羣唯利是圖的羌人會轉而投靠一窮二白、死亡風險極大的李傕。

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
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