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

“逎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史通·言語】

石渠閣內,聽完皇帝的話,王斌不由莞爾道:“君上纔是真正的才情天縱,只有如此,才能駕馭爾曹英傑。若是真的相較起來,彼等秘書郎也並不如何。”

皇帝搖頭一笑,跟着王斌的玩笑往下說道:“馭人、用人,這是我的本事;運籌、治民,這是彼等的本事。”他用深沉的目光環顧了剩下的趙溫、王斌、荀攸、朱皓四人,說道:“也是爾等的本事。”

“臣等不敢。”趙溫等人連忙避席說道。

“都說了地方逼仄,此處不比宣室、前殿,就不要再過多拘於禮數了,動不動就避席下拜,說起話來多無趣?”皇帝一手把住王斌的胳膊,將其攙扶起來,認真地說道:“你我雖是君臣,我卻常視爾等如長輩相交,何須嚴守君臣關防?”

這裡頭的四個人,前三個都有資格生受皇帝這句話,唯獨根底淺薄的秘書丞朱皓卻不能,他也想不出自己爲何會出現在這裡,一顆心從最初便惶恐不安到現在,直到這時纔有機會插上話:“列座諸公皆一時名臣、重臣!唯有愚臣一人,何德何能,乃能參與此議?得受嘉語?今朝南伐,若蒙陛下不棄,愚臣願以鄙陋之資,引爲前驅!”

“汝南許子將曾言‘朱文明善推誠以信人’,如今親聞,可知其所言非虛。”皇帝說道:“你大可不必如此,前將軍爲我漢室立有戰功無數,用兵之道可謂精深,你身爲他的兒子,自然也有你的一手。這次進軍漢中,你以南鄭令、領騎都尉的身份隨行,沿路若有陳策,可暢所欲言。”

六百石的南鄭令與四百石的秘書丞之間差距不大,從表面上說只是一個小跳躍,尤其是從清貴權重的秘書監外放到地方做一個縣令,對於其他人來說無異於貶謫。而朱皓卻偏不以爲然,反而由衷的欣喜謝過,按皇帝開玩笑似的話語來說,就是:“秘書監掌司典籍,每日伴我讀書,乏味的很。知道你意不在此,一身才識想效於行伍、阡陌,這回外放對你而言,可謂是‘羈鳥入林’吧?”

朱皓自然不可能這麼說,趕忙謙辭了幾句,皇帝揮了揮如意,往案上一指,道:“前次曾與荀君等人簡單商議過一個方略,假借討伐河西宋建等賊,其實是發兵入武都,走陳倉攻漢中。如今漢中在子午谷口有黃金戍,又焚燬斜谷棧道,至於陳倉方面,聽聞有壁壘未及建成。這正是朝廷南下之機,適才法正說的在理,雙管齊下,一正一奇,足以見獲成效。”

荀攸等人知道,皇帝雖然同意了法正所提出的走斜谷的計劃,但此戰的重頭戲還是陳倉道。

於是他便在此基礎上詳細的爲皇帝補充了細節方面的問題,配合着地圖,倒真有些指點江山的意味了。

皇帝持着玉如意在地圖上陳倉道的位置遊移,說道:“這次出兵,以步卒爲主,虎賁中郎將蓋順、射聲校尉沮雋、輔兵校尉吳匡等軍,算上前次裁汰王方等部所餘兵衆、武都等地郡兵、羌胡義從,共兩萬餘人,自陳倉道入漢中。至於斜谷,則由步兵校尉徐晃、羽林軍司馬趙雲等人領兵五千南下。”

座中就屬秘書丞朱皓的官階最小,此時他正拿着筆,快速的往一根簡牘上記着。

趙溫細想了會,忽然道:“徐晃本是要去武都,陛下這是要更改前策?”

“徐公明足以獨當一面了,既已有了斜谷之計,索性就讓他盡情施展。”皇帝輕描淡寫的說着,從側面證實了他對徐晃的看重。

他挪了挪位置,把上半身往前微傾,說道:“徐晃曾在羽林軍待過些日子,讓他自己在羽林軍中找些善於步戰的羽林郎們,與步兵營湊成五千人。法正謀略不錯,就是欠缺點臨陣對敵的經驗,先下詔,拜其爲謁者,等正式出兵的時候,再使其爲監軍謁者,隨徐晃走斜谷。秘書丞朱皓則拜南鄭令、領騎都尉,隨蓋順等軍走陳倉。”

荀攸靜靜地聽着安排,不置一詞,因爲他知道重點還在後頭。

“這次出兵,殿前羽林郎孟達、太史慈這二人也派入徐晃軍中,概授軍司馬之職,以觀後效。”皇帝細細說道,他這回是要派出手底下的將才,試圖藉此將其打磨、鍍金了:“陳倉、斜谷等軍,我打算由司隸校尉裴茂持節督南征各將,諸君以爲如何?”

聽到這次出兵的主將不是皇帝的親信王斌,而是向來低調的司隸校尉裴茂,朱皓不禁大吃一驚,在簡牘上筆走龍蛇的動作也不由得一顫,把字都給寫飄了。他回過神來,趕緊將錯字給劃掉,然後重新謄寫了一遍。

謄寫的過程中,他又不禁在想,爲何這麼出乎意料的消息,司空趙溫等人卻無動於衷呢?

可能這就是宰相的氣度吧。

趙溫看了荀攸一眼,率爾說道:“裴司隸雖有名節、知悉兵法,但未歷兵事,猝然授予南征大任,這恐怕……”

“這也是無奈之舉。”皇帝嘆了口氣,說道:“前些天我讓太醫華佗去光祿大夫府上問候,其言說皇甫大夫入冬之後身子便一直不好,這些月要修養身心,不便操勞。若非如此,我也不好放着名將不取,而委任他人。之所以選中司隸校尉,主要還是看在他掌握雄職,也算是治兵之士。此外,這次只是讓他督軍,具體的用兵行策,主要還是有他人共議。”

說完,皇帝看向荀攸,說道:“荀君這一次不妨轉職參軍,隨裴司隸等人南下入蜀?”

荀攸眉頭一擡,顯然是未曾料到皇帝會峰迴路轉,將話題換到自己身上。按皇帝的意思,裴茂只有一個主帥的位置,而他卻可以親自在旁出謀策劃,等若有主帥之權。只是這些對荀攸來說有利有弊,此行固然能立下大功,但他卻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遠離長安、遠離朝廷,聯繫到今年賈詡即將守孝期滿,荀攸不得不多想。

一旁的趙溫卻沒有想那麼多,既然皇帝讓荀攸爲參軍,那就沒話講了,畢竟有足智多謀的荀攸在,南伐漢中、乃至於益州的事都不消擔心會有波折,反而會事半功倍。

最後,皇帝將如意往案上一推,正好蓋住蜀郡的位置,說道:“裴茂膝下有五子,又有一女婿,今爲蜀郡長史。中平六年的時候,次子裴俊隨其姊入蜀中,適逢董賊入京,道路隔絕,裴俊於是滯留益州。”

簡單的陳述,內含的信息量卻很大,荀攸、趙溫等人立即就明白了皇帝的話中未盡之意,俱是想到,這次讓裴茂領兵,或許還真是恰符其任。

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
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