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詩經·國風·周南】

王輔知道他家雖煊赫一時,在長安貴比王侯,但將‘外戚’這個名頭拋掉不談後,他王氏也不過是趙國邯鄲縣的一個小豪強,往上數最近也就出過一箇中郎將。再往前也就只有一個叫王郎的邯鄲人名聲稍大,但這人名聲卻不好,是個假稱劉氏皇族、聚衆造反,對抗光武皇帝的人物。

祖宗沒能給王氏留下一片像樣的基業,王氏內部更沒有出現什麼像樣的人物。如今好不容易憑藉着天賜鴻運,有了一個跟皇帝稱親道故、讓王氏一飛沖天的機會,王輔不傻,用不着別人說就知道該如何把握。

這一次聽說東海麋氏有意與自家長兄結親,王輔一開始可是喜不自勝,挺說那東海麋氏家財數億,跟如今朝廷的府庫比起來,那可是真的富可敵國,自家若是得到麋氏這樣的良助,何愁無以壯大?只是他冷靜下來後卻立時反應過來,這事十有八九會碰釘子!

“怎麼了?”司馬懿放下茶碗,輕聲問道,王輔的臉色陰晴變化太快,他不難看出來。

王輔有些鬱悶的搖了搖頭,含糊的說道:“沒什麼。”

說完,便拿起茶碗仰脖喝了一大口,像是豪飲美酒一樣。

自家人知自家事,其父親王斌不知是爲什麼,對那些豪強士族一直帶有偏見,起先王輔還以爲其父只是針對個別人,沒想到卻是對所有人抱有警惕。搞的王氏權位雖重,在朝中卻獨來獨往,除了少府張昶勉強算是羽翼以外,更是連一個盟友、聲援都沒有。

在王輔看來,這如何得以長盛!

他起先還問了幾句緣由,但王斌見他素來太過輕浮,不足以託告大事,故而語焉不詳,只說些何進當年也是阿附士人,最後身死族滅,他王氏如今卻不能重蹈這個覆轍。

這個理由爲王輔嗤之以鼻,但又不好明說,只得在心裡暗暗定下籌算,自己玩自己的,總會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司馬懿盯着王輔盯了半晌,忽然覺得王輔雖然才智中人,但樣貌卻是不差,當年皇帝生母王美人能得先帝寵愛,也不是沒有緣由。他心裡想着,如是笑說道:“我要是有個妹妹就好了。”

“怎麼?”王輔細眉一挑,半真半假的說道:“要嫁給我?”

“有何不可呢?”司馬懿今天特意將王輔喚到自己家來聊天,爲的就是這些事:“朝中誰不想與王氏攀親,如今是尊兄尚未成婚,故而無人將念頭打在你身上,但這也是遲早的事。我是個趨附勢力的俗人,既然與你相善,有這個想法也不甚爲奇。只是可惜,我家沒有適齡的女眷。”

只要有父親王斌在一天,只要有人來爲自己做媒,必遭峻拒,這是可想而知的事情。王輔撇撇嘴,身子往後一靠,目光正對着司馬懿投來的視線,心裡驀地一跳,立時從對方的話裡讀懂了什麼。

他的兄長就是自己的榜樣,若是王端聽從父意,接受了一個尋常的良家女爲妻,那作爲弟弟的自己,同樣也擺脫不了納良家女爲妻的命運!只有讓做兄長的與豪強結親,有了先例,自己在以後纔有機會選擇更適合他的‘良配’。

這就是王輔想插手這樁‘閒事’,一腔熱忱爲兄長謀終身幸福的真實用意。

此時王端仍站在廊下,手上拿着那支珠釵,在心裡自語道:‘我真是錯承你垂青了麼’?

苦思焦慮,黯然神傷,這神態看在王輔的眼中,他就知道進言的機會到了:“我聽說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相知相愛,卓父起初也是大不樂意,可最後還是成了一段佳話。阿兄如今與那麋氏女也恰似當年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既然彼此情意合乎一契,又何必自絕這段姻緣呢?”

“誒,你不懂!”王端有口難言,不禁氣急的跺腳道。

“我是不懂,但國家也曾說過‘兩情相悅方能長久’,國家也最是傾慕孝宣皇帝與恭哀皇后的故事,可見就連國家也是樂見於此的。”王輔扯起虎皮做大旗,張口就來:“阿兄,這可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誰都能尋見彼此意合的眷屬,你今日若是錯過了,老來一定會後悔!”

王端是個純孝忠厚的人,這些天他的內心一直在孝道與麋氏之間苦苦煎熬着。而有些時候,像王端這樣的年輕人無論平時多溫順,一旦初嘗愛情的滋味,就會變得執拗。其實說起來這兩人之間的感情未必有多深,但越是有人要強行拆散,他們二人就越是要叛逆,這是古往今來的人之常情。

如果王斌知道這一點,大可不必用父權強壓,而該是故意冷落一段時間,讓兩人相處之後,很容易自己就分開了。

王輔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在一旁大加慫恿,王端受不住激,最後竟然被對方說動了。

很快,到了第三天,成功使得王氏兄弟向其倒戈的麋竺,堂而皇之的來到王斌府門,投上名剌求見。

“哼。”王斌此時正在休沐,順手把名剌往桌案上一丟,大爲不快,冷笑一聲道:“他這是送‘庚帖’來了!”

“如今全城皆在議論麋氏與我家欲要結親,若是拒之於門外,恐會有礙聲名。”王輔在一邊主動說道。

王斌看了王輔一眼,譏笑道:“你是真不懂,讓他進來,豈不是坐實了流言?這纔是有礙聲名。”

說完,他的目光又往王端哪裡看了一眼,見到王端面色憔悴,王斌心裡一緊,趕快別開目光:“若是細究起來,這個流言或許是彼等刻意傳出來的。”

“兒子曾聽人說過麋竺其人言行皆有古君子之風,斷不會行此鄙陋之事。彼此番過來,未嘗沒有解釋其中緣由的意思,阿翁不是常說‘兼聽則明’麼?此刻不妨見之,也好證其真僞。”王輔今天是罕見的一本正經,老成、穩重的行事風格讓王斌不由得一愣。

“好!”王斌忍不住再度往王端臉上看了過去,這兩天王端因爲麋氏而茶飯不思,心神不寧,自己面上不說,心裡卻是很擔心。此時既然正主來了,到不妨把話說開,許他幾個小利,徹底斷了彼此之間的念想,免得以後還牽扯不清:“那就把他請來,讓我瞧瞧這個東海君子是何等模樣!”

王輔聞言,在心裡不由得大鬆了一口氣,只要其父能讓麋竺入府,事情就可以說是成了一半,接下來就得看麋竺的風度與言談能否說動王斌了。

所謂‘居移氣,養移體’,多年養尊處優下來,麋竺身上自然而然的帶着一股雍容大方的氣度,何況他常以賓客的身份受邀出席東海王侯的府上。珠履三千的大場面見得多了,也只有在入宮覲見皇帝的時候才深受震撼,其餘的時候,比如來到王斌府上,卻是面色、內心毫無波瀾。

雖然王斌對麋竺心有成見,但光是對方這一份鎮靜從容的風度,他便不得不暗自佩服。再有一層,麋竺應對周旋,無不從容中肯,相形之下,就連本來有些不以爲然的王輔都有些自慚形穢的感覺。

他倒是沒想到麋竺會有這樣讓人折服的氣質。

稍後還有一章。

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
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