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先照我說的做

查姆皮因這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目前各大航空公司正在運營的主力幹線機型,基本上是波音737NG和空客A320ceo。

它們並不是兩個具體的型號,而是系列飛機的兩個世代。

且都面臨着馬上就要落後時代的問題。

波音737NG雖然叫做“下一代”,但本質還是第二代737的有限改進。

而且,還不是主動改進。

是90年代初被A320打的實在沒辦法了,被迫進行了一波縫縫補補。

在波音的計劃中,最遲到2010年以後,Yellowstone計劃中與787(Y2)同一技術水平、全新設計的Y1型號就將投入市場。

737NG本質上則屬於一個短暫過渡的型號。

至於A320ceo……

ceo本來就是傳統發動機(Current Engine Option)的縮寫,更是有20年都沒正經換過代了。

本來,如果只是兩強相爭,那麼在這種局面下,還真有可能達成均勢。

也就是大家都這麼將就着,看誰最先繃不住。

然而2000年左右,加拿大龐巴迪宇航公司卻突然跳了出來,表示我要研發一個全新的C系列客機,和波音空客組成“ABC”的競爭局面。

儘管名義上是支線飛機,但這個C系列全系列起手第一個型號就是120-130座,在相當程度上覆蓋了空客A319的業務範圍。

其實在原來的時間線上,由於投資有限加上決心不足,這個C系列的研發斷斷續續,直到2008年纔算拿出一個相對完整的方案。

但現在,或許是受到“華夏行我也行”的想法推動,加拿大人的野心很大,動作也很快。

到2004年初這會,C系列已經被整出來了個基本框架。

並且由於龐巴迪長期參與各種客機研發項目,本身又是西方企業,經驗和外部條件都比華夏強得多,全新設計的飛機性能遠比兩個縫縫補補的老傢伙強。

還真就拿到了幾十架的訂單。

其中甚至有一部分來自過去只用空客的航空公司。

這下子,歐洲人可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當年正是波音對空客的發展採取無視態度,才讓後者做大,如今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架勢。

一樣的錯誤,他們自己怎麼可能再犯一次?

所以,對A320進行脫胎換骨的升級,勢在必行。

而這種級別的飛機一旦換代,很可能又要堅持個二三十年。

一家航發供應商,在最主流的市場中隱身這麼長時間,必定會帶來極高的風險。

因此,波迪的表情當即變得嚴肅起來:

“我會盡最大可能說服領導層,儘快朝這個方向傾斜資源……”

單從技術上講,在已經造出來更大的發動機之後回頭造小的,難度確實要低很多。

但具體到商業層面,如果時間或者資金不夠,那也很難跟經驗更充足的友商相競爭。

突然,飛機引擎的轟鳴聲由遠及近,打斷了波迪的思緒。

那架A340已經完成了本次飛行中計劃的全部測試任務,出現了跑道盡頭方向的半空中。

“說起來,查爾斯。”

波迪話鋒一轉:

“A380的第一架原型機,目前的進度怎麼樣?”

“機體部分很快就能組裝完畢,我們的計劃是下個月向全世界公開,年底之前出廠下線,明年年初進行首飛……”

“……”

……

與此同時。

在距離機場稍遠的達索圖盧茲工廠。

剛纔告別二人之後,迪迪埃·卡索雷顧不上休息,幾乎馬不停蹄地找到了生產部門負責人夏穆森·貝恩。

後者此時正爲了陣風F2和獵鷹8Z兩個新型號的產能提升而焦頭爛額,直到被卡索雷拍了幾下肩膀,才注意到對方的到來。

“主管?”

貝恩臉上的茫然都還沒有消除。

卡索雷有些無奈:

“我上週就通知本部說要回國一趟了……沒有人通知你麼?”

聽到這個問題,貝恩先是一愣,然後擡起頭看了一眼旁邊的日曆:

“呃……我這幾天一直在解決一個陣風F2產線上的工藝問題,可能弄錯了日期。”

他一邊解釋,一邊把桌上的圖紙捲起來推到一旁:

“我記得你是說,有新的生產任務要交給我們?”

見到他這樣一副工作狂的樣子,卡索雷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從身後的隨行人員手中接過一個電腦包:

“沒錯,也是和獵鷹8Z有關的……”

說着麻利地取出筆記本電腦,然後開機:

“全新的工藝,華夏那邊的裝配水平解決不了,所以需要我們臨時幫一下忙。”

顯然,他全盤相信了之前樑紹修信口胡謅的理由。

不過,對面的貝恩經理卻微微皺了皺眉,顯得有些不快:

“新工廠同時投產兩個全新型號,產線運行情況已經非常緊張了……再臨時更改生產方案的話,恐怕會影響到整個生產計劃……”

卡索雷這會剛剛輸完開機密碼,擡起頭解釋道:

“這個事情的優先級很高,而且裝配件數很少,影響不會很大的。”

“可是主管,任何新工藝在投產之前都需要進行大量測試才能確定參數,這和產量無關……倒不如說,產量小反而更加浪費。”

貝恩的臉上露出一絲疑惑。

在他看來,卡索雷雖然在設計部門工作多年,但無論如何不至於忽略這種低級問題纔對。

“絕大部分參數是確定好的……只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調試一下設備就可以。”

說到這裡,卡索雷調轉電腦屏幕,然後推到貝恩面前。

上面是一個完整的裝配流程說明。

“蒙皮半徑2723mm,弧長300mm,全長630mm,定位面1約束X、Y和Z三個方向的自由度,定位面2約束X和Y兩個方向自由度,共劃分爲25845個單元,類型爲殼單元……”

“長桁規格42.3mm*30.0mm*630mm,定位點1約束X和Z兩個自由度……”

除了用詞有些生硬的文字說明以外,還貼心地附帶了裝配模型圖,以及操作參數彙總表。

總之,哪怕只看最開始的兩頁內容,也根本不像是什麼“全新的工藝”。

反而像是已經研究了有一段時間,只是拿過來進行試生產……

貝恩有些狐疑地看了卡索雷一眼:

“這麼大尺寸的預連接工藝……良品率恐怕無法保證啊。”

“你先彆着急,接着往下看。”

後者回答道:

“另外,如果沒有難度,也就不會來找你了。”

產線管理能力和工人技術水平,一直是貝恩最引以爲榮的兩個強項。

現在被突然戴上高帽,他也有點不方便反駁,只好低下頭,重新把目光投回到電腦屏幕上。

“單元之間預連接順序:11-12-13-14-15-21-22……預連接路徑距離10567mm,單元1預連接點設置爲13、6、20,預連接力分別爲39N、44N和43N,三座標值(90, 23, 160);單元2……”

“……”

貝恩的表情逐漸嚴肅起來。

作爲在生產一線工作了超過30年的老工程師,他很快意識到,這個裝配流程並不像以往那樣,只進行大而化之的指導,要求生產人員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具體操作方式,而是從一開始就確定好了連接點數量、位置及順序。

但問題在於,即便是同一個型號的不同個體,在生產和裝配過程中也會發生偏差和變形。

因此在過去,這都是由技術工人根據經驗所確定的。

也是飛機生產過程長時間以來無法實現全自動化的根本原因。

而眼前這種模式看似可以降低產線負擔,但相當於把風險全都堆到了最後的總裝流程。

“主管,你確定……”

貝恩纔開了個頭,卡索雷就沒讓他繼續說下去。

後者心裡其實也沒有底,但眼下實在是沒有更好的辦法:

“先按照我說的做,至於最後情況如何……等產品下線之後再說!”

雙方雖然行政級別相當,但具體到業務關係上,作爲型號副主管的卡索雷卻有權指導生產端的工作。

因此,當他最終做出決定之後,貝恩也就沒有繼續討價還價:

“那我馬上召集產線工程師開會。”

“不過具體情況,最好還是由你來和大家說明一下……”

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965章 這事還是徵求一下華夏人的意見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1401章 一點小問題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1238章 最堅之盾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1257章 半年之期!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490章 十一號工程的進度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1039章 甚至還不止菲爾茲獎?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1424章 獨門絕技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981章 這可是我們起家的技術318.第318章 挽救了一臺發動機!第204章 挑戰米格25!第81章 渦噴14(爲舵主飛舞的魔術 luppp002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第1298章 等離子體,出現了!第1053章 新的預警機平臺?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1303章 飛行品質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234.第234章 干擾吊艙,逆向工程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794章 欺人太甚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1365章 相位幽靈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戰坦克底盤第1299章 沾沾常院士的喜氣第1433章 華夏人要上艦!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1272章 見證華夏速度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第168章 有些人只會窩裡橫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1222章 渦扇20,爭奪主動權!第507章 來自英國的許可申請第1276章 責無旁貸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1244章 清晨,二人世界348.第348章 江城重型機牀廠第100章 渦噴14的重生(下)(二合一)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851章 京城電鏡中心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1267章 一次核打擊第1336章 一種推進劑的命運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1426章 各自打算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952章 航空文化第519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1251章 料事如神常院士第679章 一不小心,創造歷史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190章 波斯雄貓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
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965章 這事還是徵求一下華夏人的意見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1401章 一點小問題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1238章 最堅之盾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1257章 半年之期!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490章 十一號工程的進度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1039章 甚至還不止菲爾茲獎?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1424章 獨門絕技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981章 這可是我們起家的技術318.第318章 挽救了一臺發動機!第204章 挑戰米格25!第81章 渦噴14(爲舵主飛舞的魔術 luppp002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第1298章 等離子體,出現了!第1053章 新的預警機平臺?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436章 有人要買我們的客機?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1303章 飛行品質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234.第234章 干擾吊艙,逆向工程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794章 欺人太甚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1365章 相位幽靈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戰坦克底盤第1299章 沾沾常院士的喜氣第1433章 華夏人要上艦!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1272章 見證華夏速度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第168章 有些人只會窩裡橫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1222章 渦扇20,爭奪主動權!第507章 來自英國的許可申請第1276章 責無旁貸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1244章 清晨,二人世界348.第348章 江城重型機牀廠第100章 渦噴14的重生(下)(二合一)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851章 京城電鏡中心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1267章 一次核打擊第1336章 一種推進劑的命運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241.第241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下)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434章 新DLC:軸承高速滾動動力學第875章 設備就緒第1426章 各自打算226.第226章 他們還得謝謝咱呢!第952章 航空文化第519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線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第121章 白月光與(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1251章 料事如神常院士第679章 一不小心,創造歷史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190章 波斯雄貓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