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這已經不是學霸二字能形容的了

常浩南並沒有拖延太長時間,在劉洪波回頭維持了一下秩序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講解:

“針對我人民空軍主力戰機殲7全天候作戰能力較差,且不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的缺點,我們小組將原型號的機頭進氣道改爲下頜式進氣道,讓出的機頭空間可以安裝一部直徑不超過560mm的雷達,同時飛機的各項飛行性能均與原型機相當或更優。”

“此外,隨着超聲速飛行器的迅速發展,已經打破了將飛行器與動力裝置,內流與外流分開的界限,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採用了下頷式進氣道/圓錐前體一體化設計方案,經過計算機模擬驗證,表明進氣道/圓錐前體/發動機匹配良好,體現了一體化設計帶來的優點,現將設計思路說明如下,計算過程位於設計說明的第14-15頁,計算過程中使用了Fortran語言編程和Fluent軟件……”

“進氣道/圓錐前體一體化模型的性能分析完全由計算機進行,模擬思路和模擬方式如下……”

“爲了檢驗所採用計算方法的可靠性,本文采用課本第213-217頁給出過詳細性能數據的雙橢球模型進行了數值驗證,結果如圖所示。”

“在不同來流馬赫數以及不同來流攻角狀態下,本文計算得到的結果均與試驗數據吻合良好,這表明了本文所使用的計算方法的可信度……”

評委老師剛開始還只是聽着,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這個設計完成度很高而且思路完善,絕非一個半成品,於是紛紛開始翻閱面前的設計說明,並且時不時低聲討論幾句。

而當常浩南開始講述具體設計過程的時候,四個人甚至不約而同地打開本子開始在上面快速記錄起來。

當然,四位教授對於CFD模擬都是有所涉獵的,不至於像姚夢娜一樣得把常浩南說的東西全抄下來,他們只要記下一些感興趣的思路就足夠了。

但是對於教室後面的其它同學來說,這樣一幕也已經很令人震驚了。

臺上,一個本科生在滔滔不絕地講着。

臺下,四個評委竟然在……記筆記?

至於常浩南所講的具體內容已經沒有太多人關心了。

反正都聽不懂。

剛剛還對自己信心滿滿的黃志強看到這一幕更是目瞪口呆——顯然那本設計說明之所以只有他們組的一半厚,是因爲有大量步驟並沒有,或者說並不需要體現在紙面上。

至於他手中那本設計手冊上面說“需要依靠經驗”完成的進氣道入口三維形狀設計,常浩南更是直接展示了一張繪製精妙的半模示意圖,用了兩句話就讓幾個評委連連點頭。

他聽不懂不代表老師們聽不懂,常浩南的思路明顯是受到了認可的。

“在設計完成之後,我們對改進前後的空氣動力學性能進行了對比,在速度爲1.5馬赫,攻角在0到+10°的範圍內或側滑角在0到6°的範圍內,進氣道總壓恢復係數均達到0.950以上。”

“速度爲0.8馬赫,同一攻角或側滑角範圍內的總壓恢復係數均達到0.968以上,與發動機匹配的流量係數範圍內,總壓畸變指數最高不超過0.14。”

“新的進氣道設計在亞音速下的性能與原始設計相比提升約3%到8%不等,1-2倍音速之間的性能提升則超過10%。”

“相比於增大進氣頭錐並安裝雷達的米格21MF型進氣道設計,

在全速度段內的性能至少提升23%以上,並且錐形前體內可容納最大560mm口徑的雷達,按照現有型號進行推算,足夠在大約30-40公里的距離上鎖定戰鬥機大小的目標。”

雖然前面那些內容晦澀難懂,但常浩南最後提到的這些數據指標,在座的同學們還是都能理解的。

因此剛纔在講設計過程時一片寂靜無聲的教室後方迅速重新沸騰起來。

在90年代中期,超視距作戰是空軍最亟待解決的課題,可以說有沒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就是0和1的差距。

也正因爲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可以安裝大口徑雷達的“尖頭飛機”就是先進的代名詞,只有數量不多的殲8B和蘇27有這種特徵。

而今天,他們竟然看到了一架同樣擁有這種特徵、可以安裝雷達的殲7改進型!

不要看30-40公里這個數字好像不大,要知道90年代美軍主力的AIM7F空對空導彈,迎頭攻擊的最大射程也就40公里而已,我國從意大利購買的阿斯派德以及在此基礎上仿製的霹靂11,射程更是隻有30公里,所以這個560mm的機頭在眼下已經夠用了。

更不用說在這個基礎上,飛機的飛行性能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有所改善!

“這個殲7改進型如果搭配霹靂11的話,那就已經和F16差不多了啊!F16帶AIM7也就能打個三十多公里的樣子。”大多數學航空的人對於空軍還是有一些瞭解的

“嗯,也就是航程方面可能還有一定差距,畢竟飛機體量擺着。”另一個人看上去要理智一些,但語氣中明顯也帶着興奮。

“嗐,航程短叫什麼問題,咱們又不像美國佬一樣去欺負別人,我看吶,要是年初的時候咱們能有200架,不用,能有100架這種改進型殲7,那兩艘航母肯定不敢這麼猖狂!”

這句話瞬間獲得了周圍人的一致贊同。

雖然我國的航空工業還比較落後,但是殲7還是可以敞開了供應的,只不過當前型號的殲7造出來就已經落後,所以只能維持少量生產而已。

一時間,雖然大家的看法還不統一,但整個教室裡的人幾乎開始討論這架飛機的性能、成本、製造難度甚至裝備部隊的前景。

實際上不僅後面的學生,就連幾個評委老師都開始考慮,這個改進型號是不是真的有落地的可能性?

“小常啊,你的設計,雖然還有些待完善的地方,但從我個人來講,已經沒什麼好問的了,如果讓我來操刀,肯定拿不出比這更好的方案。”

四個評委中年紀最大的李光教授摘掉老花鏡說道,看向常浩南的眼神中也帶着欣慰:“所以我想問一下,你覺得這架飛機在製造上還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麼?”

這幾乎已經是不可能更高的評價了,要知道這門課只是要求進行氣動設計而已,製造方面的問題,並不在考覈範圍之列。

而常浩南早就對此有所準備。

“李教授您好,這個問題我們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過,這個改進型號與原型號有60%的零部件可以通用,新的零部件性能要求大體上也沒有超出米格21MF的水平,不過考慮到雷達的重量,爲了保持氣動平衡,在進氣道和雷達罩部分需要應用一些複合材料減重,用量佔機體總材料的大約2%。”

2%用量的複合材料對於華夏航空工業來說不能算新鮮事物,此前在殲7M、殲8B和殲轟7上面都已經有過經驗。

因此這個回答基本就相當於‘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了’,但直接這麼說又顯得不夠謙虛,才找了個不算問題的問題。

“我看,有條件的話,是不是可以造一個縮比模型出來,去綿陽那邊吹一下風洞試試看?”

劉洪波的聲音不是很大,而且是對着另外三個老師說的,但還是有人聽到了這句話。

綿陽的風洞可不是學校實驗室裡的小打小鬧,去那裡試驗,哪怕只是個縮比模型,也意味着方案真的有落地生根的可能。

要知道這只是個大三的課程設計而已!

本來已經有所沉寂的討論聲再次響了起來,只不過這一次,更多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常浩南上。

顯然,學霸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這樣的人了。

第1384章 忙裡偷閒第105章 高空臺模擬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56章 前往盛京!第1266章 讓美國人進入自證陷阱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66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準備主動出擊!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813章 通過海峽!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1413章 掃清航空產業面前的最後一道障礙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1292章 什麼第四代發動機,渦扇10G而已第1006章 最大秩距離碼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337.第337章 突破攔截,飛越航母上方!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326.第326章 客機,C808和C909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1285章 波音的困擾280.第280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096章 對華夏搞空中偵察?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909章 不是吧,我對常總?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1262章 空客與華夏的秘密交易?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1090章 20分鐘的“準直播”第1416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785章 火炬實驗室引發的爭議(算昨天的)第859章 沙漠能變良田?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922章 驚天一撞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881章 信號傳輸層面的麻煩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第1316章 我要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第1126章 預連接工藝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40章 好好聽講!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788章 把他們批判一番!第1261章 軍民兩開花第56章 前往盛京!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49章 殲7F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173章 電火花加工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899章 投稿華夏期刊?第935章 挪威人的助攻第980章 做一家有夢想的公司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第863章 先搞專利!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1404章 選擇性吸收超材料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921章 大變局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第828章 不就是設備嘛,買!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987章 多級可調靜葉匹配技術第1226章 英國人的燃氣輪機要出問題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894章 給未來鋪路第53章 直道超車第530章 人家來領獎,你是來進貨?第5章 殲7的改造方案第976章 突如其來的見家長第1066章 必須體現出華夏的作用!第1174章 資金支持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1164章 不僅要做題,還要出題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
第1384章 忙裡偷閒第105章 高空臺模擬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56章 前往盛京!第1266章 讓美國人進入自證陷阱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66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準備主動出擊!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813章 通過海峽!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1413章 掃清航空產業面前的最後一道障礙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1292章 什麼第四代發動機,渦扇10G而已第1006章 最大秩距離碼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337.第337章 突破攔截,飛越航母上方!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326.第326章 客機,C808和C909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1285章 波音的困擾280.第280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096章 對華夏搞空中偵察?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909章 不是吧,我對常總?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1262章 空客與華夏的秘密交易?307.第307章 理論水平LV3,小試鋒芒!第1090章 20分鐘的“準直播”第1416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785章 火炬實驗室引發的爭議(算昨天的)第859章 沙漠能變良田?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922章 驚天一撞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881章 信號傳輸層面的麻煩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第1316章 我要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第1126章 預連接工藝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263.第263章 成年人選擇全都要(二合一)第1158章 出人意料的療效第40章 好好聽講!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499章 一不小心就做了眼鏡蛇機動(四更求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788章 把他們批判一番!第1261章 軍民兩開花第56章 前往盛京!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49章 殲7F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173章 電火花加工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899章 投稿華夏期刊?第935章 挪威人的助攻第980章 做一家有夢想的公司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第863章 先搞專利!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1404章 選擇性吸收超材料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921章 大變局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第828章 不就是設備嘛,買!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987章 多級可調靜葉匹配技術第1226章 英國人的燃氣輪機要出問題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894章 給未來鋪路第53章 直道超車第530章 人家來領獎,你是來進貨?第5章 殲7的改造方案第976章 突如其來的見家長第1066章 必須體現出華夏的作用!第1174章 資金支持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1164章 不僅要做題,還要出題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