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

魏徵短短的一段話,在朝堂上引起的震動卻是前所未有的,很多人都以爲魏徵今天吃錯了藥。這段時間以來,幾大世家雖然組建了崔氏商會,和漕幫商會以及皇宮內府激烈的爭奪利益,但是這些都是民間商業行爲,怎麼能上升到‘大逆之罪’這般高度?

很多和世家來往密切的大臣,回過神來也都開始指責魏徵,認爲他是信口雌黃,請求李世民治魏徵之罪。

張煥心頭思忖,魏徵絕對不是信口雌黃之人,而且是這般大事,那麼他手中肯定掌握了證據!究竟是什麼證據?張煥想了半天想不起來,看了看李治尋求答案。李治悄悄伸手指了一下自己的座位,張煥卻依舊不明白,李治翻翻白眼,索性不再理他。

“都肅靜!”聽見吵鬧不休,李世民用力一拍案几,“朝堂之上如此吵鬧成何體統!”

還在吵鬧的大臣們將李世民發怒,都閉上嘴退了回去。

李世民轉頭看着魏徵,語氣似乎很不滿:“魏徵,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你彈劾的那幾大家族,歷來對朝廷百姓都多有貢獻,一向安分守己,豈會身犯大逆之罪?還不快快退下,想要承擔反坐之罪嗎?”

反坐,也就是誣告他人者,一旦查無證據,誣告者會被處以自己誣告他人的罪名,而且還會附加誣告罪。在大多數大臣們看來,這是皇上想要給魏徵一個臺階下,當下就有幾人蠢蠢欲動,若是魏徵露出絲毫怯意,就要彈劾他反坐之罪。

不料魏徵梗着脖子喊道:“皇上,臣有確鑿證據,證明臣所言是實!若有半句不實之處,臣甘願受反坐之罪!”

魏徵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譁然,那些心懷不軌者更是膽戰心驚。魏徵既然敢說出這番話,肯定是有備而來,這下如何是好!

李世民再次拍拍案几,等到衆人安靜之後,轉而詢問長孫無忌:“輔機,按大唐律,魏徵若是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實,該當何罪?”

“誅九族!”長孫無忌毫不猶豫的回答。

李世民點點頭,沉着臉道:“魏徵,朕最後給你一次機會,你想好了嗎?”

聽見李世民的問話,那些心懷不軌者既擔心魏徵真的有證據,又盼望他的證據不真實,落個反坐之罪。出自幾大家族的那些官員們,心裡更是七上八下。

至於張煥和唐儉、李績等人,雖然不知道真相,不過看見眼前這般場景,已經心知肚明,皇上這是在和魏徵唱雙簧戲啊!看來今天的早朝,世家門閥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果然,魏徵毫不猶豫道:“臣不用再想!若是證據有半點虛假,臣甘受反坐之罪!”

“證據何在?”李世民根本不給那些人出言的機會,直接詢問魏徵。

“臣馬上呈上來。”魏徵施了一禮,轉身走到大殿門口,對外面招招手。

很快幾個侍衛將五口大箱子擡了進來,箱子看上去並不重,這幾人將箱子放在大殿中間,行李後退了下去。

張煥一看到其中的兩口箱子,眼珠子就瞪了起來。這兩口箱子,赫然是貞觀十三年自己交給小癡,再由她帶進宮交給李世民的那兩口!當時裡面裝的,是從苗奎和侯思齊手中得到的漕幫舞弊案賬本!

箱子逐一被魏徵打開,五口箱子裡面裝的都是賬本,當初小癡帶進宮的兩口箱子裡,那些賬本全部在列。張煥此時已經完全明白,李世民這次是要和幾大家族算總賬了!至於其他三口箱子裡的東西,張煥敢打賭,絕對和前太子走私兵器案有關。

張煥猜測的沒錯,貞觀十四年九月十八日,庶人李承乾離開長安去黔州的時候,曾經將一口大箱子交給了李世民。那口大箱子裡面裝的就是東宮和世家走私兵器的所有賬目,而且是已經解碼的賬目。至於小癡轉交李世民的那些賬目,本來只有進賬沒有出賬,後來侯君集自殺之前,將解碼密鑰留給了李世民,那些出賬也已經解碼,清楚明白的說明了那些糧食的去向。

“魏徵,這就是證據?”箱子全部打開之後,李世民面色平靜的詢問。

“回皇上,正是!”魏徵隨手拿起一本,打開後念道:“一月一日,揚州運糧五千石,一月二日,江都運糧四千六百石……”

魏徵唸完一段後停了下來,大多數人已經知道這是賬本,不過除了少量幾人,其他人卻不知道這是什麼賬本,都看向魏徵等他解釋。

李世民問道:“魏徵,這是什麼賬目?”

“皇上,這是貞觀十二年一月,洛口倉收到的漕運糧食,本月共入倉十二萬三千四百石。然而當月洛口倉呈報給戶部的賬目,僅僅只有五萬四千石!”

李世民點點頭,面色平靜的詢問唐儉:“唐儉,可有此事?”

“這個……”唐儉有些瞠目結舌,“戶部往來賬目過多,臣實在不記得幾年前的賬目了!”

“戶部賬目確實很多,朕不怪你。”李世民摸摸額頭,“你親自去把貞觀十二年的漕運賬目都帶來!”

唐儉見皇上不怪罪,心頭鬆了口氣,趕緊帶着幾個戶部官員出了大殿。

唐儉幾人離去後,大殿內忽然安靜了下來,不過大多數大臣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最後寧靜罷了。

幾大世家出身的官員已經面色慘白,心中驚駭莫名。雖然在朝堂地位不高,不過他們在各自的家族還是有一定地位,當年的漕運舞弊案也知道一些。如今見皇上開始翻舊賬,怎麼可能不嚇得半死。

最近兩年,朝廷不斷加大各地官學的投入,九成以上的官學已經開始免費發放書籍,再加上科考制度不斷向寒門士子傾斜,這兩年中舉的世家子弟寥寥無幾,在朝堂根本沒有什麼話語權。如今在朝中地位最高的,竟然是從五品的太僕寺員外郎李伯彥,此人也是和張煥同期中舉的進士。可以說,將這些世家官員都拉在一起,也形成不了什麼力量。剛纔有幾個膽大包天想要和魏徵糾纏的,已經被拖出去關了起來,如今雖然知道大禍即將臨頭,包括李伯彥在內,竟然再無一人敢出面辯駁。

李世民手指輕叩案几,看上去沒有絲毫異常,只是靜靜的等待。見皇上不說話,其他人更是靜悄悄一片,就連張煥也老老實實站着。

大殿內的靜寂持續了很久,直到唐儉幾人氣喘吁吁擡了賬目歸來,衆人才紛紛將目光投了過去。

“皇上,貞觀十二年所有的漕運賬目都帶來了!”

“和魏徵帶來的賬目對一下!”

“遵旨!”唐儉答應一聲,親自取出一月份的賬本,和魏徵拿出的賬本對了起來。

“皇上,貞觀十二年一月的賬目對完了,侯思齊當日報來的數目,和魏大人的賬目比起來,確實少了六萬九千四百石,分毫不差!”唐儉多年在戶部,查看賬目速度極快,很快就報上了數字。

“果真如此!這樣說來,魏大人的賬目是真的了?”

“魏大人素來公正嚴明,拿出來的證據當然是真的!”

“李大人,你說那些糧食被侯思齊弄到哪裡去了?”

“嘿嘿,不好說啊不好說!”

見魏徵帶來的賬目果然沒錯,衆人再次低聲議論起來。

李世民面色十分驚訝:“如此說來,魏徵帶來的賬目是真的了?”

“這個……”唐儉略微猶豫了下,“只對完了一月份的帳,因此不能完全確定真假。而且只有進賬沒有出賬,無法肯定糧食的去向。”

“魏徵,可有出賬?”

“回皇上,有!”魏徵翻了一會,從箱子底下取出一本賬,看着上面唸了起來,“二月六日,某將一月截留的六萬九千四百石糧食全部運往范陽,交予范陽盧氏;三月五日,某將二月截留的六萬三千石糧食運往漁陽,交予范陽盧氏……五月……”

魏徵唸完五月份的出賬之後,忽然提高了聲音,“七月八日,某親自押運六月截留的糧食前往揚州,隨後面見崔伯顏對賬銷賬,是日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漕幫苗奎皆有參與,某得錢五十萬貫……”

“先停下!”李世民拍了拍掌,“魏徵,這份出賬是誰所寫?”

魏徵朗聲道:“皇上,乃是前任漕運使侯思齊手書!”

“侯思齊?”李世民一臉的不相信,“此人不是早就死了嗎?你確定這是侯思齊手書?”

“皇上,臣完全確定!”魏徵語氣堅定。

“輔機,玄齡,你二人善於鑑別字跡,去看看那是否就是侯思齊的手書。”

“遵旨!”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答應一聲,快步走過去拿起賬目看了起來。

“皇上,臣和房大人一致認爲,這就是侯思齊的手書!”仔細鑑別之後,長孫無忌出言稟報,“臣擔任吏部尚書的時候,多次和侯思齊有公文往來,對他的字跡十分熟悉。”

房玄齡躬身道:“臣也敢肯定!”

長孫無忌精於鑑別字跡,而房玄齡更是有過目不忘之能,有他們倆人同時證實,完全可以確認這就是侯思齊的手書。這意味着什麼,大家全都十分清楚,因此房玄齡話音剛落,朝堂上再次喧鬧起來。

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零九章 大鬧高昌城(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五十五章 苦練基本功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和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六十五章 賀蘭楚石的勸說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三百一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九)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張煥的這幾年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蓋牟城破(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三百七十九章 抵達大宛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二百四十章 敢做唐奸者,滿門抄斬!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一百九十一章 兌換風潮(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上)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謀謀反(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六十五章 賀蘭楚石的勸說
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零九章 大鬧高昌城(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五十五章 苦練基本功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和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六十五章 賀蘭楚石的勸說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三百一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九)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張煥的這幾年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蓋牟城破(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三百七十九章 抵達大宛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二百四十章 敢做唐奸者,滿門抄斬!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一百九十一章 兌換風潮(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上)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謀謀反(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六十五章 賀蘭楚石的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