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

九月二十一日巳時,百濟都城泗沘城外幾裡處,一支四百多人的騎兵隊伍頂着耀眼的陽光,正在快馬加鞭的向着泗沘城前進。

一百多年前,百濟的都城還在熊津,當時高句麗人正在瘋狂擴張,時常向南攻打攻擊百濟,熊津城也多次被攻破。當時的百濟王迫於無奈,只好把都城向南遷移到了泗沘城,和新羅聯手對抗日益強大的高句麗人。高句麗急於消化從漢人手中奪來的遼東全境,面對百濟和新羅的聯手只好暫且退兵,使得百濟有了發展的時間。

經過百餘年的休養生息,百濟的實力逐漸強大起來,野心也隨之膨脹,爲了領土時常和新羅大打出手。最近幾年間,雙方衝突逐漸加劇,爲此如今在位的百濟義慈王不惜停止向倭國進貢,轉而向死敵高句麗進貢稱臣,聯手對付曾經多年的盟友新羅。

面對高句麗和百濟的聯手,新羅寡不敵衆,國勢岌岌可危,金德曼走投無路,連連向大唐發出求救。這次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主要目的就是滅掉高句麗,收復遼東全境。除此之外,金德曼多次求救也是一個不小的因素,畢竟李世民是絕對不會坐視高句麗人統一朝鮮半島。

四百多匹戰馬急促飛奔,身後捲起大片灰塵,騎士們身上都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黃土。不一會時間,泗沘城城牆就出現在了眼前。爲首的一個瘦高少年略微鬆了一下繮繩,擡手擦了把汗水,眼神複雜的看了一眼前方的城牆。這少年相貌很一般,左臉上有一道淺淺的傷痕,一雙眼睛看上去十分陰冷。這少年的穿着和周圍騎士們大不一樣,竟然穿着一身黑色的倭國武士服,腰間還懸掛了一把窄窄的倭刀。此人正是扶餘國王太子,剛剛從倭國歸來不久的扶余風。

扶余風的祖父扶余璋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一年,此人登上王位的初期還算是個不錯的國君,只是後期大興土木修建佛寺,又和新羅常年征戰,國力逐漸衰弱。扶余璋死後,其長子王太子,也就是扶余風的父親義慈王登基的時候,已經五十六歲了。義慈王年紀老邁,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最近幾年更是和去世的父王一樣,整日沉迷於佛事,導致百濟國內的局勢一片混亂。

扶余風自小就被送去倭國,後來多次被當時的輕皇子、如今的倭國孝德天皇照拂,這才順利長大成人。在扶余風心中,對自己的生父並沒什麼感情,倒是把倭國孝德天皇視若親父。這次在孝德天皇授意下,安倍諾夫的水師護送着扶余風強勢迴歸百濟。有了倭國水師的震懾,再加上國內親近倭國的一些大貴族們全力協助,扶余風只花了三天時間,就從義慈王手中奪取了軍政大權。

在扶余風看來,安倍諾夫率領的倭國水師何等強大,又有高句麗水師從旁協助,擊潰大唐水師肯定不費吹灰之力!有了倭國水師這顆定心丸,扶余風膽氣十足,親自前去新羅前線指揮大軍和金德曼廝殺,以免功勞都被安倍諾夫和高句麗搶光了。可惜的是事與願違,儘管扶余風不計死傷的發動猛攻,卻根本突破不了新羅人的防線。

俗話說屋漏偏溫連夜雨,就在扶余風損失慘重的時候,傳來了倭國水師全軍覆沒的消息!這個消息對扶余風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作爲一個自小被送去倭國的質子,扶余風在百濟國內根基很淺,掌握大權最大的依仗就是倭國人的支持,如今最大的靠山灰飛煙滅,扶余風不得不停止猛攻,轉而構建防禦陣線。

扶余風沒想到的是,倭國水師全軍覆沒的消息剛剛傳開,忠於義慈王的一些將領就聯合在一起,悍然準備奪取他手中的權利。好在軍中親近倭國的將領也不少,扶余風在這些人的支持下,勉強鎮壓了反叛,只是軍隊已經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向新羅發起進攻的能力。

昨天夜裡,扶余風接到泗沘城送到前線的秘密信件,信件裡只有‘遼東城失守,高句麗派出使節團向唐軍求和’這一行字。扶余風當時就大驚失色,一旦大唐皇帝接受了高句麗人的求和,那麼夥同倭國、聯合高句麗對抗大唐的百濟就要單獨承受大唐皇帝的怒火,更別說金德曼還在一邊虎視眈眈,百濟只怕會亡國滅種!扶余風和麾下將領商議之後,決定先回都城穩定住局勢,然後也派出使節團前去向大唐皇帝求和,得罪高句麗人也在所不惜,不管付出多少代價,只要能保住百濟的宗廟社稷就好。

這一路行來扶余風都是憂心忡忡,在馬背上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讓大唐皇帝平息怒火。眼看城門在望,扶余風心裡忽然涌現一個奇怪的念頭,萬一事情不濟,自己索性帶上百濟累年繼續的財富,乘船前去倭國投靠孝德天皇!扶余風這個念頭一涌現出來,就再也控制不住,開始低頭沉思這件事的可行性。

“王太子殿下回來了,快快打開城門!”身邊侍衛的喊聲把扶余風驚醒過來,擡頭一看,原來已經到了城門下了。

“快!打開城門!真的是王太子殿下回來了!”守城的將領看見扶余風,趕緊吩咐手下打開城門。

一陣吱呀聲中,城門緩緩打了開來。下令開城的將領正想上來套套近乎,扶余風已經策馬衝進城,身側四百騎緊緊跟上,只留下大片灰塵。這名失去拍馬屁機會的將領臉色一黑,等到扶余風等人走遠後,狠狠地向地上啐了一口。

扶余璋父子都篤信佛事,因此泗沘城中佛塔很多,隨處可見金碧輝煌的高大香爐,城中充滿了香料的味道。扶余風聞到香料味微微皺起眉頭,看向佛塔的目光中隱隱包含着敵意,若非祖父和父親在佛事上花費了大量金錢,百濟王國怎麼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實力大減!

泗沘城並不算很大,扶余風一行拐過幾條大街,就來到了王宮前面。和高句麗王宮一樣,百濟王宮建造的時候,也使用了漢人的建築風格,當時的風格偏向於莊嚴肅穆。二十幾年前扶余璋擴建王宮的時候,別出心裁的加上了一些佛教元素,比如在王宮大門前面擺上了一對金銅製造的大香爐,還在王宮內建造了一座七層佛塔,如今的王宮看上去顯得十分不倫不類。

“父王何在?”一進大門,扶余風就詢問王宮內侍總管。

內侍總管躬身道:“大王去了彌勒寺。王太子殿下,可否要小人前去稟報?”

“不必了,本王子自己去見父王。”扶余風停住腳步,轉身就向外走。

彌勒寺是扶余璋敕令建造的,佔地數十畝,是百濟最大的寺廟。彌勒寺最著名的莫過於寺中的九層石塔,整座塔全部使用白色巨石建造,裡面典藏了不少佛教書籍和器物。最近幾年義慈王時常前去石塔中禮佛,前陣子扶余風掌控大權之後,義慈王幾乎每天都要前去彌勒寺燒香禮佛,甚至還有了出家爲僧的念頭。

扶余風只帶了幾個倭國跟來的侍衛,出了王宮快馬向東,盞茶功夫就來到了彌勒寺前。作爲百濟最大的寺廟,每天都有無數信徒前來燒香拜佛,寺廟內外接踵摩肩。看到眼前這般情景,扶余風眼中厲色一閃,下馬走了過去。

知客僧見到王太子駕到,並沒表現得誠惶誠恐,詢問來意之後,很隨意的帶着扶余風等人向石塔而去。扶余風自小被送去作質子,導致性格極其偏激,本來就對這些寺廟和尚極其不滿,此時見對方根本不把自己看在眼裡,眼中冷然閃過一絲殺機。

到了內院的石塔前面,知客僧並沒讓扶余風進去,而是先進去向義慈王和主持稟報。自己要見父王,竟然被一個小小的和尚晾在外面!扶余風緊握拳頭,心裡咬牙切齒不已。

“王太子殿下,大王正在和主持談論佛法,請王太子稍候片刻。”知客僧很快從裡面走了出來,語氣淡淡的做了個揖,徑直向外面而去。

“可惡的賊禿!”扶余風大怒,猛然緊握住刀柄。

“王太子,可要小的去把此人……”身側一名倭國侍衛低聲詢問。

“先讓他多活一陣子!”扶余風強壓住怒氣,大踏步向石塔裡走去。

見到扶余風等人擅自闖進來,幾名腦滿腸肥的僧人趕緊上前阻攔,卻都被扶余風的倭國侍衛推到一邊。其中一名僧人見勢不妙,趕緊向石塔上面跑去。

“我兒,爲何對大師們無禮?”扶余風剛走上石塔第二層,上面樓梯處傳來一個聲音。

扶余風擡頭一看,樓梯上面站着身材有些瘦小的錦袍老人,正是自己的父王義慈王。義慈王手握一卷佛經,一臉怒氣的瞪着扶余風,身後還站着一個穿着金色袈裟的老僧,正是彌勒寺的主持贊善。

扶余風忍住氣,沉聲道:“父王,兒臣有緊要軍情稟報!”

“阿彌陀佛,既然王太子殿下有要事稟報,貧僧就先告退了!”贊善宣聲佛號,看了一眼扶余風,舉步向塔頂而去。

“上來說話吧!”義慈王淡淡說了一句,走到一個蒲團上坐下。

扶余風大踏步走上去,行禮後也在一個蒲團上坐下,徑直說道:“父王,遼東城失守了,高句麗人即將向大唐皇帝求和!”

“什麼!消息沒錯吧?”義慈王大驚失色,剛纔還雲淡風輕的樣子蕩然無存,臉色一下子蒼白起來。

“絕對沒錯!”扶余風嘴角閃過一絲冷笑,“兒臣這次回來,是想和父王商議一下,如何面對這件事?”

義慈王頹然道:“軍政大權都掌握於你手,這件事你自己做主就是。”

扶余風面色平淡,輕聲道:“兒臣有兩手打算!其一,派人向大唐皇帝請降,不管付出多少代價,只要能保住宗廟社稷就好;其二,若是事有不濟,兒臣準備遷往倭國!”

“王太子準備遷往倭國?此事萬萬不可!”不等義慈王說話,剛纔離去的贊善和尚忽然出現在樓梯處,緩緩走了下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一百三十二章 迴轉九成宮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火焚山林(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片廢墟的摩竭陀(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八十一章 節節敗退的崔伯顏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誘敵深入(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二百八十章 逃跑(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四百一十七章 暴亂之夜(下)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八十三章 三司會審(中)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五十七章 上元節燈會第三百八十七章 下馬威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鬆行軍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撤離遼水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犯險入長安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克遼東城(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
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一百三十二章 迴轉九成宮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火焚山林(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片廢墟的摩竭陀(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八十一章 節節敗退的崔伯顏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誘敵深入(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二百八十章 逃跑(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四百一十七章 暴亂之夜(下)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八十三章 三司會審(中)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五十七章 上元節燈會第三百八十七章 下馬威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鬆行軍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撤離遼水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犯險入長安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克遼東城(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