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

回到衙裡,在簽押房坐下,潘應龍坐在椅子上稍微定了定神,從懷裡掏出那迭文稿,一一展開,鋪在書案上。

欒永芳給自己塞了什麼文字?

神神秘秘的!

躍入眼睛的是一行行秀麗的字跡,習得是趙體,清邃朗逸,流美動人,隱隱有大家之風範。

好字!

潘應龍不由心頭一動。

不過這字跡絕不是欒永芳的字。

他看上去文質彬彬,溫良爾雅,很有學問的樣子,但是字寫得很難看。

欒永芳自小受父親問罪牽連,被流配嶺南,吃飽穿暖都是大問題,能有什麼機會學字?

“我永遠都記住小時侯跟姐姐一起,圍繞在父親身邊,坐在父親膝蓋上,由父親握住我的手,一筆一劃地學寫字。

我跟姐姐並排站在一起,搖頭晃腦地給父親母親背唐詩,有時候自己背錯了,牛頭不對馬嘴,父母親會被逗得哈哈大笑。”

欒永芳說過的話,浮上了潘應龍的心頭。

看來那段美好生活的回憶,刻在欒永芳心裡,成了他的圖騰。

正是因爲這份圖騰,欒永芳無論身處何種逆境,放牛、挖渠、耕地、熬鹽.他都會抓住每一次機會去識字。

“給人放牛時我故意圍着私塾轉,牛吃草我聽課,私塾周圍不僅草被吃盡,連矮一點的樹葉都被吃光了。”

潘應龍記得欒永芳當時說着這些話時,眼睛裡飽含着淚水。

“私塾的雷老夫子心地純善,看出自己的心思。不驅趕自己,還在講課時故意說得特別大聲,好讓屋子外的自己聽到。

自己在屋外一邊聽課,一邊用樹枝在沙地上比劃。

那年自己被調去熬鹽,特意向他告辭。雷老夫子嘆息道,‘你父親是進士出身,不管如何,你也是個讀書的種子,老夫不忍埋沒。’”

“後來我被調去挖水渠、熬鹽,總是想方設法省下來點錢糧,賄賂給賬房先生,向這些多年未中的老夫子請教些字詞文章,或借幾本經義看一看。

嶺南冬天還是有些冷,我寧可鑽乾草堆,甚至豬牛幹糞堆裡,也要把被褥和厚一點衣服賣了換錢,攢下來買四書五經讀。”

當時欒永芳說到這裡,已經是淚流滿臉,他看着自己,咬牙切齒。

“鳳梧先生,我從小記住了父親的教誨,你是詩書世家,以後也要好好讀書,靠經義文章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想到這裡,潘應龍不由長嘆了一口氣。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正是有了這股子讀書的狠勁,欒永芳在艱苦的歲月裡,居然打下了紮實的學識基礎。被接回到京師,在崇義公學過渡了幾個月,很快就進了國子監。

當初的國子監祭酒是李贄,他的性子,就算再賣馮保的面子,欒永芳要是基礎差,他說不收還是不收的。

但是欒永芳最大的短板就是字寫得難看。

這需要童子功,從小時候練起來。此前的欒永芳連筆墨都少有接觸,怎麼練字?

現在再怎麼練,這個缺陷一時半會還是彌補不上來。

所以潘應龍能一眼就看出,這字跡不是欒永芳的。

那會是誰的?

“.葉落根偏固,心虛節更高。一林寒吹髮,清夜伴松濤。淇澳春雲碧,瀟湘夜雨寒。虛窗人靜聽,颯颯響琅玕。”

這詩清麗脫俗,讀起來金聲玉韻,餘韻三繞,必是蕙心蘭質之人才作的出這樣的詩詞來。

難道是欒永芳姐姐所寫?

潘應龍暗自猜測。

可是欒永芳姐姐的筆跡,自己見過,跟此文稿的字跡完全不一樣啊。

此前拿來的文稿,字跡只是娟秀而已,遠不及現在這字跡。

那是誰寫的?

欒永芳的紅顏知己?

怎麼可能?

欒永芳怎麼會把自己紅顏知己的文稿拿給自己看?他不是如此淺薄的人。就算是想炫耀,也不會搞得這般神神秘秘。

潘應龍突然想起,欒永芳曾經提過一句,他姐姐左右手均能寫字,只是右手的字寫得非常好,左手的字寫得很一般。

如此說來,此前欒永芳給自己的他姐姐文稿,均是左手所寫,不想露出真跡。這次可能是她平日的隨筆習作,所以用了右手,顯了真跡。

不知什麼原因,被欒永芳拿了出來,塞給自己。

潘應龍忍不住把文稿又讀了兩遍,心中忍不住讚歎:“果真是一位才學卓絕的奇女子。就算是自己的琪妹,也不及。”

琪妹!

潘應龍心頭不由一陣刺痛。

不由自主地想到亡妻,潘應龍的心不僅刺痛,還亂如麻,連忙把文稿捲了起來,收到匣子裡藏起來。

欒永芳塞給我這些文稿,到底想做什麼?

這小子的用意,聰慧的潘應龍能猜到一二。

可是他歷練風雨,不再是一熱血就上頭的年紀。

佳人雖好,可中間牽涉的諸多障礙,每一條都會讓人粉身碎骨。

不過潘應龍能察覺到,欒鳳兒很聰明,她也清楚其中的風險,沒有輕舉妄動,只是把自己當成神交的文友。

跟聰明人打交道,至少不會被拖下水。所以潘應龍才願意繼續保持着交流。

唯獨欒永芳傻乎乎的,一直在上躥下跳,暗地裡在攛掇慫恿着。

瞭解過欒永芳的過去,也曾經有過一段不堪回首歲月的潘應龍倒也理解他的心態。

無非是壓抑太久,需要尋找一處宣泄的精神寄託。

欒永芳從心底渴望能夠恢復詩書世家的門第,可他姐姐是馮府夫人成了最大的障礙。

“少尹,”沈萬象在門口出聲。

“進來。”潘應龍定了定神,“何事?”

“少尹,這是司禮監、內閣辦公廳、戎政府辦公廳聯袂下發的《大明軍政官署機關規範條例》。”

“《規範條例》?本官倒是聽說過這本冊子,說是移風易俗,改變此前的官場陋俗。原是張相配合考成法,糾正官風提出來的。

草案進了西苑,皇上覺得不錯,留中增補了許多。現在終於下發了。給我看看。”

沈萬象雙手遞了過去,潘應龍接過來後指了指靠窗牆的座椅。

“千鶴先坐,本官還有事找你。”

“是。”

潘應龍翻開冊子,隨意翻了翻。

首先是用語方面,下級見到上級,正式場合稱職務。

不明職務,文官叫大人,武官叫長官。文官行禮叉手作揖,武官行軍禮,不得再行跪拜

官署不再叫衙門,正式叫某某官署,自稱是本機關,或本單位。

公文往來也定了新制式。

必須採用標點符號,以及規定的文字,以前兩日禮部和太常寺聯袂簽發的《大明公文典範彙集》爲準。

《大明公文典範彙集》除了規定句號、逗號、問號、分號、冒號、感嘆號等十六種標點符號的規範用法外,還規定了從此必須用規定的文字。

此前的文字,從漢唐成熟開始,字體非常多,有的文人沒暖事做,就喜歡編字玩,越編越複雜。

當然了,有人繁化,也有人簡化。

簡化字自古以來就有,文人也稱其爲俗體字。

大家使用的多半是俗成約定的字,有繁有簡,變化多端。

不過很多文人無聊,喜歡玩文字遊戲,覺得俗體字太俗,就是喜歡用繁體字,越繁瑣生僻就越顯得他有學問。

《典範彙集》後附一份《萬曆元年簡體字表》。

這是禮部和太常寺在朱翊鈞的督促下,於隆慶元年就成立了文字整理編修局,組織了大批文士,收集世面上出現過的簡化字、俗體字,然後幾經修改整理,彙集成第一批簡體字,共計一千二百六十個字。

均爲日常通用字。

文字整理編修局還在繼續收集和整理簡體字。

《典範彙集》規定,以後大明文武官署的往來公文,必須使用《萬曆元年簡體字表》裡的簡體字。

然後報紙、公文印刷的字體,也規定用宋體。這種字方便雕刻,很多工匠世代相傳就是用這種字,不好意思叫秦體,就叫它宋體。

現在銅鉛活字印刷開始盛行,在字體上也沿襲了此前雕版工匠的習慣。

《典範彙集》規定了公文的類型和格式。

公文類型分十二種。

決議,即資政局、御前議政會、內閣政務會議、戎政府軍務會議做出的重大決定事宜。

決定,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命令(令)。用於公佈行政軍事法規和規章、宣佈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大致有內閣的政令,戎政府的軍令,御史臺的鈞令,宣徽院的院令。還有六部諸寺的部令,五軍都督府的督令。

公告,用於公佈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以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覆、函和紀要八種公文類型。

每一種公文的適用範圍,書寫格式,都一一規定。

《典範彙集》中還特別強調,公文必須通俗易懂、精簡準確、意思完整、條理清晰。

還附有範文,看了範文你就知道,就是用白話文,不要再拽文用文言文。

不用多想了,《典範彙集》這些很新穎的內容,多半出自朱翊鈞這位資深公務員之手。

十幾年練就的武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潘應龍簡單看完後,往桌子上一放,對沈萬象說道:“你通知樑長史,組織召開順天府全衙,現在叫全機關大會,認真學習下發的《典範彙集》,同時還要部署各曹深入學習的計劃。”

“好的少尹,”沈萬象嘻嘻一笑,“按照《典範彙集》我該叫少尹大人。要是樑長史問起什麼時候安排會議,怎麼回答?”

“劉尹巡視即將結束,滾單說後天回來,那就暫定在五天後。要是劉尹有其它安排,我們再說。”

“是。”

“還有一件事。”

“大人請說。”

“你去跑一趟鎮撫司,找下鎮撫使蘇峰。說我想請他吃飯,中午、晚上都可以,看他什麼時候方便,越快越好。”

“好的大人。”

文廟坐北朝南,面積大約有三十多畝,建築面積約有十一二畝,有房屋二百八十六間。

院落共有三進,沿着中軸線往裡走,從南向北依次爲先師門和第一進院落,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

再進去是大成門,以及大成殿爲主題的第二進院落,祭祀至聖先師就在這裡。

大成殿紅牆黃瓦,下有月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雙層飛檐,四坡五脊。

沈一貫擡頭看了一眼。

沒落了!

以前世宗皇帝時,前期還親自來祭祀先師,後期雖不親至,但年年都會派重臣閣老來祭祀。

可是隆慶元年後,不僅皇上不來,連官員代祭也不來了。

原本文官士林們還心中激憤,紛紛上疏抗議。

可是江南三大案,接着湖南等地陸續出現其它大案後,文官士林們再也不嚷嚷了。

至聖先師,對不住了,我們要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名教和你老人家,就只好先苦一苦了。

沈一貫繼續往前,從啓聖門走進去,這裡啓聖祠爲主的第三進院落,也是翰林院的所在。翰林院百十號人,散落在兩廂的房屋裡。

正中靠北的啓聖祠,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用以祭祀孔聖先師的父母以及先代。現在連孔聖人的牌面都保不住了,他的父母以及先代就更不用提了。

崇聖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

正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

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檐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六位先儒之父。

隆慶二年,皇上就下詔,把孔聖人的先人搬回曲阜孔廟。其餘先哲和先儒之父,也統統送回各自的家廟祭拜。

理由是國家祭祀聖人,以及配享的先哲、先儒是國事,但是祭拜聖人、先哲和先儒先人,是各家之家事。

國事家事要分別開來。

於是啓聖祠正殿和東西配殿被清理出來,成了翰林院掌院學士、學士、侍讀/侍講學士以及庶務和典簿兩廳的辦公場所。

有人戲稱,翰林院現在成了“文廟管理所”。

真是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想不到曾經炙手可熱,養才儲望,被稱爲儲相之所的翰林院,居然敗落成這個樣子。

沈一貫心裡一點惋惜都沒有,只是有些痛恨,自己當初爲何沒有認清形勢,沒有早點從這個臭水坑裡跳出來。

他轉到了啓聖祠的後殿,掌院學士張四維在這裡辦公。

隔着半開的紙窗戶,沈一貫看到張四維坐在裡面,戴着一副玳瑁眼鏡,聚精會神地看着一迭文卷。

沈一貫出聲叫道:“鳳磐公!”

大人在元朝前是對父親、祖父的尊稱。但是在草原民族卻是用來稱呼貴人和頭人。

到了明朝中期,大人已經成了對官員的尊稱。《西遊記》、《金平枚》以及當時士人筆記裡都有記載。原因是元朝由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帶來許多稱呼的改變。

在作者心裡,老爺有主僕之分,大人是尊卑之分。所以在新時代的稱呼改變上,最後還是選了大人和長官兩個詞。

每個詞不同時代都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小姐,同志爲什麼那麼拘泥。

滿清用過的就不能用?滿清除了阿瑪、格格之類,有幾個是自己的?他們興起於東北,奴隸社會,有多少自己的文化,還不都是學的明朝的?連八旗都是學得明朝衛所的小旗、總旗,再把自己的奴隸制往上套。

以上針對部分讀者的忿忿不平做出的解釋。

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13章 朝天觀280.第280章 有些失望的高拱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98章 永不陷落的車陣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第818章 閣下是誰?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第793章 人類文明的希望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第956章 鳳磐公救我一家滿門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第84章 你愛銀子嗎?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577.十月總結第840章 扶桑羣島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502.第49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579.第575章 走,拜會神仙去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第961章 皇上想以民制官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808章 帶南字的都是瓜娃子!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第840章 扶桑羣島第918章 他的評論很中肯啊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886章 走哪死那,有點玄乎!第930章 工業佈局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266.第266章 戶部的算盤扒拉聲第854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653.第649章 縱是塵心重,相看亦頓忘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第890章 扶植爪牙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968章 番外四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2章 倒嚴第一刀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17章 楊金水581.第577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831章 固節驛站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第694章 載入青史的球賽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803章 坐火車有什麼講究?第84章 你愛銀子嗎?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第77章 趕緊結案吧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955章 動之以法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413.第412章 孤決定!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
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13章 朝天觀280.第280章 有些失望的高拱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98章 永不陷落的車陣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第818章 閣下是誰?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第793章 人類文明的希望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第956章 鳳磐公救我一家滿門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第84章 你愛銀子嗎?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577.十月總結第840章 扶桑羣島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502.第49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579.第575章 走,拜會神仙去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第961章 皇上想以民制官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第964章 告別過去,走向未來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808章 帶南字的都是瓜娃子!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第840章 扶桑羣島第918章 他的評論很中肯啊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886章 走哪死那,有點玄乎!第930章 工業佈局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266.第266章 戶部的算盤扒拉聲第854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653.第649章 縱是塵心重,相看亦頓忘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第890章 扶植爪牙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968章 番外四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2章 倒嚴第一刀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17章 楊金水581.第577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831章 固節驛站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第694章 載入青史的球賽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803章 坐火車有什麼講究?第84章 你愛銀子嗎?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第77章 趕緊結案吧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955章 動之以法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413.第412章 孤決定!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