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他的評論很中肯啊
閉環了!
潘晟、楊令德等官員轉頭看了一眼張四維。
好心計,好手段。
張四維繼續說:“西夷有個文藝復興,搞得轟轟烈烈,非常熱鬧。
我們大明的文藝不需要復興,因爲自國朝以來,它一直在繁榮昌盛。只不過在皇上的領導下,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振興大明文藝,給它插上翅膀,讓它飛得更高。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大明的文藝工作方向。
搞不清方向,就是假振興,假繁榮,虛無沒用。
那麼大明的文藝工作方向是什麼呢?”
張四維繼續發言,話題也開始深入。
潘晟雖然不喜歡張四維這個人,但是今天的會議卻讓他對張四維刮目相看。
這廝還真是有些水平,能夠從皇上的發言和御文裡領悟到別人不明白的深意,搶先一步,對症下藥。
難怪張相暗示自己,儘可能地參加這個會議。
現在看來,這其中包含的深意,遠比自己剛纔想到的要複雜得多。
張四維故意停頓了半分鐘,目光在臺下衆人的臉上掃過。
“大明文藝工作方向和目標,聖明的皇帝陛下早就給我們指出。那就是服務百姓羣衆,豐富百姓羣衆的精神生活,在百姓羣衆的物質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時,也要提高精神生活水平。
那麼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方略是什麼?
皇帝陛下也早就給我們指出,那就是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創造百姓羣衆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在這方面,黃梅戲就做得很好!”
張四維突然點名表演黃梅戲,讓臺下衆人不由又驚又喜。
很多人也明白爲什麼黃梅戲勢單力薄,來參加會議也就兩個人,卻被安排在C位。
人家現在成了精神文明建設委表演的楷模!
“黃梅戲如何起源,大家都知道。跟其它劇種一樣,源於地方鄉里城鎮。
但是黃梅戲不忘初心,堅持服務本色,看看它們唱的戲本,有《女駙馬》、《孟麗君》這樣抨擊舊時代腐朽思想,歌頌新時代新女性,弘揚真正的真善美。
《天仙配》,男耕女織,榮辱與共,這纔是真正的人間愛情。
還有《扳竹筍》,”
說到這裡,張四維居然唱了起來。
“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丟下一粒籽,發了一顆芽,麼杆子麼葉?開的什麼花?結的什麼籽?磨的什麼粉?做的什麼粑?”
俞巧蓮都聽呆了。
她忍不住轉頭看向董理,輕聲問。
“舅舅,我們黃梅戲此前被上面點名批評過兩次,好像就有這個精神文明委員會。
Wωω •TтkΛ n •C〇
怎麼今天又被重點表揚了?
這個精神文明委的張主任,看上去很大的官,怎麼也會唱我們黃梅戲的小調?”
“官場的事,說不清楚,你不知道哪片雲彩,什麼時候就颳風下雨,什麼時候豔陽高照。”
“真是奇怪了。《扳竹筍》我在安慶、合肥、武昌、南昌還有南京唱得多,但是進京後就唱的少。
最近只是在西苑梨園裡,唱完《女駙馬》後,準備唱《孟麗君》時,中間過渡時唱過一出。
這位張主任怎麼知道的?”
董理心裡跟明鏡似的,嘴裡答着話。
“當官的都神通廣大,誰知道他是從哪裡知道的。”
臺上張四維唱完後,笑呵呵地左右看了看,問潘晟和楊令德。
“兩位老大人,你們覺得這曲《扳竹筍》如此?不是說我唱得如何,老夫有自知之明,唱得不好。
我問的是這個歌詞。”
潘晟呵呵一笑:“生動活潑,很有野趣。”
楊令德淡淡一笑:“生動體現百姓羣衆生活,難怪大受歡迎。”
“兩位說得對。
我給大家背一段對這《扳竹筍》唱詞的評價。
‘唱詞表現出少年的青春活力,它逗趣的語言和優美的曲調,毫無造作,從唱詞到表演都再現了生活的真情,猶如田野吹來的春風,沁人心脾,親切感人。
《扳竹筍》好就好在俗!有人性的俗!’”
張四維環視一圈衆人,嘴角里掛着少許得意。
“知道這是誰的評論嗎?”
衆人紛紛搖頭。
俞巧蓮有些焦急,迫切地想知道這是誰給的評論,說的實在太好了,簡直就是對黃梅戲的精闢總結。
張四維又開口,他故意賣着關子。
“‘此前儒理舊學,禮教森嚴,男女大防看得比防倭寇北虜還要嚴。
這是滅絕人性的迂腐思想!
《天仙配》、《扳竹筍》,它們好就好在突破了迂腐禮教的約束,充分展現了人性真正的真善美。
這些歌詞,來自鄉野田頭,是百姓們在日曬夜露、風吹雨打的勞作中,苦中作樂想出來,唱出來的。
包含着羣衆們的淳樸、真誠的感情,如此蓬勃生機。
聽到這些唱詞,我們彷彿聞到了農田的稻花香,聞到了叢林山花的芬芳。’ 這些評論,是皇上在萬曆十年資政局全體會議第三次會議上,給大家說的。
潘宗伯、楊太常,本官沒有記錯吧。”
潘晟和楊令德連忙點頭:“張主任記憶超羣,一字不差。”
臺上臺下的衆人一片譁然,居然是皇上的評論。
俞巧蓮也想起什麼,低下頭,臉色紅暈。
心裡卻嘀咕了一句,他的點評,還算中肯。
董理在一旁看了她一眼,神情複雜。
“皇上的聖言真知灼見,讓人醍醐灌頂,自然記憶深刻。”張四維繼續說,“戲曲協會,必須以黃梅戲爲典範,堅持皇上關於文藝工作服務羣衆的聖言指引”
張四維終於講完,潘晟和楊令德也簡單地講了幾句。
不過大家都只記得張四維精彩的發言,他倆的發言都像耳邊風一樣,轉瞬飄走。
潘晟和楊令德發言,也是應付差事,寥寥幾句而已。
兩人知道,今天這場會,只是點了一把火。
張四維不可能在這樣的場合公開抨擊對王世貞兄弟,對以蘇州戲曲研究院爲核心,《詞林》、《戲曲評論》爲喉舌的那夥東南文人團體展開圍剿。
要循序漸進。
先把這把火點起來,再一點點蔓延開來,最後給它來個火燒連營。
目前看,這把火點得很成功,有一衝燎天之勢。
這個張四維,還真會選目標。
潘晟和楊令德講完後,屠隆出來說話。
禮部文化司藝術局是文藝工作者聯合會主管衙門,身爲藝術局主官郎中,屠隆就是文藝工作者聯合會的對口官員。
他長話短說。
“根據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的指示,藝術局將對戲曲協會理事會進行改組,然後進行章程等各方面的調整。
現在由精神文明建設委承宣廳沈長史,對改組工作進行指導。”
沈一貫不客氣地說:“剛纔張主任、潘尚書、楊正卿分別對文藝工作以及戲曲工作,做了重要的講話。
屠郎中也指出要對戲曲協會進行改組和調整。
在下就再補充兩句。
我代表精神文明建設委宣佈兩件事,一是提名著名戲曲著作者湯顯祖爲戲曲協會理事長,慶梅喜戲班掌櫃董理爲副理事長,慶梅喜戲班班主俞巧蓮爲常任理事.
其餘副理事長和常任理事人選,由屠郎中宣佈。
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禮部文化司成立戲曲工作指導小組,在下任組長,屠郎中任副組長,我們將秉承上峰訓示指導戲曲協會更好地開展工作.”
一個小時後,新一任戲曲協會理事會成員全部選出,俞巧蓮稀裡糊塗成了常任理事。
董理更暈,稀裡糊塗地成了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實權在握。
董理被叫去,和湯顯祖以及其他幾位副理事,參加沈一貫和屠隆主持的臨時會議。
張四維、潘晟、楊令德完成任務,在會議結束後很快就離開。
沒人來找新任戲曲協會常任理事的俞巧蓮,她在座位等了一會,轉頭看到坐在後面的朱軒妮和楊金水,心頭一動,乾脆走了過去。
“俞班主,我給你介紹個人。”朱軒妮指着旁邊的一位婦人。
俞巧蓮微笑地點頭打招呼,走近了纔看清楚,居然是一位西夷婆子,穿着一身的襖裙明裝,比其他明國婦人還要正統。
“這位是來自兌洲著名女畫家,也是文藝工作者聯合會常任理事,書畫協會副理事長索芙娜。”
索芙娜落落大方地行了個萬福,“我的相公是舒友良,海公的親信管事。”
海公?
大明只有一位海公,那就是海瑞海青天。
果真是西夷婆子,那有自稱親信的。
朱軒妮繼續介紹:“今天算是文藝聯合會的一次盛大會議,書畫協會就派人過來與會,把盛會情景畫下來。”
索芙娜搖頭晃腦地說:“沒錯,今天來的都是大人物,非常大的大人物,開的會也非常有意義,我們必須畫下來,作爲歷史的一幕,留給後人看。”
在她看來,大明資政局學士,尚書正卿對等到歐洲去,估計也就樞機主教和各國國王勉強能比一下。
朱軒妮在一旁高興地說:“索芙娜的西畫非常得棒,尤其畫人物,可以說是栩栩如生。她經常進宮,給我們一家子,給太后、父皇、母后畫畫像。”
索芙娜看着俞巧蓮,興奮地說:“哦,東方美人,俞班主是非常典型的東方美人,希望能爲你畫上一幅畫像,那絕對是我的榮幸。”
楊金水上前,“索芙娜,有機會的。不過我們站在這裡,人多口雜,不大好,不如換個地方。”
“好!”
一行人匆匆離去。
一個多小時後,西苑紫光閣正殿,祁言把一疊文稿呈到御案上。
朱翊鈞擡頭看了一眼封面上的條目,上面有司禮監題寫的總結性題目,關於誰,主要內容是什麼,一目瞭然。
看到條目,朱翊鈞來了興趣,伸手拿了起來,細細地看了起來。
看完後,朱翊鈞默然了一會,對祁言說:“去把張相、海公、鑑川公請來。”
“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