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皇上想以民制官

“太祖皇帝原本淮右布衣,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大業。

豐功偉業,彪炳青史。”

朱翊鈞頓了一下又說。

“但是朕也知道,民間也有人大肆宣揚,洪武誅戮大臣爲太過。立法過嚴,用刑太峻,而二黨京民之戮,頗傷天和。

沒錯,太祖洪武年間,胡惟庸案,藍玉案,牽連勳貴官員以及名士大儒數以萬計,江南世家士林幾乎爲之一空.”

衆人靜靜地聽着,心中百感交加。

還不大清楚朱翊鈞爲何提及太祖皇帝,也不知道太祖皇帝與這次各界代表協商大會有什麼關聯,但他們各自的心裡忍不住瘋狂吐槽。

皇上,你做的不比太祖皇帝差啊!

太祖皇帝只是把勳貴官員,以及世家士林當草割,一茬接着一茬的割,毫不手軟。

皇上你更狠,連宗室都當草割,十幾萬宗室,殺一批、關一批、平民化一大批,現在玉牒在冊的宗室不過一兩千人,人數之少,都快趕上洪武年國朝初立之際。

勳貴、官員以及世家大儒,更是殺得人頭滾滾,不要說江南世家,山東、山西、湖廣,稍微有點歷史和根基的地方世家,哪一省不換了一茬。

關鍵還殺人誅心!

萬曆帝豐功偉業,勝於太祖,殺戳之重,更勝於太祖。

朱翊鈞繼續往下說。

“朕也知道,甚至有東南文人名士在暗地裡指責太祖暴虐急峻,好殺無德。

但是又沒膽子明着說,於是就暗戳戳地用他們最擅長的手法,春秋筆法,藉着追憶暴元來貶低太祖皇帝,

國朝初年,就有江南名士大儒公開追憶暴元。

什麼前元輕刑薄賦,兵革罕用;生者有養,死者有葬.

什麼元貞大德乾元象,宏文開,寰世廣

什麼元有國,自至元承平之後,人尚彌文而器能多不足於用

甚至在嘉靖朝,還有人搖頭晃腦地說,元不戍邊,賦稅輕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詠作。

這些被釘上歷史恥辱柱的文化敗類,朕今天不屑提及他們,朕要說的是立場不同,當然說的話也截然不同。”

朱翊鈞洪亮的聲音通過兩個電聲大喇叭,傳到每一個人的耳朵裡,心裡機敏,又知道些內幕的人,心裡隱隱猜到了什麼。

“太祖之好用峻法,在於約束勳貴官吏極嚴,實則未嘗濫及平民,且多唯恐虐民,是以謹於守法而致成諸案。

江南賦稅之重,重於其它地方一兩倍,有世人就編造,說江南之地此前支持張士誠,對抗王師,故而被太祖施以重賦,以示懲戒。

荒謬!

這些人怎麼不說,江南富庶田地畝產多少,北方旱瘠之地又畝產多少?江南畝產是北方畝產的兩三倍,各色天災也比北方少得多,風調雨順的日子遠勝北方。

你們收穫得多,爲什麼就不能繳納多的賦稅。

天天抱怨朝廷把你們的糧食撥給九邊丘八,口口聲聲說還不如喂狗!

朕看他們的良心被狗吃了,沒有九邊軍民將士艱苦戍邊,怎麼有你們的歲月靜好,有你們的醉生夢死?

不過在那些人心裡,外寇入侵無所謂了,大不了搖尾乞憐投降一次,又能繼續榮華富貴。”

朱翊鈞的話說得語重深長。

“我太祖皇帝出生貧苦家庭。

前元至正三年(1343年),太祖六歲時,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

不到半個月,仁祖淳皇帝(朱元璋父親)、淳皇后(朱元璋母親)以及長兄南昌王(朱興隆,原名朱重四)先後去世。

連遭噩運,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太祖皇帝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御製皇陵碑》哀鳴,‘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後太祖皇帝投奔皇覺院,剃度出家,十七歲那年因爲佛院少糧,被趕了出去。名爲雲遊,實爲乞討”

朱翊鈞一字一頓地說。

“太祖皇帝起事前,歷經人間疾苦,深知百姓之苦。

更是雲遊四方,看多了貪官污吏、劣紳豪強如何欺凌百姓。

成就大業後,他釐正典章,紀綱法度,彰彰明備,內治肅清。御極三十一年,誅殺勳貴百官、世家豪強、名士大儒數以萬計,卻對貧苦百姓優待有加,視爲國本,唯恐傷及。

只是識字的那些文人,出爲名士大儒,退爲世家豪強,上爲百官,下爲縉紳,兼併土地、魚肉百姓,侵凌鄉野,肆無忌憚。

太祖皇帝親身體會過這些官紳一體的狠毒,他手裡的刀對準了這些人狠狠揮了下去。

太祖定下嚴法酷律,比如枉法八十貫絞,自此海內沸騰,文人墨客紛紛說峻法之下民不聊生。

朕看啊,是官不聊生,士不聊生。”

衆人聽到這裡,五味俱雜,尤其是官員和一干文人們。

“太祖御極三十一年,行苛法三十一年,影響深遠,及成化年間,官風依舊還算清廉。但是弘治年後,朝堂官風開始敗壞,地方豪強開始跋扈。

貪官橫行,劣紳囂張,朝綱敗壞。

嘉靖年間,世宗先帝雖有中興,但是官紳一體,深入到朝野方方面面,結成一道密不透風的網。官場日漸腐敗,貪官污吏遍地都是。

海公曾經憤而上疏,請求恢復剝皮實草祖制”

衆人聽到這裡,心裡不由一顫。

朱翊鈞繼續說:“萬曆新政,官風吏治不敢說歷朝歷代第一,中樞地方貪污營私,就被查處多起。

但總體清廉高效,朕還是很自信的。

朕知道,這一是以新制度新法度去規範約束官場,二是經濟迅猛發展,各行各業處在上升的蓬勃階段

但是歷史教訓告訴朕,太祖皇帝嚴法峻律,殺了多少貪官污吏,到最後還是化爲烏有。

爲什麼?

再嚴格苛刻的制度和律法,也是需要人去執行、監督,只要是人,不可避免就有自己的利益,有利益就會有立場,屁股就會歪。

以官制官,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場空。

該怎麼辦?”

朱翊鈞的聲音彷彿一陣春雷,在衆人頭上滾動。

大家這才明白,皇上這是要試行新法,試圖解決千年大難題,約束官員的貪贓枉法。

“以官制官不是長久之計,那有什麼好法子嗎?

太祖皇帝的《大誥三篇》裡有定,百姓可以將貪官污吏綁縛赴京治罪,雖無文引,關津也要即時放行,毋得阻擋,其正官首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擋者,其家族誅。

又有規定,自布政司至於府州縣吏,若非朝廷號令,私下巧立名目,害民取財,許境內諸耆宿人等遍處鄉村市井,連名赴京狀奏,備陳有司不才,明指實跡,以憑議罪,更育賢民。

洪武十八年,常熟縣陳壽六等三人把貪殘害民的官吏顧英綁縛至京而奏,太祖皇帝當即賞陳壽六鈔三十錠,三人衣各二件,還免除他三年的雜泛差役,並警告地方官吏:膽敢對陳壽六打擊報復者,一律族誅。

洪武十九年立夏,嘉定縣弓兵首領楊鳳春殘害老百姓,該縣百姓郭玄二以及同伴,拿着《大誥》進京告狀。

經過淳化鎮,巡檢何添觀,刁難郭玄二及其同伴,不予放行,並指使淳化鎮弓兵首領馬德旺索要錢財。

最後,按照《大誥》處罰,馬德旺被斬首示衆,何添觀被剁去雙腳。”

朱翊鈞掃了一眼會場,會場裡更加安靜,大家都在靜靜地等待下文,皇上準備推行的制官新法,到底是怎麼樣的。

“以上舉措,可見太祖皇帝對以官制官心存疑惑,有了以民制官的想法,但是受歷史侷限性,沒有進一步深入,形成行之有效的完善常法。

以民制官的探索,陷入混亂之中。

不少地方有鄉紳豪強,糾集佃戶刁民,公報私仇,剷除異己,將與其有仇怨的地方官綁縛入京,導致不少冤案。

不僅沒有公理得以聲張,反而讓鄉紳豪強進一步欺凌地方。

也有地痞流氓,惡意利用民拿官制度,設計陷害,或者抓人把柄,向地方官吏索要錢財,橫行鄉里”

最後此制無疾而終,消失在歷史中。”

朱翊鈞說到這裡,端起茶杯抿了幾口茶,留出時間讓衆人在寂靜中消化他的話。

等了一分多鐘,朱翊鈞繼續說。

“但是太祖皇帝以民制官這條思路,朕覺得沒有錯,朕要加以改進,制度化、合理化,今天這個滬州各界代表政事協商大會,就是一次嘗試。

如何嘗試?

把各界代表請到一起來,就滬州這兩年施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一次深入的總結、分析和討論。就滬州未來五年的治政計劃做一次深入地解釋和討論。

還有滬州布政司,每年收的稅,多少上繳中央國庫,多少預算,花在哪裡,總要當着大家的面,一一講清楚。

按察司有沒有進行有效的官風官紀監督,對於民憤極大的官員和相關官署有沒有進行調查取證,能不能給予各界代表一個回答?

還有檢法廳和司理院,聽上去非常神秘,能不能由相關官員出面,向各界代表做一個詳細說明,說明檢法公訴和司理審判的法定程序是怎麼樣的,提請公訴和審判的依據和原則是什麼。

總不能你們這些司法人員明白,老百姓糊塗吧。

我們的行政、司法如何做到儘可能徇私舞弊,透明化是關鍵之一。

什麼透明化?就是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跡可循,有實可據。”

朱翊鈞笑着說。

“朕聽到過一個論點,不管用什麼法子,都無法杜絕徇私舞弊、貪污腐敗,話裡話外的意思,既然如此,何必費那麼大的勁!

真是笑話。

人反正都是要死的,乾脆躺在那裡等死好了。

我們對公正、幸福的追求是永不滿足的。正是這種追求,我們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屹立在世界之林。

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力行新政,不斷推行新法的根本原因。”

朱翊鈞停了幾秒鐘,又說。

“各界代表政事協商大會,是一次嘗試,朕真正想做的是.”

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519.第516章 西進路上有人擡槓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831章 固節驛站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第701章 菸酒齊全第821章 怎麼混到四品官的?第786章 京師名校天壇學校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494.第492章 奉先殿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第32章 海瑞第一擊第968章 番外四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844章 世界真小啊!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第908章 王大錘,你是個狠人!424.第423章 防火防盜防海瑞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861章 河州樂浪郡昭明城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第660章 必須出重拳!第967章 番外三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81章 兒孫滿堂第707章 這小子肚子裡絕對有貨!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第851章 他們非但不投降,還敢還擊!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961章 皇上想以民制官第34章 壯士斷腕的徐閣老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第792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441.第440章 衍聖公179.第179章 培養勳貴的第一步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第941章 冒黑煙的怪船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第862章 蓐收海第一戰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第931章 山東最大的問題第783章 我張叔大支持你做天官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第750章 菸酒不分家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第366章 他終於走了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衛舊地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426.第425章 升龍城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
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519.第516章 西進路上有人擡槓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831章 固節驛站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第701章 菸酒齊全第821章 怎麼混到四品官的?第786章 京師名校天壇學校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494.第492章 奉先殿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第32章 海瑞第一擊第968章 番外四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844章 世界真小啊!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第908章 王大錘,你是個狠人!424.第423章 防火防盜防海瑞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861章 河州樂浪郡昭明城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第660章 必須出重拳!第967章 番外三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81章 兒孫滿堂第707章 這小子肚子裡絕對有貨!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第851章 他們非但不投降,還敢還擊!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961章 皇上想以民制官第34章 壯士斷腕的徐閣老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第792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441.第440章 衍聖公179.第179章 培養勳貴的第一步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第941章 冒黑煙的怪船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第862章 蓐收海第一戰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第931章 山東最大的問題第783章 我張叔大支持你做天官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第750章 菸酒不分家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第366章 他終於走了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衛舊地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426.第425章 升龍城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