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

在整座長安城,乃至於大半個華夏文明的高度關注下,這場華夏曆史上首次科舉,也終於拉開帷幕。

從天下各地趕來長安,報名參加本次科舉的各學派文士,帶着自己對未來最美好的祝願,走進了內史屬衙爲自己安排的考場。

——考場外,北軍將士負責維護秩序和治安,幾可謂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除了背對考場,板着臉站崗、巡邏的禁軍將士,便是早早趕來,次序走入考場的考生;

以及或焦急、或期盼,或看熱鬧般踮起腳尖,在考場外看熱鬧的人羣。

考場內,已經入場的考生們,就像是落在圍棋棋盤上的一枚枚棋子,坐落於網狀棋盤格當中,靜靜等候着這場聚集大半天下人關注的考試開始。

隨着考生們逐漸走入考場,本就不算輕鬆地氛圍,也逐漸帶上了一股讓人疑惑地肅殺之氣。

“陛下說,等天下人都習以爲常,科舉,便會成爲文人彼此‘征伐’的戰場;”

“本還不怎信的……”

感受着空氣中,那明顯令人感到不適的淡淡火藥味,汲黯如是想着。

——作爲當今劉榮的太子宮班底當中,如今最受劉榮信重、最爲劉榮親近的那一個,本次科舉,汲黯也不可避免的,被安了個‘監考’的差使。

說是監考,卻與後世人印象中的監考有大不同。

在後世,監考老師要做的,除了爲考生分發試卷,並將領導下發的通知宣讀給考生,還有不斷在考場內巡邏,以防考生作弊。

但汲黯這個監考,或者說是分考場主考官,卻根本不用考慮這些。

——試卷,是由軍士發放的。

巡邏,也是由軍士負責的。

汲黯要做的,是整個分考場的統籌規劃,以及掌控大局。

比如此刻,考生雖然全都來齊了,但汲黯卻並沒有急於下達指令,而是十分耐心的等待起了最終時辰。

汲黯不發號施令,底下的官員、軍士們自然也不敢自作主張。

於是,官員們就只能也學着汲黯,做出一副閉目養神的姿態,好似是生了某個考生的氣,就順帶着不搭理任何一位考生。

反倒是負責幹體力活的軍士們,在愈發詭異的氛圍當中,不斷在行走、遊蕩在考場之中;

隨着時間的推移,軍士們看向考生們的目光,也是愈發的不善了起來。

而汲黯看着這一切,目光中,卻是流露出另外一絲瞭然、洞悉之色。

——關於科舉一事,汲黯與當今劉榮聊了不少次。

雖然汲黯從不曾明確表達過‘絕對不行’之類的反對意見,但幾乎每一次探討,汲黯只要有機會開口,便都是在表達自己對這新事物的擔憂。

也不能怪汲黯迂腐;

畢竟是黃老出身,且被黃老學視作新生代唯一一位‘俊傑’的代表性人物。

對於任何新事物,尤其是會打破舊秩序的新事物,但凡是個治黃老的,就不可能不感到由衷的排斥。

無爲而治嘛;

順其自然嘛;

在黃老學看來,一個政權最理想的狀況,就是不斷重複某個平平無奇的一天。

就像是陷入了時間循環。

什麼都不要變,事兒能不做就不做,天下之人、天下之事,能不干涉就不干涉。

又好比是放養一羣羊。

如果法家說的是‘爲每一隻羊建檔,一羊惹事,左右連坐’這樣的嚴苛律法;

那黃老說的便會是:找一座山,圍一圈柵欄,把羊往山上一趕,就別管了。

羊羣吃什麼喝什麼,會不會有危險,都聽天由命。

作爲黃老學絕無僅有,且已經許多年不曾涌現出的‘青年才俊’,尤其還是從太子宮混出頭、混出名堂的當今心腹,汲黯雖然比學派內部其他的老學究、老頑固要思維靈活一些,但有些東西,終歸還是無法輕易改變的。

就如這科舉——在第一次得知這麼個東西的時候,汲黯的第一反應就是皺起眉頭。

隨後,因劉榮隨口問起而發生的那場交談中,汲黯嘴上是不斷髮問,諸如這可怎麼辦、那個怎麼搞之類,但汲黯真正想表達的,卻從來不是提醒劉榮‘還有這些問題需要解決’,又或是真心求教‘這些事兒咋辦’。

汲黯想告訴劉榮的事:陛下看吶!

這事兒多麻煩吶?

這都還沒正式開始呢,就已經冒出來這麼多問題了;

天知道真到了具體操作的時候,又會出多少驢馬爛子?

還是別搞了吧~

維持現狀不好嗎?

就靠察舉,等地方郡縣一個人一個人往上舉薦唄……

汲黯的這個心思,最終也並沒有逃過當今劉榮的火眼金睛。

爲了讓汲黯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劉榮與汲黯就科舉一事聊了很多次,且每一次都聊很多、很久、很深。

比如方纔,汲黯回想起的那句‘考場如戰場’,便是劉榮結合後世經驗,以及科舉的本質,所推斷出來的未來景象。

劉榮清楚地記得,在兩千多年後的新時代——別說是決定能否躋身體制的公務員考試,又或是所謂決定‘一生命運’的高考了;

就連一場爲了獲取駕駛證,而參加的駕駛技能考試,都能在考場外引發一輪圍觀。

有那麼一段特殊時期,劉榮家鄉的駕駛資格考試,甚至有過規定的通過比例,類似於‘無論多少人蔘加考試,都只能通過一半’之類的潛規則。

於是,考生們爲了打敗競爭者,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一邊提升自己的硬實力,一邊爲競爭者們製造麻煩。

什麼舉報身份造假,又或是舉報‘昨晚他肯定喝酒了’之類,都是最低級的小兒科;

劉榮曾聽說過有一個人,爲了能順利通過考試,便以‘鎮定藥物,吃了就不緊張了’的名義,給其他考生兜售違禁品!

如果那般不擇手段、沒有下限的競爭,都不能算作是‘考場如戰場’的話,那劉榮就不知道到底什麼樣的考試,才能被稱之爲‘考場如戰場’了。

除此之外——除了科舉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大概率會形成的文化場景外,劉榮還和汲黯深入探討了科舉推行後,官僚羣體逐漸壯大的問題。

而這,也讓汲黯愈發感覺到無所適從的同時,更無比直觀、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所學的黃老之學,似乎真的越來越趕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曾幾何時;

準確的說,就是在太祖高皇帝,繼始皇嬴政後再度統一天下,並建立漢室的那個時候。

當時的黃老學,幾乎是全天下人的寵兒。

無爲而治?

——妙啊!

道法自然?

——絕絕子!

就這麼幹!

黃老咋說,咱就咋做!

無他;

唯划算耳。

那段光輝歲月,幾乎是每一個學習黃老學說的年輕文士,都遐想、憧憬過成千上萬次的過往高光。

卻很少有人想明白:那段高光,並不源自於黃老學本身有多先進,而僅僅只是因爲當時的漢家,實在是太過於徹底的一窮二白;

除了最省錢、省事、省力,同時又不至於對底下完全放任不管的黃老學,漢家實在找不出第二個學說,能作爲當時天下的所謂‘執政學派’了。

法家?

剛把秦忽悠到二世而亡了不說,張口閉口就是改革、就是要錢。

哥們兒開國皇帝之身,愣是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到處奔波平亂,你跟我說改革、變法?

也不是不行——朕在精神上支持你;

只要你願意自掏腰包,那別說變法了,你就算是變性,朕也依舊把你當成爲國爲民的大忠臣。

什麼?

沒錢?

巧了,朕也沒錢。

非但朕沒錢——如今天下,就沒幾個人手裡有錢……

至於~儒家?

懂得人都懂。

但凡有點上進心、雄心壯志,並對底層民衆的疾苦有所瞭解的帝王,就不會覺得儒家是什麼好東西。

更何況儒家要搞得,是地主鄉紳爲主導的‘家國天下’;

王朝末年,中央威信力下降,天子變成泥塑雕像,儒家着重達成這一偉大目標,那倒也罷了;

王朝新興,開國皇帝尚還健在——尤其還是劉邦這種重度儒黑的開國皇帝在位,儒家想搞家國天下、鄉紳經濟?

不過是嫌帽子裡的‘天子尿液’不夠多罷了……

說到底,黃老學之所以能在那個特殊時代,毫無懸念的成爲漢家的執政學派,就是因爲黃老學所提倡的理念,是漢家當時唯一用得起的理論體系。

除了黃老學‘無爲而治’‘休養生息’的鹹魚式治國,其他任何一種治國方式、理念,當時的漢家都用不起。

黃老便宜;

漢家窮。

雙方一拍即合,這才完成了那場史詩級別的‘同流合污’。

然而,當時間來到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來到漢家第七位天子、老劉家四代子弟劉榮在朝,情況卻早就今非昔比了。

——黃老依舊便宜;

但漢家不窮了。

沒錢有沒錢的過法,有錢有有錢的過法。

雖說即便有了錢,漢家也依舊可以過勤儉節約的日子,但漢家——或者說是劉榮,顯然是有些‘飄了’。

準確的說,是從太宗孝文皇帝后期開始,漢家的皇帝,就開始不再滿足於以最低的成本,維持政府最基本的運轉,從而最大限度節省開支的執政理念了。

——想當年,朕父祖沒錢,不得已用黃老無爲而治天下,與民休息;

到如今,朕父祖多年積累,府庫早已無比充盈!

手握如此財富,若還是繼續無爲而治、與民休息,那朕父祖苦心積蓄,不就白忙活了嗎?

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漢家的天子,野心越來越大了。

開國那會兒,劉邦想的就是憑藉現有條件,隨便搭個最便宜的草臺班子,別倒就行。

但隨着中央財政愈發好轉,太宗皇帝、先孝景皇帝,就開始琢磨怎麼加固草臺班子了。

——雖然還是以省爲主,但也開始敢花錢了。

到了劉榮這一朝,就更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劉榮直接放棄拯救舊有的草臺班子,打算徹底推倒重建!

什麼官僚體制、軍隊體制,乃至於社會體制……

方方面面算下來,劉榮打算新建造的,甚至都已經不能算做是臺子了。

至於究竟是什麼,除了劉榮外,恐怕也沒人知道。

簡而言之,就是劉榮要大刀闊斧的搞改革,爲漢家重新搭建起一套並不便宜,卻也因效率極高,而顯得相當具備性價比的體制、體系。

而這種‘貴,但也好用’的執政理念,顯然和黃老學‘便宜,能湊合用’的執政思想並不符合。

所以,黃老學被歷史淘汰出漢室的權利決策核心,其實也是必然的。

——漢家初創時窮,但不可能一直窮下去;

草臺班子可以臨時搭起來撐一撐,但不可能指望這個草臺班子直接撐幾百年!

說到底,無論是敗人品的三銖錢,還是唯一用得起的‘執政學派’黃老學,都不過是太祖劉邦不得以而爲之的一時權宜之計。

就像是三銖錢,一旦中央財政狀況好轉,就要抓緊機會消除、取締;

也好比黃老學——原始積累足夠了,中央要從原先的低成本維持,朝着大集權的方向靠攏了,那執政學派,也該從黃老以外選個新的了……

“我輩,當真是要好好審視一下這世道了。”

“——如今天下,早已不是當年,太祖高皇帝登臺拜相,曹參曹相國三月宴飲,然國事無半點誤漏的年景。”

“世道變了;”

“我黃老之學,或許也該變一變了……”

畢竟是年輕一代的‘有識之士’,又是整個學派一致認同的學派未來、希望;

對於學派的未來,汲黯即便是有些悲觀,也總不至於絕望到連思考、謀求道路都不去做。

而在汲黯看來,黃老學如今最需要做的,便是改變。

——就像儒家一樣,根據皇帝的喜好,將自己捏成不一樣的M形。

汲黯認爲,如此先進的理念,黃老學真應該底下高傲的頭顱,好好找儒家取取經。

至於眼下,這場即將正式開始的考舉?

雖然先前,汲黯並不覺得科舉會變成‘戰場’,但此刻,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訴汲黯……

“新的怪物,誕生了。”

“——繼秦軍功勳爵名田宅,以及漢家‘以武一切’的尚武之風后,又一個新的怪物,誕生了……”

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26章 歲末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238章 宗祠第576章 把控力度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47章 好小子!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586章 外藩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05章 西進!第263章 人心啊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250章 單于庭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睡一覺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536章 絕戶計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578章 展望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4章 長安侯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46章 廟算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剛落腳第479章 冰雕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08章 誓師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73章 統籌會?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544章 百家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466章 點將!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21章 大喜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8章 命可真好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365章 物論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263章 人心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65章 酷吏?第308章 將戰調的一手好作息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363章 黑土地第246章 廟算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62章 記住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23章 好劇本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523章 好好好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98章 轉戰!第384章 雙刃劍吶
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26章 歲末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238章 宗祠第576章 把控力度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47章 好小子!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586章 外藩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05章 西進!第263章 人心啊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250章 單于庭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睡一覺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536章 絕戶計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578章 展望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4章 長安侯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46章 廟算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剛落腳第479章 冰雕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08章 誓師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73章 統籌會?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544章 百家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466章 點將!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21章 大喜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8章 命可真好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365章 物論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263章 人心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65章 酷吏?第308章 將戰調的一手好作息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363章 黑土地第246章 廟算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62章 記住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23章 好劇本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523章 好好好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98章 轉戰!第384章 雙刃劍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