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

劉榮這話一出,朝臣百官徹底絕望了。

本以爲漢家,這是又要出個摳門兒的鐵公雞;

不曾想,竟還是個能說會道的鐵公雞?

摳門兒就摳門兒吧,還能一二三四擺個道道兒出來,從旁佐證自己爲何摳門兒、如何摳門兒、摳門兒的依據是什麼。

偏偏擺出來的這些道理,還都個頂個的堅挺,根本不容人反駁。

一時間,百官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是無不搖頭嘆息着將腦袋聳拉下去。

——瞧這架勢,太子恐怕和先帝一樣,也是個摳磚縫的。

——陛下在,大傢伙倒還能喘口氣,吃兩口肉食、置辦兩身華袍;

——待陛下百年,太子即立,靴子爛了自己補,朝服破了自己縫……

一想到日後的悽苦日子,百官公卿看御榻上的天子啓,都莫名感到順眼了起來。

好歹御榻上這位,不比先帝那般‘以節儉爲榮’,對於大家夥兒三不五時的小動作,也總還能睜隻眼閉隻眼……

“平陽侯以爲如何?”

御榻之上,天子啓面上鬱色去了大半,只稍帶着調侃的目光,詢問起曹壽的意見。

聞言,曹壽只面色僵硬的嚥了口唾沫。

看向御榻右側,是滿臉微笑,甚至還帶着些謙卑的太子榮;

御榻上,則是天子啓那隱約閃過得意之色的面容……

“得太子指點迷津,臣,如夢方醒。”

“——太子勤儉質樸,頗得太宗遺風。”

“此,實宗廟、社稷之大幸……”

曹壽這話有幾分由衷、幾分不由衷,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但天子啓卻不管這麼多,只微笑着點下頭,對曹壽輕輕一擺手。

“既然疑惑得到了解答,那便開始下一個議題吧。”

言罷,又是一卷竹簡被攤開來,朝議也隨之進入下一個議題。

相比起前幾個議題,接下來這個,更像是朝堂對天子啓的彙報。

“吳楚亂平之後,朝堂曾初步擬定有功將士的名錄,並論功行賞。”

“春正月,功勳可至封侯者,及本有徹侯之爵,可因功得溢封食邑者,也都有了定論。”

“不知諸朝公,可曾議定此番平亂,功至封侯、溢封食邑者的詳案?”

說是諸位朝公,站出來的卻是奉常和丞相府的官員。

——兩個衙門眼下都沒有主官,便都是臨時掌事的副手:丞相長吏和奉常丞。

在這二人站出身後,故丞相申屠嘉猶豫片刻,便也站出了身。

只是彙報工作,還是交給了具體負責此事的前下屬:丞相長吏。

“稟奏陛下。”

“平定吳楚之亂有功將士的名錄,已經由太尉、大將軍、車騎將軍送到丞相府,再由故丞相:故安侯,與朝堂有司諸公議定。”

“擬封徹侯者、溢封食邑者,也都有了草案。”

如是做出開場白,那名四十出頭的敦實官員便低下頭,從衣袖中取出一卷早就備好的竹簡。

而後,便將丞相府拿出的方案徐徐道出。

“外戚大將軍、故太子詹事竇嬰,與平定吳楚之亂過程中,率關中朝堂主力據守滎陽-敖倉一線,監齊、趙之兵,爲睢陽後盾。”

“故丞相與朝公百官共議:大將軍竇嬰,功勳卓著,可侯,三千戶。”

“後得陛下矯正,以竇嬰確保滎陽、敖倉不失,凡吳楚亂起至今,不曾有叛兵哪怕一人,現身於滎陽以西爲由,加食邑爲:五千戶。”

“奉常有司查看堪輿,再三篩選,又奏請東宮太后得允,終擬:以齊琅琊郡魏其縣,侯大將軍竇嬰。”

“改魏其縣爲魏其國,封大將軍竇嬰爲魏其侯,食魏其五千一百七十戶邑。”

將第一部分,也就是針對大將軍竇嬰的分封草案道出,丞相長吏便適時止住話頭,給殿內百官公卿留了個白。

——丞相府拿出的,只是草案。

甚至即便是已經奏請過東宮太后,又根據天子啓的指示修改更正過後,纔拿出這個最終方案,也依舊是草案。

要想讓這個草案成真,不單需要天子啓頒下正式的分封詔,並由太后、丞相各自用印,還需要這份分封詔書,與朝議之上三讀通過。

所謂三讀,顧名思義,便是在朝議之上,由郎官大聲宣讀詔書內容三次;

過程中,無論有誰站出來反對,此事都將暫且擱置。

至於擱置到什麼時候,就看天子急不急。

若急,那天子大概率會當場問反對者:爲什麼反對?

然後便是一場辯論,要麼是天子說服反對者改變立場,再重新‘三讀’,要麼是天子被反對者說服,將這個方案無限期擱置。

若是不急,天子則會直接擱置此事,私下再接見反對者,交流、溝通一番,再酌情做出決定。

當然,也並非是所有的詔書,都需要走這‘三讀’的流程——只有關乎宗廟、社稷的大事,如新法律的頒佈、重大人事任命,以及侯爵、王爵的敕封等,才需要如此。

平日裡針對個人的賞賜、懲治之類,自不在此列。

“今日纔拿出了‘草擬’的方案,那距離三讀,應該還有一段時日?”

劉榮這邊剛想到這一點,御榻上的天子啓便開口,印證了劉榮的猜測。

“漢十二年,太祖高皇帝與功侯百官斬白馬而誓盟: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約,天下可羣起而共攻之。”

便見御榻之上,天子啓悠然到處一語,面色也隨之帶上了一抹感慨。

“及至呂太后年間,朝綱顛覆,諸呂外戚子侄各位王、侯,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時的誓言,被諸呂亂賊踐踏的不成樣子。”

“——自代地入繼大統之後,先帝也曾說過: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是爲我漢家萬世計,絕不可棄之、悖之。”

“故自先帝以降,我漢家,至今都不曾有過異姓而王者。”

“便是分封徹侯,也都是以分封詔書,於朝議之上三讀三宣,得朝野共與,方得成行。”

這番話,天子啓說的臉不紅心不跳,好似半個假字兒都沒有。

但劉榮終歸是年輕了些,臉皮到底還沒那麼厚。

聽皇帝老爹說‘自先帝以來,漢家始終在貫徹太祖皇帝白馬誓盟’時,劉榮只頗有些害臊的低下了頭,又輕咳兩聲,以掩飾心中的尷尬。

非劉氏,不得王——那確實。

除去太祖皇帝年間便得封,且具備‘吳王夫差血脈’這一特殊政治原因的吳氏長沙國之外,自先帝至今,漢家確實沒有新封任何一家異姓諸王。

就連宗親諸侯,都是嚴格按照朝議三讀通過,天子、太后、丞相三方用印的完整流程進行。

但封侯嘛……

“合着章武侯、南皮侯,都是我漢家的功臣咯?”

如是腹誹一聲,劉榮便擡手提筆,佯裝做筆記的樣子,實則,在暗下吐槽起老爹的厚臉皮。

——當朝竇太后的手足兄弟:南皮侯竇長君,章武侯竇廣國,那是連先帝都親口承認過的外戚恩封侯!

而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非有功不得侯中的‘功’,指的是實打實的軍功!

自太祖立漢,一直到先帝入繼大統,除去諸呂那些個不被承認合法性的王、侯,漢家只出過一例沒有軍功,卻也得封爲徹侯的個例。

——劉漢第一任少府,梧齊侯:陽城延。

作爲前秦軍匠,陽城延唯一的本領,就是督造匠事。

而讓陽城延,在開國那個臥虎藏龍的時代,也能躋身於元勳功侯行列的,也同樣是督造。

陽城延,是漢未央、長樂兩宮的副總工程師!

總工程師是丞相蕭何,也只是掛個名,出事兒了擔個責、沒出事兒分點功勞的性質。

你能說什麼?

是,人家確實沒有軍功。

但人家把漢家的兩座皇宮:長樂宮、未央宮給督造出來了;

象徵性封個食邑五百戶的小侯國,以酬其功,有問題?

——甚至就連陽城延這五百戶食邑的梧侯國,在如今漢家都飽含爭議;

爭議點除了這個侯國,是孝惠皇帝駕崩之後,由呂太后設立,便是陽城延得封爲侯的‘功’,並非是太祖高皇帝明確規定的軍功。

只是到了先帝自代地入繼大統之後,漢家的爵位……“晁錯的‘功勞’啊~”

“先是一手輸粟捐爵——無論誰人,往邊塞邊軍送批糧草,便可得進爵;”

“先帝、當今也都不含糊,三不五時找點由頭,便‘加天下爲人父者爵一級’。”

“販夫走卒都能有個公乘、五大夫的爵位,秦的軍功勳爵,到如今都快爛掉了……”

御榻一側,劉榮腹誹起自先帝入繼以來,漢家的爵位越來越不值錢,甚至就連徹侯之爵,都越來越容易獲得;

而在御榻之上,天子啓也表明了態度:丞相府拿出來的草案,真的只是‘草案’。

有意見沒意見的,大傢伙都說一說;

有意見,咱們就早點聊、早點改,別等回頭詔書都用了印,才卡在三讀的環節。

有了天子啓這番表態,功侯百官也都當下瞭然:這事兒,天子啓是真的要‘民煮’,而非披着‘民煮’皮的獨斷專權。

於是,在大家的默契下,丞相長吏也不再停頓,而是將後續內容直接全唸了出來。

“太尉絳侯周亞夫,於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過程中,先駐兵昌邑,與睢陽互爲犄角,分擔睢陽的防守壓力;”

“隨後又奇兵突襲淮泗口,一戰而決此戰勝敗。”

“後又於昌邑,擋住了吳楚三十餘萬大軍的強攻,今更分兵於關東各地,以蕩平吳楚潰兵散勇。”

“——故丞相與朝臣百官共議:吳楚亂平,太尉絳侯周亞夫,當居首功!”

“奉陛下、太后詔諭,以奉常探查堪輿,擇定:加封絳侯周亞夫,爲條侯!”

“食條邑民七千四百一十戶邑,合絳侯邑八千一百八十戶,共……”

“共…一萬五千五百九十戶……”

譁!

丞相長吏此言一出,殿內衆人無不譁然!

倒不是說,天子啓這‘爲徹侯加封第二個侯爵’的操作,有多麼出乎百官的預料。

而僅僅是那數字——一萬五千五百九十戶,讓在場衆人無不驚掉了下巴。

一萬五千多,快一萬六千多戶!

要知道開國初,酇侯蕭何食邑不過整萬戶,留侯張良也同樣食邑萬戶;

便是方纔,站出身試探劉榮深淺的平陽侯曹壽,乃祖平陽懿侯曹參,也不過是因爲平陽氣候稍有些欠佳,才得封一萬零六百三十戶食邑!

除去這三人,漢家後來又出了兩家萬戶侯。

第一家,是趙王張耳的繼任者張敖,以失去整個趙國、失去趙王之位爲代價,換來了個食邑萬戶的宣平侯;

第二家,便是周亞夫的父親:絳武侯周勃,先爲太祖高皇帝封爲絳侯,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戶,之後又被入繼大統的先帝補齊,溢封至萬戶。

沒了!

就這五家!

自有漢以來,得封食邑超過萬戶的,就這五家!

其中,酇侯、平陽侯、宣平侯三家沿存至今,是僅存的三家萬戶侯;

留侯張良的兒子:二代目留侯張不疑,於先帝五年因罪失國,留侯國除。

至於絳侯國的萬戶食邑,則是在一代目:武侯周勃因罪下獄時,削減回了八千一百八十戶。

到如今,漢家即將出現第六個、存世的第四家萬戶侯。

對此,朝野內外都有心理準備。

只是不曾想到:天子啓一出手,周亞夫的‘萬戶侯’,食邑居然能達到將近一萬六千戶……

“太祖高皇帝遍封元勳功侯,共百四十五人。”

“食邑共二十萬戶,便嚇得留侯張良嘆道:天下的十分之一,都已經被陛下封給了功侯們!”

“如今,周亞夫平亂一場,便將食邑一萬五千餘戶……”

頓時,朝野內外的氛圍,都莫名有些壓抑了起來。

——如果不是周亞夫,而是換了個旁人,來做這個食邑超過一萬五千戶的萬戶侯,那大家還不至於這麼憂慮。

非但不會憂慮,反而還會爲之感到興奮!

因爲這,意味着漢家徹侯食邑的上限,並不是卡死在‘萬戶’這個數量級!

只要功勞夠大,那兩萬戶、三萬戶——不說能不能做到,起碼有那個理論可能!

但周亞夫的父親,是絳武侯周勃。

是那個勾連宗親諸侯,裡應外合共誅諸呂,自代地迎立先帝,且手上還沾上了劉氏之血的絳武侯周勃……

“故安侯辭去丞相之職,也是爲了給周亞夫騰位置……”

“做了丞相,又有這一萬五千多戶食邑……”

如是想着,衆人望向天子啓的目光,不由紛紛帶上了一股忌憚。

——捧得太高了……

天子啓,將周亞夫捧得太高了……

捧得這麼高,一旦摔下來,不說周氏一族要摔個粉碎,便是漢家,也未必不會被磕出豁口。

更讓人膽戰心驚的是:如果沒有這個打算——如果沒有將周亞夫高高捧起,再重重摔下的打算,天子啓再怎麼着,也不會將周亞夫捧得這麼高。

“功高震主啊……”

如是想着,百官衆人便紛紛低下頭去,再沒有人在這場朝議之上,開口多發一言。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如是而已。

···

百官齊齊噤聲,關於有功將士的封賞,自然也就‘商討’的無比順暢。

——大將軍竇嬰,封魏其侯,拜太子太傅(擬);

——太尉周亞夫,在已有的絳侯國的基礎上,另外加封條侯,拜丞相(擬)。

——將軍欒布,封鄃侯,任燕國相(擬);

——車騎將軍酈寄,溢封曲周侯國食邑三千戶。

另外,還有幾位功勳卓著的中低層軍官,各因功而得封五百戶到千戶不等的食邑,以及徹侯、關內侯的爵位。

然後,有趣的一幕出現了。

“驍騎都尉李廣~”

“說是在平亂期間,有斬將奪旗之功?”

議題已經結束,天子啓卻冷不丁提了這麼一嘴。

見殿內沒人願意搭話,也不覺得尷尬,只面色如常的側過頭,看向在御榻一旁伏案記錄的太子劉榮。

“太尉沒報上來倒也罷了;”

“李廣在睢陽作戰時,太子當也在睢陽?”

“——怎今,我漢家連斬將奪旗這樣的大功,都不值得被報上朝堂嗎?”

“還是這其中,另有隱情……”

原本還在糾結着,要如何爲李廣粉飾一下;

聽皇帝老爹這掩飾都懶得掩飾,恨不能直接口吐人言的暗示,劉榮便也沒多久接,將李廣在昌邑,以及睢陽的所作所爲,都一股腦說了出來。

——倒沒有告李廣的狀,說‘李廣威脅我來着’之類;

但也夠了。

李廣做的,已經夠多了……

“哦……”

“臨陣抗令,私出接敵,鼓譟大營,擾亂軍心;”

“到了睢陽,更要接樑王的將軍印不說,還受了樑王的賞?”

佯裝出一副‘居然是這樣嗎?朕真的是才聽說這事兒’的模樣,天子啓沉默片刻,便突而咧嘴一笑。

原本站起的身子,也被輕飄飄跌回了榻上,只面色如常道:“既然樑王賞過了,那朕,便不賞了吧。”

“——左右他李驍騎,已經做了樑王的臣。”

“雖說朕,與樑王手足情深、不分彼此,但朝堂和樑國,總還是要明算賬的……”

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21章 大喜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369章 詭寂第419章 考題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38章 宗祠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430章 人才啊第226章 朕!第363章 黑土地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06章 孤兒軍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34章 草原王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74章 拍板第9章 執棋者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52章 博望苑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41章 處置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51章 毒蛇!第61章 陛下!第159章 社稷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421章 大喜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90章 族!第425章 河西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52章 博望苑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401章 大魄力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6章 莢錢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52章 博望苑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32章 策問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我再改改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26章 歲末
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21章 大喜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369章 詭寂第419章 考題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38章 宗祠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430章 人才啊第226章 朕!第363章 黑土地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06章 孤兒軍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34章 草原王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74章 拍板第9章 執棋者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52章 博望苑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41章 處置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51章 毒蛇!第61章 陛下!第159章 社稷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421章 大喜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90章 族!第425章 河西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52章 博望苑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401章 大魄力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6章 莢錢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52章 博望苑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32章 策問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我再改改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26章 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