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百年大計

草原上正在發生的事,劉榮當然不知道。

——至少不知道具體細節,以及準確的時間。

或者應該說,那些個派往河西地區的使團,實際上都能算做是劉榮這個棋手,在河西這盤棋上下的閒手。

何謂閒手?

就類似於風險投資。

對於一個風險極高,回報也相應極大的項目,進行一筆能顯著影響項目走向,對自己卻根本無傷大雅、完全承擔得起損失的投資。

就好比這些商隊,劉榮的投入很多嗎?

——商隊本來就存在,並不因爲劉榮投資與否,而影響到這些商隊是否出塞;

劉榮做出的投入,不過是在一個原本就要出塞行商的商隊中,摻進部分繡衣衛的探子,以‘商隊護衛’的身份,一同前往塞外打探情報。

當然,這些人可能回不來,可能因爲種種原因死在草原上,又或是直接和商隊一起團滅,乃至於暴露身份。

但對於劉榮而言,這個投入,顯然算不上太大。

繡衣衛哪年不死個幾十上百號人?

病死的,意外死的,又或是暴露了身份,被做局害死的——幾乎每一年,都有那麼大幾十號人。

到了多事之秋,如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前夕,繡衣衛甚至是每天都死人;

從叛亂爆發之前的先孝景皇帝二年,到叛亂平定的孝景皇帝三年,前後不過一年多的時間,繡衣衛在關東郡、國潛伏的眼線,死亡人數更是足有六百人之多!

這是沒辦法的事。

情報工作,本身就屬於超高危工種。

在這個出趟遠門,都擔心這輩子再見不到第二面的時代,經常換工作場地,並普遍與危險人物朝夕相處的繡衣衛探子,死亡率根本就不可能降得下來。

到了草原,那就更別提了——別說是繡衣衛的探子,又或是實打實的‘真·商隊護衛’了;

就連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自己,那都是動不動就要死人的。

什麼天災人禍,飲食問題,乃至於水土不服之類,都有可能要人命。

所以,劉榮的投入約等於零——僅僅只是派了原本就坐着高危工作的繡衣衛,去更加危險的草原上,進行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已。

至於回報,劉榮原本的設想,是能摸清楚河西的大致狀況,尤其是那些中大型部族各自內部,以及彼此之間的情況,就已經可以接受了。

倒是沒想到冒出來個混邪部,給劉榮整出來了個意外驚喜。

只是歸根結底,這,不過是劉榮的一手閒着。

成了很好,不成也無所謂。

眼下,劉榮更多的注意力,還是放在了眼下的長安——即將結束的,華夏曆史上第一次考舉之上。

經過前兩輪考舉,劉榮也基本摸透了這個時代,對於考舉這一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

——第一輪科舉,最終有一萬四千餘考生報考,有將近一萬一千人成績及格,進入第二輪。

這意味着第一輪科舉試卷,那些最基本、幾乎毫無難度的考題,也同樣難住了足足三千多名自詡爲‘讀書人’的考生。

得到這個數據後,劉榮原本還感到非常疑惑。

但在專門看過那些第一輪不及格的考生試卷後,劉榮便釋然了。

這三千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爲字跡潦草到根本沒法辨別,而被判定爲不及格。

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大概率是照貓畫虎,偷師偷出了問題。

類似於:某個農戶子弟,偶然從當地權貴扔出去的垃圾當中,得到了權貴家裡小孩兒練字的廢棄竹簡,便當即將其視爲珍寶。

找人問過字兒的含義,再回家拿樹枝在地上臨摹、練習,最終便練成了一手獨具一格的狗爬字。

又或者,是某個自幼就沒怎麼讀過書、練過字,卻被全家上下捧着、哄着的少爺,自信心爆棚的跑來參加科舉。

但科舉場上,卻沒人慣這些少爺的臭毛病了。

明白了那三千人考試不合格的原因,劉榮便也沒再去多想。

緊接着,又發生了一件讓劉榮始料未及,且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原本已經通過第一輪,獲得參加第二輪資格的將近一萬一千名考生當中,有將近一半棄考,放棄參加第二輪科舉!

這就讓劉榮有些理解不能了。

好傢伙!

第一輪掃個盲,掃下去將近四分之一,朕也就不說啥了;

特麼都過了首輪,居然還有近一半考生棄考?

咋?

看不起朕?

還是看不起朕給的每年四百石秩祿?

惱怒過後,劉榮也專門去查了此事的原因。

查明原因過後,劉榮便又是一陣無奈的長嘆。

——退考的五千多名考生中,儒家士子佔了三千以上!

有自詡清高,覺得首輪科舉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四百石的官職又配不上自己,故而傲嬌棄考的;

有被第一輪搞得汗流浹背,擔心第二輪會考個位數,覺得自己沒必要自取其辱的;

當然,也有儒家內部經研究,最終決定:爲了不讓儒家,成爲本次科舉的出頭鳥,而擇優應考第二輪,適量內部淘汰掉的。

這些都還在劉榮的預料之中,也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最讓劉榮暗自懊惱,並深感無力的,是除了以上原因外,無論儒家,還是其餘法、墨、黃老等諸學派,都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

——覺得通過第一輪,就已經足夠了。

拿着‘科舉第一輪通過’的履歷,就足以回地方郡縣,被地方官任命爲官吏,或是給權貴做門客。

那還考個屁?

走了走了……

這就讓劉榮有些牙根癢癢,恨不能把這幫沒出息的東西都綁回來,在東市外彈勾勾示衆。

瞧你這點出息!

一點上進心都沒有!

只是氣歸氣,終歸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劉榮也只能尊重他們的選擇和命運。

一邊用‘就算是給地方輸送人才了’的說辭安慰自己,劉榮一邊,也沒忘暗下讓人進行統計。

——就這些主動棄考,覺得通過第一輪足矣的窩囊廢,有一個算一個,別想成爲上的了檯面的官兒!

這是來自漢家最高統治者光明正大的政治壓迫!

但沒人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皇帝好不容易搞出來個科舉,你居然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

活該你政審永遠過不了!

再然後,自然就是二輪科舉。

按照劉榮原本的計劃,第一輪科舉,本應該最多淘汰不到一成的考生;

近一萬五千應考者,應該至少有一萬三千人進入第二輪。

結果最終,只有六千多人應考,朝堂自也樂得輕鬆,在長安附近設置了幾個考場,完成了第二輪科舉。

相較於第一輪科舉‘掃盲’的性質,這二輪科舉,就多少有點選拔官員的意思和架勢了。

——同樣的算術題,卻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融入到了實際行政應用場景當中。

比如,今歲秋闈二輪科舉,算術模塊唯一一道大題,原題便是:有一戶,田百畝,籍關中;

歲得粟330石,麥180石;

家有夫、妻、子、女共五口;

是歲,粟作價石40錢,麥作價石55錢。

問:該戶所擁之農田百畝,長寬各幾步?(五分)

問:去除農稅,該農戶餘粟、麥各幾石?(五分)

問:該戶不以麥爲食,欲盡賣其麥,又自留粟50石過冬;其糧售罄,得錢幾許?(十分)

這道題,就是二輪科舉非常典型的,披着算數的皮,實則卻在考研考生數字應用能力的題目。

答案算不上太難,但也具備一些篩選效果。

比如第一問,標準答案便是:關中行大畝,畝寬一步,長二百四十步;

故百畝田,寬百步,長二百四十步。

第二問:農稅三十取一,粟330石,繳農稅11石,餘319石;

麥180石,繳農稅6石,餘174石。

第三問的複雜程度和運算量,也配得上十分的分值。

——麥174石,每石55錢,共得9750錢;

粟319石,農戶自留50石,賣269石,每石40錢,共得10760錢。

二者相加,得錢20510錢。

再去掉一家五口人,每人每年40錢的口賦,再減掉200錢,還剩20310錢……

當然了;

如果能在答題過程中,提上一嘴‘農稅本十五取一,口賦本一算(120錢),蒙太宗孝文皇帝、孝景皇帝仁德,陛下澤被蒼生,減農稅之半,取三十稅一’,更是妥妥的思政加分項。

而上面這道題,便已經是二輪科舉中,難度相對較高的題了。

單這道題,分值就高達二十分——若是能拿到思政加分,更是高達二十五分之多!

能做出這道題的,前面四道算術選擇、填空題也不可能做不出,這又是二十分到手。

單數學模塊,這就已經拿到了四十五分,餘下卷面拿個十五分,那基本就是甭管對錯,寫滿答題區就行的事兒。

劉榮原本想:既然有自信參加二輪科舉,那第二輪科舉的通過率,總該達到八成以上了吧?

畢竟二輪科舉的考題組成,劉榮老早就放出了口風;

沒點墨水,沒點自信的,壓根兒就不回來參加。

但最終結果,卻依舊讓劉榮大跌眼鏡。

——1378人。

第二輪科舉六千多名考生參加,最終在百分制的考卷上,達到六十分及格線的,只有1378人。

這其中,還包括了幾十上百號憑自己通過第一輪,故而在第二輪得到10分‘照顧分’的功侯子弟。

如果說,一輪科舉的通過率,以及通過者在二輪的棄考率,都讓劉榮即鬱悶、又生氣,同時也無可奈何的話;

這第二輪科舉的通過率,卻是實打實的讓劉榮懷疑起人生。

不是!

不是哥們兒!

最難的一道算術,也不過是看起來相對複雜,實則仍舊考驗加減乘除的數學應用題!

這,還考不過?

特麼讀書人含金量這麼低的嗎???

不信邪的劉榮,再次調來了上百張不及格試卷。

然後,劉榮就麻了。

——第二輪科舉沒有通過的近五千名考生,有至少九成以上,都是因爲總分值高達四十分的算術板塊,這些人幾乎不得分。

好一點的,是選擇填空全對拿了二十分,或是錯了一道拿了十五分,後面的大題基本不得分;

差一點的更是全錯,算術模塊直接丟滿四十分,其他版塊隨便丟個一兩分就直接不及格。

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沒能在那道理論分值達到二十,實際上有機會拿道二十五分的答題、應用題上,拿到哪怕一分。

第一問:關中一百畝地,長寬是多少?

他們不知道。

第二問,330石粟,180石麥,交了農稅後剩多少?

他們答不上來。

甚至於,哪怕寫上一句捧臭腳的‘幸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陛下仁慈,使農稅減半’這句話,就能得到的隱藏思政加分,他們也沒得到。

這也就難怪他們無法及格了。

——一百分的試卷,上來先丟三十多,更有甚者直接丟掉四十!

還想及格,真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長得醜,想得美了。

更讓人鬱悶至極的是:這些人在其他板塊的得分,真心不低。

比如那些算術一分不得,直接先丟四十分的,最終成績也能有四十大幾,甚至五十多;

算術能得個五分十分,只丟了三十分的,更是有好幾人,差個三五分就能踩上及格線!

也就是說,如果算術板塊不計入成績,他們在其他板塊得到的分數,甚至可能比那些通過的人還高!

考試成績出來之後,朝堂內外——包括劉榮身邊的近臣如汲黯,也都在勸劉榮網開一面,不要因爲所謂的分數線,就把這些偏科戰神擋在漢室體制之外。

但最終,劉榮還是咬緊了牙槽,認下了這令人鬱悶到發毛的結果。

——這,是漢室,乃至華夏文明歷史上的第一次科舉。

本次科舉的每一個細節,幾乎都會爲往後,舉行於無論哪朝哪代的科舉立規矩。

而劉榮要立的規矩,除了百分制卷面、六十分及格線、各科目綜合出題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公正。

誠然,勳貴子弟、英烈後人有照顧分;

但哪怕是照顧分,也不是直接保送,而是在他們自己的正式分數上,統一加十分。

甚至可以這麼說:本次科舉,劉榮可以白忙活一場。

劉榮可以接受本次科舉,無法爲漢室選拔出哪怕一位像樣的官員,乃至於完全選拔不出像樣的基層官吏。

但規矩,一定要趁這第一次立好、立住。

若不然,真到了以後,此次考試都有人得到‘偏科豁免’,那劉榮搞出來科舉,纔是真的白忙活一場。

——不是劉榮,以及如今的漢室白忙活一場;

而是劉榮,爲華夏文明白忙活一場……

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05章 西進!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40章 驗金石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21章 大喜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369章 詭寂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3章 竇王孫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調整一下狀態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調的一手好作息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4章 真打呀?!第371章 鹽鐵第430章 人才啊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5章 登門賠禮第105章 西進!第23章 好劇本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3章 好劇本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4章 表叔,慎言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3章 竇王孫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58章 難啊第52章 瓷器成第54章 表叔,慎言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6章 困獸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24章 試探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44章 長安侯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23章 好劇本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26章 歲末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46章 廟算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227章 開戰!第206章 孤兒軍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26章 朕!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81章 天下皆反?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53章 竇王孫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80章 魔改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50章 有樣學樣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
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05章 西進!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40章 驗金石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21章 大喜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369章 詭寂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3章 竇王孫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調整一下狀態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調的一手好作息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4章 真打呀?!第371章 鹽鐵第430章 人才啊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5章 登門賠禮第105章 西進!第23章 好劇本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3章 好劇本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4章 表叔,慎言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3章 竇王孫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58章 難啊第52章 瓷器成第54章 表叔,慎言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6章 困獸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24章 試探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44章 長安侯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23章 好劇本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26章 歲末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46章 廟算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227章 開戰!第206章 孤兒軍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26章 朕!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81章 天下皆反?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53章 竇王孫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80章 魔改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50章 有樣學樣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