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權宜之計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遊牧文明,確實是有其不夠健全的地方的。

‘遊牧’二字,以及草原惡劣的生態環境,意味着這個文明必然長期處於動盪。

語言、文字——尤其是文字的缺失,又使得他們不具備,也沒有記錄歷史,反思過去的認知。

所以草原上的朝代更迭,永遠都是把一棟大樓推倒重來;

而農耕文明的朝代更迭,則往往只是大樓換了一個擁有者,該繼續往上蓋就繼續往上蓋。

最糟糕的情況,也頂多就是暫時不往上蓋了,卻也絕不會把大樓推倒。

換而言之:遊牧文明無法長久,且註定失敗,其實是必然。

——農耕文明其實不需要做什麼,只靠一個‘熬’字,就能把一個強大的遊牧文明給熬死。

但歷史上的絕大多數華夏王朝,都沒有選擇這個方案。

原因就在於:熬死一個遊牧政權,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或許三十年,或許五十年,也可能是百八十年。

哪怕按五十年來算,以華夏帝王普遍不超過十五年的政治壽命,這就已經是至少三代人了。

用三代人的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去等敵人自己崩潰?

但凡有實力,誰願意忍這麼久?

就算沒實力,也沒人願意真的乾等,而是會像如今漢室這般,低調的積攢實力。

等實力攢夠了,敵人崩潰也好,沒崩潰也罷——總得把這些年的委屈算一算,把仇恨、恥辱報一報的。

巧合的是,在漢匈這兩個龐然大物身上,這兩件事,卻隱隱交迭在了一起。

——劉榮這一朝,漢家基本完成了力量的積攢,做好了‘算總賬’的準備!

同一時間,匈奴人也已經盛極而衰,踏上了遊牧文明統一政權的下坡路。

此消彼長之下,最終結果如何,可謂是一目瞭然……

“坊間物論~”

“不去管他便是。”

未央宮,宣室殿。

剛從隔壁溫室殿搬回正殿,春日殘存的些許涼氣,還是讓劉榮乖乖披上了一層薄毯。

聽聞耳邊,傳來郎中令,或者說是繡衣指使周仁的彙報聲,劉榮一邊低頭查閱着朝政奏疏,一邊時不時將身上的薄毯往上拉一拉、在領口的位置緊一緊。

嘴上,卻也沒忘說着什麼。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堵塞言路,和堵塞川河的結果,是同樣嚴重,甚至是更爲嚴重的。”

“——朕祖太宗孝文皇帝有言:不因愚昧農戶之言,而降罪於朕之臂膀、國之基石。”

“朕,深以爲然。”

這番話說出口,劉榮便擡手輕輕一擺,卻並非是讓周仁退下,而是讓周仁結束這個話題。

這倒是讓周仁眉頭微微一皺,暗下也悄悄思慮起來。

這件事兒,說大不大,說小卻也絕對不小。

畢竟是能被繡衣衛收集起來,上報周仁,並最終送上劉榮案頭的輿論訊息;

能被周仁提煉上報到劉榮這裡,本身就有一定的上報必要性。

至於具體是什麼事,卻也算不上有多複雜。

——隨着匈奴使團來朝之後,長安朝堂,尤其是天子劉榮的強硬姿態,在坊間街頭巷尾傳播開來,輿論不出意外的炸了。

有人高興,有人覺得解氣;

有人興奮,有人覺得還不夠。

也正是在這近乎‘普天同慶’般的積極輿論中,卻出現了一個看似正常,實則明顯有些不大和諧的聲音。

大約是在三天前,街頭巷尾突然出現了一種說法。

雖然和主流輿論看似一致,張口閉口‘我漢家之強盛,遠非蠻夷之流所能碰瓷’之類,但其中卻夾雜了一個明顯有些過激的言論。

——有一部分身份不明的人認爲:既然漢家已經強盛至此,那從今往後,就再也不需要通過外交途徑,和匈奴人進行任何形式的接洽了。

但凡看匈奴人不順眼,就該是一個打字!

這個說法最開始出現時,周仁還沒太當回事。

但很快,這種說法就極爲迅速,且極爲準確的朝着尚冠裡擴張,並得到了相當一部分功侯貴戚,乃至於軍中將帥的支持。

——是啊!

——我漢家都這般強大了,還和匈奴人談個屁啊!

——打!

——年年打,月月打,最好沒日沒夜、每時每刻都在打!

發現尚冠裡都隱隱有些‘衆口一詞’‘一致對外’的趨勢後,周仁這才意識到了不對,趕忙上報到了劉榮這裡。

但從劉榮方纔的反應來看……

怎麼說呢;

是劉榮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還是在劉榮看來,這件事,本身就算不上有多嚴重?

按照過往的習慣,以及周仁與先帝劉啓、當今劉榮——這兩代漢天子日常溝通的慣例,天子明確示意‘不必再說’,周仁就該略過這個話題。

但不知爲何,周仁在短暫的思慮之後,終還是決定:叛逆一小下。

便見周仁微皺着眉,欲言又止的再三擡頭,又再三把頭低下;

見劉榮始終投入在面前的政務之上,終也是不得不主動開了口。

“陛下。”

“臣認爲,這件事,若是不作出妥善處置,恐怕會在日後,引發一場不容小覷的動盪。”

“——誠然,這番言論看似是國富民強、舉國剛烈之論。”

“但農戶黔首便罷,連尚冠裡,乃至軍中將士們都信奉此論……”

說着,周仁照例在恰當的位置止住話頭,給劉榮充分留出了留白。

在周仁看來,即便劉榮先前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被自己如此委婉提醒,也總該‘幡然醒悟’了;

又或者,劉榮是真的不覺得這件事很嚴重,那在自己這番提醒過後,劉榮也該好好解釋解釋:這件事,爲什麼‘並不嚴重’了。

果然不出周仁所料,幾乎是在周仁話音落下的同時,劉榮手中兔毫便落回了硯臺之上。

那雙始終落在竹簡、文檔上的眼睛,也終於投向了御榻一側的周仁。

只是劉榮卻並沒有急着說話。

便那麼默默注視着周仁,甚至還上下打量了一番。

看的周仁都有些莫名心虛起來,劉榮才終是正過身,端起熱茶碗灌下一口,又舒服的發出一聲長嘆。

“哈~~~”

“即便是開了春,這天兒,也還是有些涼啊……”

丟下這麼一句看似隨意的話,劉榮又側身撇了眼周仁,而後便不顧周仁茫然的目光,再次低下頭,投入到了政務的處理之上。

至於自己‘隨口一語’所暗含的言外之意,劉榮相信周仁能聽懂。

——自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至劉榮即立,先後發動朝那之戰,以及河套-馬邑戰役,僅僅只過了短短五十年。

在這五十年的時間裡,漢家的一切,基本都是欣欣向榮,朝着更好的方向大踏步邁進。

經濟,軍事,吏治,治安,國家財政,中央集權——一樁樁,一件件,都比開國之時、都比太祖高皇帝一朝,要強上不止三五個檔次。

經濟層面——太祖皇帝一朝,天下米石八千錢,百姓民以物易物,易子而食;

劉榮在位,粟、麥作價皆不過石五十錢,百姓民誰算不上豐衣足食,卻也至少是有的吃、有的穿。

軍事層面——太祖皇帝一朝,爲了在經濟瀕臨崩潰、中央財政捉襟見肘的糟糕狀態下,應對接連不斷的異姓諸侯王叛變,丞相蕭何不得已,將漢室軍隊的各項維持成本一減再減,一削再削。

那些年,跟隨太祖高皇帝出關平叛的關中兵馬,除去貴族子弟,又或是南北兩軍的禁軍嫡系,其餘尋常兵卒,基本都是一身薄軍袍,一柄制式長劍。

然後就沒了。

腳底下,有穿布履的,有穿草鞋的,主打一個隨心所欲,穿的起啥就穿啥,中央朝堂一概不管。

就連束腿所需的一根長布條,朝堂都已經是負擔不起,不得不讓應召兵丁自籌自備。

反觀現在?

——吃穿用度,已經是漢室軍隊最不需要擔心的後勤輜重。

吃,吃的麪食,外加隔三差五的肉食;

穿,穿的是出自少府西織室的精細軍袍,外加質量雖然參差不齊,但數量卻供應了相當一部分的甲冑!

武器更是五花八門——劍、戈、矛、戟、弓、弩,只要是你能想得到,並且能熟練使用的武器,便基本都能發配到你的手上。

至於吏治、治安、國家財政、中央集權,更是不必贅述。

吏治方面,漢家雖然沒有太過堅定地反腐倡廉,但官僚隊伍的綜合素養,卻是隨着社會安定而穩步提高;

治安方面——單從太祖高皇帝時,秩中二千石,全責關中緝盜事務的‘備盜賊都尉’,如今已經降格到了比千石,隸屬內史下的中尉屬衙,就可見一斑了。

負責治安的部門,行政級別連續下降,從國家級幹部下調掉了市廳級;

你說治安有沒有便好?

剩下的國家財政、中央集權——國家財政方面,漢家自太祖皇帝年間的捉襟見肘,不得不通過發行官方僞劣錢幣來維持,到了如今劉榮一朝,府庫充盈到錢都不知道咋花;

中央集權方面,漢家也從太祖皇帝在位時期,關東異姓諸侯林立,甚至需要宗親諸侯去制衡異姓諸侯,到了如今,異姓諸侯悉數作古,宗親諸侯也被剔除爪牙的階段。

可以說,如今的漢室比之開國初,幾乎是方方面面的碾壓。

除了開國年間,有那麼一批縱觀上下五千年青史,都能數得上好的猛人,其他任何方面,漢家都走在穩步向上的康莊大道。

但事實上,除了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更傑出到令人咂舌的人才隊伍之外,太祖年間的漢家,其實還有一個比如今漢室,要跟‘強’的地方。

——民族自信。

準確的說,是國民的心氣兒,精氣神。

想當年,匈奴冒頓單于夥同韓王信,悍然發起對漢室邊牆的入侵。

消息傳出,漢家之民無不感到憤恨,更是有無數人自發參軍,勢要去北牆,給匈奴人好看。

——要知道當時的行伍,可不是如今漢室的行伍!

雖然對陣亡將士有撫卹,但對立有戰功者,能給出的賞賜卻少得可憐。

傷殘者更慘——根本無法得到任何層面的照料,只能回到家裡,成爲一個失去自理能力的負擔,自生自滅。

那般惡劣的國家整體狀況,百姓仍舊義無反顧的選擇參軍入伍,北上戍邊。

爲什麼?

因爲在他們看來,區區匈奴北蠻,居然也敢騎在華夏貴胄脖子上拉屎,簡直是叔能忍,嬸不能忍!

哪怕彼時的華夏窮困,也還是要出手告訴那些沒開化的野人:你華夏爹,不是誰都能碰瓷的!

現在呢?

一場朝那之戰,一場河套-馬邑戰役,確實是讓天下人都激動了起來,口口聲聲‘我漢家也支棱起來’了。

但在這個過程中——在太祖皇帝開國,到劉榮在位,這短短五十年的時間裡,漢家百姓的國民自信,卻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一點點消磨殆盡。

如果說,太祖高皇帝之時,匈奴人還只是‘區區蠻夷’;

孝惠皇帝,即呂太后掌權之時,匈奴人是‘無禮北蠻’;

到了太宗孝文皇帝年間,匈奴人就成了‘雖然野蠻,卻也無比強大’的遊牧之民。

再到孝景皇帝在位、當今劉榮即立——在漢家百姓的認知當中,匈奴人的‘強大’‘不可戰勝’,是始終在一點點上漲的。

用更爲簡練的話語來做總結,就是日子在一天天變好,國家在一點點強大;

但國民抵抗敵人、仇視敵人的心,也一天天被消磨,最終成爲了對敵人的盲目崇拜、對自己的盲目輕視。

前後兩場戰爭,確實讓漢家上上下下,都品嚐到了勝利的滋味,都體會到了戰勝方的美妙感覺。

但這兩場戰爭,還遠遠沒有讓漢室的大部分人,意識到自己的強大,以及匈奴人‘並非不可戰勝’的客觀現實。

——過去這些年,漢家奉行忍辱負重,休養生息的國策,目的自然是爲了積蓄力量。

但底層百姓卻被這多年的忍辱負重,給壓彎了脊樑、壓低了頭顱。

此番,長安接頭出現‘我漢家已經強大到想打就打,想停就停,根本不需要和匈奴人交涉’的言論,劉榮自然能看明白。

——年輕的將士,渴望建立功勳!

但劉榮真正爲之感到欣喜的是:這一言論,是能讓底層百姓重新建立起自信心的。

雖然還不至於說是讓所有人,都相信漢家真的強大到無敵的地步,再也不需要和匈奴人進行任何外交交涉;

但他們會想:既然連這種言論都出現了,那我漢家,應該是強大起來了吧?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不外如是。

對於如今的漢家——對於劉榮而言,這樣的權宜之計,也算得上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59章 社稷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34章 還行吧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13章 家宴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77章 我乏了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84章 上架感言第52章 瓷器成第441章 迭代!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5章 漢少府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425章 河西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59章 社稷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22章 暴君!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15章 活該!第246章 廟算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42章 啊這?啊???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105章 西進!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34章 草原王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24章 試探第61章 陛下!第363章 黑土地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08章 將戰第365章 物論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343章 考校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34章 草原王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82章 屠龍勇士第226章 朕!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51章 毒蛇!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419章 考題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26章 朕!第448章 墨家?
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59章 社稷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34章 還行吧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13章 家宴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77章 我乏了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84章 上架感言第52章 瓷器成第441章 迭代!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5章 漢少府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425章 河西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59章 社稷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22章 暴君!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15章 活該!第246章 廟算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42章 啊這?啊???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105章 西進!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34章 草原王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24章 試探第61章 陛下!第363章 黑土地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08章 將戰第365章 物論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343章 考校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34章 草原王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82章 屠龍勇士第226章 朕!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51章 毒蛇!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419章 考題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26章 朕!第448章 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