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

有那麼一段時間——大約是太宗皇帝彌留之際,先帝即將新君繼立、劉榮也將從‘皇庶長孫’變成皇長子的那段時間,劉榮是真的有很認真的想過。

真要和歷史上的漢武大帝,搶奪漢家的天子之位嗎?

若真搶到了,那自己真的能做到比歷史上的漢武大帝,都還要更好的地步嗎?

這些疑慮,曾伴隨劉榮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直到後來,太宗孝文皇帝駕崩,先帝繼承皇位,劉榮身上也聚集了越來越多道目光——專屬於皇長子、皇嗣的審視目光後,劉榮才逐漸從迷茫中解脫了出來。

當時,幫助劉榮走出迷茫的,主要有三點原因。

——其一,個人得失。

在先帝老爺子沒有嫡子,又出於某些特殊原因,而不可能有嫡子降世的前提下,皇長子的身份,使劉榮天然具備儲位爭奪權的同時,也天然喪失了‘退出競爭’的權利。

考慮到孝景(廢)薄皇后因真正原因終生不可能生育,劉榮幾乎是從生下來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是半個儲君。

這是華夏封建時代的普行價值:嫡長子繼承製,所授予劉榮的特權。

卻也恰恰是由於這個原因——恰恰因爲劉榮打自出生,就是最有機會、贏面最大、牌面最好的儲君之位爭奪者,也使得劉榮這一生,根本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要麼獲立爲儲,而後順位繼承皇位;

要麼,被某個坐了皇位的弟弟,出於‘斬草除根’的考慮清除。

所以,哪怕是爲了自己,劉榮也必須去爭一爭。

——好不容易穿越一遭,總不能引頸就戮,扯什麼‘尊重歷史走向’的蛋吧?

其二:家國情懷。

對於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劉榮自認爲還算比較瞭解。

根據劉榮從史料當中獲取到的信息,歷史上的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其實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人。

——武功極其鼎盛!

相應的,文治、內政,也極其拉胯。

後世人透過書本、透過史官筆下的字裡行間,自然是將更多的關注度,都投入到了令人熱血沸騰的對外征戰。

但劉榮前世,恰好是那極少數秉持‘全面瞭解’的原則,將漢武大帝的畢生得失,都仔細瞭解過的奇葩。

在劉榮看來,說一句略有些不敬聖王明君之嫌的話:漢武大帝的畢生功績,恰如其諡號——單一個‘武’字便能完全概括。

劉榮當然不否認,在‘武功’這一層面,遍觀兩漢四百餘年,乃至華夏上下八千年青史,能比漢武大帝更勝一籌者,怕是不過五指之數。

但作爲理性的旁觀者,以及穿越而來,設身處地經歷這個時代的參與者,劉榮也不得不說:歷史上的漢武大帝,真的是武功有多鼎盛,內治就有多差勁。

獨尊儒術,消除學說、思想多樣性,限制華夏文學思想發展;

奢靡享樂,盤剝百姓——明明有文景之治打下來的底子,卻拿去供自己大興土木、遊玩天下。

等到了要打仗的時候,又把算盤珠子蹦到老百姓臉上,恨不能連空氣都收一層稅!

以至於歷史上的武帝一朝,天下百姓民,不說是民不聊生,也起碼是迅速從文景之治所孕育的溫牀中,迅速跌落回秦漢之間的煉獄。

土地兼併——天下百姓人均農田佔有面積,從漢初的一戶五口百畝田、文景年間的人均十五畝,戶均九十畝,迅速跌到人均八畝,戶均四十畝!

稅賦繁重——文景年紀三十取一的農稅,重新恢復到開國時十五取一的水平;

爲太宗皇帝削減爲每人每年四十錢的口賦,也被恢復到了開國時,每人每年一算——即一百二十錢。

除此之外,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甚至襁褓嬰兒的‘人頭稅’……

如果說,開國時期的漢室百姓,是窮苦,但心靈安寧、憧憬未來;

文景年間的百姓,是窮而不苦,非常知足;

那武帝年間的漢民,真真是困苦到了極點。

——原本踊躍、積極,甚至要靠走關係、拖人情進去的漢室軍隊,成了中央強制徵召;

原本積極、上進,努力追求更好生活的老農們,無不成了麻木不仁,種一天地吃一天糧,哪天死了也算解脫的行屍走肉。

一切矛盾,都被接連不斷的對外戰爭勝利,所暫且壓下。

直到對外戰事也開始出現不利——尤其衛霍之後,漢家幾乎再也不曾從匈奴人手中,討到哪怕一次便宜的時候,矛盾終於集中爆發。

農民起義。

對於這個詞,任何歷史愛好者都不會感到陌生。

在華夏曆史上,這個詞每出現十次,就至少有九次是在王朝末年。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農民起義,就是封建王朝的喪鐘。

當農民起義爆發,那無論最終成敗,都必定意味着這個王朝,已經腐朽到了根兒上,崩塌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劉榮前世並非史學家,而僅僅是一個歷史愛好者。

在劉榮的印象中,華夏曆史上,似乎只有這麼一次特例——在出現農民起義後,王朝非但沒有崩塌,反而還就此‘中興’,而後又享國百餘年。

沒錯。

絕大多數後世人都不知道,甚至不敢相信:赫赫有名的漢武大帝,其在位末期,華夏大地曾出現過農民起義的苗頭。

許是這苗頭太過渺小,又或是最終,並沒有燒成覆滅漢室的燎原烈火——史家對這段時期的農民起義着墨不深。

但劉榮很清楚;

尤其是在屁股真正坐上皇位,真正成爲漢家的天子、華夏統一政權的帝王后,劉榮更加清楚:農民起義,究竟意味着什麼。

先帝老爺子,曾在私底下說過這麼一句話。

——一位皇帝,凡是其在位時期,有底層民衆因不堪壓迫,而揭竿而起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徹頭徹尾的暴君!

注意!

不是昏君,而是更惡劣的:暴君!

昏君或許昏聵,但人家只是不做事兒;

但暴君,那可就是不幹人事兒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似乎也可以這麼說:按照先帝老爺子——漢孝景皇帝劉啓的判定標準,歷史上的漢武大帝,是一個毋庸置疑的暴君。

也不知道歷史上的景帝老爺子,在地底下看到自己親自選定、親手培養的繼承者,最終卻成長爲‘暴君’,究竟是怎樣一種感受……

劉榮倒沒這麼極端,或者說是絕對。

在劉榮看來,說歷史上的漢武大帝是‘暴君’,那顯然還遠不至於。

但是否能評判其爲:明君、聖君,劉榮覺得,這需要好好說道說道。

一個好的皇帝,一個值得千古傳頌的皇帝,會拿父祖攢下來的對外決戰經費大興土木、到處遊玩,然後讓老百姓給戰爭買單嗎?

一個真正英明、睿智的天子,能被底下的臣子欺瞞、編排到最終,由太子儲君鬧出巫蠱之禍那樣的動盪嗎?

說得再直接一點:一個明君、聖君,能逼得治下百姓——自己的子民,被壓迫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終不得已揭竿而起,興兵起義嗎?

明白了這些,也就不難知道劉榮,對歷史上的漢武大帝,究竟是怎樣的感官、做怎樣的評價了。

——和祖龍嬴政一樣,對華夏文明有卓越貢獻,且曾做過一件或幾件開創性的大事兒,爲華夏文明奠定了某一層面的堅實基礎,卻也暴虐無道、晚年昏聵的,明君與暴君的結合體。

後世人有一樁笑談:圍棋大師柯潔距離‘棋聖’的身份,就只差駕鶴西去了。

劉榮也曾想過:唐玄宗李隆基,要是死早一點就好了。

而始皇嬴政和漢武大帝,在劉榮看來,大致也是和唐玄宗一樣的情況——活的太久,死的太晚。

當然,也不完全像。

畢竟唐玄宗的前半生,英明的着實純粹,當真挑不出毛病;

而祖龍、漢武二人的缺陷,或者說是‘毛病’,卻都是貫穿人生始終。

所以,劉榮最終做出判斷:歷史上的漢武大帝,並不具備太高的不可複製性。

——你有文、景這樣的父祖,我劉榮也有!

——你有衛、霍這樣的絕代雙驕,我劉榮也照樣可以有!

你有驅逐胡虜,報仇雪恨的志氣、骨氣,我劉榮也有;

但我劉榮有的東西——穿越者的廣闊視野、先見之明,你沒有;

名正言順的法理根基,不受妻族鉗制的自由度,羽翼豐滿的儲君生涯,你沒有。

最主要的是:曾親身經歷底層人民疾苦、明白底層人民困境的親身經歷,以及對底層懷有的憐憫、偏袒,你沒有。

總結概括起來,就是劉榮認爲漢武大帝做得好的,自己也能做到。

——左右衛霍也不曾和歷史上的漢武大帝,這個時間線的膠東王滴血認親。

由此二人,外加文景之治積累下來的底蘊,以及堅定不移的意志,沒道理劉榮將來的武功,就比不上歷史上的漢武大帝。

尤其歷史上,漢武大帝的武功,也並非盡善盡美。

衛霍二人之後,漢家那可是打一仗敗一仗,幾乎是把衛霍爲漢家嬴來,並嘴對嘴喂下去的勝利果實,都原封不動得吐了出去。

如此說來,劉榮不是‘未必會做的比漢武大帝差’;

而是:幾乎必定會比漢武大帝做得更好。

若不然,也太對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

至於歷史上,漢武大帝沒做到,或者說是沒做好的——尤其是內部治理問題,劉榮更是毋庸置疑的,會做的更好。

不是劉榮的治理手段有多高明;

而是對照組實在是太拉跨,已經沒給劉榮留下‘更差’的下降空間了。

教條的說:劉榮這一朝,只要不爆發農民起義,以及遍及大半個社會層面的怨聲載道,就可以說劉榮在內部治理層面,做的比歷史上的漢武大帝更好了。

這?

難道不是有手就行?

但凡乾點兒人事兒——甚至但凡少幹幾件不當人的事兒,都不至於搞出官逼民反、農民起義的史詩級樂子。

最後——在個人得失層面‘沒有退路’,以及家國情懷層面‘我能做得更好’外,第三個讓劉榮走出迷茫,決定改變歷史,把漢武大帝摁下去的原因,則正式眼下,劉榮正在和竇老太后討論的點。

歷史侷限性。

封建帝王,執政水平或許有高有低,文治武功、歷史貢獻或許有多有寡;

但無一例外的:無論明君還是昏君、聖君還是暴君,都有着不可避免的歷史侷限性。

頂天了去,也就是有極個別的佼佼者,能大致判斷未來百十年,華夏文明的大致走向;

但具體的事件、轉折,以及如今還未顯現,未來卻會威脅政權乃至文明的弊端,土著皇帝都不可能未卜先知。

而這,卻恰恰是劉榮這個穿越者最大的優勢。

說句稍有些違背唯物主義的話:自打穿越,劉榮就一直覺得,自己這段堪稱奇幻的穿越經歷,必定有什麼特殊的因果。

——必定是某個未知的存在,認爲華夏需要一個先知先覺得穿越者,才促成了劉榮這段奇幻的穿越旅行。

所以,劉榮要做的,從來都不是第二個漢武帝,又或是單純在已有的歷史上,比自己取代的漢武大帝做的更好。

而是那些旁人都做不了、看不到,只有穿越者纔有能力、有眼界去做的事兒,纔是劉榮真正需要重點去做的。

比如糧食、鹽鐵的官營,就是劉榮在爲這個還相當落後的時代,奠定‘國家宏觀調控’的政治基礎;

比如商業、工業的‘拔苗助長’,是劉榮儘可能發揮穿越者的優勢,加速華夏文明的歷史發展進程。

再比如,像眼下這般,做一些明明很有必要,卻根本沒人敢做,也沒人發覺其必要性的事。

只可惜,事與願違。

或者說,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竇老太后這一生,經歷了太多太多;

單是劉榮這看似激情澎湃的‘鼓譟’,不可能打動老太后幾近看透凡塵的心。

最終,老太后給出了一個並不讓劉榮滿意,卻也最符合其身份、性格的答覆。

不置可否。

在事態失控之前,老太后原則上不插手此事。

如果劉榮最終做成了這件事,那老太后可以一輩子不插手此事。

可一旦事態失控,甚至僅僅只是呈現出失控的徵兆,那老太后,就很有可能強勢從幕後走上臺面。

到了那時,劉榮,就真的要如老太后所說那般:嘗一下久違的——失敗的滋味了……

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33章 尚書令第5章 登門賠禮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3章 家宴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51章 毒蛇!第221章 老兵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61章 陛下!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6章 困獸第353章 吞金獸!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7章 樑《孝》王請假條第35章 漢少府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沒寫完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373章 統籌會?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46章 廟算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41章 迭代!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38章 秦老匠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81章 洗牌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晚點更第339章 武夫當道睡一覺第205章 羽林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430章 人才啊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205章 羽林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
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33章 尚書令第5章 登門賠禮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3章 家宴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51章 毒蛇!第221章 老兵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61章 陛下!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6章 困獸第353章 吞金獸!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7章 樑《孝》王請假條第35章 漢少府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沒寫完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373章 統籌會?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46章 廟算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41章 迭代!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38章 秦老匠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81章 洗牌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晚點更第339章 武夫當道睡一覺第205章 羽林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430章 人才啊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205章 羽林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