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

在場衆卒中,被冠以“武卒”名號的老募兵們自然是軍紀和陣列最好最整齊的,他們個個披甲,伍長以上的軍吏人人戴胄。{中文.

重裝步卒兩丈長的酋矛如同森林,腰間還多了防身用的一尺短劍。劍盾手們的盾牌也得到更新,包上了新的皮革。輕裝上陣的擲矛兵首次出場,小藤盾綁在左手,背上是長達四尺、五尺的短柄矛、戟、鉤,可以近戰,亦可以遠擲。

其次是廩丘徵召兵卒,這些人原本就是廩丘烏氏麾下的齊卒,雖然在甄之戰裡被武卒打殘打怕,但比起甄地更不堪的衛卒,還有缺乏訓練的亭卒要好上太多。這些人也是趙無恤最爲忌憚的,所以此次決定多半帶走,好讓他們刃口對外,免得留在廩丘生出什麼幺蛾子。

不過,趙無恤爲何強調誇獎了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流民卒”?

二十天前,一半出於考校,一半是委以重任,趙無恤將一百魯國青壯流民交給了冉求,讓他盡情用自己的法子去訓練。

如今期限已到,放眼望去,魯卒們竟然已經能像手裡長長的竹矛一樣站得筆直,完全沒了剛被徵召時的歪三斜四和衣衫襤褸,個個雖然依舊瘦弱卻精神氣十足,隱隱看去士氣竟然不比武卒和廩丘齊人們差。

冉求則穿了一身顏色暗淡的皮甲,複合皮胄以紅纓繫於頷下,他邁步上前朝趙無恤施禮道:

“魯卒已成,請大夫檢閱!”

趙無恤方纔已經掃了一眼,這會又親自下去繞着走了一圈,在兵卒們排列成行軍的縱隊齊步前行,又換成線列橫陣架矛時不住點頭,又不時搖頭。

演練完畢後,他大聲質問這些一月前或許也客串過盜寇的魯流民道:“面對羣盜,汝等能戰否?”

“能!”魯卒們昂首應諾,這些日子的訓練雖然吃了些苦頭,但卻也讓他們有了些信心。

“若是鄆城邑卒再度擾汝等親族。佔汝等私產,敢戰否?”

冉求聞言後一怔,魯國流民們也頓時傻眼了。

卒長之前也只說過要防備羣盜騷擾,可沒說過要和魯國官軍作戰啊……

但還是有人想起被鄆城大夫摧殘所受的苦。帶頭大喊道:“敢!”

聲音最初稀稀拉拉,最後卻氣憤填膺響徹了雲霄:“敢!”

趙無恤滿意地點頭對冉求說道:“這一卒兵已經練成。”

他回到了搭建起來的矮臺上說道:“子有的練兵之法,其實我這些天一直有所關注,做得極好!不僅將武卒操典很好的執行,還加入了自己的方式。”

他目視衆軍吏。右手捏成拳敲擊自己的左胸:“那便是用心!”

冉求之所以能得到奇效,正是在於他讓魯國流民們以鄉黨爲基礎凝聚士氣,又愛兵如子,與他們同吃同住同睡同操練,頗有後世吳起帶兵的作風。冉求的舉動頓時把這些他的鄆城老鄉們感動得稀里嘩啦,人人願意奮力操練,這纔有了今日小有所成的方陣。

“子有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這纔是爲將之道。對於這一點,汝等都要多多效仿學習!田賁。尤其是你!”

田賁撓了撓頭,他訓練輕俠遊俠一向以嚴苛著稱,每天都有人受嚴懲被罰,對待手下這些亡命徒也是以江湖脾性約束。

軍吏們頓時大笑了起來,趙無恤訓練和作戰下令時冷麪無情,平日卻和他們經常說笑,衆人都已經習慣了。

性情有些內向的冉求受了主君一誇後,心情有些微微激動,面上卻按着往常的性格謙虛依舊。但又想到方纔趙無恤所說的“鄆城”,這是有意的指向麼?還是隨口一說而已?

他對政治還是比較敏感的。一下子回想起從魯城到中都的各種傳聞,不由心生疑慮。

“此次練兵出兵,指向的似乎不是大野澤羣盜,而是……陽虎?”

按理說。趙無恤在初入魯城曲阜時就鬧出了和陽虎“不和”的傳聞,如今魯國內部局勢風雲突變,無恤防備陽虎之黨無可厚非,但冉求總覺得沒有那麼簡單。

不過冉求卻來不及多想,他被喊到了臺上,被授予了今天的嘉獎:一套漆成鮮紅的新甲冑。一柄二尺青銅劍,最後冉求還被趙無恤正式任命爲這一“流民卒”的卒長!

冉求凜然受命,如此一來,他和公西赤都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趙無恤的勢力裡獲得了自己的位置,雖然依然處於基層,但卻是一個極好的開始!

雖然,和他最初的志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使求爲宰……”不太吻合。

“流民卒”和一卒戈矛手一起被編入了由虎會統帥的旅中,受其制約調遣。

無恤將代表獨立軍權的虎符交予了虎會,畢竟自己的勢力裡,唯獨此人有過單獨領軍作戰的經驗。

“我今日將帶700人先行出發,而虎司馬會繼續呆在城郊,將屬下800人訓練成一體,九月最後一天拔營東行,務必在十月三日前進入鄆城!”

……

趙無恤此次出兵,親自統帥的兵卒共計700,一人兩騎的輕騎士50人;能遠能近的擲矛兵50人;擅長巷中混戰的劍盾兵100;戈矛手300。其餘200,則是裝備較一般的廩丘齊人徵召兵,多以竹矛和弓矢爲武器,兼任押送輜重糧秣之職。

但大多數補給,趙無恤決定在沿途向“友軍”索要。反正他手上有孟氏和陽虎給予的通關符節,一路上足以暢通無阻,還能根據沿途領邑政治傾向的不同換着使用。

路過高魚邑沒有什麼要緊事情,但趙無恤還是拜訪了高魚大夫,請他與廩丘協同防備盜寇。

到了鄆城時,趙無恤就需要停留一日了。

他讓軍吏們帶着兵卒在外郭區紮營,自己則帶親隨進了邑內城中,求見叔孫志。

貪婪而短視的鄆城大夫叔孫志是陽虎的重要黨羽,稱之爲左膀右臂也不爲過,此次他也受到了陽虎指示,將帶着千人進入魯城曲阜。

“叔孫大夫不在鄆城,那鄆城防務應該是由邑司馬負責了?”

叔孫志自然從陽虎處知道趙無恤是“陽虎之黨”。這次進都城也是爲了幫助陽虎政變而去的,所以對他還算和善,不過聽聞此話後卻也心生疑惑:“趙大夫問這作甚?”

趙無恤笑道:“無他,只是見大夫僅有一個邑的封地。卻帶了整整一千人去支持陽子,而無恤空有兩邑,卻只有八百之衆,心中慚愧,故想再出兵數百。讓他們慢慢前往以備不測。屆時路過鄆城,還望叔孫大夫囑咐貴邑司馬,提供一下糧秣,讓他們駐紮在外郭以避風雨,無恤事後自會以趙瓷和錢帛相謝。”

“這個晉國孺子爲了陽虎倒是盡心盡力,大概是因爲剛成了吾等黨羽,所以想奮力立功,好讓陽虎多分他點好處罷!不過他也是愚笨,我雖然只有鄆城一邑,卻有戶口五千。他有兩個邑,卻只有戶口三千餘,這如何能比?此次召他入魯城,其實是存了讓我與他同行同紮營,就近監視的心思,誰料竟然如此殷勤,真是可笑,區區數百人如何能對局勢什麼作用?”

叔孫志這才安下心來,笑着說這等小事定當盡力,不過他也好奇地低聲詢問趙無恤。身爲尊貴的卿子,爲何願意助陽虎而惡三桓。

“叔孫大夫身爲叔孫小宗,又爲何要投入陽子麾下?所爲無非是權勢和封地,既然三桓小氣。嫉賢妒能,而陽子善於樹人,我又何必矜持?這一點你我其實是一樣的。”

趙無恤一個反問,就讓叔孫志覺得他是知己啊,自己這等公族子弟投入一個陪臣幕下效力,不就是爲了這一點麼?

他一副長輩模樣。撫着趙無恤的肩膀說道:“無妨,此次若是事成,陽子便能取代孟孫何忌,季寐取代季孫斯,叔孫輒也會取代叔孫州仇,分別作爲新的宗主和卿士,魯國三桓依舊,只是吾等上位而已……”

叔孫志也被許以了封地和在宗族內的高位,所以對此十分期待。

在鄆城又轉了一圈後,無恤留下了幾個人“接應”後續到來的虎會等人。

他也觀察了下鄆城的塞防,這不愧是魯國西鄙的核心要塞,高大的牆垣厚兩丈,高四丈,每座城門都有更高的箭樓和敵臺。東面臨近濮水的地方則是一道水門,有閥門可供船舸同行,借了地勢之利,護城河又深又寬幾乎要趕上國都曲阜了。

這裡經過魯人多年經營,已經成了五千戶大邑,其中城邑內人口過萬,三裡之郭,正常情況下非得數萬人圍攻數月方能攻克。不過城塞因爲齊人多次包圍有些殘破,以叔孫志的尿性,自然沒有太過修繕。在他拉走千人後,城內還剩下數百兵卒守備,可若是不動員國人,還沒虎會手下那八百人多。

見此情形,趙無恤心中稍定。

……

正所謂蛇鼠一窩,叔孫志以爲無恤是他同黨,於是便邀同一起上路。

沿途趙無恤的武卒秩序井然,紮營造飯十分有序。但叔孫志的鄆城邑卒卻時不時禍害沿途鄉邑,甚至還有劫掠婦女入營摧殘。

“這還是魯國邑兵麼,明明是大夫說過的殘民之賊!”

趙無恤以“武”的大義教導過手下的武卒,而新軍法也如同懸在他們頭頂的利劍,讓衆人不敢造次。甚至一些軍吏還因此充滿了正義感,但他們想去斥責的行爲卻被趙無恤制止了。

“再忍幾日便好,要知道,多行不義,必自斃!”

兩天後,一行人再次抵達了中都邑外圍。

這裡井田阡陌縱橫,和諧的氣氛依舊,趙無恤看着叔孫志那些軍紀極差的邑兵皺起了眉頭,要是讓這些惡卒禍害了中都邑,反倒不美。

“一個迂腐的老叟罷了,趙大夫何必如此優容!”叔孫志對孔子倒是不屑一顧。

“我好歹與孔子有一面之交,得過去拜訪一二。這樣吧,叔孫大夫莫不如沿着塗道直接前行,中都宰是陽子所樹,算是吾輩中人,不便太過騷擾。”

擡出陽虎後,叔孫志老實多了,嘟嘟囔囔抱怨着帶兵走遠了,鄆城卒行軍速度只是武卒的一半,想要趕上很容易。

趙無恤掂量了一下,若是出其不意,讓武卒將其包圍剿滅,其實也並不困難。

中都城內景緻依舊,無恤卻無心欣賞,今日他來此,除了讓武卒休整外,主要是想解開一個謎團。

孔子從三桓焉?從陽虎焉?

第456章 盜跖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647章 大風(4)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860章 古史辯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324章 亂(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636章 中行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番外7 羋月傳(上)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807章 韓策第284 魯國大夫第463章 私掠6令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1119章 雙頭鷹第352章 將治魯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179章 朝鮮第69章 大宗小宗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448章 爭流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352章 將治魯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442章 天逐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65章 暮春三月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626章新婚夜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60章 與子同浴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42章 勢將去汝!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705章 試探第1217章 獲麟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951章 連橫(上)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337章 小司寇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547章 墮郈(下)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
第456章 盜跖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647章 大風(4)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860章 古史辯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324章 亂(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636章 中行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番外7 羋月傳(上)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807章 韓策第284 魯國大夫第463章 私掠6令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1119章 雙頭鷹第352章 將治魯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179章 朝鮮第69章 大宗小宗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448章 爭流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352章 將治魯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442章 天逐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65章 暮春三月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626章新婚夜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60章 與子同浴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42章 勢將去汝!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705章 試探第1217章 獲麟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951章 連橫(上)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337章 小司寇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547章 墮郈(下)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