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
楊鶴固執地認爲,神一魁是如今陝西境內最大的一股賊寇, 只要能將他招降,那麼其他那些復叛的宵小之輩,必然會望風而降,陝西的局勢便可一舉平定! 這,纔是他給陝西開出的藥方,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至於將農民軍徹底剿滅?那是武夫的一廂情願,不僅有傷天和,而且還費糧草!
於是,他不顧正在前線血戰的陝西諸將,也不聽寧州官員和自己幕僚的苦苦勸阻,一意孤行的派出了招撫使者前往神一魁的大營。
神一魁這邊,他則是被官軍突如其來的猛烈攻勢打得焦頭爛額,損失慘重。
慶陽府肯定是啃不下來了,他正準備下令拔營起寨,往平涼府方向突圍。
可就在這時,突然有傳令兵慌慌張張地跑來稟報: “大帥!外面來了個朝廷的人,自稱是寧州知州週日強,他帶着三邊總督楊鶴的口令,前來勸降大王!”
神一魁聽了也是一愣,勸降?
這朝廷打的是什麼主意? 莫非是緩兵之計?想要趁此機會,將他牢牢圍死在慶陽府內?
但他還是決定先聽一聽週日強怎麼說,要是真的有詐,砍了他再突圍也不遲!
於是神一魁揮了揮手,朝着傳令兵吩咐道:
“帶他進來!”
週日強戰戰兢兢地走進神一魁的大營,他本以爲自己這次出使,十死無生,肯定會被那兇殘的賊首殺了祭旗。
結果沒想到,對方竟然真的讓他進來了! 他強作鎮定,走進中軍大帳,對着上首面色陰沉的神一魁,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
神一魁打量了週日強一眼,冷冰冰地問道:
“周知州前來,所爲何事?”
週日強定了定神,朗聲道: “我奉三邊總督楊鶴楊大人之命,前來勸降將軍!”
“希望將軍能迷途知返,歸順朝廷,他日立功受賞,封妻廕子也未嘗不可!”
神一魁聞言,淡淡地瞥了週日強一眼,語氣中卻充滿了懷疑: “投降?我怎麼知道這不是你們的緩兵之計?”
“你們怕不是想借此機會,徹底將我部合圍,剿滅我等吧?”
週日強卻不爲所動,正色道: “將軍此言差矣!楊總督此次是帶着十足的誠意而來!”
“總督大人不顧個人安危,親自趕赴寧州,他派我前來告訴將軍,只要將軍肯投降,之前發生的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
神一魁看着堂下這個不卑不亢、言辭懇切的寧州知州,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楊鶴親自來了寧州?陣前招撫?還既往不咎?! 這.這可能嗎?! 他神一魁是什麼人,他自己比誰都清楚。
他是勾結蒙古韃子、攻陷邊塞重鎮、活剮了朝廷命官的巨寇! 這裡面,隨便哪一條罪狀拎出來,都是夷三族的大罪。
楊鶴憑什麼赦免他?他可不相信什麼愛民、愛才的鬼話。
神一魁還記得,當初在延安府時,江瀚提醒過他的話——官軍最擅長的,就是殺降! 自古以來多少英雄好漢,就是因爲輕信了朝廷的招安,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但他轉念一想,神一魁又有些猶豫了。
率部起義這麼久,他從邊軍的一個小卒,到如今裹挾數萬大軍,震動陝西的巨寇,他又何嘗不累呢? 哥哥神一元和高應登死了,最忠心的副將也死了,如今只剩他一個人苦苦支撐,每天都在擔心官軍的圍剿,每天都在爲糧草、爲人心而煩惱. 說實話,這種日子他也過夠了。
要是楊鶴這次說的是真的呢?堂堂的大明三邊總督,說話總不可能說話當放屁吧?
若是朝廷真的既往不咎,給他一個官身,讓他安安穩穩地過完下半輩子.似乎,也並非不能接受。
至少,不用再過這種朝不保夕、隨時可能掉腦袋的日子了。
“罷了,先試探一下,總是沒錯的。”
心中打定主意,神一魁露出一絲笑容,對着週日強說道: “楊總督的好意,我心領了。”
“只是此事事關重大,關係到我麾下數萬弟兄的身家性命,我也不敢草率決定。”
他沉吟片刻,繼續說道,
“這樣吧,我先派幾個心腹將領,去寧州拜會一番楊總督。”
“若是楊總督真有誠意,咱們再談下一步也不遲!”
週日強一聽,心中大定,只要神一魁鬆口,那一切都好辦!
他連忙應承下來,匆匆告辭,趕回寧州向楊鶴覆命。
而很快,寧州也傳來消息,歡迎神一魁派人前去寧州。
於是,崇禎四年三月初九,神一魁派出手下的孫繼業、茹成名等將領前往寧州一探虛實。
由於不放心外人,他甚至還把自己的女婿也派了過去。
同時,爲表誠意,神一魁將被活捉的合水知縣蔣應昌和繳獲的保安縣大印,一併送還給了楊鶴。
楊鶴在寧州得到消息,頓時喜不自勝!
在他看來,招撫大計,已成功了一半! 爲了徹底打消神一魁的疑慮,展現自己最大的“誠意”,楊鶴這次也是下了血本! 他不但盛情款待了孫繼業、茹成名等人,而且還對於神一魁的女婿,給予了超規格的禮遇!
楊鶴學着古人收服人心的辦法,親自拉着神一魁的女婿到了他的帳內,與他同吃同睡,抵足而眠。
神一魁那女婿哪裡見過這等陣仗?
這可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啊,竟然如此禮賢下士,對他推心置腹。
神一魁的女婿當場就被楊鶴給感動得泣不成聲。
他回去之後,便立刻將楊鶴如何禮遇自己、如何表達誠意、如何承諾保證等等,添油加醋地向神一魁做了彙報。
並且還苦口婆心地勸說自己的岳父大人,機不可失,趕緊投降歸順! 思來想去,反覆權衡之後,神一魁最終還是咬了咬牙,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 降! 他親自趕赴寧州,率領麾下骨幹,跪倒在了楊鶴的帳下,表示願意歸順朝廷! 楊鶴當即表示應允,並命人把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陝西!
這一下,可是捅了馬蜂窩! 那些原本降而復叛的各路賊寇頭目們,聽聞神一魁這樣的巨寇都降了,頓時覺得大勢已去,再頑抗下去也沒什麼意思。
於是乎,以拓先齡、金翅鵬、過天星、郝臨庵、獨頭虎、上天龍等爲首的大小賊寇,也紛紛爭先恐後地跑來寧州,向楊鶴投降,表示願意接受朝廷的招安! 一時間,寧州城外,降幡蔽日,羣賊歸心! 楊鶴看着這番景象,只覺得自己當初力排衆議、陣前招撫神一魁這步棋,走得太對了!
簡直是神來之筆!
自他楊鶴上任三邊總督以來,還從未有過如此輝煌的政績! 大喜過望之下,楊鶴爲了進一步宣揚自己的政績,同時也爲了彰顯朝廷的恩德,他甚至不惜自掏腰包, 讓人在寧州城樓上,臨時搭建了一座華麗的“龍亭”,亭子中央還煞有介事地擺上了一張象徵着皇帝的御座! 楊鶴挑選了一個黃道吉日,下令讓神一魁等一衆剛剛歸降的賊寇頭目,來到龍亭之前。
讓他們對着那空無一人的御座,規規矩矩地行三跪九叩之禮,山呼“萬歲”。
對於楊鶴搞的這套形式主義的把戲,一衆賊人嗤之以鼻,甚至覺得有些滑稽可笑。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反正都已經決定投降了,配合着演演戲倒也無妨。
於是,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這場“羣賊朝拜”的戲碼總算是順利完成了。
朝拜完成後,楊鶴擺出一副恩威並用的架勢。
他先是歷聲呵斥神一魁,並且一一例舉了他犯下的大罪,包括什麼勾結蒙古、劫掠州府,裹挾良民等等十條罪狀。
就在神一魁等人心驚膽戰,以爲楊鶴要反悔之時,楊鶴卻話鋒一轉,宣讀了赦免的命令。
並且把衆人帶到了關帝廟前,向關公起誓,永不再叛。
一衆賊首連忙答應下來,跪倒在關公面前,發誓絕無二心,不會降而復叛。
這一切都做完之後,楊鶴親自授予了神一魁寧塞守備一職,並且當衆將箚付交給了他。
(箚付:任命文書)
隨後,他又下令給那些降丁,發放“饑民印票”,勒令他們立刻解散隊伍,各自返回原籍,安心務農。
(饑民印票:相當於遣散證明和臨時身份證明)
經過這麼一番先打後拉、恩威並施的表演和流程,神一魁的招安事宜,總算是塵埃落定。
而一衆農民軍也各自散去,返回原籍。
消息傳出去,陝西其他各地的賊寇也紛紛歸降,遣散部衆,回鄉務農去了。
一些不願意再度投降的隊伍,見到事不可爲,也各自向東逃往山西去了。
比如甘泉的混天猴所部,他們沒有選擇投降,而是打破延水關,往山西去了。
一時間,整個陝西的形勢似乎又奇蹟般地好了起來! 烽煙暫時平息,各地秩序逐漸恢復,楊鶴的聲望,也因此達到了頂峰。
然而,表面的平靜之下,暗流依舊洶涌。
楊鶴這一套招撫倒是玩開心了,但那些被他耍了一通的陝西諸將,可就沒那沒開心了。
尤其是洪承疇,聽說當時氣得坐臥不安,破口大罵,說是勢必要給楊鶴一個好看。
而那些農民軍,也不見得能老老實實地回去種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