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招撫羣賊

第104章

招撫羣賊 得了趙喬生的命令,鄧陽不敢耽擱,馬不停蹄地趕回了窟龍關。

很快,一場聲勢浩大的“剿匪”大戲便正式拉開帷幕。

鄧陽點起兵馬,與賀磊合兵一處,兩人湊了一千多官軍,浩浩蕩蕩地開赴石樓山,進剿悍匪上山虎。

雙方你來我往,在石樓山下大戰了好幾場。

據隨軍人員奏報,鄧陽鄧將軍,身先士卒,親率三百精兵,高呼‘剿滅賊寇,保境安民’的口號,奮不顧身衝入敵陣! 只見鄧將軍銀槍白馬,於萬軍從中左突右衝,橫穿賊軍之陣,如入無人之境,頗有古之名將趙子龍之風範!

賊軍驚懼,望風披靡,慌忙逃回山寨據守。

鄧將軍此役,初戰即斬首賊寇一百五十級,繳獲兵器旗幟無數,大獲全勝!

然而賊軍賊心不死,是日深夜,竟然妄圖夜襲官軍大營! 幸得賀磊賀將軍料敵於先,早就於大營外設下埋伏。

賊軍鬼鬼祟祟,還未潛伏至營前,便被一輪齊射迎頭痛擊,頓時人仰馬翻,死傷無算! 賀將軍見狀,抓住戰機,立即揮師掩殺,趁勝追擊十餘里,又斬獲賊寇首級一百五十級。

奈何山道崎嶇,地勢險要,我軍糧草轉運不濟,後繼乏力。

兩位將軍爲了避免麾下士卒無謂傷亡,審時度勢之後,只能暫且收兵,以圖來日再戰。

經事後汾州府派員查驗,送上來的那三百顆人頭,俱是面目猙獰的青壯男性,且均有砍傷、射傷、鈍器創傷的痕跡,的確爲賊兵無疑。

知府趙喬生大喜過望,功勳奏報之後,鄧陽賀磊各自官升一級。

仍舊駐守原關隘,並被賦予了“繼續追剿石樓山賊軍餘孽”的重任。

如此,一場官匪勾結的大戲,就這麼被掩蓋了過去。

與此同時,陝西榆林鎮,臨時的三邊總制府內。

楊鶴手中正把玩着一顆用石灰醃製過的頭顱,面色陰晴不定。

他擡起頭,看向一旁的趙進忠,眼神中充滿了毫不掩飾的懷疑: “趙公公,你確定這就是江瀚的人頭?”

他眉頭緊鎖,伸出手指敲了敲眼前這顆乾癟的頭顱,

“也就是說,一個連敗我麾下兩鎮總兵,陣斬朝廷參將,攪得整個延安府天翻地覆的叛軍頭子就這麼死在了一羣山西潰兵的手裡?”

趙進忠面上帶笑,斬釘截鐵地迴應道:

“千真萬確!這便是那江瀚的首級!”

“這裡有石樓縣縣令方懷安的親筆文書,以及隨行錦衣衛的證詞,都可以佐證此事!”

楊鶴冷哼一聲,接過文書和證詞,草草翻閱了一遍。

他本來是絕對不相信趙進忠這套鬼話的。

什麼招撫之後幡然悔悟、力戰而亡?騙鬼呢!

但趙進忠不僅一口咬定,還拿出了蓋着官印的文書,就連隨行的幾個錦衣衛也口徑一致。

這讓他不由得又信了三分,畢竟刀劍無眼,陰溝裡翻船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思來想去,楊鶴最終還是將那顆人頭隨手扔到了一旁。

他心中暗道: “罷了!”

“有貓膩就有貓膩吧,到時候出了紕漏,砍的又不是我的腦袋!”

他楊鶴的身家性命和官場前途,如今都在招撫陝西的賊寇身上。

只要能將陝西境內的匪患徹底平息下去,那就是天大的功勞!

至於那個江瀚,反正是死在了山西,與他無關。

想到這裡,楊鶴便不再糾結於此事,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他一手主持的招撫大計之上。

說起來,自從幾個有名有姓的大賊們都跑去隔壁山西之後,陝西境內的局勢確實是大爲好轉。

楊鶴的招撫計劃,也因此進行得十分順利。

不少過去被賊寇佔據的州縣,已經重回朝廷懷抱,許多規模較小、實力不濟的小股賊寇,也已經望風而降。

其實,早在剛上任之初,楊鶴就頂着巨大的壓力,嘗試在陝西推行招撫政策了。

當時,他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果,先後招撫了像王左掛及其部衆小紅狼、一丈青、掠地虎等大大小小十幾股賊寇。

但是由於政令不一,下面的將領和官員經常陰奉陽違,拒絕接收降卒。

最大的阻力便來自於軍中大將杜文煥和當時的山西督糧參政洪承疇。

這兩人是堅定的主剿派,對楊鶴的招撫政策嗤之以鼻。

常常是楊鶴在前面好不容易將賊寇安撫下來,他們就在後面捅刀子,派兵坑殺降卒。

這使得官軍“殺降”的惡名遠揚,讓許多本有心歸順朝廷的隊伍望而卻步,招撫工作一度陷入停頓。

好在,如今情況不同了,皇帝降下聖旨,肯定了他的招撫計劃! 杜文煥也不敢再陰奉陽違,而是灰溜溜的跑回了陝西,參與圍剿王嘉胤去了。

而洪承疇也在巡按御史的監督下,在陝北的米脂、清澗、綏德等地主持招撫工作。

至於陝南地區,則交給了西安府推官史可法負責。

一南一北,雙管齊下,再加上楊鶴居中調度,陝西的招撫工作進展神速! 不久前,盤踞在米脂一帶的張獻忠餘部,在官軍的壓力下,宣佈投降,並遣散了麾下兩千多賊寇。

盤踞在綏德和清澗的上天虎、掃地王,率五千土賊歸降。

而寧塞,則是交給了先前出賣神一魁的賀凱。

楊鶴給了賀凱一個寧塞守備的職位,讓他御守地方。

當然,對於那些依舊負隅頑抗的賊寇,楊鶴也毫不手軟。

他命令王承恩和賀虎臣四面出擊,將其逐一擊敗,然後再行招撫。

延安府一帶,經過連年旱災,再加上江瀚與官軍的連番大戰,早已是十室九空,一片白地。

自從江瀚跑到山西后,延安府一帶又來了一個叫譚雄的賊頭子。

趁着官軍主力調動之機,譚雄竟然兩度攻佔了官軍把守的安塞縣,並且之後又率部攻打延安府。

先前在延安府失利的賀虎臣,親率大軍重拳出擊,直接將譚雄所部圍殲於延安城下,殺了個雞犬不留。

這個消息傳開,許多原本還在觀望的賊寇,也打消了僥倖心理,紛紛放下武器,向官軍投降。

一時間,陝西各地戰火停熄,海清河晏。

看着各地傳來的“捷報”,楊鶴緊鎖了多日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

或許這糜爛已久的陝西局勢,真的能在自己手中得到終結。

自己就要成爲那個力挽狂瀾,中興大明的肱股之臣!

正當楊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甚至開始構思如何向朝廷表功之時,突然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急報!”

“神一魁勾結蒙古人,攻陷寧塞,保安,又糾集了六七萬賊寇,正在攻打慶陽府!”

(本章完)

第236章 埋伏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238章 水攻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226章 搖黃軍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21章 安塞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22章 流寇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55章 夜襲第56章 吳澤第9章 總兵身死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29章 李總管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37章 開春種麥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51章 出發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76章 剿撫並用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9章 李總管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27章 陳代雲第142章 開門紅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42章 開門紅第138章 練兵第98章 投名狀第34章 忠誠!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4章 篝火狐鳴第36章 整頓軍紀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49章 鐵角城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82章 奸細第52章 埋伏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89章 陣斬李卑第32章 青皮無賴第38章 李家張家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279章 接見泰西傳教士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236章 埋伏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90章 騙延水關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36章 整頓軍紀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69章 再渡河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
第236章 埋伏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238章 水攻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226章 搖黃軍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21章 安塞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22章 流寇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55章 夜襲第56章 吳澤第9章 總兵身死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29章 李總管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37章 開春種麥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51章 出發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76章 剿撫並用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9章 李總管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27章 陳代雲第142章 開門紅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42章 開門紅第138章 練兵第98章 投名狀第34章 忠誠!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4章 篝火狐鳴第36章 整頓軍紀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49章 鐵角城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82章 奸細第52章 埋伏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89章 陣斬李卑第32章 青皮無賴第38章 李家張家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279章 接見泰西傳教士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236章 埋伏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90章 騙延水關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36章 整頓軍紀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69章 再渡河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