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

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

經過曾瑞等人的初審,吳熙和其他優異士子的答卷,很快就被送到了江瀚的案頭。

“大帥,這些答卷是我和幾位閱卷官共同審出來的,請您過目。”

“此外有三人當爲一甲,分別劍州吳熙,南部縣陳安,閬中周德福。”

“兩位是明廷秀才,一位是保寧府衙的工房老吏。”

貢院衡鑑堂內,江瀚端坐於上首,隨手接過曾瑞遞來的卷子,一臉詫異: “哦?還真有吏員能進一甲?”

“本以爲開放吏員上升,只是做個千金買馬骨的姿態,沒想到裡面還真有人才?”

曾瑞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 “誰說不是呢。”

“這周德福的卷子我看了,農桑以興修水利爲切入,環環相扣,一看就是個幹實事的。”

“其他兩道錢糧和刑名題,答得也還不錯,所以我就把他的卷子提到了一甲,給您過目。”

江瀚快速掃了一眼周德福的試卷,滿臉欣慰:

“嗯,不錯,可爲一方縣令之選。”

“這幫人你還別說,一手臺閣體寫的漂漂亮亮的,一個墨點都沒有,乍一看和印刷出來的一模一樣。”

“其他兩人呢?”

曾瑞湊上前去,翻起另外兩張試卷: “這兩人都是秀才出身,都是因家中貧困不得不回鄉務農,養家餬口。”

“兩份卷子的作答也各有千秋,只不過下官認爲,還是劍州吳熙更勝一籌。”

江瀚接過兩份卷子,一一對比起來:

“是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曾瑞杵在一旁,指着卷子解釋道: “從第一題農桑來看,兩人都頗有見解。

“一個提出了輪種養地,一個提出了選種增產,可謂是不分上下。”

“但區別就在第二題,劍州吳熙看出了您題目中的小心思,而且還特意做出了批註。”

“而南部縣的陳安,則中規中矩的寫出了答案,沒有提出異議。”

江瀚默默點頭,目光掃過兩份工整簡潔的卷子。

如曾瑞所說,在錢糧一題上,這個叫做吳熙的士子更勝一籌。

最後,他的目光停留在刑名題上,尤其是關於大將處置那段。

看到“戴罪立功,以觀後效”幾個字後,江瀚重重地點了點頭。

“好,有見識,懂進退,更重要的是分得清立場。”

他屈指在吳熙的名字上重重一敲, “此人當爲今科狀元。”

“他現在在何處?帶他來見我,我要面試一番。”

曾瑞屈伸一揖: “此人家中困苦,盤纏不夠,正在錦屏書院暫住。”

“我這就派人去找他,那其他兩位呢?可要一併帶過來?”

江瀚搖搖頭:

“不用,先把他帶過來,我有事要交代。”

州衙後堂,江瀚親自召見。

很快,睡眼惺忪的吳熙便被帶了過來。

他被引進來時,強自鎮定,但微微顫抖的雙手還是出賣了他的緊張。

這麼晚了,突然把自己從書院叫來,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曾瑞口風很緊,只說是大帥召見,絲毫不肯泄露丁點消息。

搜過身後,吳熙低着頭,跟着曾瑞緩緩走進大堂。

看着上首那位攪動川北風雲的叛軍頭子,吳熙深深一揖: “學生吳熙,拜見大帥!”

“免禮。”

江瀚的聲音不高,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仔細打量着吳熙,一身洗得發白的舊儒衫,身形有些瘦弱,但脊背挺直,眼神裡有種被貧困磨礪出的堅韌。

“劍州團石村人?”

半晌後,江瀚開門見山地問道。

吳熙恭恭敬敬:

“回大帥,正是。”

“家中.聽說頗爲艱難?老母臥病,弟妹年幼?”

江瀚的語氣平淡,卻讓吳熙心頭一緊。

“是”

吳熙聲音低沉,帶着一絲苦澀, “家父早逝,全賴學生耕種餬口。”

“這次有幸得聞大帥的招賢令,便想破釜沉舟,換個活法。”

江瀚眼中精光一閃, “換個活法?”

“不錯,本帥要的就是野心家。”

“我且問你,你這卷子上的農桑一題中的輪種法可是真的?你親自上手試過嗎?”

吳熙定了定神,條理清晰地回答道: “回大帥,學生家貧,自幼隨父耕作,深知地瘠之苦。”

“家父去世後,更是年復一年勞作在田間地頭,對輪種法可謂是爛熟於心。”

“農政全書學生亦曾借閱,其中大宗伯‘薯可救荒’的結論,學生深以爲然。”

“只是礙於地域限制,再加上薯類脹氣,富商豪紳不願推廣罷了。”

江瀚聽罷點點頭,追問道:

“既然你知道薯類脹氣,可有辦法解決?”

吳熙畢竟沒真正種過紅薯,也不敢妄下結論。

他只能謹慎地回答道: “學生只是略有耳聞,但這類作物畢竟畝產高,眼下大明天災四起,饑民遍地,對於吃不上飯的饑民來說,有糧食總比啃樹皮,吃觀音土更好。”

“先把命吊住纔是真的,脹氣不脹氣的,不是他們現在考慮的事情。”

江瀚聽罷點點頭,雖然是紙上談兵,但也算是略有見地。

“嗯,沒有誇誇其談,算你過關。”

隨後,江瀚直起身子,目光銳利地看向吳熙, “劍州樑家村,離你團石村不遠吧?”

“樑庭寺那老狐狸,你可知道?”

吳熙心中一凜,連忙躬身應道:

“回大帥,一河之隔,樑家大名如雷貫耳。”

“樑家不僅佔地頗廣,而且族學森嚴,十分排外。”

“家父在學生年幼時,曾想把學生送去樑家族學,但卻被其館師斥爲泥腿子,不配讀書。”

江瀚聽罷,笑容更盛:

“哦?竟然還有這等淵源?!”

“那我問你,如果我派你去劍州分管農政水利,你該如何去做?”

吳熙聽罷有些詫異,難不成大帥對樑家有想法?

江瀚毫不遮掩的點了點頭:

“沒錯,這樑家看似畢恭畢敬,實則不懷好意。”

“你覺得我爲什麼要特開恩科?無非就是這些進士、舉人家族不肯合作罷了。”

“說說吧,你打算怎麼辦?”

吳熙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悸動。

大帥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要自己去對付劍州樑家。

如果自己答得好,說不定真能一飛沖天。

他沉思良久,樑家作爲京師中有人爲官的進士家族,在劍州盤踞百年,根深蒂固。

但如今世道變了,樑家最大的靠山大明官府,已經被從保寧府徹底剪除。

大帥所慮,無非是直接動手,會落個屠戮鄉賢學子的惡名,於日後招賢納才,統治四川不利。

吳熙仔細回憶着在樑家族學外受到的羞辱,以及他這些年在樑家村的所見所聞,心中漸漸有了計較。

“回稟大帥,”

半晌後,吳熙終於擡起頭,拱手道, “樑家勢大,乃百年積威。”

“然而其根基無非是土地家財、奴僕義子和鄉黨百姓的擁戴。”

“可如今樑家已經失了官身權勢,便如同拔了牙的老虎,空有其表。”

“如果讓學生出馬,對付樑家,我首先會分化樑家一族與樑家村村民。”

“先令樑家人外無援軍,再依律剪除其內部爪牙,遣散奴僕義子,並依律罰銀。”

“最後再使計讓樑家上下族人反目,這樣幾招下來,任誰來看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吳熙說完,再次深深一揖: “此乃學生淺見,都是基於學生日常所見和大明律例,具體施行,還需大帥定奪。”

江瀚沉默了半晌,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目光如電,審視着下方這個年輕的落魄秀才。

“很好,你的想法和我差不多。”

“我此前已經派人去樑家村了,你回去再仔細想想,該如何施行。”

“收拾樑家只是其一,牧守一方,保境安民纔是關鍵。”

“行了,天色都快亮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吳熙並未立刻告退,而是再次深深一揖,語氣誠摯又帶着恰到好處的敬仰: “大帥胸懷丘壑,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次恩科,拔擢士子於寒微,啓用吏員重實幹,有如此人傑,我保寧府上下甚幸,百姓甚幸。”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就連江瀚聽完也心中暗自得意。

他揮了揮手,放聲大笑:

“去吧,有好事等着你。”

江瀚召見完吳熙後,只隔了一天,便把恩科中試的榜單放了出去。

州衙儀門外,人山人海,擠滿了前來湊熱鬧的百姓。

大家都墊着腳,伸着腦袋,想看看到底是哪家才俊脫穎而出。

至於選出來的是大明的才子,還是反賊的才子,誰還管那麼多,看個熱鬧就夠了。

儀門外,一面巨大的朱漆木牌高懸,上面蒙着耀眼的紅綢。

最前頭的空地被清了出來,以供各路學子立足。

知府曾瑞立於階上,目光掃過下方或期待或忐忑的衆人,最後在人羣前的吳熙身上略作停留,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彎了彎。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 “恩科取士,爲軍掄才!”

“經大帥親閱,本科共取中各州府俊傑六十八人! ”唱名——”

隨着名字一個個念出,被點到的人無不激動出列,向四方傳來的喝彩聲拱手道謝。

沒被點中的生員來不及氣餒,豎起耳朵生怕錯過自己的名字。

(本章完)

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87章 中伏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8章 段家父子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49章 鐵角城第34章 忠誠!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109章 論水滸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59章 渡河第14章 發餉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4章 發餉第46章 慶藩來人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37章 開春種麥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87章 中伏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38章 水攻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5章 回陝西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38章 練兵第12章 劉老爺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154章 哥倆好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84章 處處碰壁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2章 破局之策第159章 渡河第29章 李總管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73章 淨鞭三聲響,文武兩班齊第119章 城破第72章 楊鶴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1章 安塞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
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87章 中伏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8章 段家父子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49章 鐵角城第34章 忠誠!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109章 論水滸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59章 渡河第14章 發餉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4章 發餉第46章 慶藩來人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37章 開春種麥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87章 中伏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238章 水攻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5章 回陝西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105章 孤注一擲的楊鶴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38章 練兵第12章 劉老爺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154章 哥倆好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84章 處處碰壁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158章 拿義子頂債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2章 破局之策第159章 渡河第29章 李總管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73章 淨鞭三聲響,文武兩班齊第119章 城破第72章 楊鶴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1章 安塞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