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聖物入藏

第218章

聖物入藏 時間很快來到了崇禎六年三月,春寒料峭,舍利子的故事已經編好了,是時候該啓程入藏了。

這次入藏,薛家可謂是重視無比,家主薛志恆親自出馬,準備帶着聖物前往雪域高原。

而江瀚則是派出了李自成,讓他跟隨商隊一起進藏,雪區複雜,光靠薛家他還是不放心。

此時的李自成,已經褪去一身殺伐之氣,身着深色棉布長袍,面容肅穆,對外身份是一名來自陝西法門寺的護法居士。

由於戰亂,法門寺被洗劫一空,李自成這位護法居士在廢墟中搶救出了這三枚聖物,並趁着四下無人,偷偷把聖物帶了出來。

他一路輾轉,從陝西來到四川龍安府報恩寺,他本想將舍利供奉在報恩寺,不料賊兵又攻陷了龍安府。

爲躲避兵災,同時避免聖物蒙塵,他索性又帶着舍利子逃了出來。

聽說藏地佛寺林立,佛法昌盛,所以李自成決定帶着聖物前往西藏,想找一處佛寺供奉聖物。

根據報恩寺的高僧們推斷,李自成這位護法居士手上的聖物,極有可能是法門寺高僧,在唐代所製作的佛祖影骨舍利。

影骨舍利雖然是後來人工仿製,但其價值並不低於真正的靈骨。

佛教將其視爲靈骨的“影現”,就如同水中映月,雖非月體本身,卻承載月的本質。

起初在編這個故事的時候,報恩寺的和尚們是拒絕的。

這影骨雖說是人工仿製的,但在宗教意義上影骨就等同於靈骨,影骨是靈骨的法身示現,證示佛法不滅。

這幫和尚們說什麼也不肯假釋佛法,僞證影骨。

但江瀚親自提着腰刀,給了他們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直到刀架在脖子上,這幫禿驢們才終於鬆口。

一切準備完畢後,李自成帶着麾下兩百多人,和薛志恆一起踏上了進入雪區的道路。

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安多雪區。

想要進入安多雪區,商隊首先得從黃陽關出發,沿着涪江河谷北上,再翻越岷山山脈的分水嶺,抵達松潘衛。

抵達松潘衛後,就正式進入草地,沿着黑河河道一路向西北方向前進,經過阿壩州,最後抵達目的地夏河。

全程要花將近一個多月的時間。

李自成很不解,爲什麼非要走這條路,想要進藏,難道不應該往西邊走嗎?

聽大帥說,烏斯藏的宗教中心應該是在藏南,日喀則附近。

李自成騎在馬上,看向並排而行的薛志恆,不由得發出疑問:

“薛家主,咱們爲什麼非要往西北去,不應該去藏南嗎?”

“安多雪區又是個什麼地方?”

薛志恆閒來無事,也正好在路上給李自成講解講解藏地的知識,免得他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

“李參將有所不知,這雪區廣袤無垠,生活在這裡的番部通常把雪區分成三大塊。”

“分別是法域衛藏,人域康巴,馬域安多。”

“就拿衛藏地區來說,衛主要指拉薩、山南和林芝西部;而藏則代表日喀則,這裡是雪區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

“這裡佛寺林立,法會繁多,所以又稱法域。”

“而咱們要去的是馬域安多,這裡是藏地的主要牧區,牛羊衆多,且以出產良馬而著稱,因而被稱爲“馬域”。

初春的高原還是寒風刺骨,薛志恆一邊說着一遍拿着牛皮水壺灌了兩口溫水,繼續講解道,

“大帥費這麼大力氣,甚至不惜僞造佛門聖物,不就是爲了戰馬嗎?”

“依我看,這筆買賣,去馬域安多最爲合適。”

李自成點點頭,隨即繼續追問道:

“薛家主,照你這麼說,想要把舍利子賣個好價錢,不是應該去法域衛藏嗎?”

“這安多雖然產馬,但無論是寺廟還是法會,想必應該都不如衛藏地區多。”

薛志恆聽了,嘿嘿一笑: “李參將,要說造反打仗,你或許很在行。”

“但論起做生意,你還是沒領悟到精髓。”

“安多地方雖然佛寺少了點,但這裡可是白教和黃教爭鋒的一線地區。”

“這可是道統之爭,你說影骨舍利這種佛門聖物出世,這兩家會不會發了瘋都要拿到手上?”

李自成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薛家看來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擺明了一副奸商模樣。

薛志恆接着補充道: “況且,衛藏地勢更高,氣候更烈,你們這些漢人初來乍到,恐怕進去就出不來了。”

“李居士,我勸你趁着路上還有時間,多學幾句西番話,免得到時候進了安多什麼也不懂。”

“咱們此行的目的夏河,那裡可是有好幾家貴族,這幫人信仰各異,千萬別犯了忌諱。”

李自成默然點頭。

西番話他確實需要趁着趕路的時候學一學,此行不僅要換取戰馬,而且還要趁機打探雪區情報。

大帥出發前可是親自交代過了,要他搞清楚西寧一帶的蒙古部落,看看爲首的是不是插漢部虎墩兔。

虎墩兔就是蒙古的末代大汗林丹汗。

根據史料記載,大概在崇禎五六年左右,後金就會統一蒙古,林丹汗也會被趕到青海一帶。

江瀚想看看後金的擴張的進度到哪兒了,是不是還和歷史上一樣。

經過大半個月的艱苦跋涉,商隊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夏河。

夏河位於後世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再往北就是青海西寧。

李自成騎在馬上遠遠望去,只見大夏河在寬闊的草原上蜿蜒流淌,兩岸的草地已開始泛起淡淡的青色。

他看着這廣袤的草原,一路上的艱辛瞬間被拋到了腦後。

西北方向,一座宏偉的莊園依山而建,石頭砌成的牆基潔白光滑,映襯着晨曦的微光。

莊園裡的木樓雕樑畫棟,無數五彩的經幡在風中獵獵作響。

這便是此行的目的地,阿什格桑家族的莊園。

阿什格桑家族是安多地區噶舉派(白教)的信徒,他家在夏河經營了兩百餘年,據說是古藏的貴族,受封在此。

一場盛大而獨特的歡迎儀式早已備好。

當商隊抵達莊園門口時,悠長沉悶的法螺聲響起,空氣中瀰漫着煨桑的松柏香氣。

一位穿着華貴藏袍、腰間佩戴綠松石彎刀的壯碩中年人,帶着滿臉熱情的笑容親自出迎。

他就是阿什格桑家族的當代家主,丹增卻吉。

在抵達夏河之前,薛志恆就已經派人通知了夏河的各家貴族。

佛門聖物入藏一事,瞬間引起了轟動,甚至西寧的塔爾寺和朱喀寺都派出了僧侶前來,想要一探究竟。

經過激烈的爭奪後,最終還是丹增卻吉家的莊園贏下了接待聖物的資格。

然而,初春的解凍期,加上前夜的一場大雨,使得莊園門前積滿了泥濘的水坑。

爲了不讓遠道而來的貴客身上沾滿泥水,丹增卻吉立刻用藏語高聲下令。

頃刻間,十幾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朗生”從人羣中站了出來。

朗生就是貴族家的奴隸,按照漢人的說法,差不多相當於家奴。

他們沒有絲毫猶豫,徑直走到泥濘的水坑邊,一個接一個地俯下身,將自己的身子埋入冰冷的泥水中,搭成了一座人橋。

“哈哈哈,遠道而來的貴客,切莫讓污泥髒了你們的靴子!”

丹增卻吉操着一口生疏的漢話,熱情地揮手示意。

薛志恆對此倒是見怪不怪,他常年與藏地貴族打交道,深知其習俗。

他坦然一笑,擡腳便踩上了朗聲們的身子,跨過泥濘,熱情地和丹增卻吉擁抱了起來。

但李自成卻僵在了原地。

他在漢地不是沒見過奴隸,但從沒見過哪家地主這麼用奴隸。

李自成能清晰的看到,腳下一個朗聲因寒冷而不停顫抖的脊背,甚至還能看見他的牙齒在上下不停哆嗦。

這可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什麼用來補路修橋的石頭。

他的腳重如千斤,遲遲也落不下去。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自成的身上。

丹增卻吉的熱情笑容淡了幾分,薛志恆則向他投來一個催促的眼神,示意他要入鄉隨俗。

李自成深吸一口氣,壓下了心頭的情緒。

他學着薛志恆的樣子,一腳踩上了第一個奴隸的後心。

那背脊很瘦,隔着粗布衣衫,他甚至能感覺到對方的骨頭。

他沒有過多停留,面無表情地快步走過這座顫抖的人橋,走進了那座富麗堂皇的莊園。

丹增卻吉走在前頭,身側跟了一羣夏河的大小貴族頭領:

“二位遠道而來,一路辛苦。”

“我先帶兩位參觀參觀,讓兩位瞭解瞭解我桑科草原的風土人情。”

丹增卻吉顯然是想炫耀自己的財富與實力,他親自擔當嚮導,引領着薛志恆和李自成參觀他的莊園。

眼前的莊園確實恢弘大氣,甚至有些令人咂舌。

主屋的樑柱都是由巨大的原木搭成,上面雕刻着繁複的卷草紋和六字真言,縫隙處甚至以金箔填充。

牆壁上掛着色彩鮮豔、畫工精細的唐卡,描繪着佛陀本生故事和怒目圓睜的護法神。

地上鋪着厚實緻密的藏毯,腳踩上去悄無聲息,柔軟得像是踩在雲端。

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酥油香和藏香混合的味道。

銀質的酥油燈裡,火苗不知疲倦地跳動着,將整個大廳映照得金碧輝煌。

薛志恆一路讚不絕口,而李自成則是一路沉默。

他看着頭上巨大的寶瓶頂,以及四周綠松石和珊瑚的傢俱,心中換算的卻是另一筆賬:

這根柱子上的黃金,夠他麾下一個哨隊吃上一個月的飽飯; 一張地毯,能給二十個弟兄製成棉衣. 參觀完主屋,丹增卻吉又興致勃勃地帶他們去看自己的馬廄,那裡養着上百匹神駿的河曲馬,每一匹都毛色發亮,膘肥體壯。

這倒是把李自成看得眼前一亮,恨不得立刻騎上一匹,在桑科草原上縱馬奔騰。

從馬廄出來,穿過寬闊的庭院,不遠處有一排低矮、陰暗的石屋。

一陣混合着餿味、汗味和糞味的惡臭隨風飄來。

李自成停下腳步,望向那片石屋,不免有些疑惑。

丹增卻吉順着他的目光看去,臉上露出一絲不以爲意的神色,隨意地擺了擺手:

“這是朗生們住的地方,又髒又臭,貴客還是別多看了,免得污了眼睛。”

他的語氣淡然,就像在談論牲口棚。

但李自成卻捏緊了拳頭,眉頭緊皺,好在薛志恆眼尖,立刻伸手搭上李自成的肩頭,耳語了一句: “入鄉隨俗,大局爲重。”

聽了這話,李自成才漸漸平息下來,隨即換上了一副和藹的笑容。

時間很快來到晚上,在莊園的大堂內,一場數十人的小型酒會,如期舉行。

在此聚集的都是夏河的大小貴族,他們在這裡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親眼見識見識傳說中的佛門至寶。

丹增卻吉屏退了下人,隨即請出來了兩位重要人物。

這是兩位高僧,分別來自黃教的塔爾寺和白教的朱喀寺。

兩家寺廟不約而同的派出了寺中的翁則,這是首席領經師,代表了寺廟的儀式權威。

兩位翁則神情嚴肅,身形枯瘦,目光在薛、李二人身上來回打量,手裡還捻着一串磨得發亮的念珠,似乎想把二人看穿。

見此情景,李自成也不免有些緊張: “舍利子不會被這兩個老東西一眼識破吧?”

“要是被發現作假,自己說不定就要被亂刀砍死在草原上了。”

此時,丹增卻吉湊了上來,用一種混雜着渴望與敬畏的語氣說道:

“薛家主,李居士,您二位一路辛苦,將佛祖的聖物護送到此,當真是功德無量!”

“不知.不知能否讓在下開開眼界,親身沐浴一下佛祖的恩光?”

薛志恆沉聲道:

“家主心誠,我等自然不好推脫。”

“只是此乃佛門至寶,開函觀瞻,需心懷敬畏,不可高聲喧譁。”

丹增卻吉激動地搓着手,連聲保證。

“一定!一定!”

事已至此,是騾子是馬都該牽出來溜溜了。

李自成緩緩點頭,從懷中掏出了舍利寶函。

整個佛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李自成手上的寶函,就連呼吸都停住了。

李自成把寶函鄭重的放在面前的供桌上,隨後示意丹增卻吉上前打開。

但此時的丹增卻吉卻沒了白天的威風,只是一個勁的推辭,隨後把目光看向了身後的兩位翁則。

兩位翁則對視一眼,緩步走到供桌前,上來就對着寶函唸了一段晦澀難懂的經文。

唸誦完畢,其中一人才緩緩地、一層一層地解開寶函外的絲綢包裹。

第一層是明黃色的貢緞,繡着八寶祥雲;第二層是赤紅色的蜀錦,織着纏枝蓮花;

當最後一層潔白的真絲被揭開,露出紫檀寶函本體時,在場的衆人都發出了一聲壓抑的驚歎。

僧人沒有停頓,用力摁下了寶函的銅釦。

伴隨着一聲輕微的開啓聲,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

只見寶函正中,鋪着一層柔軟的綢布,綢布上靜靜地躺着一枚指骨模樣的舍利子。

這一趟,李自成只帶了一枚舍利出來,他想先試試水,看看能不能騙過這羣佛法高深的僧侶們。

供桌前,酥油燈忽明忽暗的跳動着。

光芒照在舍利子身上,彷彿被吸入了一個深邃的漩渦,繼而從內部彌散出一種青白色調的柔和光暈。

兩位翁則離得最近,瞪大了雙眼看着眼前神異的一幕。

兩位高僧顧不得儀態,搖頭晃腦地不斷從各個角度觀察着舍利子。

隨着觀察角度的變化,那團光暈竟好似在其中呼吸、流動,甚至還在綢布上灑下了一絲黃暈。

見此情景,兩位高僧枯瘦的身體開始劇烈地顫抖,深陷的眼窩裡瞬間涌滿了淚水。

沒錯,這就是真正的佛門至寶! 他們死死盯着眼前的聖物,喉嚨裡發出嗬嗬的聲響,身體前傾,似乎想要伸手觸摸,卻又極力的剋制住了衝動。

李自成倒是不懂其中門道,他看着眼前的兩位高僧,眉頭緊皺。

至於嗎? 等了半晌,兩位高僧突然不約而同的轉過身,一人一邊,死死地抓住了李自成的胳膊,異口同聲的開口道:

“施主,此物與我塔爾寺(朱喀寺)有緣,請務必與我寺結緣!”

好像有的地方觸發敏感詞了?雪區會被改成雪區 (本章完)

第4章 篝火狐鳴第46章 慶藩來人第2章 破局之策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142章 開門紅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169章 再渡河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48章 王莊第34章 忠誠!第226章 搖黃軍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159章 渡河第236章 埋伏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5章 兵變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3章 魚腹丹書第128章 慶功宴第9章 總兵身死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90章 騙延水關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25章 馬家溝第181章 詐降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98章 投名狀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53章 王師來了!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56章 吳澤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69章 再渡河第73章 聲名鵲起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14章 內應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14章 內應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81章 神一魁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7章 激戰!第66章 延安府破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159章 渡河第15章 回陝西第76章 剿撫並用第72章 楊鶴第129章 練兵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18章 攻城戰第4章 篝火狐鳴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
第4章 篝火狐鳴第46章 慶藩來人第2章 破局之策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142章 開門紅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169章 再渡河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48章 王莊第34章 忠誠!第226章 搖黃軍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159章 渡河第236章 埋伏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5章 兵變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3章 魚腹丹書第128章 慶功宴第9章 總兵身死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90章 騙延水關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25章 馬家溝第181章 詐降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97章 水淹銀川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98章 投名狀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53章 王師來了!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56章 吳澤第165章 谷口血戰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69章 再渡河第73章 聲名鵲起第91章 大軍將至!勿動!第114章 內應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14章 內應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81章 神一魁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7章 激戰!第66章 延安府破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159章 渡河第15章 回陝西第76章 剿撫並用第72章 楊鶴第129章 練兵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18章 攻城戰第4章 篝火狐鳴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