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圍三闕一

第120章

圍三闕一 得知岢嵐縣失守後,許鼎臣再也坐不住了,他連忙將靜樂縣的一衆文武佐官都叫到了縣衙。

天色陰暗,山雨欲來。

大堂內,許鼎臣端坐於上首,臉色陰沉,手指不斷地叩擊着面前的紅木桌案。

他掃視了一圈堂內的文武佐官,沉聲道:

“都說說吧!”

“如今岢嵐縣失陷,賊人不日便將抵達靜樂城下。”

“值此危難之際,我等該如何是好?”

然而回應他的只有一片沉默。

堂下的一衆官員們,個個眉頭緊鎖,眼觀鼻,鼻觀心,彷彿老僧入定一般,沉默不語。

許鼎臣等了半晌,見無人回話,胸中怒火噌地一下就躥了上來!

他猛地一拍桌案,咆哮道: “都啞巴了?!”

“平日裡一個個伶牙俐齒,到了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反倒都成了鋸了嘴的葫蘆?”

“召集你們來縣衙,是讓你們羣策羣力,商議守城大計的! “一個個都不說話,想什麼呢?”

想什麼? 堂下的官員們心中都在冷笑,他們想的很簡單,也很一致,那就是趕緊跑!

就連岢嵐縣那種的堅城都被攻破了,靜樂這小破城,既無險可守,也無兵可用,拿什麼去抵擋那幫如狼似虎的賊寇?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棄城撤走,一路撤到太原府去! 只有撤到太原那高大堅固的城池裡去,他們纔會有安全感。

可終究還是沒人敢開這個口,開口就要擔責,失地之罪,誰也不想抗。

沉默良久,許鼎臣的副手何翔終於站了出來: “許道臺,賊兵來勢洶洶,銳不可當。”

“既然岢嵐縣已經失守,恐怕賊兵已經朝着靜樂殺過來了。”

他頓了頓,小心翼翼地擡眼看了看許鼎臣,

“依卑職愚見,咱們不如先暫避其鋒,棄城撤往太原府,再圖後策”

許鼎臣聞言,冷哼一聲, “撤?”

“本官受宋巡撫重託,身負守備靜樂、屏障太原的重任,怎麼能不戰而逃?”

他嘶啞着嗓子怒吼道, “你難道不知道,一旦靜樂失守,賊兵便可長驅直入?”

“整個太原府、汾州府一馬平川,拿什麼擋住賊兵?”

“屆時,三晉之地,烽煙四起,生靈塗炭,你我有何面目面見皇上?!”

許鼎臣一番話說得是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可堂下衆人卻反應平平,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波瀾。

底下的官吏們撇了撇嘴,在心底暗自腹誹:

面見皇上?皇上眼裡什麼時候有我們這種小角色了?

話說得好聽,還不是爲了你許大人的官聲和前途,拉着咱們一起送死罷了。

當然,這些大逆不道的話,他們是萬萬不敢說出口的,面上依舊是一副謙恭的模樣。

此時,城內的守將林勇站了出來,抱拳道:

“許大人教訓的是!”

“可如今城內兵力空虛,面對賊兵數萬大軍,我等實在力有不逮。”

“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許鼎臣沉思片刻,緩緩道: “王嘉胤想要進入太原府可沒那麼簡單,尤世祿和曹文詔還在屁股後跟着他呢!”

“曹文詔先前傳來戰報,他率領關寧騎兵,在雁門關外斬殺了賊將吳三景,稍作休整後便會趕往寧武關。”

“西路的尤世祿,算算時日,說不定也已經快抵達岢嵐縣附近了。”

“只要我等堅守不出,到時候兩路官兵左右夾擊,定能將這股賊兵按死在呂梁山脈之中!”

許鼎臣一番分析說得頭頭是道,彷彿勝利就在眼前。

可堂下衆人聽了,卻是面面相覷。

說了半天,全他媽是空話,要守城總得有兵吧? 不然怎麼堅守到朝廷大軍前來支援? 林勇搖搖頭,十分無奈:

“許大人,道理是這個道理,可咱們手上沒兵。”

“如今城內只有不到八百守軍,加上所有民壯,也不過一千三百來人。”

“想要守住城池,簡直難如登天!”

許鼎臣似乎被戳到了痛處,立刻反駁道, “誰說沒兵了?!”

“本官已經派出快馬,趕往寧武關,急調窟龍關守備鄧陽南下參戰!”

“鄧陽手上有一支精兵,想必能拖上一陣!”

一旁的何翔聞言,苦笑一聲,再次勸道:

“許道臺,從靜樂到寧武關,少說也有三百多裡地。”

“他鄧陽就算跑斷了腿,也得三天才能趕到,咱們這城池能守住三天嗎?”

“不如暫避鋒芒,之後再做打算”

“夠了!”

許鼎臣猛地一揮袖袍,打斷了何翔, “跑?”

“食君祿,守土安民;受皇恩,牧守一方。”

“本官心意已決!城破,唯有一死而已!”

這番話說得是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可響應者依舊寥寥無幾。

幾乎所有人都在心裡破口大罵:

老東西,明明事不可爲,還非要拉着大家一起去死,簡直不可理喻! 但心裡罵歸罵,誰也不敢再公開反對。

無奈之下,衆人也只得怏怏地領命,各自散去,準備守城。

就在衆人準備城防之際,江瀚和王嘉胤的大軍已經抵達了靜樂縣。

城池外,旌旗招展,刀槍如林,黑壓壓的人頭攢動,一眼望不到邊際。

城牆上的守軍嚇得膽戰心驚,兩股顫顫。

王嘉胤走在最前面,看着靜樂縣低矮的夯土城牆,冷笑一聲,當即就準備下令攻城。

“大王!上山虎兄弟!這靜樂不如就交給高某如何?”

陣前,一個身材高大、氣勢豪邁的虯髯大漢策馬而出,正是闖王高迎祥。

他對着王嘉胤和江瀚,抱拳朗聲道: “殺雞焉用牛刀?”

“區區靜樂,交給在下便是!高某願爲先鋒,爲大王和上山虎兄弟拿下此城!”

原來,高迎祥在攻打岢嵐時,沒能幫上什麼忙,自覺寸功未立,心中頗爲不是滋味。

此刻見着靜樂縣,便主動請纓,想要露兩手。

王嘉胤和江瀚對視一眼,既然高迎祥願意代勞,他們也樂得清閒。

於是王嘉胤點了點頭,同意了高迎祥的請戰: “闖王勇武,區區一個靜樂,必定手到擒來!”

“那我和上山虎兄弟,就在此靜候闖王的佳音了!”

高迎祥哈哈一笑,當即指揮自己的部下,將城池三面團團圍住,只留下東門一處,無人看守。

這是他在三國演義裡學的,叫做圍三闕一,據說瓦解守軍意志,令其不戰而逃。

擺開陣勢之後,高迎祥又學着戲文裡的樣子,派了幾個嗓門大的親兵出去。

親兵們騎着快馬,跑到靜樂城下,反覆來回地高聲喊話: “城裡的官兵聽着!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家大王慈悲,不願多傷性命!”

“只要你們放下武器,獻城投降,我家大王絕不追究!”

“東門已經敞開,你們可以自行從東門離去,返回太原府!我等絕不追趕!”

“給你們半天時間考慮!今日天黑之前,要麼獻城投降,要麼自己從東門滾蛋!”

“要是敢負隅頑抗,城破之日,必定將你們屠個一乾二淨!”

喊聲迴盪在城頭,城頭上的軍民們心頭一震,私語聲漸起。

不僅是普通士卒和民壯,就連城內的一些低級官員和守城的隊官、把總們,也紛紛心動了! 這城池擺明了守不住,倒不如收拾細軟,跑回太原府去!

那賊兵可都說了,抵抗就要屠城,還不如干脆獻城投降呢! 反正天塌下來有他許大人頂着,咱們犯不着陪他一起死。

各種明哲保身的念頭如同野草般瘋狂滋長,迅速佔據了大部分官員的內心。

一時間,城內暗流涌動。

不少軍官開始私下串聯,商議着如何獻城投降。

有的官吏們已經開始偷偷打點行裝,準備腳底抹油了。

當許鼎臣得知這一消息,頓時怒不可遏:

“反了!”

“這幫賊子!竟然敢反過來勸降朝廷官兵?!”

他拔出配劍,帶着一隊守衛,怒氣衝衝的就趕去了東門。

(本章完)

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98章 投名狀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82章 奸細第129章 練兵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280章 忽悠洋人第98章 投名狀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59章 渡河第53章 王師來了!第275章 立祠堂漢王奠忠魂,書牌位遺孤繼血食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16章 入城第22章 流寇第138章 練兵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98章 投名狀第270章 再行絕戶計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7章 激戰!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64章 投賊第2章 破局之策第9章 總兵身死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5章 兵變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41章 忠義堂第12章 劉老爺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215章 武狀元?老子宰的就是武狀元!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69章 再渡河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57章 馬家村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54章 拿下王莊第119章 城破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
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98章 投名狀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82章 奸細第129章 練兵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280章 忽悠洋人第98章 投名狀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59章 渡河第53章 王師來了!第275章 立祠堂漢王奠忠魂,書牌位遺孤繼血食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16章 入城第22章 流寇第138章 練兵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98章 投名狀第270章 再行絕戶計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32章 不做人的陝西官紳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7章 激戰!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64章 投賊第2章 破局之策第9章 總兵身死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5章 兵變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41章 忠義堂第12章 劉老爺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4章 雪水浸種法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0章 城北劉家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215章 武狀元?老子宰的就是武狀元!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66章 給老朱家來點大西王的震撼(萬字大章!)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69章 再渡河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57章 馬家村第113章 江瀚的打算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第54章 拿下王莊第119章 城破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