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

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

得知上山虎進軍關中的消息,洪承疇心急如焚。

媽的,這幫賊寇怎麼和蒼蠅一樣,無孔不入?

他好不容易肅清了陝西的賊寇,現在好了,一個疏忽就被找到了突破口。

如今賊寇重返陝西,說不定剛剛鎮壓下去的陝西羣賊們,又要重新冒頭了。

洪承疇不敢怠慢,當即找來傳令兵,準備調集麾下精銳回援陝西。

王嘉胤的餘黨已經跑進了河南,洪承疇乾脆放棄了繼續追剿,將其扔給了河南巡撫玄默。

反正他頭上掛的職務,是“總督山陝地方軍務”,河南的地面,名義上還真不歸他管。

此次圍剿失利,主要責任在前線堵截的王樸和楊進朝等人,他洪承疇在皇帝面前,總還有個圜轉的餘地。

但西安府要是出了事,那他這個三邊總督可就跑不掉了。

此時,洪承疇麾下的嫡系精銳離陝西較遠,他只能讓鄧玘、曹文詔、左光先等人先沿着潼關方向進軍,追剿上山虎。

而他則帶着張應昌、賀人龍等人,從平陽府繞道,看看能不能從韓城入陝,堵在賊寇前方。

很快,一道道軍令便被送到了各路將領的手中。

但回陝之路,卻遠比想象的要漫長。

且不說遠在澤州的張應昌、賀人龍所部,就連最近的曹文詔和左光先等人,此時都還在澠池附近修整。

想要趕到潼關,即便是日夜兼程,也至少需要數十日左右。

趁着這個時間,江瀚已經帶兵攻破了華陰縣。

華陰縣坐落於華山以北,古人通常將山的南麓稱爲陽,北麓稱爲陰,故而得名華陰。

此地乃是連通陝西、河南、山西三省的咽喉要道,更是關中平原的大門,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可就是這麼一座重鎮,江瀚率兵僅僅攻打了不到半日,便輕而易舉地拿了下來。

守城的官軍,幾乎是一觸即潰,毫無抵抗之心。

江瀚很納悶,這城池,未免拿得也太過輕鬆了一點? 直到他入城之後,才終於明白,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裡的軍民們,根本沒心思守城了。

江瀚騎在馬上,緩緩走在華陰城的街道上,看着城裡麻木來往的百姓,眉頭緊皺。

他身後的親兵隊長馮承宣,也是一臉的驚疑與不解。

“大帥,這.這是怎麼回事?”

馮承宣策馬靠近,壓低了聲音, “這華陰縣,怎麼跟座鬼城似的?”

“咱們攻城炮轟了半天,喊殺聲震天,城裡的百姓怎麼跟沒事人一樣?”

江瀚沒有說話,只是用馬鞭指了指街道兩旁。

那裡,沒有逃難的民衆,也沒有驚恐的尖叫。

有的只是一雙雙空洞、麻木、毫無生氣的眼睛。

城中的百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有的倚靠在牆角,面無表情地看着面前的大軍,眼神裡沒有憤怒,沒有恐懼,甚至.連最基本的好奇都沒有。

彷彿他們看到的,不是一支殺氣騰騰的軍隊,而是一羣與他們毫不相干的路人。

不遠處,一個瘦骨嶙峋的老漢走着走着,突然身子一軟,便悄無聲息地撲倒在地,再也沒了動靜。

可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卻彷彿沒有看見一樣,徑直從他的屍身上邁了過去,就好像那不是一個剛剛逝去的生命,而是路邊一塊礙腳的石頭,一灘擋路的積水。

此情此景,看得馮承宣是頭皮發麻,只覺得一股寒氣,從脊樑骨直衝後腦勺。

他忍不住翻身下馬,三步並作兩步,衝到一個看上去還算精神的中年漢子面前,想要問個究竟:

“你們怎麼回事?不知道我軍攻城了?”

“大軍過境,怎麼躲都不躲?”

那漢子緩緩地轉過頭,木然地瞥了他一眼,隨即搖搖頭,便準備轉身離開,彷彿連多說一個字的力氣都沒有。

“嘿!你他孃的聾了?”

馮承宣火氣上涌,一把將他拽了回來, “老子問你話呢!”

可那漢子依舊不言不語,只是機械的轉過身子,拔腿想走。

馮承宣拳頭捏緊,正準備給這個傢伙一點顏色瞧瞧,問點情報出來。

“等等。”

江瀚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翻身下馬,攔住了衝動的馮承宣。

隨即,江瀚從懷中掏出了一塊麩餅,遞到了那漢子的面前。

見到餅子,那漢子渾濁的雙眼中,終於閃過一絲微光,他忙不迭的接過餅子,狼吞虎嚥的塞進了肚子裡。

吃完後,他還意猶未盡地舔了舔乾裂的嘴脣,將目光轉向江瀚。

江瀚看着他,又從懷裡掏了塊麩餅出來,在他眼前晃了晃:

“想吃嗎?”

“想吃就老實回答我問題。”

那漢子聽罷,眼前一亮,忙不迭的點頭同意了江瀚的要求。

江瀚見狀也點了點頭,沉聲問道: “你是哪裡人,叫什麼?”

“這華陰城裡的百姓是什麼情況,怎麼一個個都跟丟了魂似的?!”

“大軍入城,不躲不避,難不成都活膩了?”

江瀚很詫異,以往不論是官軍還是義軍,隊伍所到之處,百姓們哪個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惹來殺身之禍。

怎麼自己一腳剛踏進關中,就看到了如此詭異的一幕,彷彿城裡的都是一羣行屍走肉。

那漢子聞言,只是麻木地聳了聳肩,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回將軍,草民叫王大。”

“家裡原先有八口人,現在就剩我一個了。”

“咱們活着都不怕,死算什麼?”

他頓了頓,沙啞的嗓音,開始緩緩講述一段浸滿血淚的故事:

“今年秋收,官府來收稅,說是要供給大軍剿匪平亂。”

“他們衝進家裡,一口氣把咱們活命的口糧,全給收走了。”

“我們說沒了糧,這個冬天會餓死人;可官府的老爺們卻說,剿匪是軍國大事、頭等要務,讓咱們體諒朝廷,共克時艱。”

“後來,有人餓得受不了了,就去偷,去搶,結果被吊起來活活打死了。”

“有人想逃荒,還沒出關中,就死在了路上。”

“還有人實在熬不住了,一家老小,手拉着手,投河自盡了。”

“將軍,您說,這好人、壞人、想活的、想死的無論什麼法子都試過了。還能怎麼樣呢?

“就這麼熬着唄,熬到哪天算哪天,到時候眼睛一閉,腿一蹬,就解脫了。”

江瀚沉默了,心頭彷彿被一塊巨石死死壓住。

在王大那平淡的語氣中,他終於明白了這滿城行屍走肉的由來。

江瀚本以爲,關中應該是富饒之地,這裡的百姓應該也能餬口。

畢竟任誰都知道,關中平原沃野千里,其境內水系豐富。

即便是整個陝西都遭了大旱,但關中靠着渭河、涇河、洛河等數條大河的滋養,怎麼也不至於像陝北一樣,落得個十室九空,人盡相食的悲慘境地。

可壞,就壞在這“富庶”二字上。

去年,洪承疇升任三邊總督,崇禎皇帝爲了讓他能心無旁騖的全力剿匪,特地下旨,準其“便宜行事”,可以就地徵調陝西夏秋兩稅的錢糧,以供大軍週轉。

可洪承疇遍觀整個陝西,除了富庶的關中平原以外,哪還有什麼產糧的地方?

由於連年的大旱與兵災,陝西的其他地方,早已是烽煙四起,遍地狼藉。

官軍和義軍來來回回,反覆拉鋸,幾乎將陝西全境,都打成了一片白地,連根毛都榨不出來了。

於是,陝西境內僅剩的這片膏腴之地——關中平原,便理所當然地,獨自承擔起了供養朝廷數萬剿匪大軍的重任。

也正是得益於從關中榨出來的血汗錢糧,各路官軍們纔有力氣頂着漫天風雪,進山追剿賊寇。

否則,大軍早該譁變了。

關中的良田,十有八九,都攥在那些非富即貴的地主手上,尤其是最大的地主頭子,西安府的秦藩。

這些人,別說地方衙門,就連洪承疇,也不敢輕易招惹。

於是,供養大軍的擔子,自然也就落在了那幫掙扎在溫飽線的平民百姓頭上了。

一時間,關中各州府的稅吏差役,如同瘋狗一般,傾巢而出。

他們闖入百姓家中,翻箱倒櫃,將百姓們手裡僅剩的,用來過冬活命的口糧,都給搜刮得乾乾淨淨。

還美其名曰:“傾盡所有,以報君恩。”

於是,被逼上絕路的關中農民們,也反了。

一時間聲勢浩大,整個關中爲之震動。

洪承疇得到消息後,不驚反喜,正好,他正愁沒有藉口將主力大軍開進關中腹地呢。

以曹文詔,賀人龍等人爲首的屠夫毫不手軟,把整個關中地界都犁了一遍,殺的是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這些人在平叛之餘,仍舊不忘初心,又順手在各地搜刮了大量錢糧,以充軍需。

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被血腥地鎮壓了下去。

活下來的人,只能苟延殘喘。

他們的精神和靈魂,早就已經在這無休無止的苦難與絕望中,被徹底碾成了齏粉。

剩下的,不過是一具具尚在呼吸的行屍走肉罷了。

可隨着江瀚接連攻破華陰周邊的數個州縣,繳獲了不少地主的錢糧後,事情卻又出現了轉機。

跟在他軍隊後面的饑民百姓越來越多,粗略估算後,竟不下數千之衆。

其中不少人還是聽到消息,大老遠專程拖家帶口趕來的。

這幫人不顧嚴寒,緊緊跟在大軍屁股後頭。

他們除了希望能撿一些殘羹冷炙果腹外,心裡還抱着一絲微弱的幻想。

他們希望能加入江瀚手下的部隊,爲那些死在官府催科和官軍屠刀下的親族同鄉們,報仇雪恨!

然而,對於這幫想要投軍造反的饑民百姓們,江瀚的軍中,卻有着不同的看法。

“大帥!”

中軍帥帳之中,幾個帶兵的把總正激烈的發表着自己的意見, “我覺得這幫人跟在屁股後面,是個不小隱患;不如趁早將他們趕走,以絕後患。”

說着,他環視一圈,聲音又更大了幾分:

“大帥您看,這羣人裡頭,不少人都是些老弱病殘,嚴重拖慢了咱們的行軍速度!”

“官軍隨時可能大舉圍剿而來,帶着這麼些累贅,咱們到時候想跑都跑不掉。”

“依我看,當斷則斷,讓他們自生自滅去吧!”

“我等提着腦袋造反,可不是開善堂的!”

說話的是李老歪,他的意見很直接,也很現實。

這羣饑民未經訓練,收編入伍後,只會稀釋安塞營的戰力。

要是放任不管,那就會導致大軍出現危險,容易被官軍裹挾着饑民衝陣。

江瀚沉默不語,手指輕輕敲擊着刀柄,他內心深處,其實是傾向於李老歪的意見的。

他此行重返陝西,目的是去甘肅、寧夏等邊鎮招募那些邊軍,而不是收攏一羣嗷嗷待哺的饑民。

可惜張天琳、劉國能那幫首領不在,否則,把這批饑民塞給他們,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李自成外,其他的首領都沒跟來陝西,而是一路掉頭南下,往湖廣方向去了。

就在此時,一直侍立在旁的書辦趙勝,卻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道: “大帥,我覺着吧,這幫人或許還另有可用之處。”

他迎着衆人疑惑的目光,不緊不慢地解釋道:

“這幫饑民雖然看似戰力羸弱,但他們對官府的憎恨,卻是實打實的,這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

“依屬下看,咱們不妨打開縣城的武庫,將繳獲的武器都發下去,讓他們也跟着起兵造反。”

“到時候,不僅能自謀生路,又能爲我等,吸引官軍的注意力和兵力。”

說到這裡,趙勝的聲音壓得更低,透出一股寒意, “又或者.給他們一口飽飯,讓這羣人去衝鋒陷陣,爬城填線!”

先發一章,明天還有 (本章完)

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4章 篝火狐鳴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73章 聲名鵲起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78章 整訓部隊第65章 攻城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34章 忠誠!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65章 攻城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0章 城北劉家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281章 各方反應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81章 神一魁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46章 慶藩來人第2章 破局之策第28章 安塞縣城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99章 突圍第155章 夜襲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27章 水泥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47章 雙贏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34章 忠誠!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15章 武狀元?老子宰的就是武狀元!第54章 拿下王莊第281章 各方反應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75章 立祠堂漢王奠忠魂,書牌位遺孤繼血食第9章 總兵身死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4章 篝火狐鳴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68章 誰的錯?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09章 論水滸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54章 哥倆好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2章 破局之策第35章 靖邊營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67章 張輦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53章 王師來了!第47章 三家合謀第66章 延安府破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181章 詐降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
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4章 篝火狐鳴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73章 聲名鵲起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78章 整訓部隊第65章 攻城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34章 忠誠!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65章 攻城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55章 開倉放糧第10章 城北劉家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281章 各方反應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81章 神一魁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46章 慶藩來人第2章 破局之策第28章 安塞縣城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99章 突圍第155章 夜襲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27章 水泥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147章 雙贏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34章 忠誠!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15章 武狀元?老子宰的就是武狀元!第54章 拿下王莊第281章 各方反應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75章 立祠堂漢王奠忠魂,書牌位遺孤繼血食第9章 總兵身死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4章 篝火狐鳴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68章 誰的錯?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09章 論水滸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54章 哥倆好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112章 鄧陽:我去打王嘉胤?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2章 破局之策第35章 靖邊營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67章 張輦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53章 王師來了!第47章 三家合謀第66章 延安府破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181章 詐降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244章 你要忠君死節,我要解民倒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