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

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 在吳熙等人整治樑家的時候,江瀚這邊已經一頭扎進了工坊。

龍安府畢竟地處偏遠,工匠、物料轉運不便。

於是江瀚索性把整個工部班子,一股腦兒地挪到了交通更爲便利的保寧府。

至於龍安府,他則全權交給了李自成,讓他在幾個緊要的關隘處留足人馬看守。

前段日子,江瀚和陝西的商幫簽下了大批訂單,其中以棉布爲重頭。

但這段時間他忙着開科取士,根本來不及管訂單的事,只是吩咐了保寧府的織染局負責此事。

可將近個把月過去了,織染局一直沒動靜,稱說是工人太少,趕不上進度。

眼看着交貨的日子就要到了,江瀚沒辦法,只能親自跑來織染局巡視一趟。

他心裡想着,是不是該把飛梭織布機給弄出來了?

織布的道理,說來其實簡單。

無非是經線上下交錯形成梭口,緯線從中橫穿而過,用棍子或機括就能完成。

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勞動百姓都明白這個道理。

沙漠裡的貝多因人用雙軸織機織毯子,而四川本地的農戶則多用輕便的腰機,一個人就能織布。

不管織布機怎麼改進,但織布核心動作只有五個:

開口(讓經線上下分開)、引緯(把緯線穿過去)、打緯(把緯線拍緊)、卷取(把織好的布捲起來)、送經(放出新的經線) 早在戰國那會兒,老祖宗就搗鼓出了踏板織機,效率比雙軸織機高了幾十倍。

這是世界紡織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發明,而下一次紡織行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得等到十八世紀的飛梭織機了。

可問題是,飛梭織布機如果真的在這個男耕女織、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年代問世,引發的震動,絕不亞於一場席捲全國的大地震。

江瀚心裡門清,只要他願意開足馬力生產,整個江南以織布爲生的豪紳巨賈、升斗小民,都得被衝擊得傾家蕩產。

所以即便他明白飛梭織機的原理,也一直沒有拿出來。

後世很多發明創造雖然好用,效率能提升幾十倍,但是還要看具體的時代背景。

英國人那都是有了產品傾銷地,纔敢無所顧忌的使用飛梭織機,可江瀚不行。

不過眼下,陝西那羣商人催貨催得很緊,他也只能先把這利器祭出來應急。

只要自己控制好產量,不搞那套傾銷的把戲,並且保證技術不外泄,暫時應該掀不起什麼大風浪。

再說了,江瀚把這玩意兒留着,日後等他掌控了長江水道,說不定就能兵不血刃,徹底摧毀江南一帶的士紳階層。

念及於此,江瀚馬不停蹄地就跑到了織染局,把自己畫好的示意圖,交給了作頭許耀。

許耀看着眼前的幾張草圖,大受震撼。

早就聽冶鐵司那幫鐵匠說,大帥經常有些奇思妙想,甚至還鼓搗出了舍利子這種玩意兒。

沒想到今天輪到他織染局了。

許耀看得是一頭霧水,指着圖上的零件就問起了江瀚: “大帥,這上面畫的什麼穿梭系統,什麼操縱系統,我怎麼一個也看不懂?”

許耀是搞傳統踏板織機的。

按照傳統織機的步驟,織工得用雙手,一左一右,交替着把裝着緯線的梭子,從經線一側用力遞到另一側。

這活兒不僅累人,而且還受制於胳膊的長度。

一般情況下,織布超過一米就費勁了,必須兩個人配合投梭才行。

效率自然也高不起來。

飛梭織機的妙處,就在它用兩個關鍵設計,打破了這個枷鎖:

第一,滑動梭箱與彈簧裝置:

在織機左右兩側各裝一個能滑動的梭箱,梭箱連着繩索,繩索的另一頭就由織工用腳踩踏板、或者使用撥杆控制; 第二,飛梭牽引緯線: 梭子放在一邊的梭箱裡,織工腳踩踏板或者手拉撥杆,就能牽動繩索。

靠着彈簧積蓄的彈力,梭子就能迅速穿過經線梭口,穩穩紮進對面的梭箱,眨眼便能完成一次緯線穿插。

經過這兩項改動,梭子不用再靠人傳遞,也不受手臂長短限制,單人就能織出兩三米寬的布匹。

而投梭的速度更是快了三四倍不止,效率暴漲。

最關鍵的是,飛梭織機基礎的大框架可以沿用踏板織機。

織架、經線軸、經線張力調節器、綜框這些架構都是現成的,只需要略作調整即可。

核心之處就是穿梭系統和動力操縱系統。

穿梭系統,指的就是梭子、滑動軌道和兩頭的梭箱。

操縱系統則複雜些,主要是彈性驅動裝置、撥杆和換向裝置。

經過江瀚一番解釋,許耀才終於看懂了草圖。

他看着江瀚滿腹狐疑,怎麼大帥不去琢磨怎麼攻城略地,反倒一門心思鑽研起織布了? 可他心裡嘀咕歸嘀咕,面上卻不敢有絲毫異議:

“帥爺高見,小的盡力一試。”

許耀也是個積年的老木匠了,手上功夫紮實。

他拿着草圖,便開始親自操刀,先從穿梭系統下手。

梭子最簡單,就是個中間鼓兩頭尖、用來裝緯線的小木梭,做個六七寸長就成。

滑動軌道則是用來引導梭子,沿着直線在經線梭口裡穿梭,限制梭子運動方向的木軌。

許耀找來兩根七尺長的厚實模板,牢牢固定在織架兩側的橫樑上,高度正好對準經線開口的位置。

緊接着,他用鑿子在木板內鑿出兩道V形凹槽,寬度略大於梭子直徑。

最後用細砂紙細細打磨軌道內壁,以確保梭子能順利通過軌道,來回滑動。

至於梭箱,就安在滑動軌道的左右兩端,像個漏斗,引導梭子精準地進入軌道。

到了關鍵的彈性驅動裝置。

許耀琢磨着就地取材,他砍了些韌性好的老竹子,做成三寸長的竹片。

隨後用火不斷烘烤,使其彎曲成一百八十度,等竹片成型後,再將其固定於織架的立柱上,另一頭連接繩索。

工人可以通過拉動撥杆上的繩索,就能把竹片像弓弦一樣拉開蓄力,然後藉着積蓄的彈性勢能,驅動飛梭左右飛馳。

其實只要理解原理,古代的能工巧匠很快就能把實物給做出來。

不到三天,許耀就完成了織機的改造工程。

可等江瀚過來查看時,他一眼便注意到了織機上烤彎的竹片。

“許作頭,這竹片恐怕用個幾十次就得報廢,你就沒想過用其他的材料代替?”

許耀撓撓頭,有些不解:

“大帥,壞了重新換一個就是,竹子還不好找嗎?”

“我多備點就行了。”

可江瀚聽了卻一個勁兒地搖頭:

“不行,這也太影響效率了,要搞就搞好。”

“依我看,得把竹片換成精鋼才行。”

“你先帶人調試,我去趟冶鐵司。”

說罷,江瀚丟下許耀,轉身就趕去了冶鐵司。

此時的冶鐵司也沒閒着,江瀚早就給他們交代了任務下去,要求設法改進火器,加強遠程火力投射。

自從騎兵部隊得到擴充以後,江瀚心裡一直有個想法。

他希望能把火器,更加緊密地融入騎兵的作戰體系當中。

傳統的騎射要求弓馬嫺熟,實在是太考驗騎兵素質了。

有沒有什麼法子,能讓騎兵部隊快速成型呢?

江瀚搜遍腦子,想起了瑞典那位古斯塔夫二世的龍騎兵。

雖說在這明末清初的當口,論戰爭的慘烈程度、裝備的精良水準,東方戰場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十七世紀最強賽區”。

有明一代,無論是火器戰法、裝備精良程度、隊伍軍官比例、火炮密度,都遠勝於同時期的歐洲。

在古斯塔夫提出軍隊職業化、炮兵獨立、三列輪射法等戰術的時候, 朱棣早就已經帶着神機營深入漠北,驅虜平寇了。

明代後期,甚至平均每五十人,就有一門隊屬的佛朗機速射炮。

但明軍大規模使用火器的後果,就是十分依賴後勤保障。

萬曆過後,大明體制逐漸開始崩潰,後勤更是一團糟。

所以等到天啓、崇禎年間的時候,戰場形式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Www☢tt kan☢¢ ○

在遼東的局部戰場上,關寧軍的小股部隊作戰十分頑強,時常能打得韃子抱頭鼠竄。

可只要一打數萬人以上的大會戰,那就必定拉胯。

同時期歐洲的戰爭烈度雖然比東方戰場遜色,但古斯塔夫二世在軍事上的創新,尤其是對騎兵的改進思路,絕對值得拿來一用。

江瀚的想法,是把傳統的弓騎兵,升級成能騎馬衝鋒,下馬列陣,還能使用火槍持續輸出的馬上步兵。

要實現這個目標,裝備纔是關鍵。

第一就是便於在馬上攜帶和使用的燧髮長管馬槍; 第二就是能快速連發的轉輪手槍。

燧發機構本身的技術門檻其實並不高,明朝稱之爲“自生火銃”。

對此,兵部侍郎畢懋康在其著作軍器圖說中,就有詳細記載。

(軍器圖說是在崇禎八年才問世的,但畢懋康只是一個記錄者,並不是發明者。) 江瀚對燧發槍的期待值,其實並不算太高。

他很清楚,光靠這玩意兒,是不可能打遍各路豪傑的,也不可能徹底淘汰冷兵器。

真正能徹底淘汰冷兵器的,得是米尼彈、火帽加上線膛火槍的組合。

不過對於騎兵來說,能在馬上多打出一顆子彈,多一分火力壓制也是好的。

邊軍最喜歡用的是三眼銃,這玩意兒遠程可以開火,近戰能當大錘使。

但論起遠程火力,最終還是得依靠弓箭。

一把小巧靈活的轉輪手槍,則是能很好地解決火力不足的問題。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實用的轉輪手槍,是1835年發明的M1835式柯爾特轉輪手槍。

但早在十六世紀,還處於火繩槍時代的明朝工匠們,就已經發明出了一種名叫“五雷神機”的轉輪槍。

很多人會誤以爲三眼銃是轉輪槍的祖宗,但其實不然。

三眼銃沒有槍軸和轉輪,使用者只能通過旋轉槍桿的方式,更換射擊的槍管。

並且,三眼銃也沒有扳機。

射擊時得用手拿着火繩去點藥池,其本質上更接近於火門槍。

五雷神機就不同了。

它用鐵造槍管,五根管子各長一尺五寸,總重五斤,圍着中央手柄排成輪狀。

槍身上還有準星,每管裝藥二錢,鉛彈一枚。

五根槍管共用一根火繩,槍管可旋轉,點完一根轉到下一根,平射能打一百二十步。

(五雷神機) 除了五雷神機,明朝火器專家趙士楨在萬曆二十六年還發明瞭“迅雷銃”。

這東西有五根槍管,每打一發,只需轉動轉輪七十二度,就能對準下一根槍管擊發,如此循環直到五管打光。

可“五雷神機”和“迅雷銃”雖然號稱是轉輪槍,但其實用性卻是一言難盡。

這兩玩意兒都太笨重了!

五斤起步的重量,加上轉輪的阻力,在顛簸的馬背上單手操作簡直是個噩夢,嚴重影響騎兵的靈活性和射速。

江瀚在冶鐵司找到柴宇,指着桌上的五雷神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柴,這轉輪槍太重太笨。”

“你看能不能,把這幾根並排的槍管去掉,”

江瀚的手指重重地點在轉輪結構上,

“咱們換個思路,不轉槍管,轉而做一個能轉的彈巢?”

“把火藥和彈丸都預先裝在彈巢,只留一根槍管發射。”

柴宇聞言,撓了撓頭, “大帥,您的意思是,想要多個藥室圍着一個軸轉,但只對準一根槍管?”

“這這倒是個省鐵料、減重量的好法子。”

柴宇拿起桌上的五雷神機,掂了掂。

去掉四根鐵管,再改成短銃的樣式,重量起碼能減下一半不止。

對於騎兵來說,這個重量倒也能接受。

可他轉念一想,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大帥,這個法子雖然不錯,但點火怎麼辦?”

“五雷神機是靠火繩,點一個火門,轉一下再點下一個。”

“如今換成一根槍管,該怎麼點火?”

江瀚微微一笑,這個位置正好能引入燧發機構。

他從懷裡摸出兩塊不起眼的灰黑色石頭,互相用力一敲。

“嚓!”

一蓬明亮的火星瞬間迸濺出來。

“這是.火石?”

柴宇認得,這是常用的取火物。

“對,就是火石!”

“咱們做個小巧的機括,用火石來引燃藥池。”

江瀚一邊說一邊拿起炭筆,在紙上快速勾畫起來: “首先是擊錘部分。”

“這裡做一個能轉動的鐵臂,頭上開個槽,就像這樣,”

江瀚畫了個L形的彎曲鐵件,

“咱們叫它擊錘,原理和火繩槍類似,只要能把火石嵌進去就行。”

“隨後是火鐮,在槍身上安一塊精鋼,用來和火石碰撞產生火星。”

江瀚在擊錘的落點處畫了一塊豎直的的鋼片,解釋道: “這玩意兒叫砸鐵,下面連着火藥池的引火孔,只要產生火星,就能點燃藥池。”

“而且平時還能像蓋子一樣,蓋住火藥池,防止雨水。”

柴宇點點頭,原理他基本明白了。

江瀚緩緩地解釋着:

“主要是彈簧機構,火石需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砸出火星。”

“平時,扳機後面的阻鐵勾住彈簧蓄力,一旦扣動扳機,阻鐵就會瞬間鬆開,火石順勢砸向砸鐵,引出火星。”

江瀚回憶着之前看過的槍械結構,併爲這隻轉輪槍設計了一套簡易的“單動擊發”結構。

使用者在在射擊前,只需用手向後扳動擊錘,擊錘在向後移動的過程中,就會通過一個巧妙的撥杆,帶動彈巢。

彈巢旋轉,使下一個彈膛與槍管對齊。

然後再扣動扳機,便可完成擊發。

柴宇聽罷連連點頭,他很快就意識到了這種擊發裝置的好處。

可江瀚隨即提出了難點:

“老柴,原理我已經給你解釋清楚了,但具體怎麼做還得看你。”

“你得想清楚,怎麼保證藥池對準槍管。”

柴宇聽罷,沉思良久: “大帥,想把藥池對準槍管並不難。”

“只要在彈巢的轉軸或者邊緣,刻上定位槽即可。”

“槍身只需要用一個卡榫,只要彈巢轉到和槍管平齊的位置,卡榫立刻就能卡進槽裡,把它定死。”

“如此一來,就能保證彈巢和槍管口齊平。”

可他話鋒一轉,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大帥,槍管是死的,彈巢是活的,中間難免漏氣。”

“要是火藥燃氣從縫裡跑了,鉛彈的力道就弱了。”

“這玩意兒有點複雜,我得和手下的夥計們研究研究。”

壞消息,要出差三天。

(本章完)

第80章 逃出生天第65章 攻城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56章 吳澤第226章 搖黃軍第41章 忠義堂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28章 慶功宴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55章 夜襲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35章 牆頭草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74章 大王發媳婦兒咯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52章 埋伏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65章 攻城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28章 慶功宴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74章 李自成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87章 中伏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35章 靖邊營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9章 總兵身死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46章 害民賊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48章 王莊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273章 淨鞭三聲響,文武兩班齊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25章 馬家溝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81章 神一魁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33章 交贖金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41章 忠義堂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46章 害民賊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89章 陣斬李卑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74章 李自成第34章 忠誠!第25章 馬家溝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0章 穿箭遊營第27章 水泥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8章 段家父子第268章 對於農民起義的思考和矯正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120章 圍三闕一
第80章 逃出生天第65章 攻城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56章 吳澤第226章 搖黃軍第41章 忠義堂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128章 慶功宴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55章 夜襲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35章 牆頭草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74章 大王發媳婦兒咯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52章 埋伏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65章 攻城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128章 慶功宴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74章 李自成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87章 中伏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35章 靖邊營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9章 總兵身死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46章 害民賊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48章 王莊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273章 淨鞭三聲響,文武兩班齊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25章 馬家溝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第81章 神一魁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33章 交贖金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41章 忠義堂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46章 害民賊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89章 陣斬李卑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74章 李自成第34章 忠誠!第25章 馬家溝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0章 穿箭遊營第27章 水泥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8章 段家父子第268章 對於農民起義的思考和矯正第216章 開闢商道,整治薛家第120章 圍三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