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

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

江瀚站在嘉陵江西岸的錦屏山,手裡拿着千里鏡,仔細地觀察着保寧府的防禦體系。

這個張令不愧是征戰多年的老將,守城的本事確實有兩把刷子。

三段式的立體防禦,水陸聯動,層層相扣。

江瀚看了都覺得頭皮發麻。

但他此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雖然此次作戰的目標是圍點打援,殲滅從綿州來的侯良柱所部。

但江瀚也不可能真的就囤兵城下,一槍不發。

明軍又不傻子。

如果看到江瀚的數萬大軍,只圍不打,任誰都知道肯定有詐,十有八九就是要圍點打援。

到時候,張令只需要派人乘快船順流而下,就能輕鬆地通知到其他各路援軍,提醒他們小心防備。

所以,這保寧府該打還是要打!

只不過不能硬打,要想辦法巧打。

看看怎麼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給城內的守軍施加最大的壓力。

要讓守軍感覺到城池危在旦夕,從而不斷向其他府縣的明軍求援。

中軍大帳內,江瀚召集了所有將領,準備聽聽他們的意見。

“這保寧府怎麼打,我想聽聽各位的看法,怎麼才能減小傷亡。”

但董二柱顯然還沒想明白其中的關竅,甕聲甕氣地問道:

“大帥,咱們不是圍點打援嗎?”

“何必非要攻城?等援軍自己送上門來,不就好了?”

江瀚恨鐵不成鋼地撇了他一眼: “說你笨,你小子就真不聰明!”

“咱們要是一槍不發,只要是個正常人都知道其中有詐。”

“到時候守軍乘船通知其他路援軍按兵不動怎麼辦?咱們豈不是白白囤兵城下,浪費糧草?”

董二柱恍然大悟,撓了撓頭又坐了回去。

江瀚沒有再管他,而是繼續看向帳內的其他將領,想聽聽他們的看法。

邵勇倒是很謹慎,只是提議道: “大帥,現在官軍各處守備力量還沒探明,工事部署也不甚明晰。”

“依我看,要不還是先偵查偵查,等彙總了消息再做決定也不遲。”

江瀚聽罷點了點頭,先把戰場情報探明總是沒錯的。

於是,他開始朝着衆將分配起任務: “這樣,咱們分頭行動。”

“保寧府城三面環水,水師尤爲重要。”

“邵勇,你立刻把斥候都派出去,給我沿岸散開,務必搞清楚官軍的戰船數量,”

“洪明,你帶馬隊沿着嘉陵江和涪江一路往上,去上游找船。”

“不管是漁船還是貨船,只要是能浮在水上的,都給我調過來!”

說着,江瀚又補充了一句:“記得給錢,別壞了我軍形象。”

“馬旭,你回去之後,帶領軍中掌令和把總一級的將領,在民兵營中逐級摸排,看看有沒有精通水性的。”

“這些人我有大用,記得把他們單獨拎出來。”

“我帶曹二往北面去,這邊沒有臨水,我試試看能不能從陸上攻破城池。”

議計已定,所有將領,都開始行動起來。

找船的找船,找人的找人,整個隊伍都各自忙活了起來。

江瀚帶着中軍,急匆匆的趕往了府城北面的蟠龍山。

蟠龍山是緊挨着府城北側一系列山脈,它並非一座孤峰,而是一片連綿不絕的山丘和山脊。

這裡的情況並不樂觀。

經過江瀚數日的偵查,他發現蟠龍山面向府城的南坡、以及可供攀登上山的北坡,兩處地方坡度都十分陡峭。

尤其是在靠近城池的南面區域,山勢更爲險峻,甚至有一部分地段是天然的峭壁陡坡,根本無法通行。

而且這裡的地形起伏較大,山體並非平緩上升,而是由多個山丘、山脊和溝谷組成,地形極爲破碎。

在這種地形下,要想進攻城池,十分困難。

在山腳和城牆之間幾乎沒有足夠開闊、平坦的大片區域。

江瀚的數萬大軍,根本無法在這裡集結,更別提部署大型的攻城器械了。

雲梯、衝車,甚至是重炮,都很難通過這片細碎的丘陵區域運抵城下。

最令江瀚忌憚的是,城中的守軍竟然沒有派人,提前砍掉山上的喬木、灌木等植被。

按理說,凡是攻城戰,守城的一方都會提前將城牆周圍的林木,全部砍伐乾淨。

一來是防止攻城方,就地打造攻城器械;二來也是爲了防止林木遮擋視線,影響城頭火炮的射界和殺傷效果。

可偏偏張令就沒有這麼做。

都是積年老將了,怎麼可能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

江瀚站在山脊上,看着周圍的林木恍然大悟。

眼下正值初冬,天乾物燥。

張令這廝,恐怕是想趁着自己在山林中集結部隊之時,趁機發動火攻! “走!這北面攻不下!”

探明瞭北面的情況後,江瀚沒有絲毫的猶豫,帶着部隊掉頭就走。

聽到賊兵撤走的消息,城頭上的張令還有些失望。

他本來在北門的山林沿線,佈置了重重的工事和伏兵,想要趁機埋伏賊兵,殺一殺這幫人的銳氣。

可沒想到,賊兵竟然如此謹慎,連試探性的進攻都不肯發起一次,直接就放棄了北門。

看來,接下來的攻防重點就是那三面臨河的區域了。

張令不敢大意,立刻從北門抽調了數千營兵,投入到了沿河的淺灘之上繼續加固工事,準備應對賊兵接下來的進攻。

此時的江瀚,已經趕回了西面,正聽取着從四面八方彙總起來的消息。

“大帥,現已探明,敵軍水師共有十五艘戰船,基本都是小型的蒼山船和沙船。”

“另外,馬隊沿嘉陵江和涪江,往上游方向探查了三十里,只找到了十幾艘小型的漁船,每次最多隻能搭載三到五人。”

“根據當地漁民說,官府很早之前就開始大規模地組織鑿船。”

“顯然張令是提前做好了打算,準備靠着水師死守江面。”

“洪明派人把漁船先送回來了,而他則是帶人繼續往上游找船,估計還得十來天,纔會有最新消息傳回來。”

江瀚聽完,陷入了沉思。

他手指輕輕地敲擊着桌面,思索着該如何破局。

邵勇見狀,試着提議道: “大帥,要不咱們乾脆派人泅渡過去?”

“馬旭搜遍了軍中,大概找到了三百多號精通水性的當地漁民。”

“這幫人的漁船都被官府給鑿沉了,眼看斷了生計,這才憤而參加起義造反,加入了我軍。”

“根據斥候的回報,官軍大概有六艘戰船,一直停靠在府城正面的深水河段,作爲主力部隊。”

“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派這些精通水性的漁民,趁着夜色泅渡過去。”

“讓他們用油布攜帶炸藥包,等靠岸後,找機會吧官軍的戰船給炸了。”

“等官軍的戰船少了,咱們就可以趁夜搭建浮橋,強行渡河。”

可江瀚聽了邵勇的計劃,卻有些不太認同。

三百多號人實在太少,且不說他們能不能順利避開江面上巡邏船。

就算他們真的成功摸到了對岸,也要時刻警惕,千萬不能被沿岸巡邏隊的發現。

如果江瀚沒看錯的話,那幾處水流平緩的河段岸上,可都是築有箭塔的。

這幫沒經過訓練的漁民,能不能避開箭塔和巡邏兵的偵測,都是個問題。

更別提在重重守備之下,炸燬岸邊的戰船了。

再說了,對於這些精通水性的漁民,江瀚十分看重。

他們這幫從西北來的邊軍,大多都是旱鴨子。

日後,如果要在川中的水網地帶作戰,還得看這羣漁民的本事,水師估計也少不了。

肯定不能爲了一次夜襲,就讓他們白白葬送性命。

得想個更穩妥的法子才行。

接下來的幾天裡,江瀚親自帶着那三百多號漁民,晝夜不停地沿着江岸,探查着官軍水師的佈防情況。

爲首的漁民叫做林潮生,他對於江瀚這種事必躬親的舉動,很是不解: “大帥,要俺們說何必浪費這個功夫。”

“只要您一聲令下,咱們弟兄帶着火藥,就游到對岸去了!”

“您別看我個子不高,但我從小就跟着我爹在江裡打漁,水性是一等一的好!”

“其他人都叫我小張順!”

江瀚聞言,不由得樂了:

“嘿,沒看出來,你小子還是個人才。”

“竟然還讀過水滸,知道‘浪裡白條’的綽號。”

林潮生被江瀚這麼一誇,有些臉紅地撓了撓頭,憨笑道: “認不了幾個大字,大多都是聽城裡的說書先生講的。”

“以前打漁的間歇,咱沒事兒就愛往茶樓裡鑽。”

“花上幾個銅板就能聽一下午,順便打發打發時間。”

“直到不久前,官府強徵把咱們的船都給鑿沉了,斷了生計,一氣之下就投奔了大帥麾下。”

江瀚嘆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

“沒事,跟着我好好幹,日後少不了你的好處。”

“泅渡的事就算了。”

“白天過去太容易被發現;晚上官軍水師的巡邏又太過頻繁。”

“你們先別急,等我想個穩妥的辦法,儘量幫你們減小阻力。”

“大家都是爹生娘養的,如非必要,我也不會讓大家平白無故地去送死。”

聽了這話,在場的幾百名漁民,眼眶都有些紅了。

他們這些人,雖然不是“疍戶”,但在實際生活中,與那些被視爲賤籍的疍戶,其實並沒有太大區別。

林潮生這羣漁民,大多都是以船爲家,居無定所。

他們不僅會遭到官府的盤剝,而且還經常會被冠以“賤籍”“化外之民”的蔑稱,飽受欺壓。

就拿這次徵船來說,官府壓根兒就沒提過補償一事。

直接派出衙役,把他們視以爲家的漁船全給鑿穿沉江,害得他們妻兒老小,盡皆露宿街頭,食不果腹。

本來吧,這幫漁民參加起義,也不過就是奔着一口吃食來的。

結果萬萬沒想到,義軍的頭頭竟然絲毫不以他們的身份爲鄙,反而是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樣。

言語之間,盡是對他們的看重。

上位之人很小的一點善意,對於下面的人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林潮生這幫漁民們感受到了久違的善意,所以纔會表現得如此動容。

江瀚倒是沒注意這羣漁民的神色變化,他還自顧自的走在前頭,仔細思考該如何突破官軍的防線。

結果身後突然傳來一陣聲音,搞得他措手不及。

“大帥宅心仁厚!”

“大帥長命百歲!”

“我等願爲大帥效死!”

江瀚聞聲轉過頭,看見跪倒一片的漁民時,都愣住了。

什麼情況? 自己才說了幾句話,怎麼都跪下了?

他連忙上前,將林潮生等人一一扶起:

“這是幹什麼?”

“都起來吧,給我點時間,總能想到辦法。”

誰懂啊,從晚上12點寫到凌晨6點40,我真的要崩潰了。

(本章完)

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33章 交贖金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6章 交鋒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82章 奸細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17章 激戰!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56章 吳澤第32章 青皮無賴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7章 激戰!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17章 激戰!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14章 發餉第53章 王師來了!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68章 誰的錯?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3章 魚腹丹書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73章 聲名鵲起第43章 砍瓜切菜第41章 忠義堂第118章 攻城戰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8章 段家父子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81章 神一魁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5章 兵變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199章 突圍第236章 埋伏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52章 埋伏第235章 牆頭草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81章 詐降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75章 會盟延安第51章 出發第46章 慶藩來人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36章 整頓軍紀第99章 擺爛的縣令
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33章 交贖金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6章 交鋒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04章 進入漢中第82章 奸細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17章 激戰!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56章 吳澤第32章 青皮無賴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7章 激戰!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17章 激戰!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46章 慶藩來人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14章 發餉第53章 王師來了!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78章 整訓部隊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68章 誰的錯?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25章 攻打百丈關第3章 魚腹丹書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73章 聲名鵲起第43章 砍瓜切菜第41章 忠義堂第118章 攻城戰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8章 段家父子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81章 神一魁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5章 兵變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42章 流寇來襲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84章 處處碰壁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199章 突圍第236章 埋伏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52章 埋伏第235章 牆頭草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81章 詐降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182章 渡河南下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43章 砍瓜切菜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75章 會盟延安第51章 出發第46章 慶藩來人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267章 崇禎的天塌了第36章 整頓軍紀第99章 擺爛的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