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

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

崇禎七年冬,洪承疇率領四萬秦兵精銳,風塵僕僕地開往了漢中。

這四萬人馬,是他從陝西三邊精挑細選出來的勁旅,可即便如此,想要突破蜀道天險,人數仍顯單薄。

而且爲了防備蒙古人趁虛扣邊和各地流寇作亂,他還不得不分出一萬兵力留給陝西巡撫李喬,拱衛陝西。

只餘下三萬餘人隨他南下漢中,準備入川平叛。

漢中府衙內,洪承疇端坐正堂,面色冷峻,目光如刀。

他的案前攤開一幅川陝地形圖,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三條入川棧道上的關隘位置標註得一清二楚。

堂下諸將肅立,氣氛凝重。

艾萬年、左光先、白廣恩、賀人龍,張應昌一個個都是在陝西、山西戰場上,與流寇、韃子真刀真槍拼殺出來的悍將。

其中還有不少是江瀚的老熟人。(曹變蛟因病回鄉修養) 他們個個神情肅穆,腰桿挺得筆直,但眼神之中,卻都帶着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與茫然。

而階下的另外三位將領,則顯得更爲侷促。

幾人都是負責鎮守漢中棧道的朝廷將領,分別是: 汾西參將鄧陽率兩千人,駐守陽平關,守衛金牛道;

階州參將方國安率兩千人、駐守巴峪關,守衛米倉道;

興安參將焦博率一千五百人、駐守饒峰關、守衛荔枝道。

“諸位,”

洪承疇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整個大堂, “蜀王告急,川省糜爛,賊酋江瀚已成心腹大患。”

“陛下震怒,嚴旨我等剋期蕩平賊寇!”

他目光掃過衆人,尤其在鄧陽、方國安、焦博三人臉上停留片刻: “朝廷嚴令,我等需與湖廣盧象升部互相配合,南北齊發,進入蜀地!”

“我軍的任務是吸引賊寇主力,爲盧總理溯江而上、直搗夔門創造戰機。”

“此戰關乎社稷安危,爾等當戮力同心,不得有誤!”

堂下諸將齊聲應諾,唯獨鄧陽低垂着頭,眼神微微閃爍。

他這個奸細在這羣官軍中格格不入,生怕被洪承疇犀利的目光看出端倪。

可洪承疇卻不打算放過他,仔細詢問道: “賊衆盤踞四川已久,本督初來乍到,對敵情不甚瞭解。”

“鄧參將、方參將、焦參將,你等駐守漢中已久,直面賊氛。”

“江瀚逆賊,如今在川北是何動向?兵力幾何?各處棧道的佈防又如何?”

“細細道來,不得有絲毫隱瞞!”

階州參將方國安爲人耿直,率先抱拳出列: “回稟軍門,賊勢確如蜀王奏報所言,極爲猖獗!”

“賊兵部分守軍盤踞於巴中、南江一帶,扼守米倉道、荔枝道等入川之咽喉要地。”

“據探子回報,賊兵佔據保寧府後,就在各處關隘積極構築工事,挖深溝起高壘,戒備森嚴。”

“末將曾多次派出小隊探查,均遭賊寇截殺,損失不小。”

“商旅幾近斷絕,唯有少數膽大亡命之徒,或可繞行險峻小路,但十不存一。”

他語氣沉重,顯然對正面強攻米倉道持悲觀態度。

一旁的焦博緊接着上前補充,臉上帶着愁容:

“洪督師明鑑,末將駐守饒峰關,荔枝道更爲崎嶇難行!”

“賊寇雖未大股集結於關前,然沿途險隘皆設卡哨,伏兵暗藏。”

“況且,荔枝道艱險難行,運糧極爲困難,大軍若行此路,補給線漫長,極易被賊寇切斷。”

“末將以爲,非奇兵不可取。”

輪到鄧陽了。

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緊張,上前一步,聲音儘量保持平穩:

“稟督師,末將所守金牛道,賊寇亦在廣元、朝天關一線布有重兵,扼守險要。”

“然而.”

他略一遲疑,還是說了出來, “然而商道尚未完全斷絕。”

“商道?”

洪承疇聽罷,眉毛不易察覺地挑了一下,鋒銳的目光如實質般刺向鄧陽, “何處可通商?”

鄧陽被洪承疇一盯,後背瞬間被冷汗浸透,彷彿被什麼洪水野獸盯上了一樣。

而一旁的方國安和焦博,則是下意識地扭頭看了鄧陽一眼,顯然是對通商一事有些詫異。

面對衆人的目光,鄧陽強裝鎮定,硬着頭皮回道:

“回督師,主要是主要是是一些往來於關中、漢中和四川之間的商幫,尚能通行於金牛道連雲棧道一線。”

“哦?”

“都是些什麼商幫?運的又是何物?”

“竟能在你鄧將軍眼皮底下通行?”

洪承疇的聲音聽不出喜怒,但每一個問題都像重錘般敲在鄧陽心上。

鄧陽的喉結滾動了一下,腦中飛速運轉: “回督師,其中多是些西安、漢中本地的商賈走的秦王府、瑞王府的門路。”

“最近從四川運出了不少精美的琉璃花瓶,都送到了王府裡。”

“都是王府的生意,末將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王府?”

洪承疇聽罷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隨即緩緩點了點頭,既然是朱家王爺們的生意,那他也不好多說什麼。

於是他不再看鄧陽,轉向衆人: “根據三位所言,賊寇扼守要道,佈防嚴密,強攻並非上策。”

“此事,容本督再仔細思索一二。”

“你等先回去吧。”

就在洪承疇要轉身離開時,階下的方國安卻突然開口叫住了他。

方國安一臉愁容,支支吾吾地回道: “軍門!”

“這馬上就要入冬了,弟兄們的糧草還沒個着落。”

“再加上開春又要往四川進兵,您看.是不是先把糧餉發下來,讓弟兄們過個舒坦的冬天。”

洪承疇聽完點點頭,解釋道:

“陛下有明旨加派,想必糧餉年前便能運抵漢中。”

“但遠水難解近渴,這段時間所需的糧秣軍資,還需要各位自行設法籌措。”

“時局艱難,還望諸位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是!”

衆將聽罷齊聲應諾。

“自行籌措”四個字背後的含義,在座的各位將領都心知肚明。

就這樣,漢中府內外,官軍四處出動,以“清剿賊寇餘黨”爲名,肆意劫掠鄉鄰。

江瀚入川時曾經路過漢中,而且還在各地發起了不少毀廟滅佛的運動,這便給了官軍可乘之機。

以賀人龍爲首的將領,帶兵下鄉,見村即入,百姓稍有不從,便拳腳相加。

甚至連一些小富之家都無一倖免,田間地頭的糧食、牲畜被洗劫一空,百姓哭聲震天。

鄧陽和黑子駐守在陽平關,望着漢中府外雞犬不寧的景象,心中暗罵洪承疇無恥。

他們麾下的兩千兵馬,軍餉都是由江瀚從廣元縣秘密運來的,所以他們不需要參與劫掠。

但鄧陽卻敏銳地察覺到,要是他們始終按兵不動,恐怕會引起洪承疇的懷疑。

夜深人靜,鄧陽與黑子在營帳中密議。

鄧陽低聲道: “方將軍,眼下各部都在四處搜刮糧草,咱們若一動不動,姓洪的遲早起疑。”

“到時他如果查咱們糧草來源,你我拿什麼搪塞?”

黑子聞言一愣,隨即反應過來:

“你是說咱們也得去劫掠鄉鄰?”

他撓撓頭,試探道:

“要不就說糧草是通商買來的?”

“金牛道商幫來往頻繁,買點糧食不算離譜吧?”

鄧陽苦笑着搖了搖頭:

“方將軍,你是不知道漢中糧價現在有多離譜!”

“一升米快賣到五錢銀子了!”

“咱們現在可是官軍,哪來那麼多銀子買糧食?”

“那姓洪的精明得很,怕是不好糊弄。”

黑子聞言倒吸一口涼氣: “嘶,一升米五錢?這麼貴?”

“這麼說大帥養咱們這小兩千人,豈不是每個月都得花幾千兩銀子?!”

“那你說咋辦?難道真跟賀人龍那幫人一樣,下去搶?”

“軍中可是有規定,私自劫掠者斬。”

鄧陽沉吟片刻,目光堅定: “此一時,彼一時。”

“咱們身在敵後,爲完成大帥交代的任務,適當妥協也在所難免。”

“大帥費盡心思將咱們安插在官軍當中,絕不能因小失大。”

黑子皺眉道: “要不我帶人去村裡逛一圈,天黑就回來,糊弄過去?”

鄧陽斷然否決,眼中閃過一絲後怕: “前些天在府衙時,姓洪的問起商道,我差點嚇得魂飛魄散。”

“這人不好糊弄,要做就做真點!”

“必須闖進村子,翻箱倒櫃,鬧得越亂越好。”

“大不了你提前跟兄弟們交代,搜的時候留一手,別真把百姓的口糧搶光。”

黑子聽的是將信將疑: “這樣做……能行?”

鄧陽耐心地分析道:

“只要咱們帶兵闖進去,其他官軍見村子已被搜過,大概率不會再來。”

“眼下當務之急,是將洪承疇的部署傳到保寧府,讓大帥早做準備。”

黑子聽罷,終於點頭: “好!你我兵分兩路。”

“我帶人下鄉做戲,你派人去保寧府送信!”

次日清晨,黑子率領三百兵馬,浩浩蕩蕩開往西坪村。

西坪村是漢中府附近一個不大的村落,村民多以種田爲生,平日與黑子這幫陽平關守軍有些生意往來,彼此頗爲熟絡。

村裡的里正老王頭見黑子帶兵前來,還以爲又是來買吃食的,笑呵呵迎上前:

“方將軍,您老又來照顧我們村的生意?”

“這次想要點啥?”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往日裡還算和藹的黑臉將軍,今天卻一臉強硬,語氣冰冷:

“閉嘴!”

“我等是奉洪督師軍令,清查通匪奸細,籌措平叛軍糧而來!”

“限你西坪村半日內,交出五百斤糧食!”

“敢有隱匿、抗拒者,以通賊論處,格殺勿論!”

聽了這話,老王頭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

“五五百斤?”

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帶着哭腔,

“將軍,您高擡貴手啊!”

“今年收成不好,又逢大旱,村裡哪有這麼多糧食?”

“您行行好,放咱一條生路!”

周圍的村民也紛紛跪下,哀聲一片。

黑子看着眼前的場景,心一橫,猛地轉過頭,對着身後的副將下令道:

“搜!”

身後的副將馮老二心領神會,帶着士卒就衝進民宅,將屋裡的男女老少全都驅趕到了屋外的空地上。

一行人在屋內翻箱倒櫃,動作粗野,鍋碗瓢盆被隨意掀翻,被褥衣物被扔得滿地都是。

整個西坪村被攪得是雞飛狗跳,一片狼藉。

可就在這混亂之下,屋內士兵的目光卻飛快地在牀下、竈臺、柴堆等隱秘處掃過。

當看到藏在稻草堆下、被破布蓋着的半袋雜糧,或是塞在水缸下的幾串銅錢時,他們要麼裝作沒看見,要麼故意用刀鞘、槍桿將其往更隱蔽的地方撥弄撥弄。

甚至有人在翻找時,會故意背對着藏匿點,擋住外面可能投來的視線。

爲首的馮老二在掀開米缸蓋時,發現缸底淺淺一層糙米下面似乎有東西,他立刻蓋上蓋子,大聲罵道: “空的!晦氣!”

然後一揮手,帶着身後的士卒頭也不回地就離開了屋子。

這場聲勢浩大的搜查持續了將近大半天,可最後黑子帶走的東西,卻少之又少。

等村民們戰戰兢兢回到家中,準備收拾殘局,卻驚喜地發現糧食大多還在。

當晚,劫後餘生的村民們趁着夜色偷偷溜出了家門,準備將倖存的糧食藏起來。

剛爬到半山腰,里正老王頭卻撞見鄰居李三也鬼鬼祟祟地在藏東西。

兩人懷裡各抱一袋糧食,面面相覷。

李三壓低聲音:

“里長,你這糧食?”

老王頭一愣,低聲道: “早上那幫官軍走後,我回去收拾,發現屋裡還剩不少。”

“你莫非也是?”

李三一臉驚訝: “我也是,娃娃發現的。”

“難道.那幫狗日的留了一手?”

兩人對視一眼,心中疑惑叢生,但眼下不是細想的時候。

他們趕緊將糧食埋進巖洞,用枯枝掩好,約定誰也不許聲張,生怕官軍殺個回馬槍。

果然謹慎是對的,不出兩天的功夫,西坪村又迎來了一隊官軍,爲首的正是賀人龍。

他帶着副將郭浩,氣勢洶洶找到里正,開口就要一千斤糧食。

可里正早就把糧食藏好了,理直氣壯地推脫道:

“軍爺,您來得不巧。”

“前些天已經有官軍來過了,村裡的糧食都被徵走了!”

賀人龍眯起眼睛,半信半疑:

“陽平關?鄧陽那廝的人?”

他朝身後郭浩使了個眼色, “去,帶人搜搜看!”

郭浩領命,帶着十幾個兵丁闖進民宅,翻箱倒櫃。

可村民早有準備,糧食都藏進了山洞,屋裡只剩些破爛傢什。

郭浩搜了半天,一無所獲,氣急敗壞地逼問村民,得到的回答全是如出一轍,都被官軍搶走了。

賀人龍得知消息後,也只得悻悻帶隊離開。

待官軍走遠,村民們聚在村口,總算是長舒一口氣:

“得虧是前頭那幫軍爺留了情,否則咱西坪村這冬天可真過不下去了!”

就在漢中各地被官軍攪得雞飛狗跳的時候,鄧陽已經派出心腹,快馬加鞭,把消息送到了保寧府的江瀚手上。

信中詳細闡述了洪承疇的兵力以及作戰計劃。

漢中三萬人走陸路,吸引江瀚主力,湖廣的盧象升則自夔州率軍入川,東西夾擊。

可江瀚接到信後卻一臉詫異,朱由檢莫非得了失心瘋? 高迎祥和張獻忠可還沒死呢,怎麼就突然來找他的麻煩了?這是真不把闖王和大西王放在眼裡啊。

眼下,成都府出了府城外,就只剩下幾個州縣在苦苦支撐了,沒想到朝廷突然想起他來了。

無奈之下,江瀚也只能下令兵分兩路,自己帶兵前往夔州防守盧象升。

至於漢中那頭,他則是讓董二柱一個人全權負責。

在江瀚看來,三條入川的道路都已經被鎖死,洪承疇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三萬人也休想從漢中入蜀。

回來晚了,先發再改!

(本章完)

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114章 內應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38章 水攻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57章 馬家村第65章 攻城第238章 水攻第118章 攻城戰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章 破局之策第53章 王師來了!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51章 出發第10章 城北劉家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29章 練兵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38章 李家張家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89章 陣斬李卑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75章 會盟延安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65章 攻城第154章 哥倆好第2章 破局之策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282章 朕之肱骨,國之棟樑!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8章 段家父子第10章 城北劉家第50章 穿箭遊營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28章 慶功宴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6章 交鋒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33章 交贖金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46章 害民賊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116章 入城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29章 李總管第4章 篝火狐鳴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8章 段家父子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59章 渡河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56章 吳澤第27章 水泥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68章 誰的錯?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82章 奸細第149章 鐵角城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49章 鐵角城第238章 水攻第80章 逃出生天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
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114章 內應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38章 水攻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57章 馬家村第65章 攻城第238章 水攻第118章 攻城戰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章 破局之策第53章 王師來了!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51章 出發第10章 城北劉家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129章 練兵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38章 李家張家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89章 陣斬李卑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75章 會盟延安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65章 攻城第154章 哥倆好第2章 破局之策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282章 朕之肱骨,國之棟樑!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8章 段家父子第10章 城北劉家第50章 穿箭遊營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36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第128章 慶功宴第84章 處處碰壁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6章 交鋒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139章 鑄炮和辦學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33章 交贖金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46章 害民賊第75章 會盟延安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116章 入城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29章 李總管第4章 篝火狐鳴第242章 貓鼠遊戲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8章 段家父子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159章 渡河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56章 吳澤第27章 水泥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68章 誰的錯?第164章 艾萬年的伏擊第82章 奸細第149章 鐵角城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49章 鐵角城第238章 水攻第80章 逃出生天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