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

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

搖黃軍臨時營地裡,氣氛壓抑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

董二柱召來了搖黃軍的一衆大小首領,把江瀚的意思,原封不動地傳了下去。

“諸位首領,我家大帥的意思呢,聯姻就不必了。”

董二柱坐在主位上,端着茶盞,語氣平淡, “想要入夥,沒必要通過這種方式。”

“從民兵或者輔兵管隊做起,已經是我家大帥給出的最優條件了。”

“我軍究竟是什麼樣子,想必各位在來的路上,應該也看清楚了。”

“只要不是行伍出身的,任誰想加入,都要重新整編訓練,各位也不例外。”

“當然了,”

他話鋒一轉,又給了一絲餘地, “如果各位不想寄人籬下,那也無妨。”

“大帥說了,可以給各位發一筆安家銀,再加上我龍安府之後會分發田地,想必各位回鄉做一富家翁,也不是什麼難事。”

“還是那句話,各位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我等絕不勉強。”

一番話講完,董二柱便不再言語,只是慢悠悠地喝着茶,將問題扔給了帳內幾位搖黃軍的首領。

聽了這話,人羣中的陳代雲倒是神色如常,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但爲首的搖天動可就急了。

說白了,他纔是那個想攀高枝的人。

雖然他們幾個首領義結金蘭,但生逢亂世,只有刀槍兵馬,纔是安身立命的資本。

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沒有幾個人能輕易放下,即便是很小的權利。

搖天動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把自家三妹嫁出去,就是想傍上江瀚這個大樹,從中撈點好處。

可他萬萬沒想到,人家根本就看不上他們這幫烏合之衆。

大老遠地跑來一趟,結果連正主的面都沒見上! 搖天動擠出一絲笑容,湊到董二柱跟前,試探道: “董參將,您看.這事兒,是不是還有商量的餘地?”

“要不,您再幫着勸勸江大帥?”

“我這三妹,什麼條件,您是親眼見過的。”

“正好江大帥也是孤身一人,兩人簡直就是天作之合啊!”

“再說了,咱們兩家同爲反明的義軍,等三妹嫁過去了,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到時候還能互相幫襯幫襯.”

可搖天動把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董二柱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默不作聲,只是一個勁兒地喝着茶。

其中拒絕的意思,不言而喻。

無奈之下,搖天動只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陳代雲,想讓她親自出面,再爭取爭取。

可陳代雲反倒是很豁達。

她已經看清了,這場所謂的“聯姻”,從頭到尾,都只是自家大哥的一廂情願罷了。

搖天動上杆子想把自己給嫁出去,分明就是想從龍安府的手裡,撈點政治資本。

對此,陳代雲雖然說不上生氣,但心裡還是難免有些失望。

她站起身,一臉堅決: “大哥,不必再勸了。”

“董參將說的沒錯,咱們這點人馬,實在翻不起什麼大浪。”

“既然現在川北已經換了主人,咱們再回去大巴山裡落草爲寇,肯定也不合適了。”

說着,她深深地看了一眼搖天動:

“不知道大哥你怎麼決斷,我還有父仇未報,也不可能回去相夫教子。”

“既然龍安府願意收留,那我就從一個民兵做起,將來未嘗不能跟着打進成都府。”

眼看自家三妹把話說得這麼死,搖天動也有些氣急,開始指責起董二柱來:

“董將軍,我等拱手讓出南江縣,又千里迢迢地來到百丈關,可結果竟然連你家大帥的面都見不到!”

“未免也太過輕視我等了吧?!”

“難道這就是貴軍的待客之道?!”

聽了這話,董二柱終於放下茶盞,緩緩開口: “此言差矣。”

“我家大帥並非是輕視諸位,主要是他最近在策劃一場大戰,實在是分身乏術。”

“至於婚娶一事,他也明說了,等日後攻下了成都府,再說也不遲。”

“好了,話我已經帶到,我也該回中軍參會了。”

“諸位有緣再見!”

說罷,他便徑直起身,離開了大帳,只留下搖黃的一衆首領,在原地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

出了搖黃軍的營地,董二柱暗自啐了一口: “呸,我還以爲這姓搖的是真心想給瀚二哥介紹一樁好姻緣。”

“結果沒想到,竟然是個想靠女人攀高枝的勢利眼。”

“差點被這狗日的給混過去了。”

他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快步趕回了中軍大帳。

掀開帳簾,他朝着桌案後等待已久的身影,遞了個眼神。

江瀚見狀,微微頷首:

“既然都到齊了,那咱們就開始吧。”

“今天緊急召開議會,主要是有重大的軍事行動,要向各位安排。”

這一次的中軍大帳裡有些冷清,只有董二柱,曹二,馬旭等幾個將領在場,其餘的都不在此處。

“根據鄧陽從漢中傳來的最新情報,後金的皇太極,已經徹底擊敗了蒙古察哈爾部,統一漠南。”

“林丹汗不敵,率殘部向西逃亡青海。”

“途中,林丹汗爲了求活,屢次犯邊索賞,甚至還派出了五萬騎,自清水、橫城分道進犯寧夏鎮。”

“總兵賀虎臣,寡不敵衆,力戰而亡。”

“三邊總督洪承疇聞之大驚,已於日前親率關中主力,前往寧夏御邊。”

“而湖廣的盧象升則正在調集重兵,專心討伐闖王高迎祥,同樣無暇他顧。”

說着,江瀚把幾封信件,遞給帳內的衆將傳閱。

“諸位,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戰略窗口期!”

他的聲音,變得異常亢奮, “我打算趁着這個機會,一舉殲滅四川明軍的主力部隊!”

“平武傳來消息,李自成已經從雪域回來了,此行一共帶回來近三千匹河曲馬,以及兩百奴隸。”

“我已經傳信,讓工部冶鐵司的作頭柴宇放下一切活計,不惜工本,全力打製馬鞍、馬鐙,以及半裝的棉甲馬鎧。”

“最遲一個半月,咱們就能湊出一支三千人的騎兵軍團!”

聽了這個消息,帳內衆將精神一振,眼中冒光。

說實話,他們這批從西北邊鎮殺出來的老兵,真要論戰鬥力,還得是騎在馬背上才能全部發揮出來。

畢竟當年在邊鎮時,他們可是餓着肚子,都要出塞和蒙古韃子交戰的。

現在有了這批戰馬,他們的戰鬥力能提升一個檔次。

江瀚攤開輿圖,細數着現在的敵我態勢:

“根據邵勇從梓潼傳來的消息,現在四川明軍的主力部隊,主要有兩股。”

“第一,是保寧府的四川副總兵張令,此人是員老將,箭術精湛,號稱‘神弩將’”

“他主要負責駐守川北地區,駐地就在保寧府,麾下約有五千人馬。”

“第二個,是四川總兵侯良柱。”

“他正率領川中主力,駐守於綿州至鹽亭一線,防備邵勇進兵成都府,手上約有八千精兵。”

“此外,我估計在成都府,應該還有一股明軍。”

“蜀王朱至澍就在成都府,肯定會有人拱衛府城,很可能是雲貴川三省總督朱燮元。”

“據我推算,他手上的兵力應該不會太多,畢竟雲南現在還有土司在作亂,朱燮元不敢輕易把貴州和雲南的兵馬調過來。”

衆人仔細看着輿圖上的幾處標點,揣摩半晌,大致明白了江瀚所說的狀況。

江瀚指着輿圖上的保寧府,畫出了一個包圍圈:

“現在咱們的目標很簡單,圍點打援!”

“我們和邵勇兩部,自西、北兩面,進攻保寧府。”

“要做出一副不惜代價也要攻破城池的樣子,逼綿州的侯良柱來救。”

“等他從綿州出兵後,再調集江油的劉寧率領新組建的騎兵軍團,設下埋伏,斷其後路,圍剿侯良柱的援軍!”

“只要打掉了侯良柱所部,保寧府的張令就成了甕中之鱉。”

“憑他一支孤軍,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保寧府。”

“只要殲滅了這兩支明軍主力,成都府自然孤立無援,到時候任憑咱們拿捏。”

聽了江航的作戰計劃,帳內的衆將紛紛點頭,都覺得此計可行。

可等仔細消化過後,卻還是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他們個個掰開手指頭,算了又算,發現現在根本找不出多餘的人手,來組建這隻騎兵軍團。

要知道三千人可不是個小數目,江瀚這一趟總共才帶了八千戰兵入川。

此次南北兩路進攻保寧府,江瀚已經抽乾了所有能調動的兵力。

就連剛訓練不到一年的民兵,都拉出來了。

現在軍中的比例,基本上是民兵和精銳戰兵五五開,剩下的都留在龍安府看家。

騎兵不同於步兵,這是個高技術而且十分耗錢的兵種。

一個普通人,沒有大半年的時間,恐怕連控馬都學不會,更別提在馬上衝鋒陷陣、開弓騎射了。

算來算去,他們怎麼都湊不出三千人來組建這支騎兵軍團。

曹二率先提出了這個問題: “大帥,咱們現在人手可不夠啊!”

“軍中總共只有八千人,上馬能騎射,下馬能步戰。”

“這一趟,咱們南北兩路大概就帶了四千左右的精銳出來,剩下四千人都在龍安府看家護院。”

“大帥您應該清楚,想要把那羣民兵訓練成合格的騎兵,至少也得一兩年的功夫。”

“總不可能把看家的老兄弟們都抽調出來,組成騎兵吧?”

可江瀚聽罷,卻重重地點了點頭,斬釘截鐵: “沒錯!我這次就是要孤注一擲!”

“我打算把咱們從西北帶來的精銳全拉出來,投入戰鬥!”

“我要一戰殲滅四川明軍主力!”

“我算過了,龍安府只留一千戰兵和部分民兵就行。”

“剛好剩下三千人,這批人全都組成騎兵!”

此話一出,滿帳皆驚。

董二柱更是急不可耐地站了起來:

“三千人都調出來?!”

“那那龍安府怎麼辦?!”

“咱們大軍一動,龍安府守備必然空虛,萬一官軍趁機打進龍安府怎麼辦?!”

“那可是咱們的根基之地,豈能容官軍在龍安府四處燒殺搶掠?!”

可江瀚決心已定,大手一揮打斷了董二柱: “不要怕這些瓶瓶罐罐,打碎了咱們將來還可以再建。”

“有句話說得好,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只要咱們的主力部隊還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再說了,現在秋收已經結束,就算官兵想打砸搶燒,他也沒什麼東西可以搶。”

“讓李自成充分發揮民兵的作用,把游擊戰在川北的羣山裡打起來。”

“民兵帶着百姓堅壁清野,往山裡躲。”

“只要能拖住三個月,我一定能拿下綿州和保寧府的明軍主力!”

隨着衆將紛紛離去,一場決定川中局勢走向的大決戰也即將來臨。

而決戰之前,江瀚必須把自己麾下的所有資源,全都調動起來。

中軍大帳之內,他徹夜未眠。

就着昏黃的燭火,江瀚開始親自起草調令。

傳令兵們在帳外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奔赴後方的各個州縣,把江瀚的命令傳遞下去。

“.現命石泉縣守將李老歪,即刻拔營,率本部兩千兵馬換防至江油縣。”

江油是南下成都平原的門戶,也是防備成都明軍北上的要衝,地勢平坦,利於大兵團作戰,所以他需要一員猛將鎮守後方。

然後是平武縣的李自成,率部即刻開拔,接替石泉縣一應防務。

“.石泉地處羣山之中,道路崎嶇,易守難攻。”

“敵軍若來,必是偏師奇襲,你麾下兵馬多擅山地作戰,由你鎮守石泉,扼守我軍側後方,切記不必死守,保存實力爲上……”

再然後是平武縣的趙勝。

江瀚要求趙勝調集平武、青川等地所有秋糧,盡數脫殼、打包,運往百丈光和梓潼一線,保證後勤。

並且還命其監督冶鐵司,要求一個月半內,必須將所有高橋馬鞍、雙邊馬鐙,半裝棉甲馬鎧準備到位。

所有材料趙勝需要全力提供。

(本章完)

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27章 水泥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69章 焦屍第67章 張輦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63章 李立遠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76章 剿撫並用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80章 忽悠洋人第14章 發餉第235章 牆頭草第59章 餘承業第238章 水攻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14章 發餉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6章 交鋒第66章 延安府破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75章 立祠堂漢王奠忠魂,書牌位遺孤繼血食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09章 論水滸第41章 忠義堂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73章 聲名鵲起第274章 大王發媳婦兒咯第154章 哥倆好第48章 王莊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15章 武狀元?老子宰的就是武狀元!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8章 段家父子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236章 埋伏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26章 搖黃軍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69章 再渡河第17章 激戰!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35章 靖邊營第66章 延安府破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70章 再行絕戶計第275章 立祠堂漢王奠忠魂,書牌位遺孤繼血食第56章 吳澤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3章 魚腹丹書第200章 佯敗第25章 馬家溝第88章 銜尾追殺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89章 陣斬李卑第258章 刺殺 劫獄
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54章 飛梭織布機和轉輪短銃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27章 水泥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69章 焦屍第67章 張輦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221章 陳奇瑜的無奈第63章 李立遠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76章 剿撫並用第256章 賊兵在救災,官府要收稅第280章 忽悠洋人第14章 發餉第235章 牆頭草第59章 餘承業第238章 水攻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111章 大敵在遼東第178章 培訓掌令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14章 發餉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15章 苛刻的要求第6章 交鋒第66章 延安府破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75章 立祠堂漢王奠忠魂,書牌位遺孤繼血食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09章 論水滸第41章 忠義堂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73章 聲名鵲起第274章 大王發媳婦兒咯第154章 哥倆好第48章 王莊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230章 大戰前的準備(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12章 訓練民兵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15章 武狀元?老子宰的就是武狀元!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8章 段家父子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25章 我難道比你關寧兵差?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236章 埋伏第249章 別開生面的恩科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126章 關寧軍的老傳統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26章 搖黃軍第61章 憤怒的張輦第169章 再渡河第17章 激戰!第175章 戰略方針第35章 靖邊營第66章 延安府破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70章 再行絕戶計第275章 立祠堂漢王奠忠魂,書牌位遺孤繼血食第56章 吳澤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3章 魚腹丹書第200章 佯敗第25章 馬家溝第88章 銜尾追殺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89章 陣斬李卑第258章 刺殺 劫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