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

醫學的發展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成就的事情。

朱由檢更明白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還要使用大量的國家手段,如今大明的醫生其實是奇缺的,這種奇缺主要表現在。

繁華一點的州縣,往往還有幾個開着醫館的郎中。

而那些偏遠的鄉村,就根本不要想醫生這種東西存在了。

更別提什麼分科診治,什麼科學醫療。

說句不好聽的,不給你整點迷信的跳大神,都已經算是有點手藝了,更別說這年頭還特別盛行的一些在各地鄉村流竄作案,打着懸壺濟世的幌子行騙的江湖騙子也是不少。

在這種環境下,指望老百姓將性命交給郎中,且不說兜裡的錢能不能供養上部分黑心郎中的那雙手。

就算是供上了,稀缺的藥物都會讓不少病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等死。

所以朱由檢想要藉助赤腳醫生手冊來開始着手進行在公共醫療領域的基礎建設。

這樣的方式不僅僅可以爲大量的百姓解除病痛。

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大明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醫療水平的提升,當然也是這提升壽命的必要前提之一。

爲此朱由檢召見了大量的太醫院太醫。

對赤腳醫生手冊經過刪減後的部分進行再次的補充修訂。

爲什麼選擇了赤腳醫生手冊呢?

其主要的原因朱由檢有很多方面的考慮,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因爲其中富含着大量的中草藥插圖,是爲了不與現在大明帝國的中醫治病的核心要素脫節。

畢竟從中醫過渡到西醫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也不是一時半會一年兩年,它是一個甚至十數年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所以這本從鍼灸草藥到常用的簡單診斷手法都包含在內的這本手冊,就被朱由檢定了下來。

而這本手冊的寶貴地方不僅僅是教會醫生怎麼用藥。

最關鍵的是能夠對一些農村百姓的常見疾病進行一個初步的診斷。

其中包含一些小兒常見病疾病處理,怎樣預防疾病、怎樣認識和治療疾病以及中醫的部分,包括鍼灸推拿以及常用的中草藥緊急遇到傷害了該怎麼辦以及一些傳染病相關的基本知識。

對於傳染病朱由檢有些遺憾的是歷史上那個叫做吳有性寫了一本叫做《瘟疫論》這本大名鼎鼎的傳染病學書籍的人尚且未完成《瘟疫論》,可以說他現在還籍籍無名。

於是朱由檢在得不到幫助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從赤腳醫生手冊開始擴充大明太醫院爲大明皇家醫學院。

至此,大明的皇家醫學從專爲朱由檢一個人服務,而轉變成爲了爲普天之下的百姓一同服務。

這之中的跨越是相當明顯的。

而另外一方面,朱由檢在大明五年規劃中額外添加了新的一篇就是關於醫療的部分。

其中不僅僅要構建大明皇家醫學院,組建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專業素養的大明的先進的醫療人才以及中醫學的人才在其中進行授課。

更重要的是在明年的大明新式科舉中選拔一批志願於投身醫學的學生。

進行新型醫學的學習,以及擴建民間的醫院,組建一批赤腳醫生進入鄉村。

爲百姓診療的同時,在民間組建出一批由大明皇室管轄的綜合性醫院。

爲了這一批醫院朱由檢專門準備了一批銀子爲了提供資金保障。

如今大明民間百姓甚至對很多傳染性的疾病沒有絲毫的認識,對此朱由檢十分的痛心。

他特地召集了徐光啓和孫元化,在東暖閣內進行議事。

“朕有件十分痛心的事,大明百姓如今日間多飲用涼水,水源多半來自井裡或者河流中直接取用就直接飲用了。這樣的方式不僅僅不能預防疾病,更重要的還是還很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

徐光啓同樣感到有些痛心。

他開口說道。

“微臣在山東時就時常看到有一些農家小女孩,只是將井中的水輕輕拂了拂表面的雜物就直接用來飲用,可以想象這其中包含着多少容易讓人生病的東西。”

“是啊,皇上此舉無疑是造福百姓的大善舉。”孫元化也在一旁附和道。

“那麼這件事就依照朕所說,就這麼定了吧。此外將今天的事情抄送內閣,由內閣擬旨意,昭告全天下的百姓。”朱由檢捧起茶杯,淡淡說道。

醫學的苗頭在大明帝國徹底開始生根發芽,從零到一。

東暖閣內議事的內容很快就傳到了大明帝國的內閣。

黃立極感到有些憂慮,畢竟如今大明朝廷做的事情已經夠多了,同時鋪開如此巨大的攤子,對於大明帝國的負擔其實是相當沉重的。

但是朱由檢,對於這些問題其實都看得並不是特別的重。

在他心中只有爲百姓帶來真正的福祉,他這個皇帝做的纔有意義。

爲何如今的南方儘管是因爲商業比較繁盛,但是並沒有很大部分的百姓願意從北方遷往南方呢?

除了活不下去的百姓沒辦法前去逃荒,另外更主要的因爲南方具有大量的瘴氣毒蟲橫行。

中原以及北方的人很難適應那樣的環境,如果連這樣的環境都適應不了,大明將來又要如何前往海外之國前往那些原始的地方來發展呢?

更何況大明將來是要有大量的水師軍隊需要配備大量的軍醫。

如今大明的軍醫雖然有着初步的雛形,但整體的治療手段還是相當落後的。

其中包含着朱由檢帶來的一些對於後世戰場緊急救治學的一些思想,以及在大明新兵訓練手冊之中的一些緊急的戰場救援措施,除此以外什麼都沒有。

對於戰場上一些治療的方式,通常都是將藥粉直接塗抹在受傷士兵的病患之處。

用紗布進行簡單的包紮後就向後運輸到後方的醫院再進行療養,然而在醫院之中也並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就連消毒措施也是採取朱由檢所提出的,將酒精進行再度蒸餾後,達到75度左右之後爲士兵進行消毒,而就算是這樣的方式,民間其實也是非常罕見的。

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
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