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

麾下隨從說的話,徹底擊潰了原本豪格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心理防線。

但是,此刻的豪格內心中又何嘗不想聽到一個讓他撤退的聲音,身後的鳴金收兵算一個,眼下隨從的一番相勸自然也算一個。

中午烈日的驕陽,正照耀在這片冰封的土地之上。

天虎軍戰士整齊劃一的腳步聲與城牆之上連綿不絕的子彈射擊聲音,共同交織構成了索命的交響樂章,這讓在場的所有後金建奴士兵無不感到心顫。

進攻的時候來勢洶洶,眼下退卻的時候卻也演繹了一把什麼叫“去勢洶洶”。

大量的建奴士兵如同無頭蒼蠅一般,看到代表豪格所在處的大旗從原本的一往無前,到後面的原地盤旋,最後的玩命後退。

所有在場的正藍旗士兵但凡只要是眼神還好使,沒有被天虎軍的子彈射瞎,心中都浮現了一個詞。

跑路!

當跑路撤退已成定局,那麼出城的天虎軍就徹底如狼入羊羣一般,猶入無人之境,可帶隊的軍官心裡也清楚,儘管眼下看來手中的米涅步槍可以把韃子當流竄的靶子打。

可一旦要是追擊的太過迅速,深入敵軍包圍之中,以韃子士兵在面臨絕境時往往爆發出的戰鬥力來說。

眼下帶着這一千五百多號人,就算是天神下凡也是救不回來了。

再者說。

皇太極可不是蟎清後世的慈禧,他對於新式武器的重視程度一點不亞於眼下的大明,當然是朱由檢上臺之前的大明。

天機營也不是大明的獨家專利。

自從吃了大明紅衣大炮之虧後,後金也開始不斷的仿製,而仿製最好的方式是什麼,那就直接抄作業啊。

可就算是抄作業,不也得有作業可抄嗎?

恰逢其會,就在這個時候。

大明內部不斷爆發的黨爭與內耗,導致大量的工匠開始失去工作,變得難以養家餬口,其中一部分是被後金提前收買的親戚朋友忽悠過去的。

一大部分就是因爲在京師築炮已經活不下去,回到老家之後被韃子的數次入關劫掠而劫掠到遼東的。

因爲深知火器中工匠的重要性,所以這些工匠一旦在劫掠過程中被發現,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願意配合的後金建奴還能夠饒其一命帶回後金換賞。

若是不願意配合的,只有鋼刀抹脖子這一個下場。

更別說眼下大明邊關衛所糜爛,很多邊關衛所的武官獨自爲大,暗地中違反大明律法私自鑄造火炮、火槍等火器。

後來在遭遇韃子叩關時卻一跪而降,連着工匠、作坊、技術、火器成品全部進了韃子的腰包。

這也就導致爲什麼在翻閱歷史的時候,大明中後期的火器技藝彷彿陷入了停滯不前的狀態。

而朱由檢上臺之後。

情況卻瞬間變化。

王恭廠的搬遷與重新設立、米涅步槍的技術的出現、大量錢糧的不斷投入、社會地位的不斷提升、工匠待遇不斷增加。

使得原本流出的工匠正在源源不斷的迴流至京師。

不僅如此,這不只是包含着大明的火器製造業,也包括着傳統的手工製造業、印刷業等行業。

只要但凡能夠和工業雛形搭上關係的,朱由檢都是高度重視。

你還能幹,就交給你幹,你幹不了,就來給我幹。

你說你只會幹,不會創新,沒事!

大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隨着朱由檢從華夏圖書館的不斷翻牌簽到中匯入到新成立的大明皇家圖書館中。

而在大明皇家圖書館中,不僅僅是對於新書籍的保存,更重要的就是對於一些書籍的翻印工作,而在翻印結束後,原來的書籍將永遠的留在保密的皇宮之內。

而那些被翻印的、沒有過於跨時代的將會被放置在大明皇家圖書館內,允許所有由朱由檢成立的新式工廠或作坊中那些經過東廠或錦衣衛調查,身家清白的手工匠人們當場閱讀,不允許借閱拿出。

“全體都有,最後放一槍,給這些建奴們送一程。”

“裝彈!”

“嘭!”

無煙火藥的應用雖然說在技術層面上已經解決,受制於工藝限制還沒有完全的做到無煙,一縷縷的輕煙隨着槍聲冒出之後。

豪格終於逃回了韃子大營。

而蒙脫也沒閒着。

快速收攏回來那支被派出去攆兔子的天虎軍。

並且在畢自肅的授意之下,全面接手了關寧關隘的整體防務,可以說眼下的關寧城,名義上最高的守備軍官還是畢自肅。

可實際上的操作者,卻早已在各種默許之下變成了蒙脫。

見識過天虎軍天威的畢自肅,對此深感合理。

只要有本事,自己就算當個擺設又能怎麼樣。

只要關寧城不丟,那麼那些所有的彈劾、不理解,都只能悄悄的憋在心裡,更何況在畢自肅看來,那些早已經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只見在戰鬥之後,畢自肅快步靠近剛剛將各項事宜安排下去的蒙脫。

“蒙脫將軍,那麼照你所說,眼下的大明像天虎軍這樣的將士還有近兩萬餘人?還有差不多五個旅?”

蒙脫點點頭:“自從皇帝陛下整頓京營之後,不斷的收納各方家室清白的流民以及有志報國的青壯,統一進行新軍訓練之後就成爲了天虎軍。”

畢自肅眼睛逐漸放光。

“那麼蒙脫將軍,如果城外的皇太極被我們趕走,這支天虎軍還會回到京師嘛?”

“這個不確定,需要等待來自我們天虎軍第一師師長的命令。”

年過半百,在大明已經算得上步入老年的畢自肅第一次感受到這支不一樣的天虎軍的魅力之後,瞬間就對眼下死守遼東的工作感到無比乏味。

“依將軍看來..我這把老骨頭還有沒有希望加入天虎軍,不說師長旅長了,就是給我一個團長我也幹啊..”

畢自肅神色紅潤,話語扭捏間說出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那就是加入天虎軍。

能夠率領這樣一支軍隊作戰。

給啥都不換啊。

至於什麼官位、功名,在畢自肅看來都算不上什麼,山東漢子血脈裡流淌的激情在這一瞬間在這個年過半百的小老頭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
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