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

在朱由檢的想法裡,健康是相當重要的前提。

尤其是經過這一次從鬼門關走了一遭之後朱由檢徹底的意識到了,只有百姓健康纔是大明帝國真正的基礎。

之前戰爭造成的大量的百姓傷病。

其實追根溯源,說到底還是大明帝國的疏漏。

整個朝廷的疏漏就是他這個皇帝的疏漏。

只不過這一切從他開始就要改觀了。

朱由檢不僅僅設立了大明皇家醫學院於京師,更重要的是在各州府同樣設立了級別不同的醫學院。

大明朝兩億子民,若是通過一般的尋常方式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進行醫學基礎的搭建是相當困難的。

於是朱由檢。

一方面着力於新式醫學教育的產生,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加快培養老百姓們對於衛生的認識。

...

另外一方面,朱由檢也開始對大明皇家山東水師進行了簡單的佈局。

只不過這種佈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安南的收復。

在這一件事情上朱由檢之前和來宗道以及霍維華進行了簡單的交流。

首先一點大明需要一個穩定的安南,最好這個安南直接就是大明的一塊領土。

而不是什麼附屬國或者諸如此類的土司什麼的東西,而對於這件事情上朱由檢思量了再三最終還是決定使用強硬的手段對安南進行整體的收復。

爲什麼要着重的對安南如此看重其中?

朱由檢最重要的就是對於南洋的把控實在是大明帝國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如果無法實現對南洋海域的完全把控,那麼大明將會徹底丟失在眼皮底下的馬六甲海峽。

只要能夠控制馬六甲海峽朱由檢就可以驕傲的宣佈,可以控制大明周邊所有國家對外的貿易,不僅僅是後金或者日本這麼簡單。

還有另外一方面是什麼問題呢?

主要是因爲大明現在缺少的是工業革命,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因素,那麼就是橡膠。

如果沒有橡膠。

工業革命的發展,勢必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礙。

畢竟在真正的工業橡膠沒有誕生之前,天然橡膠依然具備着絕對的霸主地位。

因爲天然橡膠同樣可以投入到工業化生產之中,比如說大明如果要真正的崛起對工業進行更多的發展,那麼猶如輪胎布料醫療用品等等方面,都需要用到天然的橡膠。

所以瓊州的戰略地位非常的高,如今大明想要獲得橡膠樹其實還是需要什麼呢,是需要加力派遣人手去南美洲去尋找這種神奇的樹木,只不過朱由檢想了想以大明水師如今的實力。

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去南美洲尋找這種橡膠樹顯然是不太實際的。

爲此朱由檢找到了一個看起來還算可靠的幫手。

那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

只不過如今在荷蘭東印度公司並不能理解,爲什麼大明帝國對於這種橡膠樹有如此強烈的需求。

在接到朱由檢召見的旨意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普利特伯爵。儘管有些不太理解,但還是沒有絲毫的猶豫,畢竟能夠賺銀子的事情誰都能夠拒絕呢?

只不過是從南美洲尋找一些橡膠樹而已,如今整個歐洲對於美洲的瞭解已經開始逐步的透徹,對於美洲的物產也開始摸得有些清楚了。想要尋找這樣的一種樹木並不難,何況朱由檢直接指明瞭產地。

但由於現在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朱由檢已經開始逐步有了防備的心理,所以他準備將這件事情分爲兩方面,一方面是依照荷蘭東印度公司,另外一方面還是準備組建大明的一支力量,當然這支力量並不準備在現在就直接開赴南美洲,而是進行一些整理的準備,那就是利用鄭芝龍的力量。

於是大明京師向鄭芝龍頒佈了一條詔令,將其召到京師前來覲見。

當今的南美洲已經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殖民,而荷蘭人由於對於這種沒有什麼大用的東西,不太重視。

所以對於橡膠的知識只是目前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簡單的掌控。

但西班牙人由於長時間的處於戰爭過程之中,並且兩國正在不斷的向後衰退,所以對於這種神奇的從樹上流下來的眼淚,他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是有什麼用。

當然朱由檢是穿越而來,他明白天然橡膠對於工業的發展有着多麼大的助力,而在如今的南洋,荷蘭人已經拼盡全力取代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對大明貿易之中的作用,所以說到底大明與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關係並不好,當然荷蘭也一樣。

他們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鬧得同樣很僵。

但大明如今的態度是什麼呢?只要你願意來,只要你遵守大民的規矩,你就可以來這裡從事商業貿易,那麼在這種強有力的誘惑之下,荷蘭人也不能完全的掌控了大明的對外貿易。

所以時不時的還是有一些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來到大明進行貿易的,只不過只有只有點明白這其中充斥着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與荷蘭人之間的三角貿易。

這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利益輸送以及權益交換。

而朱由檢爲什麼想要派鄭志龍去完成這樣的事情呢?

可以說鄭志龍如今前往南美洲尋找橡膠樹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爲什麼那麼就是因爲鄭家其實在大明的地位有些尷尬,其實鄭之龍說到底對於朱由檢而言,只不過是一個替大明短暫看護東南沿海的一支海盜罷了,就算朝廷下撥再多的銀子給到鄭志龍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何況鄭志龍還在暗中與荷蘭人勾結,共同在海上構建起了一套保護費機制。

往來的商船隻要想與大明進行貿易,不僅僅要給大明納稅。

更重要的是還要給他們交上一筆不菲的保護費,以換取前往大明進行貿易的保護甲。

如果不是因爲和大明的貿易往往獲利頗豐。

其實朱由檢進行的海外所謂的開放商業貿易其實都很容易成爲一紙空談。

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不收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十章 宴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不收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
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不收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十章 宴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不收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