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

其實在來到京城之前,不少官員都已經感覺到現在朝廷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例如《大明月報》從整月刊轉變爲半月刊,並且在面向全大明發行的過程中,已經開始控制一般文章的數量。

而是更多的選擇刊發朝廷的各項政策,大明第一個五年規劃時間將近,這一次主持經濟研討會第一場的官員是畢自嚴。

有官員認出了這位大明的財神爺。

但還是忍不住問道:“畢大人,朝廷若是要我們地方建設銀行,那麼原有的大明皇家銀行又應該如何呢?”

“大明皇家銀行將會在第二個五年規劃到來之前,全面取消現有的收儲等功能,將所有的權利移交給地方銀行,也就是說..最多六七年的光景,大明皇家銀行就不會參與到地方的銀行業務之中了。”

不少官員聽完,紛紛點了點頭...建設地方銀行,幾乎每一位官員都知道這絕對是一件好事情。

“畢大人..難道說每一個州縣都可以建設地方銀行嗎?”

畢自嚴一愣,表情微微變化後說道:“請你先翻開綱要好好看一看,其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只有布政使司,也就是各個省能夠設立地方銀行..其他地方只能夠設置分行。”

“啊!...畢大人..下官這就看..”

那名官員連忙低下了頭,開始不斷翻動手中的綱要,其實..也就是地方銀行建設發展的規劃書。

第一天,發展地方銀行的計劃受到了大部分地方官員的贊同,並且提出了部分的意見。

就連畢自嚴也覺得很有用..

比如說要在每一個地方重新設立歸屬於大明皇家銀行的直屬皇家國庫,將地方銀行一定比例的儲備金存儲在其中以保證穩定。

並且紙鈔只能夠由大明皇家銀行發行..

但如果各個地方要承接過量的紙鈔,那麼承擔了中央銀行的大明皇家銀行就要發揮調節功能,及時從其他地方的銀庫第一時間的劃歸龍元過去。

大明崇禎四年,大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那就是搞錢..

朝廷需要錢,地方建設同樣需要錢..移民計劃不斷加碼,就連畢自嚴都忍不住咋舌。

要不是大明之前在各地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留下了不少的家底,恐怕現在早都撐不住了..

鹽鐵茶煙,四個原本歸屬十分混淆的稅種已經全面劃歸大明國稅之中,只有大明皇家稅務總局有權向參與到這些行業的商人們徵稅。

鹽業原本由朝廷嚴格把控,可隨着鹽業稅收的逐漸清朗..朱由檢下旨,專門放開了盤踞在鹽業中的嚴格限制。

不過,該交的稅...卻一毛都不能少。

少了,就等着朝廷來抄你的鋪子和廠子吧...

....

經濟研討會第二日。

《大明商業準則法》橫空出世,明確規定哪些行業可以由民間參與、哪些需要受到嚴格管制、哪些只有經過相關司局的審批才能夠從業、哪些只能夠由皇家產業獨營。

地方官員一片歡騰!

爲了刺激地方經濟的發展,朱由檢幾乎放開了大部分原有對於地方產業發展的限制,也就是說..

只要地方衙門有本事找到人來幹,那麼他們就可以幹了。

當然..還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地方衙門一旦涉及到使用土地、甚至花錢參股,乃至於自己下場親自幹等情況。

還是需要經過大明皇家發展規劃署許可才行。

不然如果毫無頭緒的無序競爭,只會讓很多剛剛萌芽的產業迅速崩塌,而不會有什麼其他的好果子。

經濟研討會第三日。

《大明地方稅務管理法》出臺。

第四日。

《大明地方工業投資條例》出臺。

....

來到京城參加本次經濟研討會的每一個大明的地方官員都能夠感受到這一次會議的非比尋常。

每一處,幾乎都透露着不一樣的東西。

“趙大人..朝廷昨日發的地方稅務管理法你們有沒有看懂啊,似乎從今往後,朝廷將稅收分爲了國稅和地稅,我們也能夠留取一部分作爲地方建設的錢。”

一名官員小聲開口說完,而一旁聽着的那名官員也是面色一改,連忙說道:“我也看了..說實話,我這幾天就在琢磨這一個東西了,地稅啊..到底怎麼分我還沒看明白呢...”

“再等等..再等等!”

地方稅務的推行,是朱由檢經過十分謹慎的思考後才做出的決定,大明現在對於地方衙門強有力的控制。

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扼殺了地方衙門的積極性,儘管朝廷曾經多次說過..

只要與民有益,那麼哪怕是地方衙門也可以出面經商。

但這畢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是在這一次經濟研討會之前,都還有不少地方衙門的官員時不時的就跑到京城哭窮。

要麼,是尋找一個可以穩賺不賠的買賣..

譬如直隸府的肥皂產業,又或者是京津工業園區的紡紗和織布產業。

要麼,就是乾脆厚着臉皮來要錢了,語氣之中滿滿都是活不下去的感覺,以至於演變到後來...甚至都出現了部分省府或者州縣,專門就在京城的某家客棧長租那麼幾間房間。

常駐那麼幾個官員,只要京城有什麼新鮮東西誕生,那就一定要先去看看能不能搬回自己家中使用。

到後來...這居然逐漸演變成了各個地方駐京司的前身,但此處卻是暫且不表。

崇禎四年的經濟研討會是重磅的。

一本《大明地方稅務管理法》徹底明確了什麼是國稅,什麼是地方稅。

譬如每一年農稅,國稅將收取六成,結餘地方四成;地方商業稅中,國稅將收取八成,結餘地方二成,譬如茶稅,國稅將收取七成,結餘地方三成。

茶稅也是四條國稅(鹽鐵茶煙)中目前唯一一個朝廷與地方分稅的稅種,目的也是爲了增加地方上鼓勵百姓種茶的積極性。

與地稅制度一同誕生的,還有國稅監察,歸屬於大明皇家稅務局,卻擁有對地方稅務的監督職能。

爲的,就是防止有人藉助機會在稅收上面做手腳。

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七章 京營改編,天虎軍顯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五十一章 過三關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
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七章 京營改編,天虎軍顯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五十一章 過三關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