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

坐在涼亭內的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用一條陽謀削弱了東林黨在山海關內的勢力,心情大好的讓人拿來了一壺好酒。

一碟茴香豆,一盤小黃魚。

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菜,朱舜和太子朱慈烺這頓酒喝得卻是津津有味,感覺比東林黨擺了幾十道菜的宴席還要美味的多。

沒過多久,曬黑了不少的顧炎武拿着魚鱗冊走了過來,以他現在和太子朱慈烺的關係,完全可以隨便坐在涼亭內直接喝酒。

從這件事就看出來顧炎武和黃宗羲兩個人完全不同了,要是黃宗羲在這裡,都不用太子朱慈烺招呼直接就坐在了涼亭內的石桌上。

自飲自酌,津津有味的喝起來。

顧炎武可就不同了,太子朱慈烺都主動讓他進來喝酒了,顧炎武還是恭恭敬敬的站在涼亭外,看着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兩人在那喝着上好的黃酒。

這瓶黃酒還是顧炎武從京城的柳泉居帶來的,顧炎武同樣是對味道綿柔的柳泉居黃酒情有獨鍾,聽說朱玉喜歡喝這個酒,就把所剩不多的柳泉居黃酒全部送給了朱玉。

沒想到他帶來的柳泉居黃酒,兜兜轉轉,最後落在了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的酒桌上。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坐在涼亭內,顧炎武站在涼亭外,三人開始正式商量密雲縣土改最後一件事,也是提現成效的一件事。

起課。

太子朱慈烺親自給朱舜倒了一杯酒,放下酒壺,看向了涼亭外的顧炎武:“大明的課稅是怎麼收的,寧人先給介紹一遍。”

顧炎武點了點頭,開始如數家珍的介紹大明各縣收繳課稅的方式,如數家珍到讓很多三班六房的戶房掌案都自愧不如。

顧炎武整理了一下儀容,臉色鄭重的開始介紹了起來:“大明的課稅一共收繳兩次,分別是夏稅和秋糧。”

“每一次收繳的課稅又分爲三種,第一是正賦,第二是耗米,第三是私費。”

“這個正賦就是各縣縣衙收繳的正式課稅,收繳多少每個縣都不一樣,就拿過去的密雲縣來說。”

“正賦是一石三鬥,也就是說每一百斤糧食老百姓就得上交三十斤的糧食。”

一石三鬥!

太子朱慈烺在顧炎武講述大明課稅以前,自己心裡已經有了一個預期,一石二斗就已經了不得了。

沒想到密雲縣的這幫子貪官污吏,竟然把正賦收繳的這麼高,達到了驚人的一石三鬥。

太子朱慈烺現在可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何不食肉糜,他這一段時間親自參與了耕種,知道老百姓能夠種出一百斤糧食的成本有多高。

租借耕牛良種等等全部加起來,一百斤糧食裡最少是有二十斤糧食的成本,密雲縣的貪官污吏們竟然把正賦收到了三十斤。

也就是說,還不算耗米和私費,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到頭種出來的糧食,一下子就沒了五成。

太子朱慈烺突然有一個感覺,縣衙裡的貪官污吏殺的少了,再多殺一倍也不嫌多。

顧炎武在說正賦的時候一直在注意太子朱慈烺臉上的表情,雖說太子朱慈烺沒有什麼表情,但從他停止喝酒的動作來看,應該是勾起了對各縣貪官污吏們的殺意。

說完這個正賦了,接下來就是介紹耗米了:“這個耗米,顧名思義就是說糧食在運輸到各地糧倉的損耗。”

“畢竟,糧倉入庫的課稅糧食是有規定的,一百斤糧食的課稅,入庫時就得是一百斤。”

“如果只從老百姓手裡收繳一百斤糧食,在運輸的過程中人吃馬嚼的,到了糧倉明顯就沒有一百斤了。”

“這個過程中的損耗就叫做耗米,一般都是算在官僚鄉紳們的頭上。”

“從來不肯吃虧的官僚鄉紳們,怎麼可能把耗米算在自己頭上,便以徵收耗米的名義繼續算在了老百姓頭上。”

太子朱慈烺突然插了一句:“密雲縣的耗米是多少。”

顧炎武回答道:“一石一斗。”

太子朱朱慈烺聽到一石一斗的耗米,呼吸都停頓了,差點沒把手裡的酒杯給摔在地上。

這又不是把糧食從京城運送到一千里以外的山海關,在這個過程中的損耗怎麼可能達到十成一,只不過是運送最多一百里以外的各個州府的糧倉罷了。

在這個過程中的損耗,一百斤糧食有一斤就不錯了,官僚鄉紳們向老百姓徵收十斤,剩下的九斤毫無疑問都被他們給貪墨了。

九斤糧食看着不多,但這是一百斤的九斤,也就是說官僚鄉紳再次從老百姓頭上搜颳走一成的糧食。

老百姓手裡只剩下四成了。

這還沒完,顧炎武繼續說道:“正賦、耗米徵收完了以後,還有一個私費。”

“這個就是官僚鄉紳們明目張膽的貪污糧食了,這個私費說白了就是好處,也就是說官僚鄉紳徵收糧食忙前忙後的總不能白乾。”

“不能白乾的好處,明顯是不敢找朝廷要,畢竟朝廷每個月都會發給他們俸祿。”

“好處不敢找朝廷要,就是找老百姓伸手了,也就是所謂的私費了。”

太子朱慈烺再次插了一句:“密雲縣的私費是多少。”

顧炎武說了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目:“一石一斗。”

太子朱慈烺聽到這個一石一斗,再也忍不住了,手裡的酒杯直接摔在了地上,摔了一個粉碎。

就算是把酒杯摔碎了,也沒能平息太子朱慈烺心裡的憤怒:“這也要一石一斗,老百姓還要不要活了。”

太子朱慈烺說出這一句老百姓要不要活了,倒不是爲了渲染老百姓的苦難,而是根據他自身切身的經歷說了一句實情。

私費也要一斗的話,老百姓手裡的糧食就剩下三成了,他們還要養活一家老小,還要儲備一定的糧食用來備荒。

畢竟現在的大明災害頻發,不儲備一點糧食留到荒年吃的話,一家老小肯定挨不過荒年。

可就這麼點兒三成的糧食,一家老小平時吃都不夠,哪裡還有餘糧去備荒。

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五百七十一章 殺了武官貳臣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澍的下場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西伯利亞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
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五百七十一章 殺了武官貳臣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澍的下場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西伯利亞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