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

要如何書寫趙宋?

自然是不能和漢唐並列,要說一無是處,也未免太過武斷。

而且張希孟已經通過劃分歷史的方式,把趙宋歸入了衰敗週期,想給個客觀的平定,似乎不難。

“主公,當下該思考的是,如何寫元史和蒙古史。”

朱元章一怔,“元史?蒙古史?有區別嗎?”

張希孟笑道:“主公以爲,您這位天子,有什麼不同的身份?”

朱元章再度吃驚,什麼身份?咱是大明天子,還是你的主公,救命恩人,你要是願意,咱們兩家還是兒女親家……

“別難爲咱了,你就趕快說了吧。”

張希孟笑道:“臣以爲主公在應天登基,只是成爲大明天子,北伐燕雲,恢復華夏,重塑中華,主公可爲華夏之主!”

“華夏之主?聽着好像比天子更大氣啊?”老朱斟酌道。

張希孟笑道:“主公,其實歷代有爲天子,多數都有這兩個身份,其一,他們統御中原王朝,身爲九五至尊,乃中原天子。其二,四周蠻夷歸附,納貢稱臣,此爲融入中華體系,華夏秩序。天子居於秩序中心,萬邦來朝,故又是華夏之主。譬如隋文帝,就有聖人可汗之稱,唐太宗更是被尊位天可汗,比起成吉思汗,這個像大海一樣遼闊的可汗還要遼闊高遠。”

朱元章稍微思忖,就道:“過去史冊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先生這麼歸納,也是破有道理。只是眼下僅僅光復燕雲,所謂華夏秩序更是遠遠沒有建成。咱也就不吹牛皮了,不過這倒是接下來咱要做的事情。”

老朱目光閃爍,有了更遠大的目標。

但是很快他聽出了張希孟的意思,“先生是說,元朝皇帝,也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大元皇帝,一個是蒙古可汗,所以寫史書,也要兩部?”

張希孟笑道:“主公睿智……自從蒙哥汗之後,蒙古帝國名存實亡,忽必烈登基並未得到所有蒙古諸王擁戴。他另建元朝,彷效中原模式,以大元朝統御中原。同時忽必烈又以實力號令蒙古諸國,令西部蒙古諸藩國歸附大元,承認他的地位。大約就是號令一致,上下一心的蒙古帝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蒙古王公建立的國家,其中大元最強,是大家承認的盟主,卻不是真正的可汗。”

朱元章耐心聽着,隨後道:“先生如此較真,其中必有深意!”

張希孟道:“主公英明,如今光復大都,很快就能收取山西,關中之地。大元朝已經是亡國了,修元史時機成熟了。可要說修蒙古史,那就太難了。”

“難在哪裡?”

“蒙古諸藩國尚在。而且這些國家數量太多,地域遼闊,向西能一直推到歐羅巴,不同的文明,不同的語言,甚至是不同的人種……想詳細修一部蒙古史,就必須囊括所有的資料,可問題是這一百多年下來,那些地方的蒙古人都變了許多,他們融入了當地,說起了當地的語言,遵循當地的習俗,皈依了當地的教派……主公請想,這部蒙古史能容易修嗎?”

老朱面色凝重,蒙古史確實不好辦。

但老朱何等敏銳,他聽出了張希孟的話外之意。

“先生怕是要說,希望咱把這些地方都拿下來,徹底將蒙古諸國結束,放入史冊當中,然後方便先生蓋棺定論吧!”

張希孟連忙躬身,“主公英明,臣這點心思,哪裡瞞得過主公!”

“哼!你這是耍滑頭,讓咱辛辛苦苦打仗,你好坐享其成!”老朱輕笑道:“罷了,咱要做華夏之主,不收取這些地方,也配不上這個稱號。辛苦也是應該。不過暫時還不必操那個心。當初咱就說過,等着收復燕雲,要和大傢伙痛飲燕山,現在時機終於到了。先生可準備了美酒?”

張希孟笑道:“那是自然,只是燕山遼闊,主公打算在哪裡設宴,還要思量。”

朱元章想了想,笑道:“不忙,咱們先進大都瞧瞧!”

朱元章飛身上馬,在張希孟的陪同之下,順利進入大都。

此時的大都,已經從混亂之中,恢復過來,被硝煙戰火燻黑的地方,已經重新粉刷乾淨,道路的垃圾糞尿也都打掃一新。

不管到了哪裡,着重處理衛生,這是明軍不變的傳統。

尤其是張希孟領兵,那就更不用懷疑了。

這位簡直就是強迫症患者,別說枕頭被褥這些,必須整整齊齊,就連廚房的蘿蔔白菜,也要一般不二才行。

只不過雖然張希孟很努力,但是大都城也確實衰敗了。

多年的戰亂下來,雖然紅巾軍沒有殺進大都,但是孛羅帖木兒,皇太子,王保保,他們反覆爭奪,自相殘殺,弄得城池破損嚴重。

加上大元財政枯竭,也無力修葺。

所以目之所及,盡是殘破蕭條,城中除了少數王宮貴胃的府邸,雄偉壯麗之外,其餘百姓居住,都是低矮的茅草房,或者乾脆就是個棚子,和牲口圈差不多。

作爲都城,首善之地,實在是有點拉胯。

本來大元皇宮是被封存,基本完好,要等着老朱過來入住的。可朱元章略微看了看,就搖頭道:“這個皇宮盡是蒙古模樣,咱住不慣。索性繼續留着吧,宮中圖集書卷,先生可盡數取走,用作修史,其餘金銀財寶,或可以拿來使用。”

張希孟想了想,笑道:“主公,既然如此,臣倒是有個想法,咱們能不能把這座皇宮改成博物館?”

“博物館?”

“就是陳列各種器物,向百姓介紹元廷的情況……展示元朝皇帝窮奢極欲的生活,直觀告訴百姓,大元滅亡的原因……當然了,順便還能放一些我們收復燕雲的物件,重要的公務,使用的武器等等,畢竟只是史冊書寫還是不夠直觀,把東西放在面前,讓大傢伙能夠觸碰到,或許更加合適。而且咱們還能收點門票。”

“門票?”

“沒錯,就是說去宮裡瞧瞧,需要花一點錢,一個人也不用多,十貫二十貫足矣。”

朱元章忍不住大笑,“先生,你可是把算盤珠打得亂響!這種地方還想着賺錢,咱唯恐沒人願意話吧?”

張希孟笑道:“怎麼會不願意花呢?不信可以問問也先帖木兒,他願不願意故地重遊,去宮裡瞧瞧?”

“也先帖木兒!”

老朱這才意識到,這位昔日大元的御史大夫,不光買了好幾萬國債,還組織車隊,貢獻牛馬,替大明運輸輜重。

他自己也跟着北上,還親自扛包,不辭勞苦。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不管誰滅了大元朝,咱都要幫幫場子。

提到了也先帖木兒,朱元章也忍不住笑了,“大元有負脫脫,有負忠臣,也是咎由自取。這一次在燕山大宴,算上他一個。你替咱發個請帖給他。”

張希孟笑着答應,要說此時的也先帖木兒在幹什麼呢?

他正提着一包牛肉乾,一包蠶豆,一罈子老酒,去看望懷王帖木兒不花,還有丞相慶童等人。

這位笑得擡頭紋都開了,“怎麼樣,想不到吧?有朝一日,你們在裡面關着,我在外面!”

這兩位和也先帖木兒都是老相識,也知道他投靠了大明,只是沒想到,還能相遇而已!

慶童氣得不說話,帖木兒不花忍不住大罵,“無恥之尤!無恥之尤!你投降大明,甘當走狗,你就是蒙古人的惡狼,該殺!”

也先帖木兒呵呵一笑,“你隨便罵,我不生氣,爲什麼呢?因爲你說的都是假的,我沒有投降大明,是大明朝容納了我們這些蒙古人。我們和大明百姓一樣,都是聖天子的子民,又何來投降之說!”

“你在狡辯!身爲大元重臣,你不能殉國一死,就是叛臣!”

“叛臣?好大的罪名!我且不說我兄長脫脫被冤殺……就說說當下,是誰背叛了大元朝?是那個狗皇帝!他拋棄了你們,自己逃去上都了,棄江山社稷於不顧,他還是孛兒只斤氏的後代嗎?我看他不入改姓趙,認趙佶當祖宗算了!”

“你,你目無君父,喪心病狂,你,你怎麼被雷噼了!”帖木兒不花氣急敗壞,頓足捶胸,大聲咒罵。

也先帖木兒渾不在意,反而拿出蠶豆肉乾,一口肉,一口酒,喝得滋滋的,那叫一個美!

“以爲是給你們送來的?想什麼呢!我就是想告訴你們,做大明的百姓,日子有多好!”

正在這時候,有人進來,見到了也先帖木兒。

“張相送來了一份請帖,說是陛下宴請,到時候讓你和有功之臣一起,痛飲燕山,歡慶光復!”

也先帖木兒一聽,哈哈大笑,喜不自勝,“我這是多大的福氣,能參加天子登基大典,張相的出師大會。現在還能有幸成爲功臣……大明朝待我不薄啊!”

帖木兒不花,慶童這兩位已經無言以對,只剩下哼哼了。

“對了,還有誰也會參加?”

來人笑道:“那些有功之臣自不必說,我聽說北伐中路軍的關鐸已經到了遼西,想來他也會參加!”

“關鐸?那可是個英雄啊!正好問問他,怎麼攻克上都的,到時候把狗皇帝也給俘虜過來纔好!”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