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

張希孟有幾天沒去門下省坐班,也沒有去國史館。他在自己的府邸,翻找着一些東西……在張希孟這裡,能找到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比如朱元章最初練字的毛筆,比如朱家軍第一次分田的公文副本,比如進入除州的第一張安民告示,第一張採購約書……

一個集團初創,任何一件普通的東西,放在百十年後,都會成爲無價之寶。而最初的人們,前途未卜,根本體會不了這些東西的價值。

張希孟只是盡力收藏,努力保留下這些歷史的證據,給後人一鱗半爪的啓迪……在翻找之中,他找到了當初馮國用諫言渡江的文稿,還翻出了馮家兄弟所部名單,一共有八百多人。

這就是當初馮國用和馮國勝,帶兵投靠朱元章,覈查之後,留下的準確名單。

上面還有張希孟查驗之後的簽字。

看着這些歷史的記錄,張希孟撫今追昔,心情十分沉重。

就在此時,突然有人步入了張家府門,直接到了張希孟的書房。

能這麼肆無忌憚的,自然是朱元章無疑!

“陛下沒處理公文?”張希孟有點吃驚,畢竟朱元章是出了名的肝帝,最近李善長雖然還執掌中書省,卻越發不敢專權,很多事情都送給老朱處理,乖得不行。

按照常理,老朱是沒時間過來的。

“突然心裡亂糟糟的,安寧不下來,就過來聊聊。”

朱元章一屁股坐下,看了看桌上的東西,老朱感慨道:“難爲先生還留着這些,西涼王爲了咱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啊!”

朱元章用西涼王稱呼馮國用。

在他病重消息,傳到京城之後,他本來就被封爲郢國公,經過權衡,張希孟提議追封王爵,以示哀榮。

朱元章同意提議,但又覺得老兄弟一場,爲什麼要等着人死了,才追封王爵?

索性朱元章降旨,先加封馮國用爲西涼王,待到日後平定西域,可以追封涼王。

張希孟自然是贊同。

中書省也沒有意見,所以伴隨着張希孟的那首詩,其實是朱元章加封馮國用爲西涼王的旨意。

第二位活着封王的臣子出現了。

朱元章輕嘆口氣,“先生,咱們還都不老,可多年奔波征戰,也很難說,沒有什麼隱疾。其餘諸將,受傷的更多,有病的也不少。雖說這一次西涼王是誤飲了不潔之水,但很難說,不會有其餘的將領,會相繼離去。一代人終究有落幕的時候,花開花謝,潮漲潮落,本就如此,咱心裡也有準備,可總覺得空落落的,似乎應該做點什麼。”

張希孟默默聽着,馮國用確實是開啓了重臣離世,名將凋謝的先河,但其餘諸將,也會相繼離去,包括張希孟,也包括朱元章。

沒有誰會萬古長存。

這一點早就被人蔘透了,所有才有立德立言立功,這三不朽之說。

人死了,德行,功業,着作留下來,經久不息,傳流後世,也就算是與世同存,不死不朽了。

“主公若是願意,咱們能不能修一座國史紀念館?專門記錄我們一路走來的經歷,寫下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朱元章幾乎沒有遲疑,立刻答應道:“咱就是這個意思,先生以爲在哪裡修建爲好?”

張希孟道:“當初籌建英烈祠堂的時候,旁邊還有一片空地,若是陛下願意,就在那裡吧!”

朱元章點頭,“就這麼辦吧!老馮是第一個,有朝一日,咱們都會進去。這些年的種種作爲,就留給後人評說吧!”

老朱又問了問張希孟的有關紀念館的設想,要怎麼做纔好!

君臣正在聊着,突然外面有人求見。

來人可沒有朱元章那麼有恃無恐,敢直接進來!

不過一看名帖,來人也是頗有名氣,正是天下第一紅賊的吳大頭!

“臣拜見陛下。”

老朱擺手,讓他站起來,“用不着多禮,你來見張相,必是有什麼事情吧?”

吳大頭略沉吟,就道:“陛下,臣見張相,確實是有事。臣想去涼州。”

朱元章眉頭一皺,“爲什麼?你是怎麼打算的?”

吳大頭感嘆道:“臣是聽人說了,向西進軍的將士很難。又聽說馮大都督病重……臣雖然不能打仗,但臣覺得還能做點什麼。譬如說給將士們演戲,紓解一下思鄉之情。還有,臣,臣能借着四處演戲的機會,給大傢伙講講衛生條例,讓大傢伙多加小心,避免悲劇。”

朱元章聽完之後,頗爲感慨,“你能想到這些,確實是不容易,也需要有人去做。只是你現在也有半百之年了吧!長途跋涉,還能撐得住嗎?”

吳大頭一拍胸膛,笑道:“臣身體壯實,能吃能喝,請陛下放心就是。”

老朱點頭,“既然如此,那你就挑選一些人,立刻動身吧!”

吳大頭答應,轉身下去。

令吳大頭也沒有料到的是,就在他發出招募藝人前往涼州的消息,報名之人,數量驚人不說,在這其中,竟然還有不少女人。

這是吳大頭始料未及的。

距離當初張希孟主張興建女學,准許女人爲官,也有十年光景。

在過去的時間裡,大明朝出現了第一批女學生。

數量超過百萬。

她們讀書,成長,分到了土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身份。

時至今日,有一些女人已經進入官場。甚至還有不少女人創業,在復旦學堂,也有了第一位女先生。

這些事情,在過去完全是不敢想象的。

這一次吳大頭招募人員,前往涼州。

通過考覈之後,就能得到軍籍,成爲大明的將士。

在過去的多年裡,明軍在地方上積累了巨大的聲望,那些從沙場回來的老兵,不但備受尊重,而且普遍生活小康。

許多地方有了紅白事情,都喜歡請幾位立下功勳的老兵,過來主持。

有他們在,整個感覺就上來了。

老兵甚至取代了秀才在地方的作用,成爲人人羨慕的對象。

許多女孩子爭搶着和歸鄉將士成親,蔚然成風。

這些發生在民間的變化,雖然不如朝局驚天動地。但勝在潤物細無聲,回頭看去,已經是天翻地覆。

所以在消息傳出去之後,不但有女子主動加入,還有人前來詢問,能否和前方的將士結親?

這事情吳大頭自然是沒法回答,只能再去請教張希孟。

“此事自然是好事,但必須安排妥當。”

張希孟認真想了想,立刻道:“凡是前往涼州的女子,全都授予軍籍。”

吳大頭連忙答應。

給了軍籍,就代表她們是正式的士兵,誰敢仗勢欺人,自然有軍法從事。

當初吳大頭他們這些藝人,就是授予了軍籍,才實現了身份躍升。

“再有,女子離鄉之後,她們的土地不可以收回,要依舊歸她們的父母所有,順便還要把賦稅免除。”

吳大頭連連點頭,“張相,果然妥帖。”

“再有,咱們和涼州之間,要能通信!”

“通信?”

“對!”張希孟道:“女兒遠走,雖然天各一方,但也不能斷了聯繫。過去咱們朝廷設置了驛站,可以傳遞軍情。民間卻只能通過商賈代爲傳遞消息。這一次咱們要在官方的驛站之外,設立民間的。可以傳遞信件,還有相應的物品。對了,還要設立銀行,可以遠程匯錢。”

張希孟一連說了好多樣,這已經大大超出了吳大頭要求的範圍……張希孟勾勒出一套藍圖。

針對失去多年的故土,想要徹底收復,絕對不只是派兵打下來,那麼簡單。

後續需要讓士兵站穩腳跟,安家立戶。

這就需要有女人前往。

組建起家庭,還要和中原傳遞消息,始終保持聯繫,人、貨、財、消息,全都要暢通無阻。

唯有如此,士兵站得穩,根基打得牢。

在經過百十年的努力,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代價很大?時間很長?

但是不要忘了,中間可是足有幾百年的隔閡,骨頭斷了,筋也折了,想要重新接起來,變得如臂使指,豈是那麼容易的!

“我這就去跟陛下講,再把中書省李相請來,一起拿個主意。”

張希孟跟吳大頭粗略說了說,他立刻擬了個大致的條陳,隨後就迫不及待進宮。

隨後李善長也被請進了宮裡。

天可憐見,咱老李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參與這麼緊要的事情了,聽張希孟說完,李善長立刻眉頭皺起。

“張相,要想把此事辦好,只怕需要地方官府全力配合。再有,當初爲了在北平興學,都弄出那麼大的動靜,這一次卻是往涼州派人,更加遙遠,條件也更差。畢竟北平還是元廷都城,河西之地,可是比不上啊!”

張希孟點頭,“李相看得明白,可故土不復,此心不安!陛下已經下旨修建紀念館,咱們這些人,終歸是要想好,給後人留下什麼!”

李善長微微沉吟,隨即用力點頭,“這個我明白!我給各地下嚴令,要他們當成頭等大事來辦!招募女兵,涼州戍邊,誰敢拖延不辦,就摘了他的烏紗帽!”

張希孟也道:“此事確實需要地方多出力氣,但也不能一味強壓,要不惜代價,把事情辦好,辦妥!”

李善長答應,正說話之間,郭英突然從外面,臉色十分難看。

“陛下,西涼王……走了!”

“走了?”老朱驚問。

郭英點頭,“是走了,臨終之前,他一直聽人唱張相給他的那首詩,他……是笑着走的!”

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