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

張溥在明末歷史上也是個名人,在晚明風雨飄搖的時代,他滿懷一腔熱血,繼東林而起,聯合正義之士,組織和主持文人團體復社,欲隻手撐起明朝搖搖欲墜的天下。

年輕的張溥在閹黨權勢熏天的日子裡,不計危殆,挺身而出,振臂而呼,呼籲文人打破門戶之見,以國家爲重,樹起了以文會友的旗幟,來綰結天下士人的心,他匡扶正義的勇氣,也曾歆動天下。

但是,他救國救民的方法卻有失偏頗,他不肯按部就班地出仕熬資歷升官,卻想借廣收門徒以控制知識界、把持科場,最終達到左右政權之目的。

這無異於在空中搭建樓閣,看上去富麗堂皇,卻沒有任何基礎,就算奇蹟般的建成了,垮塌也只在分秒之間。

不過,不得不說張溥的能力還是很驚人的,他一度以復社領袖這個沒有任何實際職務的民間組織領袖之名,遙控操縱朝堂決策,決定官員任免,連當朝輔周延儒都被他捏住了把柄,不得不惟命是從。

在鄉野之中遙控朝廷,以閒人之身執掌天下,這是很多後世文人對他的評價,他這份潑天的狂傲和能耐,也算是空前絕後了。

據說張溥最後也是因爲太過囂張,才被忍無可忍的周延儒或者其他某位大佬派人暗殺了。

當然,這些都是崇禎朝的事情,在那種絕望的形勢下,他或許是迫於無奈纔想出那種天方夜譚般的救國方式,在崇正朝,大明已在朱慈炅的治理下興旺達,盛極一時,這國自然是不需要他來救了,所以,他還沒冒頭便被先知先覺的朱慈炅一把按住,配到西北去了。

很多時候,環境也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張溥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強的有點離譜,崇禎朝那種絕望的環境,造就了一個狂傲不羈的文人領袖,崇正朝興盛無比的大明卻造就出一個政績驚人的幹吏。

崇禎朝這個時候張溥已經被朝廷大佬害死,駕鶴西去,崇正朝這個時候,張溥卻仕途通達,扶搖直上,成爲大明政壇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

時也命也,張溥進京途中一直在感嘆,當初和復社成員一起被皇上配到西北的時候,他以爲,他這輩子已經完了,一個縣令之位將坐到終老,卻不曾想,皇上並不是要碾死他,各級官吏對他也沒有什麼偏見,做出的功績一點不落全被記下來了,該升遷時,照樣給他升遷,沒有一絲拖沓。

有大能耐的人,成事,有時候是要藉助氣運,但更多時候,他們卻是靠的自己敏銳的眼光,或者獨特的嗅覺,張溥剛獲得升遷便立刻明白了,皇上並不是反感他的爲人,而是不希望他結黨干預朝政。

想明白這點,他立馬將復社骨幹召集到一起,分析得失,講明形勢,然後當衆宣佈復社解散。

他這樣一做,果然得到了皇上的賞識,皇上派來的三省總督陳子龍立刻開始提拔他,他那升官度簡直就跟坐了火箭一樣,短短几年間就提拔爲正二品的左布政使!

當然,他不知道,陳子龍並不是受了朱慈炅的指示來提拔他的,而是看重他的能力,正常提拔而已。

而後,他的同鄉、好友、右布政使張採又被調到京城,擔任商務部尚書,而且還經常寫信來勉勵他,皇上對他很器重,只是暫時沒有合適的位置,一旦有合適的位置,也會將他調到京城。

果然,這才一年多時間,他就接到調令,赴京城出任新組建的運輸部尚書!

終於進入朝廷中樞了,張溥不知道皇上爲什麼器重他,但是,他知道,只有勤勉任仕,做出成績纔會得到提拔,要是他當初在孝義的時候庸碌無爲,估計他這輩子就真的一個縣令做到頭了。

所以,在接到調令之後他沒有絲毫拖沓,立馬找了趟火車,飛趕往京城,他是想先向張採、陳子龍等至交好友請教一下京城大衙門的管理經驗,然後再着手組建運輸部,把鐵路、馬路、水路好好管起來。

卻不曾想,他頭天晚上剛到,還沒來得及跟張採敘舊,第二天一早,皇上便令人傳來口諭,讓他去乾清宮開會,商議新衙門的組建事宜!

他就這麼懵懵懂懂被傳旨太監領着,出了張採府邸,進了皇宮,來到乾清宮的會議室。

他走進去一看,裡面都快坐滿了,只留下兩個位置,一個主位肯定不是留給他的,那是皇上坐的,剩下的就是左第二個位置了。

他暗暗觀察了一下,在場的,他認識的還真不少。

左第一個是吏部尚書楊嗣昌,這位可是管官員的,他自然認識;

右第一個是戶部尚書程國祥,經常要問這位財神爺要錢,他自然也認識;

右第二個是商務部尚書張採,剛從人家府裡出來呢,不認識自然是不可能的;

左第三個他也認識,是崇正四年,辛未科狀元吳建業,他也是辛未科進士,怎麼可能不認識狀元郎呢;

接下來幾個人就有點奇怪了,貌似並不是在朝官員,因爲他們都沒有穿官服。

他仔細看了看,還真有認識的。

右第三個是原錦衣衛指揮使,現大明皇家日興銀行的大掌櫃駱養性,這位也是大大的名人,大明朝不認識他的官員還真不多;

左第四個大明皇家興隆商號的大掌櫃徐爾爵,這位內閣輔徐光啓的孫少爺對他下面的晉商幫助可不小,他自然是認識的;

接下來幾個他就不認識了,很有可能是其他皇家商號的大掌櫃,這些人怎麼也被招來了呢,他們好像跟新衙門的組建搭不上邊吧?

他腦海裡雖然想的多,其實過去的時間並不長,表面上,他只是剛走進會議室,略微掃了一眼,然後就愣在那裡了。

這左第二個位置很有可能是留給他的,但他卻有點猶豫,不敢主動上前去坐。

因爲他品級雖高,說白了以前也只是個地方官員而已,跟眼前這幾位京城大佬比起來,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好在這些人都是圓滑世故之輩,他這一進來,認識的不認識的都開始熱情的打招呼,左的楊嗣昌更是直接站起來招手道:”張大人,快來坐,就差你一個了。“

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
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