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

此時,遵化城北三裡外的密林裡,十萬後金大軍牽着站馬靜靜的等候着,皇太極拿着望遠鏡緊盯着北門方向,一言不發。

終於,北門打開了,約一百來個平民裝扮的壯漢迅速站到城門兩側,其中有十來個人將手中的火把丟在了北門前的官道兩側。

皇太極見此情景,板了一天的臉終於鬆弛下來,他正要翻身上馬,卻突然想起了什麼,又舉起望遠鏡仔細看了一下。

好像有點不對啊,這城牆上怎麼一處破損都沒有了?

他沉思了一會兒,對身後的二貝勒塔拜道:“二哥,你領鑲黃旗衝進去。”

塔拜聞言,驚喜莫名,他可以說是這些貝勒裡面最沒用的一個了,其他貝勒都獨領大軍,風光無比,只有他一無是處,成天只能跟在八弟皇太極後面撿點小便宜,從未獨領大軍去痛快劫掠過一番。

這次八弟竟然讓他先上,這可是****的城池,裡面不知道有多少財物,先拔頭籌的肯定能賺個盆滿鉢滿,他怎能不激動!我的,全是我的,金子,銀子,美女,牲口,全是我的!

皇太極的話剛落音,他便嚎叫道:“鑲黃旗聽令,全體上馬,跟我衝!”

嚎完,他立刻翻身上馬,徑直衝了出去,後面鑲黃旗一萬人馬也紛紛上馬,跟着他向遵化城衝去。

皇太極在後面滿臉黑線,這是偷襲,偷襲你懂不?有你這麼衝的嗎?好歹叫他們先把馬蹄裹上啊!

他正要擡手把塔拜喊回來,但想了一想,又把手放下了,這二哥是二了點,但這次卻二的正好啊,如果有埋伏,偷偷摸摸衝上去和明目張膽的衝上去有什麼區別?如果沒埋伏,這樣衝上去最多多費點手腳而已。遵化城裡那些老爺兵他還真不放在眼裡,城門都打開了,他不信這遵化還拿不下來。

塔拜這個興奮啊,手跟抽了瘋一樣的拍打着馬臀,口裡還胡亂的嚎叫着,跟個吃了*的精神病患者一樣。

鑲黃旗的精銳也被他影響,跟着嚎叫起來,這一萬後金鐵騎簡直變成了聚嘯山林的土匪,沒了一點章法,只知道爭先恐後的往前衝。

孫承宗在望遠鏡裡莫名其妙的看了這幫瘋子一眼,搖了搖頭,朗聲道:“傳令,把下面的人吊上來,關閉甕城後門,準備滾石擂木。”

這邊剛把假扮後金奸細的士兵吊上來,那邊塔拜已經率先衝進北門了。

一進北門他就傻眼了,裡面怎麼還是城牆啊?

孫承宗可沒給他思考的時間,他看到已經有差不多一半人衝進甕城了,便大聲下令道:“下滾石擂木。”

城門洞上面立即有人躥出來,將早已準備好的滾石檑木一股腦全推了下去,城門口馬上堆起了將近一米高的障礙物,鑲黃旗的一萬人馬被從中分成兩段。

城外的金被嚇了一大跳,紛紛開始勒馬,你撞我,我撞你,亂成一團;甕城內的金軍更是嚇的魂飛魄散,紛紛調轉馬頭拼命向城門口涌去。

孫承宗又大聲下令道:“倒油,點火。”

城門樓上又嘩啦啦的倒下來不知道多少廢油,最後幾個火把丟下來,整個城門口瞬間變成了一片火海。

這個時候後金鐵騎的彪悍就體現出來了,城外的金軍竟然不撤退,而是紛紛取下背上的弓箭,準備往城牆上射箭。甕城內的金軍也無視城門口的大火,竟然催馬直接往火上跳,而且還真能跳出城門去!

孫承宗自然不會讓他們就這樣跑了,他緊接着下令道:“第一隊,第二隊,手雷拔銷,投城外金軍。第三隊,第四隊,手雷拔銷,投城內金軍”

一時間上千個拳頭大的黑影從城牆上飛出來,落進城內和城外的鑲黃旗大軍中。“轟轟轟轟”一陣火光四射,然後就是一片慘嚎聲:

“啊,什麼東西?”

“啊,疼死我了!”

“啊、啊、啊、啊。”

更有一些戰馬受傷嚴重,直接在人羣中一通亂撞,上面的後金騎兵拉都拉不住,整個鑲黃旗大軍終於徹底亂了。

孫承宗又下令道:”所有弓箭手,面向城門外,近距離拋射準備。“

立即有將近五千名弓箭手站成整齊的五排,面向城門外,拉弓上箭,斜直上方。

孫承宗爆喝一聲:”射。“

”嗖嗖嗖嗖“一蓬箭雨像烏雲一樣罩向城外的金軍,無數金軍中箭,慘嚎聲響徹整個城北。

城外的金軍終於崩潰了,紛紛調轉馬頭向北逃去。

孫承宗又下令道:”所有弓箭手,向甕城內速射十輪。“

”嗖嗖嗖嗖“城牆上的箭雨不斷的罩向甕城內,裡面還有將近三千後金騎兵,但由於一通手雷炸的他們滿身都是鋼針,疼的在馬上坐都坐不穩了,受傷的戰馬更是到處亂竄,以致他們壓根就沒有機會取出弓箭來還擊,只能拼命的往城門口擠。

城門口就那麼大,最終能逃出去的不到一千人,最少有兩千後金騎兵被射死在甕城內。

此時,塔拜才領着殘軍逃回後金大軍隱蔽的樹林裡,他雖然穿着盔甲,卻也被炸的手上、腿上、臉色到處都是鋼針,直疼的他次牙咧嘴,欲仙欲死。

皇太極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剛還嚎叫着衝上去的一萬鐵騎,一眨眼就慘嚎着跑回來了,這到底怎麼回事,難道遵化城裡鬧鬼嗎?

他上前一把拉住塔拜,大聲問道:”二哥,怎麼回事?“

塔拜這會兒疼的都快抽風了,他邊吸冷氣,邊回答道:”嘶,有埋伏、嘶,有暗器!“

暗器?皇太極這才注意到塔拜臉上的鋼針,他輕輕拔下一根放在眼前仔細的看了看,心裡不由疑惑道:”這什麼暗器啊,鋼針嗎?這麼粗糙的鋼針是怎麼射出來的?“

他邊幫塔拜拔鋼針邊問道:”他們用什麼東西發射的暗器你看清楚了嗎?“

鋼針*以後塔拜感覺好受多了,他回想了一下,肯定的答道:”不是射出來的,是轟天雷,這些鋼針是從轟天雷裡面炸出來的。“

轟天雷嗎?皇太極倒不是太擔心,那東西要以火繩爲引,扔不了多遠,扔遠了半空中就炸了,而且還比較好防禦,用來偷襲還可以,正面對戰的話,看見你點火了我不會豎盾啊,這東西一旦被看見了,就沒什麼用了。

他自然想不到這是燧髮式的轟天雷,壓根就不用點火的,想怎麼扔就怎麼扔,想什麼時候扔就什麼時候扔,防不勝防!

皇太極吃了這麼大一個憋,自然不會就這麼算了,幫塔拜拔完臉上的鋼針之後,他立馬大喝道:”傳令正白旗留下來照顧傷兵,其他人全部上馬,跟我去踏平遵化城。“

傳令兵立刻四散而去,不久皇太極領着八萬大軍緩緩向遵化城逼去。

來到城外一里處時,皇太極一擡手,讓所有兵馬原地待命,然後掏出望遠鏡向城牆上望去。

他剛把望遠鏡對準城門樓就看見一個頭發胡子都已經花白的老將威風凜凜的站在那裡,淡淡的望着他

孫承宗!皇太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如果說大明還有他害怕的人,那就只有孫承宗了,正是孫承宗主持修建的寧錦防線讓他三年內不得寸進,女真不知道有多少勇士埋骨在寧遠城下,這孫承宗簡直就是他的剋星!

難道就這樣算了嗎?皇太極有點打退堂鼓了,他實在是不想和孫承宗對陣,寧錦防線他現在是碰都不想去碰一下了,沒想到在這裡又遇到這個剋星。

但他一想自己帶着十萬鐵騎呢,膽子又壯起來了,怕個鳥啊,現在遵化城攻不下來我不會先不攻了啊,先繞過遵化直撲京師,我就不信你孫承宗敢不去京城護駕,等你走了我再回過頭來搶佔遵化城,就你大明那點騎兵敢追過來嗎?

想到自己聲東擊西的戰術,他不由心中大定,看着城牆上淡定的孫承宗,他實在是氣不過,臨走之前他忍不住大罵道:”孫承宗,你這個老匹夫,竟然敢陰我!“

孫承宗撇了撇嘴,拉過旁邊的錦衣衛千戶,附耳吩咐了幾句,那千戶立馬大喝道:”大膽,你一個小小的建州衛指揮使竟然敢辱罵督師大人,不想活了嗎?“

皇太極這個氣啊,沒想到這老傢伙罵仗也這麼厲害,他也懶得跟他囉嗦了,直接撂下一句狠話:”我現在就去京城,你準備給你們的小皇帝收屍吧。“

孫承宗不屑的看了他一眼,又附耳交待了那千戶幾句。那千戶又大喝道:”孫大人說了,你還是帶着你的人趕緊回建州去吧,不然變成了十多萬具屍首,收拾起來挺麻煩的。“

皇太極聞言,氣得滿臉通紅,跟這幫文人罵仗,真是找不自在啊!

他恨恨的瞪了孫承宗一眼,直接大喝一聲:”走。“

然後,調轉馬頭,狂奔而去。

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
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