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

範門迪率荷蘭海軍遠東第二艦隊離開防城新港之後第三天,天雄軍和關寧軍齊聚防城新港,明軍要開始進攻安南了!一艘艘北洋水師和北海艦隊的戰艦輪流進入碼頭,一隊隊士兵有序的登上戰艦,糧草、輜重、火炮被慢慢的調上甲板,甚至連戰馬都一匹不拉全部上了船。

半天之後,一切終於準備就緒,龐大的艦隊開始緩緩駛向安南的海防港。

此次作戰的總指揮是天雄軍主將,五星上將盧象升,他率軍衝鋒的時候是一員猛的不能再猛的猛將,但這次可不光是衝鋒這麼簡單,朱慈炅爲什麼讓他來指揮此次大戰呢?

原因很簡單,他不但是員猛將,還是一員儒將!

這話貌似有點矛盾,猛將和儒將怎麼看都有點不搭調,但他真是員儒將,要知道他可是進士出身,而且不是三甲賜進士出身,而是二甲同進士出身。大明學子不下數百萬,三年才取三百來名進士,而一甲和二甲更是一百人都不到,也就是說,二甲進士已經算是數萬裡挑一的儒學精英了,所以他首先是一名儒將,然後纔是一員猛將。

朱慈炅之所以讓他來指揮此次大戰,就是因爲他是個文武全才,他並不是像祖二愣子祖大弼那樣的純猛將,兵法策略他同樣精通。

此時,他正召集另三位主將召開作戰會議,四人就那麼站在一個船艙裡,圍着一個簡單的沙盤模型討論開了。

曹文詔雖然同是五星上將,但他曾在盧象升手下當過副手,而且對盧象升的勇猛和策略都很欽佩,所以,他對盧象升是相當尊敬的,討論一開始他便請教道:”大人,您看這次我們怎麼打。“

盧象升看着沙盤,沉思了一陣,然後開口道:”此戰主要是個穩字,按我們的兵力和裝備,鄭氏那十來萬人馬如果和我們正面對敵,根本就不堪一擊,他們唯一可以翻盤的希望就在於利用地形搞偷襲,所以我們一定要穩。好在荷蘭人的艦隊已經溜了,所以海戰方面我們基本不用擔心了。“

的確,安南雖說也有水師,但都是些小型戰艦,甚至連福船戰艦都沒有,在北洋水師和北海艦隊面前簡直就是一盤菜,唯一可慮的就是荷蘭人的遠東第二艦隊,他們可有五十艘超級戰列艦,不過現在荷蘭人都溜了,這海戰已經毫無懸念,壓根就不用去想了。

盧象升見曹文詔、黃龍和楊耿只知道一個勁地點頭,根本沒有發表意見的意思,乾脆指着沙盤模型部署道:”安南的海防港是個小港,並不是適合大軍登陸,而且還有少量土炮,進攻起來有點麻煩,所以我想,我們乾脆在海防港下方這個小型半島搶灘登陸,然後再回頭包圍海防城,這樣就不會造成什麼損傷了。“

曹文詔等三人無不點頭讚賞,盧象升指着沙盤繼續道:”升龍城與海防城之間還有一座海陽城,攻下海防之後,我們先往西北方向前進,把海陽城也拿下,這樣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另外,反正海上也沒什麼威脅,還請黃龍和楊耿兩位將軍各支援五千火槍手,幫我們把守一下海防城和海陽城,我們好集中兵力進攻升龍城。“

黃龍和楊耿自是連忙點頭應命,盧象升又繼續道:”從海防城到升龍城雖然一路都是平原,但樹林較多,所以我們行進的時候必須安排足夠的斥候,以防埋伏偷襲,我看這樣,反正騎兵在攻城戰中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乾脆將他們散佈於大軍的左右兩翼,每萬人一股,分成十股,在左右搜索前進,天雄軍負責左翼,關寧軍負責右翼,只要保持通訊暢通,就算安南十萬大軍全埋伏與一處也無妨,在平原上五萬鐵騎足矣打敗他們十萬大軍。“

曹文詔聞言,也忙不迭點頭稱是,盧象升指着沙盤上的升龍城繼續道:”最後就是進攻升龍城了,攻城沒什麼太多的戰術,到時候就看誰的火炮多,誰的將士猛了!“

曹文詔、黃龍和楊耿聞言,不由含笑互望了一眼,跟”盧閻王“比猛,這天下恐怕還找不出一個來!

戰術一定,北洋水師和北海艦隊直撲海防城南面的小半島,這時候安南那百來艘小戰艦正躲在海防港的土炮臺下面瑟瑟發抖呢,那裡敢跑出來跟大明的海軍打,所以登陸過程異常順利,沒有任何傷亡,就是火炮上岸的時候比較費勁,不過明軍人多啊,人擡馬拉二十萬人馬齊動手,倒也沒有費多少時間,只用了一天,天雄軍和關寧軍便完成了登陸。

此時海防城方向的安南軍早就亂成一鍋粥了,安南鄭氏根本就沒想到明軍會從海路進攻,範門迪也沒有意識到明軍會用戰艦運送陸軍,光他看到的明軍就有幾十萬,用戰艦運送,那要運送到什麼時候,他認爲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他壓根就沒有提醒鄭梉。

鄭梉認爲明軍只有翻過十萬大山從北邊進攻升龍城一途,因爲歷史上都是這樣的,所以他將所有主力全部集中在升龍城,海防城根本就沒安排多少人馬駐守,就算加上水師和土炮臺的守軍總共都不到五千人,怎麼抵擋明軍二十萬陸軍加二十萬海軍?

第二天一早,當盧象升組織大軍準備進攻海防城時,探子來報,海防城的守軍,包括炮臺上的守軍和海上的水師竟然全部逃跑了!曹文詔立刻提議率騎兵前去追剿,盧象升想也不想就否了,所謂窮寇莫追,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派騎兵去追剿是不可取的,萬一中了敵人的埋伏,騎兵必將損失慘重,還不如穩打穩紮,全軍一起推進。

盧象升並沒有急於趕往海陽城,他先親率天雄軍進入海防城,認真搜索了一遍,確認城中除了平民再無任何安南軍士兵,這才讓黃龍安排了五千海軍的火槍手接管海防城,和岸邊的炮臺,然後才率着天雄軍、關寧軍和北海艦隊的五千火槍手排好陣型,慢慢向海陽城方向趕去。

海陽城距海防城也就百來里路,第二天午時,盧象升所率的二十萬大軍還未趕到海陽城,前面便有探子來報,海陽城的守軍也跑了!

盧象升還是率大軍趕到海陽城,認真搜索了一遍,這才留下北海艦隊的五千火槍手,然後又排好陣型,慢慢向升龍城趕去。

一路並沒有遇到什麼敵情,安南軍好像已經全部龜縮到升龍城內,準備據城死守,和明軍決一死戰。

盧象升率軍不緊不慢的走了兩天,第三天午時左右終於趕到升龍城外,此時升龍城已經城門緊閉,城牆上排滿了安南軍,看上去頗爲雄壯。

升龍城完全是仿大明的城池規劃,有城牆,有護城河,不過城牆才五米高,護城河也才二十米寬,盧象升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遍,立馬下令:”天雄軍在城東十里處駐紮,步兵正對城牆方向,騎兵偏北三裡,關寧軍在城南十里處駐紮,步兵正對城牆方向,騎兵偏西十里。“

他這樣安排雖然未將升龍城團團圍住,但四個方向都盡在掌握,安南軍如果想逃,城東和城南自然是過不去的,就算他們走城西和城北,騎兵也可以很快追上去,到了這裡他可就不管什麼窮寇莫追了,安南鄭氏所有兵力幾乎全部集結於此,只要將他們全殲於此,安南定矣,所以升龍城中的安南軍,一個都別想跑!

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序章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
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序章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