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

範門迪率荷蘭海軍遠東第二艦隊離開防城新港之後第三天,天雄軍和關寧軍齊聚防城新港,明軍要開始進攻安南了!一艘艘北洋水師和北海艦隊的戰艦輪流進入碼頭,一隊隊士兵有序的登上戰艦,糧草、輜重、火炮被慢慢的調上甲板,甚至連戰馬都一匹不拉全部上了船。

半天之後,一切終於準備就緒,龐大的艦隊開始緩緩駛向安南的海防港。

此次作戰的總指揮是天雄軍主將,五星上將盧象升,他率軍衝鋒的時候是一員猛的不能再猛的猛將,但這次可不光是衝鋒這麼簡單,朱慈炅爲什麼讓他來指揮此次大戰呢?

原因很簡單,他不但是員猛將,還是一員儒將!

這話貌似有點矛盾,猛將和儒將怎麼看都有點不搭調,但他真是員儒將,要知道他可是進士出身,而且不是三甲賜進士出身,而是二甲同進士出身。大明學子不下數百萬,三年才取三百來名進士,而一甲和二甲更是一百人都不到,也就是說,二甲進士已經算是數萬裡挑一的儒學精英了,所以他首先是一名儒將,然後纔是一員猛將。

朱慈炅之所以讓他來指揮此次大戰,就是因爲他是個文武全才,他並不是像祖二愣子祖大弼那樣的純猛將,兵法策略他同樣精通。

此時,他正召集另三位主將召開作戰會議,四人就那麼站在一個船艙裡,圍着一個簡單的沙盤模型討論開了。

曹文詔雖然同是五星上將,但他曾在盧象升手下當過副手,而且對盧象升的勇猛和策略都很欽佩,所以,他對盧象升是相當尊敬的,討論一開始他便請教道:”大人,您看這次我們怎麼打。“

盧象升看着沙盤,沉思了一陣,然後開口道:”此戰主要是個穩字,按我們的兵力和裝備,鄭氏那十來萬人馬如果和我們正面對敵,根本就不堪一擊,他們唯一可以翻盤的希望就在於利用地形搞偷襲,所以我們一定要穩。好在荷蘭人的艦隊已經溜了,所以海戰方面我們基本不用擔心了。“

的確,安南雖說也有水師,但都是些小型戰艦,甚至連福船戰艦都沒有,在北洋水師和北海艦隊面前簡直就是一盤菜,唯一可慮的就是荷蘭人的遠東第二艦隊,他們可有五十艘超級戰列艦,不過現在荷蘭人都溜了,這海戰已經毫無懸念,壓根就不用去想了。

盧象升見曹文詔、黃龍和楊耿只知道一個勁地點頭,根本沒有發表意見的意思,乾脆指着沙盤模型部署道:”安南的海防港是個小港,並不是適合大軍登陸,而且還有少量土炮,進攻起來有點麻煩,所以我想,我們乾脆在海防港下方這個小型半島搶灘登陸,然後再回頭包圍海防城,這樣就不會造成什麼損傷了。“

曹文詔等三人無不點頭讚賞,盧象升指着沙盤繼續道:”升龍城與海防城之間還有一座海陽城,攻下海防之後,我們先往西北方向前進,把海陽城也拿下,這樣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另外,反正海上也沒什麼威脅,還請黃龍和楊耿兩位將軍各支援五千火槍手,幫我們把守一下海防城和海陽城,我們好集中兵力進攻升龍城。“

黃龍和楊耿自是連忙點頭應命,盧象升又繼續道:”從海防城到升龍城雖然一路都是平原,但樹林較多,所以我們行進的時候必須安排足夠的斥候,以防埋伏偷襲,我看這樣,反正騎兵在攻城戰中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乾脆將他們散佈於大軍的左右兩翼,每萬人一股,分成十股,在左右搜索前進,天雄軍負責左翼,關寧軍負責右翼,只要保持通訊暢通,就算安南十萬大軍全埋伏與一處也無妨,在平原上五萬鐵騎足矣打敗他們十萬大軍。“

曹文詔聞言,也忙不迭點頭稱是,盧象升指着沙盤上的升龍城繼續道:”最後就是進攻升龍城了,攻城沒什麼太多的戰術,到時候就看誰的火炮多,誰的將士猛了!“

曹文詔、黃龍和楊耿聞言,不由含笑互望了一眼,跟”盧閻王“比猛,這天下恐怕還找不出一個來!

戰術一定,北洋水師和北海艦隊直撲海防城南面的小半島,這時候安南那百來艘小戰艦正躲在海防港的土炮臺下面瑟瑟發抖呢,那裡敢跑出來跟大明的海軍打,所以登陸過程異常順利,沒有任何傷亡,就是火炮上岸的時候比較費勁,不過明軍人多啊,人擡馬拉二十萬人馬齊動手,倒也沒有費多少時間,只用了一天,天雄軍和關寧軍便完成了登陸。

此時海防城方向的安南軍早就亂成一鍋粥了,安南鄭氏根本就沒想到明軍會從海路進攻,範門迪也沒有意識到明軍會用戰艦運送陸軍,光他看到的明軍就有幾十萬,用戰艦運送,那要運送到什麼時候,他認爲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他壓根就沒有提醒鄭梉。

鄭梉認爲明軍只有翻過十萬大山從北邊進攻升龍城一途,因爲歷史上都是這樣的,所以他將所有主力全部集中在升龍城,海防城根本就沒安排多少人馬駐守,就算加上水師和土炮臺的守軍總共都不到五千人,怎麼抵擋明軍二十萬陸軍加二十萬海軍?

第二天一早,當盧象升組織大軍準備進攻海防城時,探子來報,海防城的守軍,包括炮臺上的守軍和海上的水師竟然全部逃跑了!曹文詔立刻提議率騎兵前去追剿,盧象升想也不想就否了,所謂窮寇莫追,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派騎兵去追剿是不可取的,萬一中了敵人的埋伏,騎兵必將損失慘重,還不如穩打穩紮,全軍一起推進。

盧象升並沒有急於趕往海陽城,他先親率天雄軍進入海防城,認真搜索了一遍,確認城中除了平民再無任何安南軍士兵,這才讓黃龍安排了五千海軍的火槍手接管海防城,和岸邊的炮臺,然後才率着天雄軍、關寧軍和北海艦隊的五千火槍手排好陣型,慢慢向海陽城方向趕去。

海陽城距海防城也就百來里路,第二天午時,盧象升所率的二十萬大軍還未趕到海陽城,前面便有探子來報,海陽城的守軍也跑了!

盧象升還是率大軍趕到海陽城,認真搜索了一遍,這才留下北海艦隊的五千火槍手,然後又排好陣型,慢慢向升龍城趕去。

一路並沒有遇到什麼敵情,安南軍好像已經全部龜縮到升龍城內,準備據城死守,和明軍決一死戰。

盧象升率軍不緊不慢的走了兩天,第三天午時左右終於趕到升龍城外,此時升龍城已經城門緊閉,城牆上排滿了安南軍,看上去頗爲雄壯。

升龍城完全是仿大明的城池規劃,有城牆,有護城河,不過城牆才五米高,護城河也才二十米寬,盧象升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遍,立馬下令:”天雄軍在城東十里處駐紮,步兵正對城牆方向,騎兵偏北三裡,關寧軍在城南十里處駐紮,步兵正對城牆方向,騎兵偏西十里。“

他這樣安排雖然未將升龍城團團圍住,但四個方向都盡在掌握,安南軍如果想逃,城東和城南自然是過不去的,就算他們走城西和城北,騎兵也可以很快追上去,到了這裡他可就不管什麼窮寇莫追了,安南鄭氏所有兵力幾乎全部集結於此,只要將他們全殲於此,安南定矣,所以升龍城中的安南軍,一個都別想跑!

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五章 引導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誅滅九族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六章 班底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
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五章 引導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誅滅九族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六章 班底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