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

《大明崇正律》才唸完第一段,皇極殿前的文武百官已經驚的目瞪口呆了,皇上竟然制定一部法典來規定自己的具體權力,而且還規定自己要承擔的義務,這未免有點太誇張了吧,誰又能管的了皇帝,他不遵守你又能怎麼樣!

有權利就有義務,這對穿越而來的朱慈炅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他定下這些規矩的目的就是怕自己的子孫後代中有人無法無天,一頓亂搞,把好好一個大明帝國給整垮了。

至於誰能管的了皇帝,那自然是皇帝他老子。

接下來,第二段就是關於皇位繼承人的規定。

這段第一條又把下面的文武百官給驚到了,因爲這一條規定,皇位繼承人是由皇帝選定的,沒有立長不立賢這一說!

這個皇位繼承人的問題可是把大明給折騰慘了,當初神宗萬曆皇帝就是因爲這個和羣臣鬧翻了,不知道罷免了多少朝廷大員,光輔就幹下去四個,把個朝廷折騰的亂七八糟,到最後他甚至用消極怠政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以致大明國勢日衰,可以說崇禎朝大明的滅亡就始於那場國本之爭。

朱慈炅立這個規矩的意思就是,以後,沒什麼好爭的,皇上要立誰是皇上的事,其他人不要沒事找事。

當然,並不是說他就認爲福王朱常洵比光宗朱常洛要強,在智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一個人的能力主要還是要靠後天培養。

接下來,他就規定了皇位繼承人的培養問題,大概意思就是皇帝要對其皇位繼承人進行規定次數的考覈,如果考覈不合格,不但詹事府要懲罰,連皇位繼承人都要懲罰。

至於具體的懲罰細則《大明崇正律》裡面就沒有詳述了,他後面還會定一個繼承人的培養細則,詳細規定皇位繼承人的培養方法和考覈方法,甚至,他還會規定,如果考覈現制定的皇位繼承人真是個扶不上牆的阿斗,那就廢了重立一個!

他能爲子孫後代考慮的也只有這麼多了,如果都有這麼詳細的規定了,他的後代中還有人硬要把個飯桶扶上皇位,那他也沒有辦法了,他只能保證自己不會犯這種錯誤,至少從現在來看,大皇子朱和堭還是很聰明的,他也有信心把自己這個兒子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

《大明崇正律》中關於皇帝的規矩就這麼多了,他立這些規矩的目的主要還是爲了避免自己的子孫後代中出現昏君,畢竟一個王朝因昏君而亡國的例子還是很多的,誰都要講規矩,不是說當了皇帝就可以無法無天,爲所欲爲,那樣遲早得完蛋。

這也是君主制憲的根本所在,自己給自己立規矩,以身作則去執行,總比別人給自己立規矩,強迫自己去執行要好。

規定完皇帝的權力和義務,接下來就是平民百姓的權利和義務了。

平民百姓還有權利?這又是一個驚雷,直接驚的下面的文武百官膛目結舌。

平民百姓當然要有權利,如果下意識的把平民百姓當奴隸去奴役,那一個王朝也差不多要完蛋了。

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壓迫奴役的狠了,他們自然會造反,朱慈炅在《大明崇正律》裡規定平民百姓的權利就是怕有人去奴役平民,逼的他們造反。

比如平民百姓有人身自由,只要沒犯事,任何人都不得拘束他們的人身自由;又比如平民百姓有保護自己財產的權力,任何人都不得強取豪奪平民百姓的財產等等。

至於平民百姓的義務,朱慈炅在這裡就自私了一把,因爲他規定的平民百姓的第一個義務就是,所有大明帝國的子民都有義務保護皇上,維護皇權。然後纔是其他的義務,比如所有大明帝國子民都有保衛大明的義務,又比如所有大明帝國子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等等。

規定了皇帝的權力和義務還有平民百姓的權利和義務,接下來就是行政體系了。

朱慈炅在這裡又放出一個驚雷,因爲他把行政權基本都下放了,從今往後,不再是皇帝一把抓,而是內閣負責制!

大概意思就是,以後皇上只管重要事務,具體事務全部由內閣負責。

比如,以後的早朝皇上只處理規定範圍內的國家大事,其他事務全部以公文形式呈報內閣處理。

又比如,以後官員的任免,皇上只直接任免內閣大學士和各部尚書,其他一到五品的官員,由內閣擬定交皇上批准,五品以下的官員則由吏部擬定交皇上批准。

也就是說,以後大明的行政中樞不再是皇上的御書房,而是內閣!

朱慈炅還對內閣的架構進行了調整,他規定,新的內閣由一位總理大臣,兩位副總理大臣和各部尚書組成,品級全部是正一品,他還規定了內閣成員的任期,每位內閣成員的任期都是十年,而且最多連任兩屆。

至於地方行政體系,他這次倒沒怎麼調整還是按原來的體制由承宣布政使司、州、府、縣分級管理。

這樣一調整,放權就放的大了,他等於把絕大部分行政權和人事權全部下放給內閣了,省事是省事了,但是,他又怎麼保證對整個大明的掌控呢?

先當然是要靠制度,他會慢慢建立健全各級責任制,也就是說,以後所有官員都有與權力相關的職責,行使了權力卻沒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是要挨罰的,輕則丟官罷職,重則判刑坐牢。

都察院本來就是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的監察機構,他還專門將各科給事中也併入了都察院,並擴大的監察御史的數量,加大了都察院的權力,以後五級以下的官員,都察院直接就可以查辦,五級以上的官員如果犯事,都察院有權直接向皇上稟報,待皇上派錦衣衛和東廠覈實以後,也同樣可以授權他們查辦。

《大明崇正律》在最後還規定了修改規則,原則上《大明崇正律》一經實施是不得修改的,除非大明帝國皇帝和所有內閣成員一致認爲某些條款必須要修改,才能修改。

待鴻臚寺禮官宣讀完,朱慈炅當即宣佈,從明年也就是崇正十六年開始全面實施《大明崇正律》!

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
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